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黑牡丹短篇小说
❶ 小说里人物叫黑牡丹是什么小说
你说的是青少年犯罪纪实那个广播小说吧 貌似说作者是海岩
❷ 鲍义志的获奖情况
短篇小说《翠儿》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优秀小说奖.
中篇小说《黑牡丹,白牡丹,红牡丹》、歌剧剧本《三牡丹》分别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45周年优秀作品奖.
中短篇小说集《呜咽的牛角号》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庄重文文学奖。
❸ 鲍义志的创作简历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神仙淖尔》、《黑马牙豁》等。短篇小说《翠儿》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黑牡丹,白牡丹,红牡丹》、歌剧剧本《三牡丹》,中短篇小说集《呜咽的牛角号》。
❹ 黑牡丹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黑牡丹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也许我真的会这样做、把所有的一切都抛开来,只有宁静的修心,才会忘记他(胡杨),但是我依然不敢保证我能忘记他的所有,因为他的微笑总是会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我觉得这个凡俗尘世,除了一直照顾我的孤儿院的叔叔阿姨们的恩惠我无从报答之外,其它的、狠狠心、我可能会抱着一些遗憾而离去。
其实我并不会有什么舍不得,只是因为胡杨他太狠心了,我这样照顾他、喜欢他、爱他、可他一点儿也记不得了,甚至当着别的女孩的面还来指责我,他真的太让我伤心难过了。
最近我的心情不是特别流畅,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敏感过了头,想想生活其实也就是这样,烦呀闷呀的,其实想想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别的同学不都是这样过的么!
前天晚上我和胡杨大干了一架,最后我二点半睡的觉,现在是下午一点半了,而我才刚刚起床,学校的操场上很热闹在开校运会,可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虽然我是在校的学生(大三),但是这三年来,我觉得自己是游离在这个圈子外的人,因为我把时间……
❺ 驻马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活动情况
(一)驻马店地区文联成立前的文艺发展情况:
原驻马店地区是1965年建立的。驻马店地区的文艺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65年驻马店地区文艺创作活动的初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滞、80年代后的逐步繁荣。1986年4月驻马店地区文联成立之前,由于基础薄弱,文艺活动数量少,质量也一般,艺术价值不高。地区以上报刊发表作品仅百余件,文艺创作队伍松散薄弱,缺少创作基地或园地。
(二)驻马店地区文联成立之后的文艺创作活动情况:
1.重大文艺活动。
承办的国家、全省性文艺活动
1985年举办地区中国天中山书会;
1986年举办地区中国李斯书会;
1993年承办了河南省第三届国际标准交谊舞大赛;
1996年承办了 ’96河南省豫东南九地市国标标准舞大赛;
1996年承办了鄂豫皖赣四省四边声乐大赛;
1997年承办了迎香港回归 ’97河南省青年歌手卡拉OK大赛;
1998年承办了河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
1997年河南省作协三届二次理事会在我区召开;
1998年承办了河南省书法理论研讨会;
1998年承办了河南省《热风》杂志薄山笔会;
1999年承办了迎澳门回归 ’99河南省“城信杯”歌手大赛;
2001年举办了庆祝建党80周年河南省第三届妇女书法大展;
2000年承办了由河南省文联、省曲协主办的河南省“安琪尔杯”相声小品邀请赛。
2.全市性重大文艺活动
1989年举办地区1985—1988年优秀文学作品评奖活动;
1991年举办地区庆祝建党70周年美影书展;
1992年举办地区第一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1993年举办地区“天中杯”卡拉OK大赛;
1993年举办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
