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第五期作品版中

短篇小說第五期作品版中

發布時間: 2022-07-31 01:17:10

❶ 莫言獲獎圖書有哪些

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莫言所寫作品進行評比,他的作品有《檀香刑》《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卜》《豐乳肥臀-增補版》《藏寶圖》《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銬》《白狗鞦韆架》《莫言精選集》《莫言作品精選》《酒國》《食草家族》《白棉花》《紅樹林》《月光斬》《老槍·寶刀》《會唱歌的牆》《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證》《鎖孔里的房間》《什麼氣味最美好》《傳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說選》《莫言王堯對話錄》《戰友重逢》《蛙》等。

❷ 求當代作家羅望子 <<旋轉木馬>>一文,最好還有他的其它作品.

漫步在小說中的馬拉松選手
曉華 汪政

羅望子是一位人文主義與技術主義並重的作家,這使他在單邊主義盛行的新時期小說思潮中總是常常越出人們的視野而又在驀然回首時留給人們豐富的闡釋空間。
羅望子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從事小說創作的,他以《橄欖鏡子》開始了他最早的回憶系列。這些作品有著成長小說的味道,大都是對少年往事的追懷,許多作品充滿了詩性的意象。《南方》是羅望子這一風格的代表與總結:「我想我們這一代,生活在幻覺之中或者說依賴於幻覺生活的人,絕對不止我一個,我們一般都以童年為支點,向上追溯……」作為中篇的《南方》,其語義是相當豐富的,有著許多「原型」的敘述基因,如戀母情結,如出走、尋找等母題,但讓讀者怦然心動的依然是作家從童年視角所憶及的女性/南方情愫,充滿水氣與煙霧的南方與愈走愈遠的發黃而凄迷的女性背影,使《南方》成為一首抒情詩。但要注意的是,《南方》的後半部實際上是對「南方」的消解和背叛,也就是說它同時暗喻了這一模式在羅望子手中的終結。此後,回憶由過去時態變為現在時態,轉述也部分地變為呈現,這就是《紅色消防車》、《望風》、《握著刀片溜達》、《被俘》、《假定約會》等作品。從外觀上講,它們好像已不能歸為回憶,似乎應看作少年小說,因為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它們顯然有著作家童年的記憶與經驗。因為受到塞林格、貝婁以及「迷惘的一代」等作家的影響,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群不安分的學生或待業青年,其實,社會身份與角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少年心理」。與前面的作品突出的區別是,少年心理不再是長大後回首往事的傷感,也不再是虛擬的童年視角,而是正在進行中的少年人生之路。這裡面有羅望子對人性的假定與剖析,羅望子一方面看到了少年們那種不安分的青春騷動所凸現出的呈「中性」色彩的行為觀念與行為方式,如高明對紅色消防車(《紅色消防車》)的迷戀,如唐突的「初戀」(《假定約會》),他們在成人生活背景的襯托下劃出的流暢、簡單的行為線條是那麼的誘人和美麗,讓人懷想和感嘆不已,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羅望子對少年心理中某種可能性的分析與觀望,這種分析與觀望顯然令羅望子感到恐懼,如《被俘》與《望風》在這方面就較為典型。
在回憶系列中,與上述「少年行」對等的是羅望子的「好漢庄」,它們已經超出了作家的有限經驗,那實際上是對「歷史」的書寫。羅望子的「好漢庄」系列小說寫得非常結實有力,沒有半點張揚與飛動,在故事的戲劇性處理上也顯得相當成功,其中的代表作首推《識字課本》。這是一篇以人物作為結構分層的作品,從表層看,這是一篇有關抗日的戰爭小說。蘇北的好漢庄迎來一批有志抗日的青年,而作為雙方拉鋸要沖的好漢庄則充塞著立場各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再往深里看,這又是一篇對歷史必然性予以解構的作品,因為它沒有以慣常的抗日戰爭小說去處理它,這是作者的立場所在,但也不妨是作者技術上的一種狡黠,它極大地挑逗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這樣,我們就順利地進入到了作品的最里層,從人物或事件的角度看,用敘事學的概念講,其「核心功能」,即促使人物行動,促使事件出乎人們乃至人物自己的預料從而也改變了人物性格的因素是人物自身隱然不現而在非常情境之下被「催化」出來的潛在意識。什麼是歷史之魂?是歷史的偶然性。什麼又是歷史的偶然性?如果聯繫到好漢庄系列的另一篇《1988》中九彈、蛐蛐與小鹿的遭遇和經歷,那就是這些在正常情境中無法解釋而在突然之中出現的動因。《識字課本》中刻劃最出色的三個人物是鐵、阿真與月隱,而故事的最終結局便是月隱對簡超常的謀殺,羅望子以高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一點在精緻的短篇《流放》中也得到了發揮。
