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鴻短篇小說代表作是
① 矛盾的文學作品有什麼
《子夜》、《霜葉紅似二月花》、《蝕》、《白楊禮贊》、《林家鋪子》等。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是茅盾繼《蝕》之後寫的又一部力作。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勾心鬥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
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布局嚴謹,場面宏大,情節復雜,語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風格的佳作。
3、《蝕》
《蝕》三部曲,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發表於1927年)、《動搖》《追求》(1928年先後完成)。通過對革命分子心靈世界細膩的描寫,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革命營壘中存在的矛盾與分化。
《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4、《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
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5、《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盾
② 沈德鴻代表作主要內容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為《子夜》。其主要內容為:。《子夜》的故事從吳老太爺來上海開始,這個「封建主義的僵屍」在家鄉「因為土匪實在太囂張,而且臨省的共產黨紅軍也有燎原之勢」才躲到上海來,這就巧妙地交代了小說的時代背景,上海的民族資本家的故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的背景下展開的,而吳老太爺受不了上海都市光怪陸離的刺激而猝死,象徵了封建地主階級被資本主義擠出了歷史舞台。第二、第三章以吳老太爺的喪事,引出小說全部主要人物,各種矛盾也陸續鋪開;第五章到第八章寫吳蓀甫四面出擊,在「三條戰線」上都取得了勝利,至此,小說情節略為鬆弛。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寫吳蓀甫和趙伯韜較量,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寫工人運動,吳蓀甫腹背受敵,陷入困境中,小說情節趨於緊張。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吳蓀甫困獸猶斗,作者著力於他的內心緊張感的描寫,吳最後自然以失敗告終。小說情節安排井井有條,情緒有張有弛,互相糾纏的多重矛盾的同時出現,既多側面地展示了吳蓀甫的性格,也能揭示各種矛盾的內在聯系。
③ 天窗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字( ),代表作有《 林家鋪子》《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14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
④ 茅盾,原名什麼字是什麼,什麼代表作品有什麼什麼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⑤ 小說《子夜》主要講了什麼
一、《子夜》的作者是茅盾, 共十九章。
二、章節梗概:
第一章:吳老太爺進上海
第二章:為吳老太爺送殮
第三章:吳蓀甫從自己利益出發,同意與孫吉人、王和甫等人合資組織銀團。
第四章:雙橋鎮農民風暴
第五章:「雙橋王國」不復存在,吳蓀甫怨恨國民黨軍隊對革命人民鎮壓不力。
第六章:范博文向林佩珊表達愛情無果,想像自己要自殺。
第七章:吳蓀甫處於三條火線的夾擊之中。
第八章:馮雲卿做公債失敗,想用女兒作誘餌去探聽趙伯韜的消息。
第九章:五卅紀念節(五年)
第十章:李玉亭不希望吳蓀甫和趙伯韜斗,因此總打算做和事老。
第十一章:劉玉英遇到韓孟翔,打聽到趙伯韜的住處
第十二章:劉玉英把情報賣給吳蓀甫
第十三章:屠維岳進行反罷工的工作部署
第十四章:罷工斗爭
第十五章:反罷工鎮壓
第十六章:罷工斗爭失敗
第十七章:吳蓀甫行樂
第十八章:蕙芳「閉關」誦《太上感應篇》
第十九章:最後一戰,吳蓀甫失敗
三、《子夜》簡介: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四、茅盾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⑥ 沈德紅的代表作是什麼
主要作品為《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贊》。《子夜》
⑦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鋪子》
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2、《野薔薇》
簡介:
《野薔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說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初版印行,內收茅盾寫於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說,分別為《創造》、《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曇》,書前有《寫在前面》序文。
3、《農村三部曲》
簡介:
《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作者茅盾。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茅盾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簡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孩子的角度描繪了民國時期貧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艱辛等有關內容。
5、《水藻行》
簡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節,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唯一一部在國外發表的短篇小說。
⑧ 茅盾的原名什麼字是什麼代表作品有什麼
茅盾(原名沈德鴻,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蠶》《夜讀偶記》等。
⑨ 茅盾的代表作品
一、茅盾代表作有:《蝕》三部曲、《虹》、《子夜》、《林家鋪子》、《春蠶》、《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
二、茅盾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⑩ 茅盾( 沈德鴻)的資料
茅盾,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 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 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 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此外,還有大量文學評論、神話研究、散文、雜文、歷史故事等。文學論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雜談短篇小說》、《反映社會主義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還翻譯了幾十種外國文學著作。文化大革命後寫成的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
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制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