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向短篇小說
⑴ 短篇歷史小故事.要3分鍾之內能讀完的.急用急用!~
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盟,他使用兩種手段。對楚國他用的是硬手段,對齊國他用的是軟手段。他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就邀請孟嘗君上咸陽來,說是要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名叫田文。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門下來的,他都收留下來,供養他們。這種人叫做門客,也叫做食客。據說,孟嘗君門下一共養了三千個食客。其中有許多人其實沒有什麼本領,只是混口飯吃。
孟嘗君上咸陽去的時候,隨身帶了一大幫門客。秦昭襄王親自歡迎他。孟嘗君獻上一件純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見面禮。秦昭襄王知道這是很名貴的銀狐皮,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里。
秦昭襄王本來打算請孟嘗君當丞相,有人對他說:「田文是齊國的貴族,手下人又多。他當了丞相,一定先替齊國打算,秦國不就危險了嗎?」
秦昭襄王說:「那麼,還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們說:「他在這兒已經住了不少日子,秦國的情況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兒能輕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十分著急,他打聽得秦王身邊有個寵愛的妃子,就託人向她求救。那個妃子叫人傳話說:「叫我跟大王說句話並不難,我只要一件銀狐皮袍。」
孟嘗君和手下的門客商量,說:「我就這么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裡還能要得回來呢?」
其中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
當天夜裡,這個門客就摸黑進王宮,找到了內庫,把狐皮袍偷了出來。
孟嘗君把狐皮袍子送給秦昭襄王的寵妃。那個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勸說把孟嘗君釋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發下過關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去。
孟嘗君得到文書,急急忙忙地往函谷關跑去。他怕秦王反悔,還改名換姓,把文書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關上,正趕上半夜裡。依照秦國的規矩,每天早晨,關上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放人。大夥兒正在愁眉苦臉盼天亮的時候,忽然有個門客捏著鼻子學起公雞叫來。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起來了。
守關的人聽到雞叫,開了城門,驗過過關文書,讓孟嘗君出了關。
秦昭襄王果然後悔,派人趕到函谷關,孟嘗君已經走遠了。
孟嘗君回到齊國,當了齊國的相國。他門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門客分為幾等:頭等的門客出去有車馬,一般的門客吃的有魚肉,至於下等的門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飯了。有個名叫馮驩(一作馮暖)的老頭子,窮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嘗君門下來作食客。孟嘗君問管事的:「這個人有什麼本領?」
管事的回答說:「他說沒有什麼本領。」
孟嘗君笑著說:「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嘗君的意思,就把馮驩當作下等門客對待。過了幾天,馮驩靠著柱子敲敲他的劍哼起歌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呀!」
管事的報告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照一般門客的伙食辦吧!」
又過了五天,馮驩又敲打他的劍唱起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呀!」
孟嘗君聽到這個情況,又跟管事的說:「給他備車,照上等門客一樣對待。」
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問管事的,那位馮先生還有什麼意見。管事的回答說:「他又在唱歌了,說什麼沒有錢養家呢。」