羅望子後來喜歡將自己的一些作品列入「詞語梳理」的名下,這是一種令人饒有興趣的做法,這種興趣一直延續到他的第一個長篇《在靦腆的橋上求愛》。他在構思這部長篇的時候,試圖靠近他的人物,靠近人物生活態度的根本,最後羅望子抓住了一個詞――靦腆,這個詞是一個核心,它是人物「存在編碼」(昆德拉語)的關鍵詞,人物的行動往往受這個核心的牽制。主人公就是直接命名為靦腆的人,他是一個教員。妻子因為他的平庸幾乎不拿正眼瞧他,以至於最終離婚,兒子也對他有著極大的不信任,他還是周圍同事背後取笑的對象,而他自己每做一件事哪怕是極小的事情也要常常考慮再三,猶猶豫豫,欲行又止,只有一個叫閻小紅的女人把他作為陌生的精神戀人,但當她真正走進了他的時候,卻感到了厭煩,只剩下悲憫。隨著情節的展開和人物境況的變化,小說中「靦腆」的深意不斷地被揭示出來,羅望子想告訴讀者的是,靦腆也許並不一個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帶有某種共性的東西,不只是靦腆的人,在他的周圍的那些男人們,無論他們是怎樣的身份、地位,無論是怎樣的性格,有著怎樣不同的經歷,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會有柔軟的、靦腆的、懼怕的一面。羅望子對男性內心的剖析往往又來自於對女性內心的刻劃,女性作為社會生活的另一面,作為男性的一面鏡子,在折射出他們的同時,也展示著自己。作品中閻小紅和杜嬋是作者著力描寫的兩個女性,一個是風韻猶存的少婦,一個是充滿活力的新新人類,她們的美麗是不同質的,她們的生活觀念和對世界的認識也截然不同。如果說古典、幽閉、渴望精神世界的富有的閻小紅時時流露出害羞與靦腆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新潮、時尚、充滿激情的杜嬋的靦腆則似乎讓人不可思議。作為一個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杜嬋對愛的理解真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傳統的倫理道德對她來說也許就是一張廢紙,她不在乎朝三暮四、水性楊花,她的大膽、直接、主動進攻,讓男人們無不俯首稱臣,但當她遇到閻小紅的男人的時候,情況突然有了改變,「杜嬋天生不會靦腆……可事實是,面對這個成熟的男人,她越來越靦腆,靦腆得有些過分」。羅望子也許正是想通過這個極端的例子來揭示他對人的本質的一種理解,他這樣解釋:「『靦腆』不僅僅源於自我保護,更主要的還是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女性的一面。」「靦腆」是小說的支撐點,作者意欲表達的是,一些東西是人類所共有的,無論是顯現的,還是隱密的,它都與生俱來無法迴避。從語文學的角度講,詞語的梳理當屬辭典學與訓詁學的范疇,人們企圖撥開經驗的重重遮蓋找到語言的最初源頭,而用敘述去梳理詞語將會使詞語繼續衍生和增殖,究竟哪一種方式更接近語言呢?如果這樣去思考,那麼接近的並不是語詞,而是作家不願被有限的語詞攔截與限制的經驗與人性之河。
1990年代以後,羅望子走上了更加接近現實的嘗試之路。他在這時期的一些小說中,對人物潛在意識的挖掘和對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反應成為主體,從而在人類精神生活的意義上進入了真正的「現代性」寫作。《黑色甜蜜》自然是與這類作品一脈相承的,而事實上,在此之前,《婚姻生活的側面》、《遊走城市的人》、《裸女物語》、《另一時間》以及後來的三篇同題小說《老相好》,都可以看作是對現代人精神層面的探尋。現代人相互接納而又相互推拒,互為依存又互為排斥,人們在城市中遊走,不斷地走出自己的家庭,不斷地進入別人的家庭,同時又不斷地被他人所入侵。推拒與誘惑同在,真實與虛假變幻,羅望子對現代人的角色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老相好》三篇是在這種觀念下的頗具游戲性的嘗試,羅望子在與張鈞的訪談中談到:「這種方式我覺得是我對於生活的一種比較准確的表達,它們是一種虛擬的真實的生活。至於你說我是危險的敘述,還不如說是一種冒險式的敘述。當時我確實是想產生一種互文性的效果,一方面是從語言感覺上的互文性,每一篇換一種語感,但又互相滲透;再一方面就是故事的互文性,三篇小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老相好》藉助的是舊得不能再舊的「三角關系」,但表達的卻是羅望子對人與人、人與世界的新的看法。那種人對世界的擔心,對來自身邊的威脅的恐懼,以及糾纏於其中的空虛與荒謬構成了羅望子現代寫作的核心語義,同時,我們透過小說也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善良和希望,體會到他對「小人物」同情與悲憫的敘述立場。這種「弱恐懼」 構成了羅望子現代寫作的核心話義。羅望子在小說中理埋藏了許多的善良,許多的努力與希望,包括在前期少年小說中,即使他們的人性真有了令人驚訝的先天性的扭曲,即使他們游盪在社會學與刑法學意義上「犯罪」的邊緣,但依然給予種救贖的努力,顯現出一種與扭曲同在的同樣令人驚訝的「道義」。所以,重要的是敘述人的立場,一種同情與悲憫。當羅望子發現了這一點時,他就必然地重新發現並認同了契訶夫,羅望子寫道,「這幾天,我在重讀契訶夫的小說,不斷地表現出一種非常幼稚的驚訝,因為這種驚訝不應該發生在我這樣一個寫作者身上的,我為此而羞愧。我對契訶夫這樣的作家,了解得太少了,但我也終於明白,怎麼會有這么多人追隨他的原因。大家,一百年後還是個大家。同時,我也得承認,正因為我還有驚訝和發現,我才能確信自己還有繼續寫作的激情。」有此種人文情杯的作家是應當慶幸的。
