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後中文版

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後中文版

發布時間: 2022-07-27 05:22:12

1. 二十年以後 歐亨利 故事情節

故事概括起來大致是:

有兩個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在紐約一起長大。其中一個要去西部闖盪,於是在出發前晚,兩人相聚一個小餐館,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20年後,去西部的男子鮑勃回到了原地,卻發現小餐館已經變成了一個店鋪,就在那裡等候老朋友吉米·維爾斯。

此時,有個執勤的警察經過,發現了男子右眼角的一塊白色的傷疤,兩人聊起了20年前的那個約定,之後警察不露聲色地走開了。

不久來了一個高個子男子,與鮑勃相認,但鮑勃很快識破此人不是吉米,高個子亮出了警察的身份,逮捕了鮑勃,原來鮑勃正是芝加哥警方通緝的罪犯。

在去警察局之前,便衣給了鮑勃一張紙條,原來剛才那名巡邏警察竟是吉米,他本是來赴約的,但發現鮑勃的特徵與通緝犯相符,又不忍心親手逮捕他,便想出了這個主意。

這個結局有兩大出人意料,一是主人公鮑勃竟是個被通緝的罪犯,二是那個擦肩而過的警察竟是他翹首以盼的好朋友。

兩個20年後重聚,原本可以一訴衷腸的好朋友卻因為各自的境遇變遷導致了這一結局,不禁令人感嘆。

(1)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後中文版擴展閱讀:

《二十年以後》描寫了鮑勃按二十年前約定好的時間、地點,去會見要好的朋友吉米的故事。二十年的滄桑歲月,他們經歷了人生的辛酸,當他們見面時命運卻讓他們以警察與通緝犯的形式出現。

在文章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歐·亨利式結尾。

《二十年以後》直到結尾我們才發現原來吉米早就如約前來。當他在昏暗的燈光下借著火柴的亮光認出自己的好友就是通緝犯時,在情與法的艱難抉擇中,「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這樣的結局讓我們掩卷後又細細地回味。又如在《麥琪的禮物》中,描述一對貧苦夫妻的愛情,當結尾夫妻倆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時,黯然神傷……在善良崇高的人性與冷酷無情的現實生活的強烈對比中,讀者一定會感受頗多。

總之,歐·亨利的小說以新穎獨特的構思、詼諧幽默的語言、表面輕松而內里沉重的格調。表現出對人性的強烈關注。對生活的深切反思。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品格,幽默卻不無蒼涼的苦笑。

2. 二十年後 歐亨利 閱讀題目外加答案

二十年以後
歐·亨利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人已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

男了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小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准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颼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准備離開這里。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察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盪盪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鍾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麼樣?」

「哦,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里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盡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裡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0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說,「你被捕了,鮑勃。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准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劃著火柴點煙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1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鮑勃對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表現了他在和老友見面前的愉快心情。

B. 鮑勃說「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反映出他負罪在逃的窘迫之狀。

C. 鮑勃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

D. 高個子男子擔心鮑勃很快認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E. 鮑勃讀便條時微微顫抖,表現了他當時驚愕、恐慌、尷尬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答案】AC

【解析】A項不是「愉快」而是「緊張心情」,C項「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錯,是為了體現他的「重情守信」

12. 小說兩次寫到「一陳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6分)

【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13.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麼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法律。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4.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8分)

【答案】11鮑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2鮑勃罪有應得,因為他是通緝犯;3吉米忠於職守,因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誼,因為他抓捕了朋友。

【評分要點】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給6分。

3. 歐亨利有一篇小說《二十年後》,誰能給我個中文版的。謝謝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你聽了覺得稀奇,是嗎?好吧,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

「那餐館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說。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孩提時候起,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准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們倆將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這聽起來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說,「你們分手以後,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

「哦,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男子 說,「可是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系。你知道,西部是個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還活著,就一定會來這兒和我相會的。他是我最信得過的朋友啦。」

說完,男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小巧玲球的金錶。表上的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九點五十七分了。」

他說,「我們上一次是十點整在這兒的餐館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羅!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贈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們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准備離開這里。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官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盪盪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鍾的光景,這時候,一 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住了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麼樣?」

「幄,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我原來根本沒有想到你會長這么高的個子。」
「哦,你走了以後,我是長高了一點兒。」

「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里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盡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裡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O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 說,「你被捕了,鮑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會到這個城市來的,於是他們通知我們說,他們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准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劃著火柴點煙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4. 二十年後的讀後感

