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❶ 求自五四運動以來至今,所有著名作家姓名及簡介(包括80年代傷痕文學時期的)。祝:不下百十位。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發表於1924年12月。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二心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阿Q正傳》寫與1921年,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川人。創造社主要成員。主要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恢復》等,歷史劇《屈原》、《虎符》、《蔡文姬》等。《鳳凰涅磐》選自詩集《女神》。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縣烏鎮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代表作有中長篇小說《蝕》(三步曲)、《子夜》、《腐蝕》,短篇《春蠶》、《林家鋪子》、散文《白楊禮贊》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發表於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這是一部企圖從正面來展開30年代中國社會階級斗爭的全貌並揭示出各個部分之間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的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成員。新中國成立前,主要從事小說創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等。《斷魂槍》發表於1935年。小說故事背景是晚清時期。帝國主義用洋槍洋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閉關鎖國、老大自居的中國迅速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會,資本主義的狂風震撼著古老中國的傳統生活、傳統文明。「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
葉聖陶(1894-1988),又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抗爭》、《多收了三五斗》,長篇小說《倪煥之》等。葉聖陶是在「五四」文學革命的第一個十年中,以「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人生」(《(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論》)為主要特色的作家。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故又自稱揚州人。文學研究會成員。主要作品有長詩《毀滅》,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等。《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悶的時期。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說《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這部小說自1931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家》描寫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孫兩代的矛盾沖突為線索,通過梅、鳴鳳、瑞珏三個女子的血淚悲劇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制度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斗爭。他還發表了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1982年曾獲「國際但丁文學獎」,巴金先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等職。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主要作品有《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邊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撐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nuo2)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愛、親屬之情、鄰里之睦等世態人情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朴的民風和人情。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翠翠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情的化身與極至。青山綠水和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麗、熱情、純真,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則、傳統的方式生活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謳歌一種淳厚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英,黑龍江呼蘭縣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生死場》、上篇小說《呼蘭河傳》、短篇集《牛車上》等。《小城三月》描寫了舊時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個少女的戀愛、婚姻悲劇。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成名之作,也是體現他的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主題的創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孫犁,原名孫樹勛,1913年生,河北安平縣人。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集《白楊淀紀事》、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全傳》等。《荷花澱》是孫梨在1945年創作的優秀短篇。作品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善冀中人民的斗爭生活。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驊,又名亦多,湖北浠水縣人。新月社詩人。四十年代積極參加民主運動,遭國民黨特務暗殺。主要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等。詩篇《死水》作於1926年4月,主要抒發詩人留美回國後因目睹種種現實慘狀而引起的悲憤心情。