由於有了《旋轉木馬》、《漫步月球的馬拉松選手》,羅望子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個寓言作家。其實,早在羅望子的回憶小說階段,他就已流露出一定的寓言主義傾向,如對歷史的重寫與虛構,在那些作品中,歷史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所寓之義卻完全是作家對世界對生活的感悟。《老相好》系列屬不屬寓言小說呢?我們覺得也有這種味道。正如前文所言,三角關系是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舊的敘事模式了,但羅望子通過對這個敘事模式的戲仿,表達了他對人與人、人與自身、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解。如果仔細搜尋,標題與細節的象徵在羅望子的小說中是普遍存在時,比如《小雷鳥》中的小雷鳥,實際上是一個詩意的過去的精靈,它的真實與虛幻的飄忽不定的影子實際上標明了過往歲月的碎片般的隱現,因此,它與主人公構成的關系其寓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們在一篇有關羅望子的評論里,曾經就《旋轉木馬》概略地說過:「寓言化的方式是羅望子潛心多年的收獲,上佳的表演是近作《旋轉木馬》,我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鄭重推薦的作品,說得過分一點,即使放在整個新時期小說史上,它也是要給予留心的。羅望子顯然從傳統小說模式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那裡受到啟發,他以童話和寓言的方式寫出了他對人類生存的憂慮和批判。」這話過去已經多年,今天再看依然充滿信心。作品通過視角(TAMEN/NIMEN/WOMEN)的轉換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木馬的遭遇,寫出「人」對「物」(玩具)(但這時的物已在擬童話中獲得了生命)的蹂躪;第二部分是人對木馬的異化了的尋找,但當中不乏溫情與希冀;到了第三部分,主體又回到了木馬,這時的木馬完全擬人化了,它們構成一個大逃亡的故事,然而,逃亡失敗了,雖然,這其中曾經經歷詩意和牧歌般的生活,但這詩意與牧歌很快就被撕得粉碎。在談到此作的寫作過程時,羅望子曾說他原想只寫第一部分,但第一部分未能盡興,於是就有了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三部分,他寫得最為順手,他認為,「這一部分的場景,每一幅都可以繪成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他這樣理解自己作品的寓意:「彼時的我,對人類世界的圖景是那麼絕望,我無法憤怒,但是我可以憂慮……。」這是羅望子最好的中篇之一,視野開闊大氣,風格奇崛華麗,童話、寓言、流行語、新聞體以及對古典牧歌文本的模仿,使之成為一個「拼貼」的文本,一次語言的狂歡,我們在那篇短論里這樣結論道:「透過話言的喧鬧和文本的狂歡,是作者幾近絕望的呼告。」
《旋轉本馬》的風格在《漫步月球的馬拉松選手》中又得到了發展,這也是一個拼貼的戲擬的文本,同樣是寓言化的成功之作,科學報告的真實性與商業廣告的虛假性,人的生活的真實與慾望帶來的虛幻性構成對比。不過,在這里,人不再是木馬,人直接登場,故事的結局也由此相應地變為人的出逃與失敗。不過,要指出的是,《漫步月球的馬拉松選手》雖較《旋轉木馬》有所發展,但從敘述上卻不是最好的,它應該更節制些。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對於一個人文主義與技術主義並重的作家來說,談論他是困難的,總覺得左右不得逢源,並且時不時要亮出自己的判斷:你到底更看重哪一點?而作為一個作家,支持自己的這種理想顯然也很不輕松,也許正因為這一點,羅望子一直被不少人判斷為一個執拗的、晦澀的、負擔過重的、似乎總也寫不出「好看的」小說的作家。
但羅望子的意義恰恰在於此。從近作《美杜莎》、《灰姑娘》、《睡覺的哲學》看來,羅望子依然跋涉在他認定的小說之路上,這些作品對現實與人的介入更深了,這種深體現在他對現實的每一種變化對人所產生的壓迫,體現在他對人的內心深處無法言說的細微的生命體驗的體察與關懷。《美杜莎》看上去好象很單純,但卻構成了許多的錯位關系,高橋與美杜莎、高橋與系主任、「我們」與高橋、高橋與可可、美杜莎與廚師……由於技術的支持,使得這種關系如排列組合一樣幾乎沒有窮盡,而每種關系又都呈示出某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錯位與尷尬。《灰姑娘》從改制、拆遷等普遍的社會問題起筆,經由一個滑稽情節的過渡而具體到小科員陶幸福、花枝與保姆臧紅花之間的故事,在一種無以言說的氛圍的壓迫或者說推動下,人物不由自主地向著不可思議的前方奔去,終於導致了全面的崩潰。《睡覺的哲學》也將故事框在家庭內部,藉由兒子是否寄宿學校這一小事的推動,在那種煞有介事的認真與繁復的動作中,呈現出的是人的空虛、無聊與相互間的漸行漸遠。這些作品較之他前期的同類作品有了一種「放大」的感覺,「顯微」的感覺,因為這種放大與顯微,使作品似乎有一種不真實的、陌生的效果,而這一切又是以寫實的手法並且是在現實的語境下敘述的,這樣的對比使得小說產生了怪誕的美學效果。
這是人文的,又是技術的。羅望子已經越來越使這兩者超越我們常說的內容與形式的二元對立而融合成一種小說的精神。即使依然是從兩分法的角度講,對目前的小說創作來說,這都是應該反復申說與強調的。自新生代小說式微以後,這些東西早已成了小說最嚴重的失落。對現實的戀癖式的趣味,對視聽娛樂以及傳媒技術的屈從,使得小說越來越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我們的意思絕不是說小說不應該發展,而是說小說的發展應該有屬於它自己的道路,應該體現自己的傳統與積累。如果這樣來認識的話,從現代小說歷史看,任何人也不能否定小說的人文精神與技術演進這兩個方面,只有當小說在生長中不失自己的面貌,即使它與這個世界形成了對抗,那這種對抗也是這個世界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動力之一。
我們套用羅望子的小說,將這篇短論取題為「漫步在小說中的馬拉松選手」,以表達對堅持而超邁中的小說家的敬意。