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陽光多明媚……」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曲時,就會望著那藍藍的天空,陷入深思:二十年後的我將……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站在那三尺講台上,為好些天真的孩子們講課。望著那一雙雙渴望得到新知識的大眼時,我會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感到驕傲。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在手術台前、病房裡,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盡職盡責。那時,我要發明一種新葯,讓殘疾人重新長出新的肢體;我還要發明一種新型眼葯水,讓那些沒有見過光明的人,重見光明,能看到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我還要建立一座電子科技醫院,運用高科技醫療技術救死扶傷,使病人健康地出院,愉快地生活。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知名的藝術家。走到街上就會有許多年輕人來找我簽名,我會愉快地滿足他們的要求,並告訴他們: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想到這兒,我忍不住「咯咯」地笑了。望 著那從眼前飛過的鴿子,我又陷入了深思……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神勇的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在那高高的藍天上飛翔,保衛著祖國的領空,望著那在飛機下漂過的朵朵白雲,我為自己能保衛祖國的安全而感到十分自豪。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我要在太空上建造一座房子,每當夜晚,星星、月亮都圍著我歡快地跳舞、放聲地歌唱……我還要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座漂亮的學校,讓地球上的同學們坐上通道快車到月球上去上學。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我要將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我要修建橫跨雲天的大橋,連接著世界各地,讓各國的人們來中國看一看,親眼目睹我們國家的風采,看一看傲然挺立在東方的雄雞——偉大的中國。
我還要在陸地和海洋之間,建立一個透明的通道,讓勤勞的人們能在勞作之餘,能通過透明通道盡情地欣賞海底那神奇的世界。
二十年後的我,也許成為一名……
「嘰嘰喳喳」一陣清脆的鳥叫聲把我從沉思中驚醒,我抬頭看了看那可愛的小鳥,望瞭望那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覺得那小鳥更可愛,天更藍、雲更白。我堅信,二十年後的我……

5. 歐亨利的小說 二十年後 中心思想,和概括情節。及歐亨利寫作的藝術特色 快快快快快快快!!!!!!!!!

歐亨利的小說《二十年後》中心思想:對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美國社會的深刻批判。

《二十年後》概括情節:

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歐亨利寫作的藝術特色:

1、不凡開頭與出奇結尾;

故事的不同尋常的開頭可以一下抓住讀者的眼和心。就比如"凡有錢的單身漢,總想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開場白早已成為英語文學世界裡經典的一句話了。歐·亨利小說的開頭,都是干凈利落的"截取",不枝不蔓,直截了當。

《二十年後》第一句話交代道:"一位執勤的警察沿著大街惹人注目地走著。"這種開頭方式頗像戲劇角色的登台亮相。它往往以看似簡單的幾筆勾勒,或點名其身世遭遇,或暗示其性格行為,一開始就讓小說打入讀者的印象,"即可先入為主,又有懸念功能。"

2、簡練的語言;

《二十年後》雖然篇幅很短,但並未因為短小的篇幅而削減對人物、場景的刻畫的藝術效果。

無論是典型人物的肖像,對話,心理意識,表情神態,行為舉止,還是典型環境的營造,都是惜墨如金的。集體體現了歐﹒亨利小說的語言美。這種刻畫雖然簡練,但更加突出了主要描寫內容的主要特色。

3、人性的沖突。

小說雖然簡短,情節也不是很復雜,然而仔細品讀,有很多人性的沖突反映在小說里。這些沖突有真與偽的沖突,有善與惡的沖突,有情感與理智的沖突。

(5)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後中文版擴展閱讀

《二十年後》創作背景:

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的文學,由於受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理想所鼓舞,作家們多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創作;戰後的文學,由於生活理想的破滅,作家們多以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生活。歐·亨利就是這些理想破滅了的作家中的一個,其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

歐·亨利當過牧童、葯劑師、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在他優秀的作品中,對資本主義腐朽的制度、猙獰的法律、虛偽的道德、庸俗的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丑惡現象,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從百萬富翁到警察、小偷、騙子無所不有。不過,歐·亨利筆下的主人公絕大多數是生活地位卑微的小市民,作者對他們徒勞無益的自我犧牲,慘淡經營後的深刻絕望的凄涼生活狀況給予了深深的同情。

因此,歐·亨利在描寫這些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時候,常常帶著含淚的微笑,貌似幽默實則辛酸,通過表現社會生活中小人物凄凄慘慘的生活境地,使讀者可以看到20世紀初期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些真實面目。