1994年举办地区“杜邦杯”卡拉OK大赛;
1994年举办地区“豫坡杯”金唢呐擂台赛;
1994年举办地区“迪马杯”少儿电子琴大赛;
1994年举办地区庆“八一”战士喜爱的歌曲卡拉OK大赛;
1994年举办地区“棠溪杯”、“农行杯”、“龙亭子杯”地直机关干部革命歌曲卡拉OK演唱赛;
1994年举办地区庆国庆交谊舞大赛;
1994年举办地区MTV电视歌手大赛;
1996年举办地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地区美术、书法作品展;
1997年举办地区“迎香港、庆七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1997年举办地区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地区“海尔森杯”青年歌手卡拉OK大赛;
1997年组织全区美术创作骨干赴西北五省“西北万里行”写生活动;
1998年举办地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6周年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1999年举办地区庆祝建国50周年、迎澳门回归美术、书法、摄影展;
举办热爱河南、增辉中原、建设美好驻马店“悦泉杯”创作歌曲演唱会;
1999年组织全市音乐创作骨干赴三峡、张家界艺术采风活动;
2000年组织全市美术、摄影创作骨干赴西藏采风活动;
2000年组织全市音乐创作骨干赴桂林、韶山创作采风活动;
2000年为宣传刘文功同志的先进事迹,市文联组织音乐创作骨干深入正阳县雷寨乡体验生活。创作歌曲25首。
2001年举办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驻马店展演区暨驻马店首届民间艺术节;
2001年举办市庆祝建党80周年美影书展;
2002年举办市天方“原创杯”舞蹈比赛;
2002年举办市百名书法家宣传公民道德进万家义写义赠活动;
2002年召开市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
2003年举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名人书画展;
2003年春节期间,市文联和各县、区文联开展了以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鼓舞人民群众努力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60多场(次);
2003年举办市“‘运管杯’驻马店市抗‘非典’、除陋习摄影、漫画、书法作品”展览?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市文联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抗“非典”、破陋习的伟大实践中做出独特的贡献。在我市迅速掀起了以抗“非典”为主题的创作热潮,及时、快捷地为一线白衣战士创作了巨幅国画作品《青松赋》、《玉兰颂》,仅在市级发表、展览、演出的作品(包括美术、书法、诗歌、小说、杂文、歌曲、小品、摄影等)就有1000多件。《抗击“非典”战歌》、《望你》、《村前有盏明亮的灯》等6首歌曲分别录制成CD、MTV,陆续在河南卫视一频道、五频道播出。
2003年举办市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
2003年举办全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展览活动;
2003年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音乐演唱会。
2.文艺评奖活动。
1989年举办地区1985—1988年优秀文学作品评奖活动;
1991年至2002年共举办三届(5年一届)驻马店市(地区)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共评出获奖作品300余件。
3.文艺创作情况。