❸ 莫言的小說出名的有哪幾本

《 紅高粱 》,《 酒國 》及《 豐乳肥臀 》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後在台灣推出。<br> 2000年《紅高粱家族》獲亞洲周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br>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 生死疲勞 》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br>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創作手法別具一格,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表現一個時代的難和痛。<br> 迄今有長篇小說《 紅高梁家族 》、《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等。<br>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雙月刊《蓮池》第5期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br> 1982年,在《蓮池》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丑兵》、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為了孩子》。<br> 1983年春,在《蓮池》二期發表短篇小說《售棉大路》並被《 小說月報 》轉載。<br> 秋,在《蓮池》五期發表短篇小說《民間音樂》,此文得到老作家孫犁賞識。<br> 1984年春,在《 長城 》雙月刊二期發表小說《島上的風》、五期發表《雨中的河》。<br> 1985年春,在《 中國作家 》二期上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反響,《中國作家》組織在京的作家與評論家在華僑大廈舉行討論會討論該作。<br> 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時推出中篇小說《球狀閃電》(收獲)、《金發嬰兒》(鍾山)、《爆炸》(人民文學)、及短篇小說《枯河》(北京文學)、《老槍》(昆侖)、《白狗鞦韆架》(中國作家)、《大風》(小說創作)、《三匹馬》(奔流)、《秋水》(奔流)、等。<br>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br> 在《 人民文學 》第三期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br> 隨即發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軍文藝)、《高粱殯》(北京文學)、《狗道》(十月)、《奇死》(昆侖),同時還發表中篇《築路》(中國作家),短篇小說《草鞋窨子》(青年文學)、《蒼蠅、門牙》(解放軍文藝)等。<br> 在《十月》雜志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br> 1989年三月,小說《白狗鞦韆架》獲台灣聯合報小說獎。<br> 四月,中短篇小說集《歡樂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br> 六月,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你的行為使我恐懼》。<br> 冬天,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酒國》。<br>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創作中篇小說《 白棉花 》(花城)、《戰友重逢》(長城)、《 懷抱鮮花的女人 》(人民文學)、《紅耳朵》(小說林),夏天,創作《神嫖》、《夜漁》、《魚市》、《翱翔》等短篇小說十二篇。<br> 秋,中短篇小說集《白棉花》由華藝出版社出版。<br> 1992年,創作中篇小說《幽默與趣味》(天津小說家)、《模式與原形》、《夢境與雜種》(鍾山)。<br> 三月,中篇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br> 十二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說集《神聊》。<br> 1995年春節,在高密創作長篇小說《 豐乳肥臀 》。<br> 1998年,發表中篇小說《牛》([東海]六期,[小說月報]九期、[小說選刊]九期轉載)、《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收獲六期]短篇小說《拇指銬》([鍾山]一期,[小說選刊]轉協)、《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鍾山]五期)、《白楊林里的戰斗》([北京文學]七期)、《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北京文學]十期)、《蝗蟲奇談》([山花][小說選刊]五期選載)。<br> 1999年,發表中篇小說《 師傅越來越幽默 》([收獲]二期)。<br> 小說集《師傅越來越來越幽默》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br> 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br> 十二月小說集《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br> 作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國際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獲得過很多重要的獎項,比如:1987年《紅高粱》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根據此小說改編並參加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br> 1988年《白狗鞦韆架》獲台灣聯合文學獎,根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暖》獲第16屆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2001年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2001年《酒國》(法文版)獲法國「LaureBataillin」?<br> 翻譯長篇小說《紅高粱》而將莫言最早介紹到日本的是井口晃,他翻譯的是《紅高粱》(1989年)和《紅高粱(續)》(1990年),均被收入日本最早的「新時期文學」集大成的《現代中國文學選集》系列(德間書店)。<br> 1992年出版了藤井省三翻譯的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JICC出版局)。<br>

