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村故事短篇小說
『壹』 我和故鄉的故事
[我的家鄉故事多]我的家鄉故事多正文:
我的家鄉故事多我的家鄉故事多河北省藁城市 常安鎮北樓小學 三年級 張翠巧我生在這個中國故事第一村裡,我們村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講故事,可神奇了!我也能講十幾個故事呢,我的家鄉故事多。下面我就給你講一講我們村的來歷吧!相傳,朱元璋的義父耿再辰死後葬在這里。這兒被賜名為耿村。當時耿村地處交通要道,是官商紛至的風水寶地,素有「一京二衛三耿村」的榮耀。南來北往的客商在閑暇時講故事作為消遣。久而久之,這些故事就留在了村子裡,形成了今天的故事村!我們村會講故事的人可多啦,小學三年級作文《我的家鄉故事多》。靳正新爺爺是全國十大故事家之一,他一人能講500多個故事。他的《砂鍋記》、《於小虎傳奇》等都是民間故事的精品。王玉田爺爺一家三口都會講故事。我們村的故事反映歷史學、哲學和文學等各個方面。我們學校在課外活動時組織講故事活動,雖說我們奶聲奶氣的普通話里缺少「原汁原味」,但這種蔚然成風的活動一定會把耿村故事傳播下去並發揚光大的。世界文明的耿村故事每年都吸引許多的外國代表團來交流考察。每到這時,我們村就會張燈結綵,到處充滿了節日氣氛。我們村真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學中的一座金礦。我們生在這里就有責任讓耿村文化延續下去,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幫更多的人了解耿村,讓耿村故事走向世界、譽滿全球。指導教師:武英朝投稿:2005-12-25 10:44:43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貳』 民間故事有哪些我打算怎樣去讀
耿村隸屬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鎮,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屬中山國。明太祖朱元璋義父耿再辰死後封王葬於此地。為紀念耿再辰而設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賈。廟會中有唱大戲、說書、擔經舞、打扇鼓等豐富多彩的民俗節目表演。20世紀40年代,耿村僅有四百餘人,大小店鋪、作坊卻有一百餘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衛三耿村」之美譽。外出經商、游歷、當兵的耿村人,返鄉時帶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傳說。天長日久,這里逐漸成為了商品集散地和民間文學傳播地,積淀了豐厚的民俗文化。
『叄』 耿村民間故事的歷史源流
自古以來,耿村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華。每年農歷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善男信女和各種客商。各地的敬佛團在廟會上跳擔經舞、打扇鼓、唱戲、說書等許多民俗節目也都來沿街表演。村內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廟等十座大小寺廟,它們雖然已被歷史湮沒,但四月四廟會至今仍十分興隆。據調查,二十世紀40年代,村中僅有400餘人,卻有大小店鋪、作坊100餘座,廟會期間的臨時攤點不可勝數,故有「小村大集」、「三耿村」之美譽。四面八方的客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用品,還帶來了他們的故事、歌謠。耿村人外出經商、游歷、當兵,也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文學作品。這里便形成了一個商品和民間文學的聚散地,積淀成一個民俗文化的大礦。尤其是村民中講故事聽故事的傳統至今仍很盛行。所以,經商、講故事成為這個文化居落的兩大古風。
『肆』 布依族的民間歌謠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伍』 民間故事的傳承保護
如何傳承保護民間故事?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如工農村一樣的故事村的消失已不是特例。
2011年4月16日,能講述1000多個民間故事、被譽為「東方的天方夜譚」的民間故事家譚振山走了,享年86歲。2012年5月2日,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間故事家靳景祥駕鶴仙游,享年85歲。2012年11月28日,錫伯族民間故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何鈞佑因病去世,終年88歲。一位位具有超凡記憶力和講述口才的傳統民間故事家紛紛離世,人們再也無法聽到他們現場講述那些鮮活的故事,再也無法見到他們講述故事時那投入的神情。
故事村沒有了,故事家走了,而最有可能繼承「講故事」傳統的後人,卻肩負沉重的家庭重擔,外出打工去了。傳統民間故事的講述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當代,民間故事究竟該如何講述?傳承保護民間故事的路又在何方呢? 幸運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續著面對面講故事的傳統。比如,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講故事、聽故事的傳統得到了發展,當地的「美麗洲故事會」已成了重要的文化活動品牌。在餘杭區圖書館、街道分館、村文化禮堂,人們品著青豆茶,嘗著話梅、糕點,聽故事的愜意場景,幾乎每隔一周就會出現一次。據餘杭區圖書館統計,館內故事會的活動平均每場聽眾可達200餘名。
「我們的故事會活動不僅講述口口相傳的傳統民間故事,還包括那些富有時代氣息、反映當代生活的新故事,因此人氣比較足。活動不僅挖掘了一批優秀的民間故事講述人、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也培養了人們講故事、聽故事的習慣,從而促進了民間故事講述的傳承和創新。」餘杭區有名的「故事大王」豐國需說。 對於傳統民間故事的保護,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劉錫誠看來,記錄保存仍是當下最可取的保護方式。將頭腦里儲存了大量民間文學作品的故事家的講述用文本記錄下來,他們一旦過世,這些文本就成為了其生命和遺產的延續。
然而在對民間文學作品的采錄整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工作者將傳承人口述的故事進行刪節、加工甚至是再創作的現象。鄉土氣息濃厚的民間故事搖身變成文學味濃、語言雅緻、形象圓潤的書面文本。一些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認為民間文學有其本身多變而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特點,因此在記錄和保存民間文學作品時應該注意科學性的問題,不可隨意亂改。
對此,林繼富指出,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僅僅發生在我國,民俗學研究的先鋒人物、德國著名的童話搜集家格林兄弟也曾對民間故事進行過加工和整理。比如,1812年版的《格林童話》第21篇《灰姑娘》,至1819年就被作者結合各種譯文,按故事發展和自我構建的需要填充細節。更為嚴重的是,格林兄弟不僅篡改了他們聲稱是從農民口中直接採集的故事,還偽造了提供者的資料。比如,他們說,多拉斯·維曼是個理想的講故事的人,她是憑記憶講述古老黑森人童話的德國農民。然而,事實上她是個受過教育、有文學素養的中產階級婦女,而且她的母語是法語而非德語。
「其實,在民間文學的采錄整理過程中,我們允許有整理文本或重構文本的存在,因為這種形式的文本可讀性更強,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擴大地方文化影響方面具有一定價值。然而,科學的采錄即逐字逐句地記錄,對於保護傳統民間故事來說其價值最為重要。」林繼富說。
專家們表示,除了記錄民間故事傳承人講述的故事內容外,還應該加強對由民間故事傳承人、聽眾、講述現場與敘事傳統構成的共同體進行研究,探索民間故事家的養成過程及其所在社區、村落講述傳統的特點。因為在民間文學類非遺的保護工作中,保護的不是某個個體,而是以傳承人為代表的一種講述環境、講述傳統。
『陸』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河間歌詩,河北省河間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河間歌詩是漢代以來河北民間口頭文學的傑出代表,是當代《詩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間歌詩流傳於河間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於滹沱、中堡二河之間而得名(另一說為九河之間)。河間歌詩以二胡、古箏等樂器伴奏,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