(1)文学创作上,先后扶持了30多个文学社团,创办了《天中文学》等文学刊物,共出版文学专著、文集92部(集),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0余篇(首),获得省以上各种文学奖200余篇次。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李惟微的长篇抒情诗《歌唱亲爱的祖国》、小说《獒》;张纯的长篇小说《郑发三子传奇》、中篇小说《黑牡丹》;王保源的中短篇小说集《覆灭》;王保源、徐则挺的长篇记实小说《百姓警官》;王保源等主编的报告文学集《璀璨的明珠》三卷本;于为民的纪实文学《75·8浩劫》、长篇小说《白朗演义》;刘康健的短篇小说集《横山情话》、长篇报告文学《辉煌的幻灭》、《性病在中国》;王奎山小小说集《加尔格达草帽》、《王奎山小小说选》;孙大文的长篇童话《金猫历险记》、《金猫大帝》;张华荣的长篇小说《狐踪狼迹》;孙玉坤的长篇小说《杨乃武与小白菜》、《鹤泪淝水》;王德清的长篇小说《靖海将军》;周柏林的长篇小说《大明骄子》;白杰、李文学的长篇小说《情注柳溪》;刘德功长篇小说《明珠奇冤》;陈志翔的长篇小说《疯狂人生》;栗全中的长篇小说《天良》;殷喜成的长篇小说《血祭金虬龙》;尚景熙的长篇小说《秦丞相李斯》;高才如的小说集《小城维那斯》;张书霞的小说集《容三惠小说集》;张国均的中篇小说《方言》、《纸塔》、《背叛前后的纪实与虚构》;张天福的散文《醉君山》、《云台幽韵》;韩露的散文集《晨露》,叶伟的散文《包》,唐更生的杂文集《马谡,你不该》,刘根社的诗集《梦墅》、《往事》;孙友民的诗集《月河边的鸽子》、《月光车票》;胡济卫的《你的美丽使我忧伤》;张振立的诗集《流波诗抄》;王惠玲的诗集《粉红的春梦》;周豫琳的诗集《周豫琳诗选》;高孟元的诗集《一片冰心》;赵启顺的诗集《彩色的音符》;高鹏举的诗集《时间不饥饿》,奚家坤的诗集《小城诗人》;王贵明的诗集《无标题的爱》;王文平的评论集《学海初航》。
(2)美术创作上,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画展和刊物展出或发表300多幅,有100多人次获奖;在省级画展和报刊展出或发表600多幅,有200多幅获奖;有5位画家出版了个人画集,两位画家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许云的年画;周绍文的年画、国画《弄潮》;彭立贵的国画《浩气长存》、国画《腾飞》;金伯年的漫画;杨留义的国画《云断秋山》、《浩然正气》;张克洪的国画《梅花》;陈子贞的国画《秋高流云作雨声》;薛水生油画《塬上》、《春雪》;开红四的国画《明天》、《秋簌无声》;金雨的漫画;刘淑琴的国画《悠悠黄河九月秋》、国画《黄河》;赵尊清的国画《那时花果满树梢》;李伟力的水彩画《山风》、水彩画《十月阳光》;方伟的素描《老槐树》;雷惊涛的国画《圣山圣水》;陈新的水粉水彩画;鲁恒心、季红的水彩画《农家》、《太行人家》;李新国的国画《放鸭图》;许德云的国画《狮虎情》。
(3)书法创作上,我市书法界有1000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书展,200多人次获奖,多件作品参加了国际书展,部分作品被书法权威部门收藏。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文玉柱的行草;吴少谦的行草;石浅的小楷;刘富德的楚简;张靖的行草;胡晖的行草;高昂的行草;王征的行草;冯征明的行草;杨新锋的行草;穆海华的行草;青凤鸣的行草;李孟才的甲骨文;李存民的行书;张洪源的行书;孟祥臣的小楷;韩首凤的行草;万迎村的楷书;张剑岑的隶书;张习普的小楷;白洋的小楷;李春运的楷书;阎新国的章草;王?的行草;颜祖东用蝇头小楷手抄中国五大古典名著及《史记》。
(4)戏剧创作上我市共创作、发表、演出剧目60多部,其中有25部参加优秀剧目调演或戏剧大赛,获省以上剧本奖7项,有4个剧目搬上屏幕,1部改编成电影,有50余人次获得表演、音乐、舞美等奖项,出版了5部剧本专集,发表了数十篇戏剧评论或论文。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王中州、张毅《王中州张毅剧作选》;王中州的新编历史剧《大禹王》、《三上书》;张毅现代剧本《杨靖宇》、《雨夜警笛》;张纯的新编历史剧本《鹏落秦宫》;王德清的《寇准荐相》,刘万里的《假县令巧断奇案》;陶群的剧本《呼唤》;杨铁成的《杨铁成剧作选》,周明理的剧本《红河绿柳》、《周明理剧作选》;张芳、周明理的《抢来的警官》;赵天顺、赵殿仕等的剧本《痴情状元》;表演艺术家赵玉华、张瑞华、张淑惠、房新枝、陈剑平、樊继红、李秀荣、徐一鸣、寇玉志、杨洁、朱丽英、任素青、杨宝珍、常俊丽、郭朝峰、王春枝、周长立、时金和、郭林义、张素梅、朱丽英、侯秋香、高霞、郭广全、夏丽、高歌、邵富有、李根、吴书贞、陈冰、巫林华、吴志民、万俊美、李艳华等均在市组织的戏剧大赛中荣获表演奖。
(5)影视剧创作上,共拍摄电视剧电影20余部100多集,平均每年拍摄两部10集。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徐则挺、王太广的四集电视连续剧《迟来的审判》,徐则挺的剧本集《乾隆三上嵖岈山》、广播剧《石榴情》;王新国的电视文艺片《百姓心中的歌》、艺术片《中原处处春意浓》;周明理戏曲艺术电影《乡村警官》;栗全中的22集电视连续剧《天良》;高才如、王太广创作的十集电视连续剧《颜真卿》;王新国、郭伟大型文艺专题片《党辉耀天中》。