❹ 杜鴻的作品目錄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及小說創作年表 80年代
散文《琴聲》,《中學生之友》1984年1月第一二合期;廣東人民出版社。
短篇小說《愛……》,《曉曦》,1984年第三期。
詩《山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老人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奶奶·星星》,《宜昌市報》,1986年3月10日。
詩《山裡人》,《詩風》,1987年8月5日。
詩《情人的眼睛》,《青年自選短詩集》湖北省詩歌學會主編,1987年10月。
報告文學《一小人》,《宜昌日報》,88年8月2日並獲該本「改革十年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
散文《檯球風透視》,《宜日日報》,1988年12月17日。
散文《信奉》,《宜昌日報》,1989年9月10日。
報告文學《燃燒光明的情懷》,《夷陵老一輩》,1989年10月。
評論《誘發學生作文四法》,《宜昌日報》,1990年2月21日。
1991年
報告文學《燭淚情》,《宜昌日報》,1月14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湖北日報》,4月12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綠色大世界》,第四期。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長江開發報》,7月5日。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科技今年快報》,7月19日。
散文《最是橙紅桔綠時》,《湖北市場》,8月5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宜昌日報》,9月2日。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湖北市場》,9月30日。
散文《柑桔與桔文化》,《長江開發報》副刊,10月11日。
報告文學《綠從紅桔最宜秋》,《甜密的西陵峽》,10月版。
報告文學《永遠向上的人》,《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報告文學《普通女性》,《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1992年
散文《中堡島重遊》,《光明日報·東風版》(頭條)1992年4月21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5月4日。
評論《觸探民族脊樑的感慨·元辰評〈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6月29日。
評論《山坡羊·潼關懷西》,《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評論《焚書坑》,《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散文《中堡島重遊》,《三峽現代散文賞析》(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年10月。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農村成人教育》雜志,1992年第10期。
報告文學《大鵬三故事》,《洞庭驕子》,1992年10月香港文藝出版社。
報告文學《風流黃金卡》,《首富村壯歌》,1992年10月內蒙古出版社。
報告文學《王仁林上中下》,《中國包裝報》,1992年11月2日。
1993年
散文《溫暖如家》,《人民日報·大地》,1993年10月14日。
散文《古鎮鄉情》,《中國環境報·綠地》,1993年1月28日。散文《古鎮將被淹沒》,《長江航運報》,1993年1月30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2月12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青年人報》,1993年2月19日。
散文《溫馨的搖滾》,《中國婦女報》,1993年3月1日。
散文《兒子》,《市場時報》,1993年3月15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西楚文學》,1993年第三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光明日報·東風版》,1993年4月15日
短篇小說《城市裡破碎的夜晚》,《西陵峽》,1993年第四期。
報告文學《中國石材城憂思錄》,《香港九七雜志》,1993年第四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閱讀與寫作》,1993年第六期;附吳一干教授評論〈歷史憂思的眼睛。
散文《朴實的古鎮》,《宜昌日報》,1993年7月22日。
報告文學《揮淚別家園》,《中國城鄉金融報》,1993年9月18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中國建設報》,1993年9月21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宜昌文化報》,1993年9月。
散文《喜遷》,《長江開發報》,1993年10月6日。
報告文學《新時代崇高的人》(上下連載),《經濟信息時報》,1993年10月9日和12日。
散文《勝似爹娘疼兒心》,《中國水利報》,1993年10月9日。
報告文學《三峽情,赤子心》,《三峽經濟報》,1993年10月15日。
報告文學《淚別故土》,《東方時報》,1993年10月20日。
報告文學《序幕》,《人民長江報》副刊,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大遷徙》,《城市導報》,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首批移民記》,《遼寧科技報》,1993年10月29日。
報告文學《在巧字上做文章》,《中小學校長風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開始行動》,《現代家庭報》,1993年11月2日
散文《毛主席故居抒懷》,《三峽晚報》,1993年11月11日。
散文《在主席故土》,《中國老區報》,1993年11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三峽發展導刊》,1993年第十一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12月17日。
報告文學《三峽在移民》,《經貿時代報》,1993年12月20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宜昌日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長江開發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故物感心深》,《三峽經濟報》,1993年12月26日。
1994年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花溪》文學月刊頭條,1994年第十一期。
散文《告別家園卻情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月25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6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環境保護導報》,1994年1月5日。
報告文學《三峽大遷徙》,《深圳商報》,1994年1月24日。
報告文學《三峽移民》,《農村青年》,1994年第一期。
報告文學《三峽壩區的女移民》,《中國婦女》,1994年第一期。
散文《寧靜的寧河》,《希望導報》,1994年2月5日。
散文《三峽樹》,《西楚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三期。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文學副刊,1994年8月23日。
散文《寧河幽思》,《中國環境報》文藝副刊頭條,1994年4月2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特區時報》副刊,1994年4月5日。
散文《故鄉的樹》,《三峽經濟報》三峽風副刊,1994年4月9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環境報》綠地副刊,1994年4月21日。
散文《花栗樹》,《長江開發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海南日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市場時報》副刊,1994年4月27日。
散文《入園》,《三峽希望報》副刊,1994年5月4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城市導報》副刊,1994年5月5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4年5月19日。
散文《眼神》,《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6月4日。
散文《兒子與樹》,《家庭教育報》副刊,1994年6月9日。
散文《兒子與樹》,《中國人口報》蒼生副刊,1994年6月10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紅十字報》博愛·人群副刊,1994年6月17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三峽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六期。