孟嘗君問了一下,知道馮驩家裡有個老娘,就派人給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這一來,馮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嘗君養了這么多的門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祿是遠遠不夠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東滕縣東南)向老百姓放債收利息,來維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費。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驩到薛城去收債。馮驩臨走的時候,向孟嘗君告別,問:「回來的時候,要買點什麼東西來?」
孟嘗君說:「你瞧著辦吧,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
馮驩到了薛城,把欠債的百姓都召集攏來,叫他們把債券拿出來核對。老百姓正在發愁還不出這些債,馮驩卻當眾假傳孟嘗君的決定:還不出債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聽了將信將疑,馮驩乾脆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掉。
馮驩趕回臨淄,把收債的情況原原本本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聽了十分生氣:「你把債券都燒了,我這里三千人吃什麼!」
馮驩不慌不忙地說:「我臨走的時候您不是說過,這兒缺什麼就買什麼嗎?我覺得您這兒別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義,所以我把『情義』買回來了。」
孟嘗君很不高興地說:「算了吧!」
後來,孟嘗君的聲望越來越大。秦昭襄王聽到齊國重用孟嘗君,很擔心,暗中打發人到齊國去散播謠言,說孟嘗君收買民心,眼看就要當上齊王了。齊閔王聽信這些話,認為孟嘗君名聲太大,威脅他的地位,決定收回孟嘗君的相印。孟嘗君被革了職,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這時候,三千多門客大都散了,只有馮驩跟著他,替他駕車上薛城。當他的車馬離開薛城還差一百里的時候,只見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都來迎接。
孟嘗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感觸。對馮驩說:「你過去給我買的『情義』,我今天才看到了。」 (來源:常青樹)
⑵ 短篇中國歷史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4f705DIkTHQ-e8VMJ-C5ag
中華故事
⑶ 急需短篇歷史小故事 100字---200字之間的
紙上談兵的趙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⑷ 有哪些好看的歷史類小說推薦
內容簡介:
作品以一個獵人的行獵為線索,刻畫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家孩子等眾多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展現了農奴制背景下外省城鄉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
在美麗的大自然景色中.發生的卻是種種悲劇,體現了對農奴制度的無言控訴。作品也生動地描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最初發表時,有21個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1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3篇(《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髏》),共25篇。
(4)歷史向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深扎調理為由,將其拘捕、放逐。
創作背景:
《獵人筆記》是19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問世的。這時正是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革命向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時期,是俄國社會生活處在大轉變的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俄國專制制度腐朽的本質更加暴露出來了,農奴制度的危機更加加深了。從20年代起,俄國的農奴制度就進入了危機階段,並且,這種危機在不斷地加深著。資本主義在俄國逐漸地發展起來了。它猛烈地沖擊著農奴制度,使農奴制度的經濟逐漸解體了。
