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科幻短篇小說
1. 最短科幻小說
小說的名稱叫做《最後一個人》,是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所寫,英文原文為"The last man on earth sat alone in a room.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一共十七個單詞,極為簡單。即使把它翻譯成漢語,也只有25個漢字: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已足夠稱作一部小說,因為它具備了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人物:最後一個人;
情節:一個人坐著,聽到了敲門聲;
環境:地球的一個房間里。
所以,這足以稱作是一部合格的小說。
2. 著名短篇科幻小說
1、《競技場》by弗雷德里克·布朗。主角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座宇宙彼方的競技場,並被告知自己需要與一名外星人用冷兵器作戰,如果失敗地球將被毀滅。背負沉重壓力的他會怎樣與敵人鬥智斗勇,完成自己的使命?此文我十多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看過,至今難忘。
2、《2.013》by劉洋,在劉慈欣的《死神永生》中曾經提到過一個詞叫「數學武器」,那麼你有沒有社香港或,如果我們生活的宇宙中,連數學規律都發生了改變,世界會變得如何瘋狂和神奇?這篇小短文看上去挺好玩,挺有趣,但它關於宇宙的的設想讓人看完以後不由得頭皮一麻……
3、《人人都愛查爾斯》by寶樹:寶樹的科幻小說既有著天馬行空的幻想,又往往能在現實中看到影子。比如這篇講述的便是虛擬現實技術和現在已經流行的真人直播秀結合後發生的一些事,當一個人的人生寄託完全放在別人身上時,這個人還有自我嗎?
4、《贍養人類》BY劉慈欣:大劉最具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矛頭直指「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資本主義社會的根基,充滿悲天憫人的氣息。從小說里哥哥星球的身上,我們能看到現實社會中階層對立、斷裂的影子,但作者真正要說的還是,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5、《逆行線》by赤色風鈴:我們已經習慣了科技的發展進步,也開始默認現在的生活是理所當然,但是如果有一天突然反了過來會怎麼樣?一夜之間,地球科技倒轉,奔騰處理器、BP機、磁帶、收音機、馬車又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文章寫得興味盎然卻又讓人毛骨悚然。
6、《水星播種》by王晉康:很久之前曾聽人說,我們人類是外星人的造物,古代各個民族的神話,就是外星人製造人類的映射。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讓我們人類也成為了某個外星種族的造物主,那麼在它們的神話中會如何描述我們呢?
7、《阿夏》by遙控:很久之前在科幻世界上看到過,故事雖短但意味雋永。未來背景下,人類失去了自然繁殖能力,從而產生出一種奇特的家庭組織關系:一男一女通過克隆轉生的方式永生永世不再分離。有人覺得浪漫,有人覺得惡心,但是無論怎樣這種想像力還是讓人嘆為觀止。
8、《白色鏈條》by柳文揚。這是一個容易腐朽與失落的有機物的世界,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從來沒有什麼生物想到了有效的辦法,有意識地證明自己曾經存在。它們所能留下只有自己身上骨骼形成的化石。億萬年後人類早已滅絕了,外星人能否憑化石認出誰是地球上曾經的霸主呢?