散文《老屋·鄉情》,《經濟信息報》副刊,1994年7月3日。
散文《寧靜的交響》,《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7月9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8月15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8月28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9月17日。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脫貧與致富》月刊並獲該刊年度好作品品一等獎,1994年第九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第1090期。
散文《送兒子》,《遼寧科技報》副刊,1994年10月13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旅遊》雜志,1994年第十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中國水利報》副刊,1994年11月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11月1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科技信息快報》副刊,1994年11月1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新華日報》新潮副刊,1994年11月2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書房聽西》,《經濟信息時報》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0日。
1994年,獲青島第二屆副刊文學獎。 1995年
散文《大海與人生》,《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12月5日。
散文《眼神》,《中國東方時報》副刊,1995年1月13日。
散文《書房聽雨》,《青海日報》副刊,1995年1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2月8日。
散文《書房聽雨》,《中國環境報》副刊,1995年2月9日。
散文《浮想往事》,《經濟信息時報》,1995年2月9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三峽晚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斜雨滿天》,《青年導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書房聽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8日。
散文《書記聽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三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5年3月9日。
散文《三峽樹》,《環境報》副刊,1995年3月10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3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之友》副刊,1995年3月23日。
散文《兒子與樹》,《希望導報》副刊,1995年4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時》,《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5月3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島日報》副刊,1995年7月5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衛生信息報》副刊,1995年7月26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時報》山茶花副刊,1995年8月2日。
序《企業要向真廣告靠攏》,《三峽壩區企業名錄》,1995年8月8日。
散文《三峽風》,《中國水利報》副刊,1995年8月24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8月26日。
散文《嬉戲八與發》,《長江開發報》副刊,1995年9月18日。
散文《黃花三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9月23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0月6日。
散文《關於八與發》,《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0月31日。
散文《三峽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十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評論《把握好歷史感——讀〈在主席故居〉(吳江)》,《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散文《三峽的山》,《長江開發報》江天副刊,1995年12月11日。
散文《三峽的風》,《特區時報》藍海洋副刊,1995年12月7日。
散文《呵,黑岩子》,《亞太經濟時報》副刊,1995年12月16日。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1日。
散文《呵,黑岩子》,《農民日報》大地周刊,1995年12月24日。
散文《三峽的山》,《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6日。
1996年
散文《書記聽雨》,《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一期。
附: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0日。
散文《呵,黑岩子》,《宜昌文化報》,1996年4月。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荷塘鳴琴》,《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胡叫亂想》,《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聽雨》,《通俗文藝報》,1996年5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宜昌日報》副刊,1996年5月26日。
散文《土家人的清江》,《河北日報》副刊,1996年5月29日。
散文《清江隨筆》,《散文百家》文學月刊,1996年第六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通俗文藝報》,1996年6月2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文化報》,1996年7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青島日報》,1996年8月2日。
散文《荷塘鳴琴》,《三峽晚報》,1996年8月19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林業報》,1996年8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宜昌文化報》,1996年8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中國環境報》副刊,1996年8月26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水利報》,1996年9月1日。
散文集《書房聽雨》,十六萬字,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篇小說《小康工作隊》,《三峽文學》雜志,1996年第十一期。
中篇小說《夷陵閑墨》,《書房聽雨》,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新華日報》,1996年10月11日。
散文《遠思近想》,《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1日。
散文《天籟》,《青島日報》,1996年10月23日。
散文《我的十三湖》,《宜昌文化報》,1996年11月。
散文《清江隨筆》,《宜昌文化報》,1996年12月。
散文《清江隨筆》,《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十二期。
散文《白果樹瀑布》,《環境保護導報》,1996年12月21日。 1997年
散文《思緒盡飛翔》,《特區時報》,1997年1月16日。
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江河文學》,1997年第一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花溪》,1997年第三期。
散文《感悟石寶寨》,《三峽晚報》,1997年4月6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環境報》頭條,1997年5月22日。
