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作品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作品

發布時間: 2022-07-29 12:23:59

㈠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有哪些主要內容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內容概述:契訶夫早期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表面上寫俄國社會日常生活中的笑話,實際上卻是在無情的譏刺專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一個文官的死》(《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普里希別葉夫中士》等;另一類是反映勞動人民的貧困和痛苦生活的,如《苦惱》、《萬卡》、《哀傷》等。

《一個文官的死》寫的是一個小公務員在看戲時打了個噴嚏,把唾沫星濺在前座的一位將軍的禿頭上,他雖三番五次向將軍道歉,但是卻唯恐將軍大人不肯原諒他並怪罪於他,從此心神不寧,戰戰兢兢,不久便撒手西去了。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正是大官們的飛揚跋扈造成了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懼和奴性心裡。作家早期創作的另一個短篇《苦惱》寫一個孤苦伶仃的老馬車夫,在兒子死後整整一個星期幾次想找人傾吐內心的痛苦,但是誰也不理睬他,他只好向他的老馬訴說。這篇小說是對當時冷漠無情的社會的控訴。

到了19世紀90年代,契訶夫的小說創作走向了繁榮和成熟,許多優秀名篇都產生於這個時期,如《第六病室》、《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帶閣樓的房子》、《醋栗》、《套中人》等。

《帶閣樓的房子》批判了錯誤的社會思潮「小事論」。在作者看來,要緊的不是熱衷於「小事」的改革,而是要解決「好幾百年」以來不斷「重演的那套舊故事」。然而由於思想的局限,作家還指不出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這一時期的作品還對知識分子的空虛無為和小市民的庸俗丑惡進行了有力的抨擊。如作品《跳來跳去的女人》、《文學教師》、《約內奇》等。

在契訶夫90年代的創作中,農民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他對農民問題很關心,特別是在1892年遷居離莫斯科不遠的農庄之後,他同農民有了更多的接觸,對農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創作了一組描寫俄國農村和農民的作品。如《農民》就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後俄國農民的貧困生活,《峽谷里》則描寫了90年代資本主義在俄國農村發展的情景。

㈡ 契科夫的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是什麼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㈢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套中人》
《變色龍》
《胖子和瘦子》
《小職員之死》
《苦惱》
《第六病室》
《帶閣樓的房子》《撥蘿卜》《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凡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醋栗》 《窩囊> 契訶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在表現同一個主題:奴性和奴性產生的歷史根源和心理。契訶夫也許是俄羅斯第一位作家,認識到金錢、官職、權威和權力不過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懼。"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契訶夫在日記中寫過這樣的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俄羅斯這樣,人們受到權威的如此壓制,俄羅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貶損,害怕自由……我們被奴顏婢膝和虛偽折磨得太慘了。」

與前人相比,契訶夫不僅在表現內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如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所言,他「創造了全新的書寫形式」。這首先體現在他改變了文學形象的塑造方法本身,他的小說以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為主,但是他卻放棄了傳統的、細膩的肖像描寫,在他那裡最詳細的肖像描寫也沒有超過十幾行的,因此他的作品總的風格是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代替肖像描寫的是比喻,是對服飾的典型細節的表現,如「套中人」別里科夫:在這里作家詳細地描寫了主人公的物件,像套鞋、傘、眼鏡、帽子、各種小套子和房間的擺設,卻惟獨沒有面部描寫。
,契訶夫的創作雖然是以俄國生活為背景,以誇張和諷刺的筆觸表現的是俄國人的劣根性,但細細讀來,他的作品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他鼓勵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要消滅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靈的純潔。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契訶夫是「一個生活的藝術家……他創作的價值在於,他的創作不僅讓任何一個俄國人明白,感到貼切,而且讓每一個人明白並且感到貼切。這是主要的。」而這也就是契訶夫創作的真正意義和永恆價值。

㈣ 契訶夫作品有哪些

契訶夫作品有《變色龍》、《乏味的故事》、《決斗》、《草原》、《農民》、《在峽谷里》、《海鷗》、《哀傷》、《苦惱》、《萬尼亞舅舅》、《套中人》 、《普里希別葉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務員之死》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凡卡》、《三姐妹》、《櫻桃園》等。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被編入上海六年級(預初)上學期第三課與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