《二十年後》作者簡介:

歐·亨利(O.Henry)原名威廉·錫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1862年歐·亨利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15歲起就在叔父的葯房當學徒,20歲到德克薩斯州一牧場放牛。

1884年後,他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另外,他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The Rolling Stone)的幽默周刊。1887年,歐·亨利結婚並生了一個女兒。1899年,他第一次署名"歐·亨利"發表短篇小說。

1901年,在紐約專門從事寫作。1907年,歐·亨利再婚。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年僅48歲。

6. 歐亨利《二十年後》 講述了

今天相處在一起的人.二十年後將會怎樣?不要說有二十年的分離.即使間中有機會見見面的親戚或朋友.變化都會很大的.容貌的變化反而不大.但經歷.處境.人生態度等等.差異會很大.年青的讀者不妨與您的朋友玩玩這個二十年之約.這和玩時間囊有異曲同工之趣.作品中.韋爾斯從一個遲頓的老實人成為一個干練的巡警,而鮑勃則從一個不甘平凡的聰明人成為一個不法之徒.命運作弄了這一對昔日的好夥伴.二十年後成為勢不兩立的警察與匪徒.他們的人生路都是有跡可尋的.韋爾斯堅持了原則.也顧及了友誼.

7. 《二十年後》(歐亨利)全文

全文: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你聽了覺得稀奇,是嗎?好吧,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

「那餐館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說。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孩提時候起,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

當時,我正准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們倆將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這聽起來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說,「你們分手以後,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

「哦,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男子 說,「可是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系。你知道,西部是個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還活著,就一定會來這兒和我相會的。他是我最信得過的朋友啦。」

說完,男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小巧玲球的金錶。表上的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九點五十七分了。」

他說,「我們上一次是十點整在這兒的餐館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羅!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贈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們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准備離開這里。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官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盪盪的。

出處:出自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二十年後》。

(7)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後中文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62年,美國林肯總統在《宅地法》中規定,任何公民只需交15美元的證件費,便可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相當於160英畝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連續耕作五年以上就可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這一措施民主地解決了獨立戰爭期間的土地問題,同時激發了美國人勤勞創業、發財的熱情。

這時的人們純朴、勤勞、勇敢,充滿活力和生氣,他們彼此重義氣、講交情,盡管他們在對付滿腔怒火的印第安人時也干盡了野蠻的掠奪、殺戮等強盜行徑,正如在西部文學作品中所看到的那樣。

但也許是遠離城市,西部資產階級內部尚未染上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惡習,或者說為對付險惡的自然環境他們尚未顧及內部的傾軋和吞並。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美國,處於資本主義飛速發展階段,出現了資本集中和無產階級的貧困化,同時,中小資產階級的破產及失業大軍的不斷擴大,使美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化和表面化。

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的文學,由於受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理想所鼓舞,作家們多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創作;戰後的文學,由於生活理想的破滅,作家們多以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生活。歐·亨利就是這些理想破滅了的作家中的一個,其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

歐·亨利當過牧童、葯劑師、辦事員、制圖員、出納員等。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在他優秀的作品中,對資本主義腐朽的制度、猙獰的法律、虛偽的道德、庸俗的生活等各個方面的丑惡現象,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諷刺和批判。


8. 歐亨利的小說二十年後想表達什麼

兩個曾經的好友20年後依約再相見,鮑勃雖在西部為非作歹,卻嚴守諾言如期赴約,沒想到卻等來了已成為警察的好友傑米託人帶來的逮捕通知,令人難以預料。作者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警察形象,與後文的情節相照應,情節發展合乎情理卻又出人意料。

熱點內容
總裁完結小說鏈接 發布:2025-07-15 15:20:29 瀏覽:130
玄幻小說封面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5 14:33:54 瀏覽:30
古龍小說結局好點的 發布:2025-07-15 14:30:11 瀏覽:210
鳳妃天下小說全集完整版大結局 發布:2025-07-15 14:29:31 瀏覽:831
冷麵總裁太混蛋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15 14:23:09 瀏覽:14
豆瓣評分好高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5 14:20:56 瀏覽:325
彷徨是什麼長篇還是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5 14:13:57 瀏覽:556
短篇小說作者惜之 發布:2025-07-15 14:12:15 瀏覽:992
閃婚秘愛雙面總裁的小甜妻小說 發布:2025-07-15 13:56:54 瀏覽:391
忘憂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5 13:51:25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