詩人在國外時激情地歌唱著「如花的祖國」(《憶菊》),可是現實給予他的只是荒涼與破敗,混亂與殺戮,使他經受著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作品有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早期的詩雖也不乏描寫現實生活具有清新氣息的偏什,但大多數均沉溺於個人情感之中,情調比較低沉。《雨巷》發表於1928年,詩人在低沉的調子里,抒發自己沉重的情緒。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社的代表詩人。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等。徐志摩與1921-1922年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對劍橋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縣人。作品有詩集《大堰河》、《北方》、《曠野》,長詩《向太陽》、《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團從事愛國運動在上海被捕入獄。在獄中正式開始詩歌創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帶有自傳性質。詩人以真摯的感情,抒發了對哺育他長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懷念,揭示了一個勤勞的農村婦女的善良靈魂,通過對她痛苦而悲慘的一生的描寫,控訴了社會的黑暗與不義。《手推車》作於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東諸城縣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詩多以舊中國農村生活為題材,因而被稱為農民詩人、泥土詩人。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原籍長樂縣),女作家,文學研究會成員。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寄小讀者》是一本書信體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國時寫的。貫穿全書的,是對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的謳歌和贊美。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著作有話劇劇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國城市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帶著濃厚的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生活的悲劇。通過周魯兩家之間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尖銳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勾勒出現實社會的階級關系,反映了當時歷史真實的某些方面。
丁玲(1904-1986),原名蔣冰之,湖南臨灃人。主要作品有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水》,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錢鍾書,1910年生,江蘇無錫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長篇小說《圍城》,短篇小說集《人獸鬼》等。《圍城》表現抗戰環境下,一群遠離抗戰烽火的知識分子在戀愛、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以及由此顯現出來的空虛、貧乏的精神世界。小說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不啻諷刺了人倫中的夫婦關系,也象徵當時的人生有著「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取的去處」的困厄。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縣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巨變》,短篇小說集《禾場上》等。《暴風驟雨》曾榮獲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金三等獎。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名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話劇劇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細菌》、《考驗》,報告文學《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廠區進行了兩個多月地調查以後寫成的。
梁實秋(1901-1987),原名梁治華,生長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戰期間(1940年)梁實秋與友人一起住在重慶北碚(bei4)時所寫。
田漢(1898-1968),字壽昌,湖南長沙人。是戲劇團體「南國社」的創辦人。主要作品有話劇劇本《名優之死》、《回春之曲》、《麗人行》、《關漢卿》等。
周而復(1914- )1914年生於南京,祖籍安徽旌德縣。他的代表作: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片斷》、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和《上海的早晨》。
徐遲(1914-1996)現代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原名徐高壽;浙江省吳興人。他前期作品有詩集《二十歲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後,又寫了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慶功宴》。1978年寫的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獻給全國科學大會的厚禮。
柳青(1916-1978)現代小說家。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代表作是1959年發表的反映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梁生寶》。此外《種谷記》《銅牆鐵壁》等長篇小說也較有名。
劉白羽(1916- )現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政治委員》,中篇小說《火光在前》,特寫集《早晨的太陽》。
郭小川(1919-1976)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抗戰時期他開始寫詩,主要作品有詩集《平原老人》《甘蔗林――青紗帳》《投入火熱的斗爭》以及長詩《將軍三部曲》等,著有《郭小川詩選》。
秦牧(1919-1992)現代散文家,原名林覺夫,祖籍廣東澄海,生於香港。其代表作有散文集《長河浪花集》、小品文《貝殼集》,童話集《蜜蜂和地球》,以散文體裁寫成了文藝論文集《藝海拾貝》。散文集《長街燈語》也較有名。