應該說,農奴制經濟的解體,是農奴制危機的根本原因。同時,農民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在不斷地加強著。據統計,從1826年到1850年,農民騷動達到了576次。
此外,這時平民知識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漸代替著貴族革命家,參加革命運動的進步力量擴大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國解放運動的深刻影響下創作了《獵人筆記》。
作品影響:
1847年,俄國進步刊物《現代人》的「雜拌」欄里,出人意料地發表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霍爾和卡里內奇》,並冠以一個奇特的副標題:「獵人筆記之一」。小說發表後立刻受到進步評論界的歡迎。原來,編輯部安排在「雜拌」欄刊出,是為了障人耳目,對付書報檢查機關。
發表前,雜志的主持人巴納耶夫送審時,曾這樣報告書報檢查官:「送上屠格涅夫的短小故事一篇,似供第一期『雜拌』用;鄙意認為,此文毫無惡意」。其實,巴納耶夫和別林斯基心裡十分清楚,對沙俄統治者來說,這個短篇遠不是「毫無惡意」。
它是俄國文學中第一次描寫農民的作品,矛頭是刺向農奴制下的地主階級。此後,屠格涅夫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獵人筆記」這個總題目下,陸陸續續寫出25篇短篇。
這一組作品,以俄國中部地區優美的自然景色為襯托,通過對庄園里農民與地主的生活的廣泛描繪,揭露了地主表面文明仁慈實際野蠻殘暴的本性,對忍辱含垢,備受欺凌的農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發出了農奴也是人,而且是富有聰明才智的人的呼聲,這在當時無疑是振聾發聵的。
1852年,這組作品以《獵人筆記》為名在莫斯科結集出版,成為轟動俄國文壇的一件大事。進步輿論稱贊它是射向俄國社會生活的災難——農奴制度的「一陣猛烈的炮火」,是「一部點燃火種的書」。
⑸ 大家有沒有比較經典的歷史小說,推薦一下,最近書荒。(能學到一些歷史知識的)
凌力長篇歷史小說系列---傾國傾城,少年天子,暮鼓晨鍾,夢斷關河),濃厚的歷史氣息,涉及到明清許多歷史事件。看膩了快餐文學可以調劑調劑 ,換個口味
1 傾城傾國(凌力長篇歷史小說系列)
《傾城傾國》是著名作家凌力長篇系列歷史小說「百年輝煌」中的第一部。小說從明崇禎四年的「登州兵變」的史跡中尋找線索,以明末清初社會大動盪為背景,生動地描寫了登萊巡撫孫元化從仕途的破格重用,大展其才,到朝廷猜疑,同列排擠, 一步步走向佃田紓難、賣女籌餉、殺子解危、雄心破碎、時勢殺人的命運軌跡。孫元化個人的宦海沉浮,始信而終棄的人生經歷,折射出當時的政壇宦海,奸佞當道,貪欲橫行;戰場邊塞,腹背受敵,左右應付的社會怪象。小說深刻地揭示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必難扶大廈於將傾的歷史規律,昭示了清朝取代明朝的必然趨勢。小說中既有蒼涼悲壯的戰場戰事,又有復雜凶險的宮廷矛盾,還有貫穿始終、撼人心魄而又錯綜復雜的患難與共、生死相從的愛情。小說文筆細膩,結構嚴謹,情節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人物形象豐滿鮮活,是作家耕耘多年的嘔心瀝血之作。
2 少年天子(凌力長篇歷史小說系列)
這是一部描寫清朝入關後第一代皇帝順治政治生涯與愛情生活的長篇歷史小說。小說出版後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明清易代之際,社會動盪,矛盾交織,自幼受到漢文化薰陶的順治崇儒教,重文士,習漢俗,力倡「滿漢一體」,摒棄「勤兵默武」,停圈地,整吏治,罷三餉,寬逃人法,與民休養生息,但朝廷內外,阻力重重,滿族親貴,策劃於密室,爭斗於朝堂,順治的改革舉步維艱,風雲迭起。 龍庭上威嚴萬分的順治,卻是一個多情善感的皇帝。他不顧母後及朝臣的反對,執意鍾情於已成為弟媳的烏雲珠。兩心相許,互為知已,痴心相愛,感天動地。愛與恨。生與死,權力爭奪,刀光劍影,迭相交織。最後愛子被害,董鄂妃逝去,順治萬念俱灰,一心遁入空門,但不幸染上天花,英年早逝。 著名歷史小說作家凌力女士以史為翼,馳騁於文學的天空。宏大的歷史背景與傳統敘事藝術相交融,跌宕起伏,千曲百回。語言洗煉典雅,流暢精美。評論家曾贊曰:一部不可多得的深沉凝重、大器磅礴的歷史小說佳作。 此系列還包括另三本:《夢斷關河》、《傾城傾國》、《暮鼓晨鍾》
3 暮鼓晨鍾(凌力長篇歷史小說系列)