(6)音乐舞蹈创作表演上,有10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大奖。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马仁道、熊茂勋、王福田、陈岭、张景生等老同志均有音乐理论、教材教案、戏曲音乐等公开发表或展演,或有集子出版;张景生主编的《毛泽东时代的歌》;张体龙、程书援、汪辉创作的歌曲《楼上楼下》;王东方、张体龙、程书援创作的歌曲《携手新世纪》;汪辉作曲、王桂华的歌舞剧《南瓜情》;汪辉、谷天义、刘国彬创作的歌曲《中原,我的家乡》;汪辉、李宗祥、谷天义、彭文礼创作的歌曲《西部赞歌》;王东方、龚国强整理的《船工号子》;李万林等同志整理的《民歌联唱》、舞蹈《八美图》;袁合金作曲、王士臣作词的歌曲《卖饺子》、《卖香油》;王福田作曲的舞蹈《金唢呐银唢呐》;谷天义、汪辉的歌舞小品《月到中秋》;谭胜功、王欣敏的歌曲专集;赵启明编撰的《龙舞》、女子群舞《小草》、舞蹈《抗天歌》、歌舞剧《月到中秋》;罗中华、赵启明编导的大型群舞《傲雪》;罗中华、丁喜玲、金娜、郜爱华编导的幼儿舞蹈《金唢呐银唢呐》;曹建荣表演的舞蹈《火红的青春》、创作的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李树仁、张艳编排表演的舞蹈《多彩的田野》、《秋月海棠》;张艳编导的舞蹈《公仆赞》;歌手有黎娅、李卫东、曾献红、吴运安、史林、李秀荣、刘华、张春玉、侯凡、胡志华等。
(7)摄影创作上,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或展览3000多幅、获奖作品1000多人次,其中50余幅获全国大奖,10余幅获国际大奖。发表摄影论文36篇,出版摄影集5部。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李新的《李新摄影作品集》、张保安的摄影作品集《嵖岈山风光》、《薄山湖风光》、《迈入新世纪的驻马店》;孙国钧的《孙国钧摄影作品集》;吴忠富、杜高林、林特炎、王继宇、王忠民、江建国、袁大才、魏克平、刘超、周贯良、王杰成、郭绪明、邱海斌、崔保轩、曹保峰、黎军、孙亚轩、彭立新、王留群、冯华豫、宋五周、冯迈春等同志都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有价值的新闻作品近万幅。
(8)民间艺术上出版了地、县两级共10套30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另外还有遂平县出版了《嵖岈山的故事》,西平县出版了《一把金豆子》、《千古一剑》、《西平县民间故事卷》,上蔡县出版了《蔡国故事》。西平工艺名牌产品“棠溪宝剑”,被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华第一剑”,汝南王桥麦草画工艺产品厚积薄发,声誉鹊起,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高庆民的《棠溪宝剑》、杨建国的中篇故事《草莽英雄》、论文《浅谈河南烟花爆竹》、《确山铁花考》;袁宝华的民间艺术麦草画;张贵春的烙画《世代封侯》、丝绢烙画《乡间拾趣》、《八骏图》、《秋实》;张会议的剪纸《马年吉祥》。
(9)曲艺杂技艺术相映成辉,成绩显著。全市挖掘整理出大批传统说唱,创作演出了上千件篇曲艺说唱剧目,并先后出版了大调曲子演奏家王省吾的《古筝独奏曲》,辑大调曲子板头曲、牌子曲51首;曲艺作家教育家万道同丝弦道、鼓子曲遗著《懒园新曲杂调》共编选其名曲段《李豁子离婚》等71篇;杂技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和省级赛事中获奖,并在国际杂技界赢得好评。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王新国的《王新国小品曲艺作品集》;马紫晨的《曲论集》、《曲艺音乐初探》、《河南坠子研究》;何宪伦、张华荣的长篇现代曲艺《三打乌龙镇》;何宪伦的长篇评话《桐柏传奇》;闵金萍演唱的河南坠子《说老头》、《考珠算》、《春催杜鹃》、《雷锋之歌》;闵金萍、李秀芬等合唱的大调曲子《处处有亲人》、《红石冲》、《王新安之歌》;杜一鑫、王秀君表演,王新国创作的小品《明儿个有好》;韩沛、刘宝合说的相声《收电费》;王新国创作,史有敏表演的河南坠子《中原处处春意浓》;表演艺术家齐效兰;市杂协的赵炳文、李剑、王洪德、王慧存、杨保华、汤丽霞、张海涛、徐学龙等,他们编排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平和一定艺术水准的节目,长年演出于全国各大、中城市,深得各地观众的欢迎;在河南省第二届和中南区第二届杂技比赛,取得了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比赛中获一金一银。
4.文艺创作园地建设情况。