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

契訶夫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㈤ 俄國著名短篇小說家偰契訶夫的主要代表作有

契訶夫的代表作: 短篇小說《變色龍》《胖子和瘦子》《凡卡》(《萬卡》)《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等等。 契訶夫從1880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生中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短篇小說如《凡卡》《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一個官員的死》《變色龍》《哀傷》《苦惱》《乏味的故事》《決斗》《裝在套子里的人》《姚尼奇》《農民》《在峽谷里》等。中篇小說《草原》《第六病室》《未婚妻》等,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他常常通過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寫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虛偽、庸俗的丑態,揭露腐朽反動的沙皇統治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㈥ 契訶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1、《凡卡》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886年。這篇小說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㈦ 契訶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契訶夫的作品有:《醉漢同清醒的魔鬼的談話》、《藝術家的妻子》、《我的紀念日》、《審判前夜》、《伊凡·瑪特威伊奇》、《不必要的勝利》、《復活節之夜》、《不順當的拜訪》、《不抱偏見的女人》、《磨坊外》等等。


契科夫的貢獻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他的短篇小說《凡卡》被選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

㈧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農奴。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畢業以後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良好的影響。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契訶夫積極投入社會活動。這一切使他的創作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的短篇小說可以和莫泊桑齊名。契訶夫創造了一種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的獨特風格,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做出了真實的描繪和刻畫,從而展示了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作品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了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代表作品有小說《變色龍》、《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桃園》和《三姊妹》等。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有中文譯本。

㈨ 契訶夫中短篇小說有哪些(代表作)

《變色龍》
《胖子和瘦子》
《小公務員之死》
《苦惱》
《凡卡》
《第六病室》
《套中人》

㈩ 契訶夫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胖子和瘦子》

幽默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一開頭寫的是自幼相好的朋友在車站相遇,他們擁抱、接吻,熱淚盈眶,這無疑是人之常情。

然而,當那個「做了兩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兩個星章」的「三等文官」時,他「忽然臉色發白」,「聳起肩膀,彎下腰,縮成一團」,而當胖子向他伸手道別時,他竟只敢「伸出三個指頭……全身傴下來鞠躬」。

作家通過這兩副氣氛不同,基調不同,色彩不同的畫面,給讀者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19世紀末期俄國社會的世俗圖,寫出了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丑惡靈魂和卑穢心理。

2、《小公務員之死》

《小公務員之死》記敘了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時不小心沖著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將軍,他三番五次向將軍道歉,最後惹煩了將軍,在遭到了將軍的呵斥後他竟然一命嗚呼了。

小說用誇張諷刺的筆調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扭曲的性格及變態的心理。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

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3、《苦惱》

《苦惱》寫於1886年,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代。

由於七十年代興起的「民粹派」採取暗殺手段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卻未能推翻專制制度,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人民。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絕望情緒。窒息的政治空氣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庸俗習氣。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更是貧苦不堪。契訶夫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群眾思想的麻木,以深廣的憂憤投入創作。他除了用諷刺的批判的筆觸寫下了大量揭露社會丑惡的作品外,還寫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訴造成小人物不幸命運的社會黑暗。

4、《凡卡》

《凡卡》是契訶夫於1886年寫的。當時沙皇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俄國,聖誕節的前夜,小凡卡趁著老闆夫婦和師傅們外出禱告的時候偷偷給爺爺寫信。故事中的凡卡沒有父母,唯一的親人便是年邁的爺爺。

由於生活的貧困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裡的一個鞋匠家裡當學徒。小凡卡在鞋匠家扮演著很多角色,他要干很多的話,各種類型的活;晚上幫著老闆看孩子,白天幫老闆家打雜,時不時地還要被伙計們呼來喊去。

5、《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諷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84年,當時作家剛24歲,它表現了契訶夫的非凡的寫作才能。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創作,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列寧和斯大林都非常喜愛他的作品,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都借用過契訶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同樣,契訶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國人民的歡迎。魯迅先生稱贊契訶夫的作品時說:「我以為沒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契訶夫創作在思想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熱點內容
與閨蜜的遺棄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4 20:05:22 瀏覽:624
無恥主角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4 19:33:59 瀏覽:829
末世重生女配小說 發布:2025-07-14 19:27:36 瀏覽:87
小說掛職大結局 發布:2025-07-14 19:14:09 瀏覽:163
香蜜沉沉燼如霜小說結局篇 發布:2025-07-14 18:41:28 瀏覽:811
武俠類型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4 18:39:53 瀏覽:107
小說次元游者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4 18:30:01 瀏覽:653
至尊王者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4 18:29:18 瀏覽:447
暗黑世界觀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14 18:17:06 瀏覽:712
有那個免費下載小說的 發布:2025-07-14 18:16:11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