《暮鼓晨鍾——少年康熙》是著名作家、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凌力創作的「百年輝煌」系列歷史小說中的第三部。小說以少年康熙為故事主角。康熙七歲登基,四大輔臣把持朝政,他們借口恢復祖制,幾乎全部推翻了順治皇帝的變革措施,特別是輔政大臣鰲拜結黨營私,擅權跋扈,誅殺異已,凱覦皇位,造成政局混亂,民怨沸騰。康熙苦讀史書,勵精圖治,逐漸不滿輔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處境。在祖母太皇太後的教誨和輔佐下,康熙同鰲拜展開了錯綜而尖銳的斗爭。在親政第三年,年紀不過十六七歲,鰲拜弒君陰謀暴露,康熙一舉擒獲了他,完全奪回了皇權。小說以正黃旗、正白旗圈地換地之爭、黃歷與西洋歷法之爭、明史案等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突出表現皇族勢力與輔臣之間的較量。太皇太後的老謀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氣度、輔臣之間的勾心鬥角、鰲拜的專權跋扈、不可一世,都在這些重大事件的展開中得到充分的表現。作者的創作特點,更多的是以人性觸摸歷史,忠於史實又高於史實,在史實的渲染描寫中展現人性受到的歷練:在政治和權力斗爭面前,人性中美好的東西逐漸被剝蝕、被割斷、被遺棄。少年康熙的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脅,要保住皇位,就要整很多人,包括很多無辜者。每個案件都要死人,每次死人康熙本人都要忍受良心的煎熬,在痛苦中背棄人性中的美好的一面,包括友情、愛情、善良……康熙必須按祖母的要求做一個好皇帝,向至高無上的皇權每邁進一步,他內心被撕裂的痛苦就會加深一分。小說規模宏大,情節跌宕,以人物性格為經,以重大事件為緯,生動地表現了康熙初年的宮廷生活和社會風貌,刻畫了眾多性格復雜、個性突出的人物,可讀性強,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長篇歷史小說。這個系列還括:《少年天子》、《傾城傾國》、《夢斷關河》。
4 夢斷關河(凌力長篇歷史小說系列)
夢斷關河》是著名歷史小說家、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凌力的又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力作。小說以鴉片戰爭為歷史大背景,以刻畫崑曲藝人的命運為中心,譜寫出一部歷史上平民百姓在民族危難中義薄雲天的抗爭史,展示了一代名優與時代風雨縱橫交織的愛情傳奇故事。小說以全新的角度,將第一次鴉片戰爭作為人物命運的背景,在大背景下寫小人物的命運浮沉,從小人物的情感中發掘歷史的深廣內涵。小說主人公柳天壽出身崑曲世家,自幼即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身心折磨:身為「男兒」,卻天生麗資,為遂父願,成為賺錢的「柳搖金」,不得不苦練技藝;及至成為崑曲名旦,卻發現自己原為女兒身,可是天妒紅顏,不給她女人該有的一切;豪門公子垂愛,卻是別有隱情,令她心力交瘁;自己鍾情的大師兄因之絕情而去,披肝瀝膽、悉心呵護自己的二師兄卻激不起她愛的火花;曾隱約暗戀的英雄男兒,又是自己的姐夫,在戰爭中英勇殉國;最終堪能相愛相知的戀人,卻是入侵英軍的軍醫……
詳細說明:
小說對戰爭的描寫獨具特點,對讀者熟知的虎門銷煙一筆帶過,重點描寫林則徐革職、琦善接任到南京條約簽訂的這段歷史,將廣州之役、定海陷落、鎮江慘劇等從未被正面描寫過的戰火烽煙作為小說的歷史背景,從縱深處反映了鴉片戰爭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使人們於血與火的史實中看到了160年前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看到了香港割讓的全過程,也看到了反戰的英國人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及對這場戰爭的厭惡。 作為清史研究者,作者對歷史的把握和理解頗具深度,引人思索。戰爭違背人性的慘烈,侵略者的飛揚跋扈、橫行霸道,清朝統治者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和不堪一擊,戰爭時期平民百姓的多舛命運,作者從容記敘,開闔有度,幽顯適宜,渾然一體,令讀者感同身受。歷史的必然規律與平民百姓的命運變遷、國家利益的正義與戰爭殘酷無情、民族的尊嚴和個人的情感齊現並呈,交織成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史詩,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 凌力繼《少年天子》、《傾城傾國》、《暮鼓晨鍾》之後,歷時三載,精心營制了這部感人至深的長篇小說。在作品中,作者展現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廣博的社會學、歷史學知識以及構築鴻篇巨制的氣魄和能力,堪為大家手筆。
⑹ 求推薦一些描述民國時期的短篇小說 可以是描述一些歷史變革的小故事 也可以是一些引人深思的史實
長篇的看不看,《國士無雙》,以一個人的一生見證民國直到建國後的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描寫在我看來是比較中肯的。
⑺ 20世紀50年代,以抒情性敘述方式來表現革命歷史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品有哪些