散文《荷塘鳴琴》,《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
散文《白果樹瀑布》,《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雜樹·電線·鳥》,《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5月31日。
散文《峽江行船》,《旅遊導報》,1997年5月23日。
散文《人格的香港》,《宜昌日報》,1997年6月4日。
散文《久違了香港》,《三峽法制報》,1997年6月27日。
散文《春天的故事》,《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6月28日。
散文《在未來水世界》,《中國三峽工程報》,1997年7月4日。
散文《峽江行船》,《三峽法制報》,1997年7月15日。
散文《太陽山隨想》,《三峽晚報》,1997年7月21日。
散文《荷塘鳴琴》,《青島日報》,1997年7月29日。
散文《峽江行船》,《宜昌日報》,1997年8月19日。
散文《峽江禁忌》,《三峽法制報》,1997年11月11日。
散文《〈移民縣長〉的文化感》,《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散文《荷塘鳴琴》,《海南日報》,1997年9月8日。
散文《露天電影》,《青島日報》,1997年8月12日。
散文《五哥》,《青島日報》,1997年9月16日。
散文《車溪千瓣蓮》,《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報告文學《海派人物》,《統一戰線》,1998年第九期。
1998年
散文《在水底世界過年》,《青島日報》,1998年1月17日。
散文《最後的圖騰》,《三峽晚報》,1998年1月30日。
散文《露天電影》,《花溪》,1998年第七期。
散文《壇子嶺》獲1998年湖北專業報刊好作品一等獎。
散文《奉節·石寶寨》,《三峽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創作談《追求樂觀的光芒》,《江河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散文《露天電影》,《閱讀與寫作》,1998年第十期。
1999年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1月26日。
中篇小說《困獸》,《芳草》,1999年第八期。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3月22日。
散文《感悟山水》,《青島日報》,1999年4月5日。
散文《感悟山水》,《經濟信息時報》,1999年1月26日。
散文《忠州的影子》,《江河文學》,1999年4月5日。
散文《那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宜昌日報》,1999年4月16日。
散文《感悟忠州》,《中國文化報》,1999年7月16日。
散文《忠州遇忠魂》,《中國交通報》,1999年7月30日。
散文《感悟忠州》,《青島日報》,1999年8月9日。
散文《感悟忠州》,《工人日報》,1999年8月15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2000年
大型文化散文《懷想三峽》及2部旅遊文集《白果樹瀑布》、《幽幽情人泉》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散文《感悟秋風亭》,《中國文物報》,2000年9月24日。
散文《鹽道懷古》,《中國交通報》,2000年3月1日。
散文《人之輕重秋風量,江亭小巧蘊意長》,《中國文物報》,2000年11月12日。
2001年
中篇小說 《爾雅書院》發於《延安文學》第四期。評論《元辰杜鴻作品引起關注》,《三峽商報》(高秉喜),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
長篇小說《一個白痴統治的村莊》,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被評論界稱為21世紀的《百年孤獨》,杜鴻本人被稱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芳草》第五期,並獲芳草2002年度文學獎。同時,《荊州晚報》劈出五個專版對小說進行討論。樊星、錢鵬喜、黃大榮等對小說進行了專門評論。
散文《老屋補記》,《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十期,並附評論。
2003年
散文集《永遠的三峽》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黑痣》發於2003年《紅岩》第四期。
小中篇《幻想中的樹》發於《廣西文學》第十期頭條。
散文《平湖秋月》,《宜昌日報》,2003年8月28日。
評論《讀杜大江的畫》,《三峽晚報》,2003年10月20日。
2004年
中篇小說《一個故事的原形》,《延安文學》2004年第五期。
中篇小說《請你入畫》,《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
評論《具體環境沖突中的毀滅——評<請你入畫>》(趙郭明),《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三峽商報》,2004年8月25日。
中篇小說《困獸》,《紅岩》2004年第十期。同年收入2004年度先鋒小說選《王小波門下走狗第三波》。
散文《百年陳香》,《長江文藝》,2004年第十期。
散文《春茶帶露》,《宜昌日報》,2004年3月31日。
散文《賣鏡子的和賣茶壺的》,《三峽商報》,2004年6月12日。
評論《走進小徑分岔的後花園》,《三峽晚報》,2002年6月15日。
散文《百年陳香》,《三峽晚報》,2004年7月1日。
散文《來生茶為妻》,《三峽商報》,2004年7月6日。
書話《酷夏讀涼書》,《三峽晚報》,2004年7月28日。
評論《月是故鄉明——讀馮緒旋<三峽小移民>》,《楚都市報》,2004年8月6日。
散文《我的歷史老師》,《三峽商報》,2004年9月1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古鎮詩蹤》,《三峽晚報》,2004年10月11日。
散文《僧樹佛酒》,《三峽晚報》,2004年11月21日。
評論《<石牌保衛戰>展銀屏巨制》,《三峽日報》(劉洪進),10月14日。
2005年
中篇小說《耶利哥的玫瑰》,《延安》2005年第一期。
短篇小說《我愛蝶狼》,《芳草》2005年第六期。同年《我愛蝶狼》獲2005年全國首屆青春文學大獎賽佳作獎。
散文《飢餓》選入《博客》2005年試刊號。
散文《一棵包穀的命運》、《鹽道》,《中學生網路》2005年第六期、第八期。
背景資料《石牌和石牌保衛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8期。
散文《話山話水話夷陵》《游遍天下》2005年第8期。
散文《看山是山》、《泰山,中華圖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10期。
中篇小說《懷孕的男人》選入知識出版社《王小波門下走狗第四波·貧乏時代最幽默的文字》。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選入灕江出版社版《2005中國網路文學》。
評論《馬寧攝影作品賞讀》,《三峽晚報》,1月4日。
散文《關公坊酒外話》,《三峽商報》,1月15日。
散文《小鎮太平溪》,《三峽晚報》,1月16日。
散文《從儀狄說起》,《三峽晚報》,2月6日。
書話《我的讀書之旅》,《三峽晚報》,2月22日。
評論《故事和細節的力量》,《三峽商報》,3月18日。
評論《洇染本無致》,《三峽商報》,2005年4月20日。
評論《給生命留個路標》,《楚天都市報》,2005年4月20日。
散文《柴埠溪向左,震撼也向左》,《三峽商報》,2005年6月3日。
散文《拜謁屈原祠》,《宜昌日報》,2005年6月6日。
散文《香山與茗水》,《宜昌報》,2005年6月10日。
散文《滴沏城堡》,《宜昌日報》,2005年7月1日。
散文《夢游幻虛》,《葛洲壩集團報》,2005年8月26日。
散文《讀石欲忘言》,《三峽晚報》,2005年8月27日。
評論《網路文學宜昌印象》,《宜昌日報》,2005年9月1日
散文《即佛即畫三峽石》,《宜昌日報》,2005年9月22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三峽晚報》,2005年9月7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宜昌日報》,2005年9月13日。
評論《鳥飛前面的天空》,《三峽晚報》,9月20日。
散文《眩暈向左,震憾再向左》,《長江日報》,2005年10月14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三峽晚報》,2005年12月15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0日。
評論《一次愛的虛擬行程》,《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3日。
2006年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星火·中短篇小說》2006年7月號。
長篇散文《峽江號子》,《芳草》文學,2006年第四期。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短篇小說《那三個春花雪月夜》,《芳草》網路小說選刊,2006年第11期。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入選《綻放——紅袖八年精選集之〈狼情〉》(2006年6月南海出版公司)
散文《泰山記宗》,2006年《旅遊度假》第8期。
2007年
《杜鴻中篇小說精選》,2007年3月,長江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丟手絹》,2007年5月,《長江文藝》第五期