9、《你們這些還魂屍》by羅伯特·海因萊因:一個時間特工穿梭時空提前阻止犯罪的神秘組織成員,他窮盡一生追蹤一名連環爆炸犯,但最終直面對手時,真相卻讓他瞠目結舌。人生是一個循環,無論如何都無法逃脫。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腦洞大開的科幻大師是怎樣玩壞穿越梗的,
10、《龍與十字架》by喬治·馬丁:本文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在未來的太空時代,古老的基督教該如何傳承?一個信仰主的外星怪物,可以稱作異端嗎》,還是說異端另有其人?馬丁老爺子的腦洞大開之作,引人深思。
3. 有哪些不錯的短篇科幻小說
阿瑟.克拉克《太陽帆船》,主要敘述了主人公參加地月之間的光動力飛船比賽的故事,可以說是最早的描寫「光帆推進」技術的小說。小說最後,沒人贏得比賽,主人公的飛船「黛安娜」號失控地飛向遠方,最終飛出太陽系,成為了地球人類製造的在太陽系外速度最快的物體。小說中主人公和飛船之間如同戀人一般親密的關系感人至深。最後飛船離開了他,飛向外太空,雖然令人悲傷,但也充滿希望。
4. 科幻文學史上最出色的十篇短篇小說是什麼
1.《魔戒之王》(奇幻)——J.R.R. 托肯恩
所有奇幻文學的鼻祖,當然,贏得了我們最頂端的位置。除了全然獨立創造了奇幻文學類型和影響了幾代作家之外,托肯恩的傳說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
2.《Amber歷代志》(奇幻)——羅傑.澤拉茲內
Amber(琥珀)是惟一真實的世界。所有其他的世界,包括地球,只不過是幻像。柯文王子,Amber王座合法的繼承者,必須征服這些交錯的真實,反抗惡魔的壓迫,並且還要在他自己殘酷的家族體系中存活下來去贏得王冠。
3.《安德的游戲》(奇幻)——奧森.斯科特.卡德
僅僅八歲,安德.威金斯就成為地球上最優秀的軍事天才。面臨著戰爭的現實,安德選擇了離開軍隊而成為了一名「言靈者」、一名顧問、真理的搜尋者和在需要咨詢的家族中做仲裁人。不幸地是,上天賦予了他另外的任務。
4.《神經漫遊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一個耗盡了好運的黑客、同時也是一個做夢都想斂財的傢伙發現了一名新生AI的秘密。網際龐克第一次被提出的著作,也是吉布森眾多作品的第一部。
5.《異教徒湯瑪斯.寇文能歷代記》(奇幻)——史蒂芬.R..唐納森
一個真實世界的麻瘋病人,湯瑪斯.寇文能被傳送到一個由污濁的、邪惡的力量包圍的幻想世界。只有用他隨身所攜之「離奇魔術」簽訂的契約才能解救這個世界,但是他並不相信這個幻想世界的存在。
6.《基地》(科幻)——艾薩克.阿西莫夫
陷入衰落的銀河帝國和控制了殺傷性機械的科學家神秘社會的史詩故事。
7.《沙丘》(科幻)——弗蘭克.哈伯特
沙丘系列的第一部講述了宇宙中最強大的靈媒,波爾.阿特雷茲的事跡,他在學習應對政治上的陰謀和沙漠行星阿拉吉斯環境上的荒涼的同時也在平衡著自己不斷增長的力量。
8.《艾爾瑞克》(奇幻)——邁克爾.摩考克
一名白子戰士/巫師在一次死亡競賽中找到一柄吸魂劍而且在「秩序」和「混亂」之間的終極打擊下拾起了它。
9.《高堡中的男人》(科幻)——菲利浦.k..迪克
充滿了偏執狂和復雜真實的游戲,這種「假如納粹德國獲勝」的劇情是曾經被寫過的最非主流的歷史。
10.《1984》(科幻)——喬治.奧維爾
真誠的講你會喜歡這本書的。它是一本你要獨自看的書;沒有其他人在身邊。你會在每天晚餐後花上二個小時看這本書;「熒光屏」能確保這一點。老大哥會成為你的朋友。
11.《休伯利安》(科幻)——丹.西蒙絲
伯勞鳥:一種用思想來停止時間的終極殺人機器。霸權/人工智慧同盟:一個支配整個銀河的帝國。驅逐者:經過萬年進化、決心推翻霸權的猿人。將這些綜合在一起你就會得到一場世界末日善惡的決戰。
12.《星星,我的目的地》(科幻)——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當格雷.福伊爾熬過了螺旋陷阱、發下報復的誓言時,他將自己改造成了一個有穿梭宇宙能力的全能的准超人。
13.《泰格納》(奇幻)——蓋伊.蓋瑞爾.凱
為了報仇,一名強大的巫師將泰格納王國從現實中清除了。但是一小群英雄依靠著他們故國的記憶,尋求將泰格納再一次重現在它原來的地方。
14.《弗蘭肯斯坦》(科幻)——瑪莉.雪萊
一個瘋狂科學家的創造物、一個用死人身體部分拼合的怪物和怪物爭取世人承認他人類身份而進行抗爭的經典故事。
15.《機器人會不會夢到電子羊?》(科幻)——菲利普.k..迪克
一位銀翼殺手警察被分配去追捕佯裝成人的機器人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尋究 "人類" 的定義。
16.《莎拉娜之劍》(奇幻)——泰瑞.布魯克斯
「莎拉娜」系列的第一本將施.歐姆斯福德置於反對邪惡的法術士王和他的骷髏隨從的爭斗中。在通俗化的現代奇幻文學中這本書是很關鍵的。
17.《阿努比斯之門》(科幻)——提姆.鮑爾斯
一位現代學者實現了時間旅行,變更了身份、神氣活現並且享受著1810年倫敦的魅力。如同查理斯.狄更斯遇到了印地安那.瓊斯。