魏巍(1920- )現代作家,原名鴻傑,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其代表作是文藝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此外,還有詩集《黎明風暴》,文藝隨筆《路標》。他的長篇小說《東方》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李季(1922-1980)現代詩人,原名李振鵬,河南唐縣人,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楊高傳》。1945年以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出了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
馬烽(1922- )現代作家,山西孝義縣人。其主要作品有《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電影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長篇小說《劉胡蘭傳》《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等。
賀敬之(1924- )現作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人。1942年,他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的我國每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金。建國後,寫了《回延安》《放聲歌唱》《西去列車的窗口》等有名的詩篇。
新時期(改革開放後)
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十三歲就開始創作,十七歲就發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青枝綠葉》,1979年以後寫的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李准(1928-2000)現代作家,河南省孟津縣人。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小傳》;由他改編的電影劇本有《高山下的花環》《牧馬人》《老兵新傳》等。其中《老兵新傳》攝成電影後,曾榮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他的長篇小說有《黃河東流去》。
劉心武(1942- )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其短篇小說《班主任》榮獲1978年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長篇小說《鍾鼓樓》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1938- )當代女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和後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麗》分別獲1978、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高曉聲(1928- )當代作家,江蘇武進縣人。代表作《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分別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李存葆當代作家,山東五蓮縣人。其報告文學《將門虎子》榮獲自衛還擊戰全軍徵文一等獎,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都是優秀作品。
❷ 宗璞的那個作品獲得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散文集《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她的作品多寫知識階層,文字優雅,富於學養,含蓄蘊藉。「文革」後的創作追求現代主義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寫,具有超現實的荒誕和象徵,比如《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受到批評界的注意。
❸ 求幾部中國20世紀80年代中短篇小說
劉心武《班主任》——新時期文學的開山之作
反思文學:
茹志娟《剪輯錯了的故事》——「反思文學」起步標志
路遙《人生》
古華《芙蓉鎮》
諶容《人到中年》
張賢亮《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改革文學: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
張煒《古船》
張潔《沉重的翅膀》
賈平凹《雞窩窪人家》
王蒙《堅硬的稀粥》
路遙《平凡的世界》
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尋根文學:
汪曾祺《受戒》
韓少功《爸爸爸》
陸文夫《美食家》
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
張承志《北方的河》《黑駿馬》
賈平凹《古堡》
王安憶《小鮑庄》
馮驥才《神鞭》
現代派小說: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徐星《無主題變奏》
莫言《紅高粱》
先鋒派:
馬原《岡底斯的誘惑》
蘇童《米》《我的帝王生涯》
余華《現實一種》《鮮血梅花》《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新寫實小說:
劉震雲《一地雞毛》《官場》《單位》
池莉《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
方方《風景》
這是在文學史上比較重要、有代表性的作品,也許有的寫的不是很有趣且看不懂,所以你慢慢看吧。都是80年代的。
如果你是想要閱讀作品,可以說一下你想要讀的書的類型,具體一點。
❹ 史鐵生的哪兩個作品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2、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網路里有
❺ 20世紀80年代,「先鋒小說」的重要作品有哪些
20世紀80年代,「先鋒小說」創作,成為一股潮流。「先鋒小說」的重要作品,有餘華的短篇《十八歲出門遠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中篇《四月三日事件》,格非的《迷舟》,孫甘露的《信使之函》,蘇童的《桑園留言》、《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故事:外鄉人父子》,葉兆言的《五月的黃昏》。在此後的幾年裡,上述作家還發表了許多作品,如余華的《現實一種》、《世事如煙》、《劫數難逃》,蘇童的《罌粟之家》、《儀式的完成》、《妻妾成群》,格非的《沒有人看見草生長》、《褐色鳥群》,孫甘露的《訪問夢境》、《請女人猜謎》等。
❻ 汪曾祺《受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文革結束後,中斷小說創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高郵的生活為創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火隨父、祖在鄉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經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於是產生了創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寫出來。