❺ 寫《智慧之花》的叫什麼

趙麗宏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維納斯在海邊》、<<學步>>,《愛在人間》、《詩魂》、《趙麗宏散文選》、《島人筆記》、《人生韻味》,詩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詩151首》,報告文學集《心畫》、《鳥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八十年代初,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趙麗宏以《詩魂》為題寫了一篇散文,講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詩選集》的故事,表達他對詩人的懷念和對那個灰暗時代的復雜感情。前蘇聯的漢學家、莫斯科出版社總編輯別仁將這篇散文翻譯成俄文介紹給俄羅斯的讀者。他的散文集《詩魂》出版後,榮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組詩《中國,我親愛的祖國》被譜成交響曲合唱,也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❻ 莫言是誰

莫言(1955年2月17日- ),
1981年 開始創作生涯。迄今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雙月刊《蓮池》第5期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蓮池》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丑兵》、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為了孩子》。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
《豐乳肥臀-增補版》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鞦韆架》
《莫言精選集》
《莫言作品精選》
《酒國》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牆》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麼氣味最美好》
《傳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說選》
《莫言王堯對話錄》
《戰友重逢》
《蛙》
其中《羅漢大爺》(節選於《紅高粱》)收入到人教版高中選修《中國小說欣賞》第十八課

❼ 求《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集》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集》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tQvEJviO7XShjNFR610e-w

?pwd=k1ig 提取碼:k1ig
簡介:《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彩插勵志版)》由聞鍾主編:莫泊桑的作品多是反映普法戰爭、小市民的生活狀況及諾曼底風情。《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描寫了一位在戰爭中保持著愛國情操的妓女,批判了上流社會與侵略者同流合污的丑惡和虛偽。《項鏈》中的瑪蒂爾德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傘》、《皮埃羅》等則揭示了生活中吝嗇的、金錢至上的小市民形象。

❽ 誰看第五期科幻世界了

2008第二期的《科幻世界》中的《基因源》
2008第一期的《科幻世界》中的《藍山》以及同系列更早的《世界》
2008第六期的《科幻世界》中的《人類的遺產》
2008第五期《科幻世界》中的《拆遷》
以上短篇小說均比較有故事情節,也不需要很多特技製作。
感覺2008增刊《第三點共識》也可以

❾ 莫言的長篇小說有哪些

《紅高粱》,《紅高粱家族》
《 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
。《十三步》
。《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嘆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熱點內容
偷心冷酷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4 04:05:26 瀏覽:426
經典小說主人公林煜 發布:2025-07-14 03:51:37 瀏覽:40
女主被人暗算的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4 03:49:28 瀏覽:551
看網路小說的知名網站 發布:2025-07-14 03:45:21 瀏覽:787
霸道總裁如何愛上灰姑娘的小說 發布:2025-07-14 03:33:06 瀏覽:17
契科夫短篇小說萬卡閱讀報告 發布:2025-07-14 03:31:47 瀏覽:2
2019完結小說排行榜都市 發布:2025-07-14 03:18:52 瀏覽:550
有聲聽言情全部小說免費聽 發布:2025-07-14 03:18:09 瀏覽:401
全本小說tst免費下載器 發布:2025-07-14 03:06:05 瀏覽:413
重生之網游無雙小說 發布:2025-07-14 03:01:22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