在20世紀50年代,以抒情性敘述方式來表現革命歷史的短篇,有劉真的《核桃的秘密》、《英雄的樂章》(1959)、《我和小榮》、《長長的流水》,以及蕭平的《三月雪》等。
⑻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歷史小說集、散文集和雜文集有什麼
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雜文集:《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8)歷史向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自從一九一八年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以來,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魯迅的創作生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過六百萬字的作品,可以稱得上"著作等身"。
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和雜文。其中,雜文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創作體裁。魯迅的雜文如同匕首投槍一般,刺向了當時中國黑暗的一面。在魯迅的雜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熱情和冷峻的思考。
⑼ 請推薦一些歷史小說,要寫的稍有深度,情節曲折的
書名就是這個:《牛津藝術指南》《現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詞典》《威弗利》
《三國演義》《薩朗波》《彼得大帝》《李自成》《皮襪子故事集》
《李自成》姚雪垠
《火與劍》顯克微支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後一部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時間上是《書劍恩仇錄》
名氣和地位上是這樣的:
第一:天龍三兄弟
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鹿鼎記,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
這三部都是超凡入聖的神品,強要分出個一二三出來,就象要爭論天龍三兄弟的武功誰高誰低一樣,是可以爭個沒完沒了的(論壇里這類貼子不少,爭起來也是饒有趣味的,我當年還是學生的時候也很喜歡比較這類東東,現在已沒有這種興趣了),誰都可以排第一,誰排第一都有道理,誰排第一都當之無愧,為了公平起見,我把三部作品都分別排了個第一,一碗水端平,省得它們三兄弟爭吵,傷了和氣。
金庸寫這三部作品的時候,功力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文字功夫爐火純青,揮灑自如,撒豆成兵,飛花摘葉皆能傷人;塑造人物組織故事結構的能力也隨心所欲,凡人莫窺其奧妙,鬼神莫躡其蹤影,留下了這三部人間難得幾回見的文學作品。這三部作品就象天龍三兄弟的武功各有千秋一樣,也分別有自己的特色。鹿鼎記嘻戲笑罵中透悉世情百態,天龍八部波瀾壯闊如展現武林史詩的壯麗畫卷,笑傲江湖寓意深刻,結構精巧嚴密得潑水不進。它們必將被供在中華文學殿堂的神位上,受到百世人們的長久瞻仰。
要說一下的是關於天龍八部的結構問題。很多人的評論中都詬病天龍八部的結構鬆散,田某卻一直大大的不以為然。它描述三兄弟的故事時說完一個然後移到另一個,最後再來個大綜述難道就是所謂的鬆散嗎?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依次出場,往往是一個人物說完就不見了蹤影,到後來再偶爾出現一下,也全無了光彩,那水滸傳的結構豈更不是鬆散到了姥姥家?在田某看來,天龍八部猶如一架波音747客機,盡管體積龐大,零件眾多卻能各居其位,各有關聯,各盡其用,毫無鬆散零亂。事實上,天龍中故事的明線伏線,主幹枝節,千頭萬緒,一一展開來又收服妥貼,人物的出場及結局收場交代得明確合理,實在是非大師莫辦,何來鬆散之說?對這種指責,用韋小寶的話說就是:「老子不服,大大的不服」
第二:光明左右使---楊逍與向問天
《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
倚天和神鵰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就如楊逍與向問天在明教中的位置,排位僅次於教主,武功也比天下頂尖高手略遜半籌而已。(當然田某知道光明右使是范遙,但他對我沒什麼魅力吸引力,故一腳將他踢開,讓光芒萬丈的向問天頂上,幸虧明教拆開就是日月教(順便想起了桃谷六仙將「盟」字拆開為「明血」的典故)兩教同本同源本 是一家人,也沒什麼不妥。)