❼ 1981年《人民文學》評出的優秀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內當家 王潤滋 《人民文學》第3期
賣驢 趙本夫 《鍾山》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 《民族文學》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6期
女炊事班長 簡嘉 《青春》第8期
路障 達理 《海燕》第10期
黑箭 劉厚明 《人民文學》第5期
普通老百姓 遲松年 《鴨綠江》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8期
少年chen (女)舒群 《人民文學》第4期
大淖記事 汪曾棋 《北京文學》第4期
頭像 林斤瀾 《北京文學》第7期
娥眉 劉紹棠 《長春》第1期
黑娃照相 張一弓 《上海文學》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 古華 《十月》第2期
飛過藍天 韓少功 《中國青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 王安憶 《上海文學》第10期
全鹿兒 航鷹 《新港》第4期
拜年 魯南 《山東文學》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 王振武 《芳草》第3期
❽ 劉紹棠的代表作品
1、《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劉紹棠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首次發表於《十月》1980年第3期。
《蒲柳人家》以望日蓮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她從小受虐待、壓迫,在父老鄉親幫助下逃出火坑,並與周檎結為夫婦,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中去。
通過對望日蓮周圍眾多普通人物的刻則,對人情美的挖掘,表現蘊藏在勞動人民身上美好的情操、樂觀主義情懷,不屈的斗爭精神,從而歌頌了黨領導下的抗日數亡壇動。
《蒲柳人家》獲1977 —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並被選進中學教材。
2、《野婚》
《野婚》是劉紹棠創作的長篇小說。《野婚》的主要場景為京東北運河畔的魚菱村。
作品以劉四夢同金裹銀兒、小戲子的「野婚」為線索,從解放前金裹銀兒和小戲子分別陰差陽錯與劉四夢簽訂婚約開始,一直寫到三人從中年漸入晚境,經歷了種種人事和是非,又見證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新的「野婚」。
全書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通州鄉村風俗畫,生動地刻畫了一系列血肉豐滿、敢愛敢恨的人物形象,在主角命運的大起大落之間,寫盡了人間冷暖,也寫出了時代變遷的痕跡。
3、《十步香草》
《十步香草》是劉紹棠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講述的是發生在通州一個僻靜胡同里的故事。主人公雲蘭渚雖念過兩年大學,卻一直背著黑鍋,長期在一家造紙廠當臨時工。
正所謂「十步之澤,必有香草」,他畢竟不同於一般人,在此期間,他拾得不少珍貴的藏書。
改革開放之後,時代的大潮更為他的才能提供了施展的機會,他的膽識、韜略、才能都顯現出來,而他不僅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變住在他的小四合院的其他人家的命運。作品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紹棠
❾ 中國八十年代後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八十年代百位知名作家百部懷舊經典小說
王蒙【青春萬歲】
2.王安憶【流逝】
3.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
4.從維熙【遺落在海灘上的腳印】
5.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
6.馮驥才【愛之上】
7.諶容【人到中年】
8.何士光【鄉場上】
9.李寬定【小家碧玉】
10.張一弓【張鐵匠的羅曼史】
11.王亞平【刑警隊長】
12.海岩【便衣警察】
13.王朔【頑主】
14.梁曉聲【雪城】
15.葉辛【蹉跎歲月】
16.孔捷生【南方的岸】
17.鄭義【楓】
18.劉心武【鍾鼓樓】
19.劉紹棠【蒲柳人家】
20.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21.路遙【平凡的世界】
22.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
23.池莉【煩惱人生】
24.劉震雲【新兵連】
25.老鬼【血色黃昏】
26.禮平【晚霞消失的時候】
27.程乃珊【藍屋】
28.韓少功【飛過藍天】
29.鐵凝【哦,香雪】
30.喬雪竹【北國紅豆也相思】
31.李迪【傍晚敲門的女人】
32.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
33.宋宜昌【北極光下的幽靈】
34.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35.朱蘇進【射天狼】
36.李斌奎【天山深處的大兵】
37.江奇濤【雷場上的相思樹】
38.韓靜霆【凱旋在子夜】
39.唐棟【兵車行】
40.朱春雨【沙海的綠蔭】
41.劉兆林【啊!索倫河谷的槍聲】
42.徐懷中【西線軼事】
43.王潤滋【內當家】
44.張賢亮【靈與肉】
45.張弦【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46.鄧剛【迷人的海】
47.張承志【北方的河】
48.靳凡【公開的情書】
49.余易木【初戀的回聲】
50.盧新華【傷痕】
51.劉克【飛天】
52.矯健【河魂】
53.張煒【古船】
54.陸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陽】
55.柯雲路【新星】
56.賈平凹【浮躁】
57.莫言【紅高粱】
58.劉毅然【搖滾青年】
59.方方【風景】
60.王星泉【白馬】
61.周梅森【軍歌】
62.譚談【山道彎彎】
63.古華【芙蓉鎮】
64.莫應豐【將軍吟】
65.姚雪垠【李自成】
66.巍巍【東方】
67.黎汝清【萬山紅遍】
68.李國文【花園街五號】
69.魯彥周【天雲山傳奇】
70.葉蔚林【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
71.張抗抗【北極光】
72.李曉【繼續操練】
73.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74.阿城【棋王】
75.張辛欣【我在哪兒錯過了你】
76.姜滇【清水灣淡水灣】
77.王小鷹【一路風塵】
78.陳村【死】
79.馬原【西海的無帆船】
80.蘇童【妻妾成群】
81.余華【一九八六年】
82.孫甘露【信使之函】
83.殘雪【蒼老的浮雲】
84.史鐵生【我遙遠的清平灣】
85.陳沖【小廠來了大學生】
86.劉富道【南湖月】
87.陳建功【飄逝的花頭巾】
88.張揚【第二次握手】
89.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90.陳放【最後一幅肖像】
91.海波【鐵床】
92.顧笑言【你在想什麼】
93.李准【黃河東流去】
94.王兆軍【拂曉前的葬禮】
95.何立偉【白色鳥】
96.彭見明【那山那人那狗】
97.尤鳳偉【愛情從這里開始】
98.航鷹【明姑娘】
99.鄭萬隆【紅葉,在山那邊】
100.葉永烈【小靈通漫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