18.《電光》(科幻)——迪恩.庫恩茲
一位來自過去的時間旅行者試圖阻止納粹德國對現在的改變。
19.《提升三部曲》(科幻)——大衛.布林
橫跨銀河的——包括有感覺力的海豚和黑猩猩——所有其它種族都通過基因改造或者 "提升"獲得了智力並且要為他們的恩人獻出他們的一生。人類卻不是這樣,他們把自己留在宇宙圖騰的最底部,反對著科學高層者和時常懷有敵意的種族。
20.《環形世界》(科幻)——拉里.尼文
一支星際遠征隊迫降到一個直徑1.9億英里形如呼啦圈的人造行星上。倖存者必須與最初建設者留下的蠻族後代作戰,方能穿越環形世界找到答案。
5. 你讀過哪些腦洞其大的短篇科幻小說
關於科學家與科幻作家的腦洞之爭,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答案是「科學家的腦洞更大」,因為「科幻作家所能做的,是把科學家的想像,用一種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本期好書榜中有幾本與「科學」相關的書,一本是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一本是牛津心臟外科醫生奇遇記《打開一顆心》,還有一套科幻作家韓松的首部作品集。
如果將中國科幻分為兩極,一極是劉慈欣,另一極就是韓松,「一種是想像力意義上的應用文,另一種是作為社會預警的小說」。《時代周刊》形容韓松「白天忙於新聞工作,晚上寫著陰郁詭異的故事」,而讀者給他的標簽是「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在中國讀者中,韓松的科幻小說褒貶不一,分歧很大——愛的人愛得不得了,恨的人恨得了不得。他的作品通常帶有人文與反思的一面,站在不同維度、通過不同視角,冷靜地觀察宇宙、人間和自己,在科幻中描摹歷史、現實和未來。近日,他的經典作品首度結集出版,《韓松精選集》一網打盡其成名作、獲獎作品和未出版新作。其中包括再版的長篇小說《紅色海洋》及《火星照耀美國》,還有兩部中短篇小說集《苦難》和《冷戰與信使》,《苦難》收錄的是新作,大多還沒有正式發表過,《冷戰與信使》包含了韓松曾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再生磚》、成名作《宇宙墓碑》等中短篇小說;《我一次次活著是為了什麼》是一部首次出版的隨筆雜文集,處處體現出韓松對於現實的思考和關懷;還有一部詩選《假漂亮和蒼蠅拍手》亦是初次面世。今年是世界科幻誕生兩百周年,韓松從初中開始寫科幻到現在,三十六年一直沒有中斷,常有人問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回答:「每個人都有責任,把自己在這個片斷宇宙中的經歷,盡可能記錄下來,留給另一個宇宙中的我看。」
一直以來,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者愛因斯坦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只是一個符號。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1953年德文版著作編譯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觀》,會讓人們對愛因斯坦產生更加完整的認知。他不僅是天才和偉大的科學家,還是思想家和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不受羈絆的獨立人格,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見解獨到,在今天看來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比如他堅信科學的應用可以是集體組織的,但科學的創造卻只能是個人自由思想的成果,他從不搞什麼「創新團隊」,甚至沒有帶過博士生。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是:「只教人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卻成不了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獲得切身的感受。學生必須對何為美以及何為道德上的善有敏銳的辨識力,否則只是靠那點兒專業知識,更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一個均衡發展的人。」這就是他「在提倡『人文學科』同等重要時心中所想的東西」,而「過分強調競爭體系,以及為了立竿見影的用途而過早地專門化,將會扼殺包括專業知識在內的一切文化賴以生存的那種精神」。