田某個人比較偏愛《倚天屠龍記》,本來覺得《倚天屠龍記》結構和語言的魅力都不在鹿,笑,天之下,想把它加入三兄弟的行列,但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不大美麗,兄弟間的手足情刻劃略嫌不夠催人淚下,故把《倚天》列為田某最佩服三個半中的那半個(又撿任我行的牙慧,毫無創建了,罪過罪過)。事實上,《倚天》中最吸引田某的人物型象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明教中傲桀不馴的各位豪傑,謝遜,韋一笑,殷天正等,他們的外號起得恰如其分,各自的出場帶有鮮明的性格特色,行事氣派極大,令人看了豪氣干雲,只想拍案浮一大白。這三人再 加上向問天,實在是田某的心頭最愛。
《神鵰俠侶》寫楊過與小龍女浪漫激情的愛情故事,已成經典。書的成就是公認的,不用再說。偏激而又熱情如火的楊過頗合田某的胃口。他在斷腸崖苦侯小龍女一天一夜不至,心如寒冰,行屍走肉般的走到河邊影見自己的一夜白頭,最後震獅倒虎的激烈長嘯後一躍而下萬丈深淵,這一大段描寫看了令人心悸,行文之成功足已成為教科書,指導後人。《神鵰》還塑造了令人喜愛和虛噓不已的郭襄和程英,也令它加分不少。
第三:《射鵰英雄傳》-----裘千仞
我願意用裘千仞來比喻《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沒錯,就是那個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武功還沒有達到五絕的水平,因而不敢來參賽的鐵掌水上飄,當時的天下第六人。事實上,《射鵰英雄傳》的排位也是排在以上五部小說之後的第六名。
《射鵰英雄傳》是奠定金庸武俠大宗師的里程碑之作,它的象徵意義大於它的具體成就。雖然是最廣受群眾歡迎的金作之一,但從小說層面分析,無論是在結構語言人物深度等方面,它的成就都遜了上面五部一籌。金庸在後記里也說了:「《射鵰》中的人物個性單純,郭靖誠樸厚重、黃蓉機智狡獪,讀者容易印象深刻。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和戲劇的特徵,但不免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大概由於人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所以《射鵰》比較得到歡迎」
「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正說明了《射鵰》的不足之處,論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龐礴大氣,它比不上上面五部;過於簡單的忠*分明的臉普式人物形象和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更削弱作品的深度和耐讀性。除了主角,它的二線人物中也沒有出現例如慕容復,阿紫,滅絕師太,謝遜,延慶太子等好壞參半,內心世界復雜,讓人又恨又愛,可嘆可憫,不能以簡單道德觀念來劃分的角色。因此,《射鵰》可稱一流,經典,但稱不上偉大。
在田某最不佩服的三部半中,它排首位,相當於左冷禪的位置,其實也不低了。(糟糕糟糕,又撿任我行的牙慧了----咦,我為什麼說又?!!!
第四:白馬嘯西風
緊張熱鬧的故事情節,神奇莫測的武功招數在這里都找不著了,也不必要了。淡淡的憂傷,揮之不去的惆悵,夜半天鈴鳥美妙的歌聲,漫天的黃沙,騎在白馬上滿懷心事的美麗漢人姑娘,讓我們久久嘆息。
這是一首武俠散文詩,象情人的一顆淚珠,晶瑩剔透,滴在舌尖,嘗到了淡淡的鹹味和哀傷。
在短篇武俠中白馬獨樹一幟,理應得到較高的位置。
第五:大珠小珠落玉盤
《飛狐外傳》《連城決》《俠客行》
《碧血劍》《雪山飛狐》《鴛鴦刀》《越女劍》
太多了,要一一寫來非把老子累死不可。又沒有稿費,田某就學一下胡一刀夫人「偷一下懶,不捱這十八年的苦了」當然不會學她抹脖子的----------有心情再說吧
免費送些形容詞給它們了事:
情節緊張,環環相扣,懸念迭出,攝人心魄,風情萬般,滿紙蘭香。
第六:黑虎掏心的市井武師
《書劍恩仇錄》
平庸的書名----《恩仇錄》,感覺就象民國時期舊派的武俠小說的味道,不喜歡。
平庸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節---------落了俗套的能文能武白馬王子般的男主角陳家洛,美麗如仙女,天真狀得智力如白痴般的香香公主,令人感覺就象看瓊瑤奶奶的愛情小說,頭皮發麻,身上起雞皮,一陣陣發冷。小說也是根據民間故事基礎上發揮的,還沒自立門戶成大家,不吸引。
平庸的武功招數----------還沒出現後來那種神乎其神,帶有傳統中國文化神韻,有電影畫面質感,令人長時間目瞪口呆的「六脈神劍」,「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等武打招數,還停留在「黑虎掏心」,「老樹盤根」等沒有新意的水準,令人呵欠連連。陳家洛的看家本領也不過叫「百花錯拳」,俗不可耐。
當然這些貶義詞不過是和金庸自己的小說相比才用的上的,和其他作家作品相比,仍是好作品。
這本小說十多年前讀完後,再沒興趣讀第二遍,最多也是跳讀了一些精彩篇章,隨即打入冷宮,已有十多年沒幸臨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