《打開一顆心》作者斯蒂芬·韋斯塔比醫生是英國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曾經師從國際心臟外科先驅柯克林教授,經手過12000顆心臟。他所遭遇的心臟外科救助場景不是影視劇,卻時時上演著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戲,心臟外科大夫的腦洞比影視編劇要大得多,患者在苦難過山車上的跌宕程度也比好萊塢大片刺激得多:主動脈瓣嚴重畸形的馬術愛好者,後來因妊娠而凸顯危機;救治沒有脈搏、沒有血壓的機械心臟人、電子心臟人;在走廊里偶遇穿越沙漠、逃過大屠殺的阿拉伯無名啞母病孩,全力施救卻最後雙雙殞命;還有兩顆心臟並聯工作的手術方案……當醫務制度和救人沖突時,醫生該何去何從?手術風險巨大,患者和醫生該如何決定?技術通神的醫生也有做不成的手術?醫療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處?英國醫生韋斯塔比的經歷、態度和思考,也必定引發中國醫生和讀者的反思。
6. 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值得閱讀
科幻世界出版的三本中短篇集《出賣月亮的人》、《地球上的綠色山丘》和《瑪土撒拉之子》基本上收錄了全部未來史系列的短篇。我最喜歡的,就是直到《地球上的綠色山丘》中最後一篇《帝國邏輯》之前的部分。幻想中的新工業革命和宇宙殖民時代,近乎瘋狂的開拓與熱血,完美地表現了海因萊茵所說的「人類年輕時代的進取精神」。從現在來看,海因萊茵的未來史系列終究「不夠科幻」。論高深比不過克拉克,論嚴謹(和產量)比不過阿西莫夫,但是他的文字中的熱情遠遠超過了另外兩位。看過這個系列你就會明白他是一個相信人類樂觀主義者,他相信科學的發展會讓未來變得更好,他的身上能讓你看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人類的自信。要是他能夠寫一篇蒸汽朋克小說,那真是太完美的組合。如果你也是個樂觀主義者,如果你厭倦了整天反思科學的負面影響、厭倦了整天反思技術與人類的關系,如果你也依然相信科學和技術會讓人類的未來變得更加美好,如果你也充滿了求知與探索新世界的慾望,那麼務必不要錯過海因萊茵的短篇。
7. 尋找一經典短篇科幻小說
《霜與火》,作者是美國的雷·布雷德伯利(RayBradbury),
刊載於科幻世界出版社的英美中篇科幻小說集《真名實姓》中,
還有其他譯名如《冰霜與烈火》、《只能活八天的人》等等,
刊載於各種各樣的短篇小說集中,是一片非常優秀的科幻短篇,也是我最喜歡的科幻短篇之一。
8. 比較有名氣的短篇科幻故事
【以下的科幻短片都是很不錯的:】
阿西莫夫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史蒂芬·巴克斯特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羅伯特·海因來因短篇小說集》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短篇科幻小說集》
《克利福德·西馬克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弗雷德里克·波爾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短篇科幻小說集》
《阿瑟·克拉克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雷·布雷德伯里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尼爾·蓋曼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資料來自http://..com/link?url=0J-Nbi50fPnVEZ2KkDMJk4QElfc_Esfmq20gLqE7Ay8__mQAGU8uYtQfnmyL-f23487yGitpMoBLW
祝你生活幸福萬事如意 望採納O(∩_∩)O~
9. 最短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寫過一篇就目前來說,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譯成現代漢語恰好是25個字,僅僅只有一句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它同樣具備了小說的特點。就小說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個人)、有情節(一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境(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間里)。科幻,重在科學幻想,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擅長誇張、製造懸念,給讀者設置自由而廣闊的聯想、想像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追究、探求的問題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