1986年4月驻马店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之后,全区九县一市都先后成立了县(市)级文联,扶持了30多个文学社团,并创办了多种报刊。地区文联从1986年起创办了《天中》文学季刊,1993年改为《天中文学》季刊,1994年改为《悦泉文学》季刊,1998年改为《天中博览》文学月刊,2000年停刊,前后共出42期。
以上取得的成就,是市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展示了市文艺队伍的雄厚实力,同时也证明了市文艺队伍是一支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队伍。但是市文艺作者和作品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还不多,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级文联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及办公条件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市文艺事业发展;文联系统兴办文化产业尚待努力,自身造血功能尚且薄弱,不利于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来文化的挑战,也难以适应新世纪文艺发展的要求。
❻ 《“黑牡丹”之迷》最新txt全集下载
“黑牡丹”之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一,维丁斯街76号废墟
这是一起震惊世界的奇案。故事就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
伦敦伯恩斯坦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查理,是一个聪明好学、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其家境却十分贫寒,仅靠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供他上大学读书。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查理与母亲相依为命,不惧贫穷、困苦,只为早日完成学业,尔后找一份工作,让年迈、体弱的母亲能够脱离苦海,颐养天年。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查理的母亲终因劳累过度而身患重病。亲友将病重的母亲送到了学校。查理见母亲面容枯瘦、气若游丝,心里非常难过。他一刻也没停的把母亲送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母亲患的是癌症,要立即动手术。否则,性命难保。
“要多少钱?”查理用期待的眼光望着医生问。医生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十万英镑。”这对查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吓呆了,但他明白如付不起这笔惊天的巨额手术费,母亲的病就得不到医治,母亲的生命也将危在旦夕。“怎么办?”他在心里一遍遍的向上帝祈祷:救救……
应该是全本了
❼ 万荣县的现代作家作品有哪些呢
万荣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文学发展史上,古代出现了隋朝诗人薛道衡,初唐四大家之首的王勃等杰出人物;现代则有王汶石、义夫、艾斐等代表作家;当代文坛马天文的短篇小说《黑牡丹》、赵贵仁的短篇小说《黑房子》等名噪一时,都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❽ 白练的主要成就
著有电影文学剧本《野马渡》,中短篇小说集《黑牡丹·白牡丹》,中篇小说《大户风度》、《复苏》、《孔雀楼》、《飞蛾》等。短篇小说《隘口》选入西北民族学院教科书,其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和哈萨克文版本,中篇小说集《黑牡丹·白牡丹》获1989年新疆新时期优秀文学作品奖,《朋友》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先后》获1981年新疆30年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儿童文学三题》获新疆第二届儿童文学二等奖。
❾ 穆时英的文学研究
穆时英描写上海的都市小说多数充满颓废的迷幻色彩,或者热情的青春印象,如短篇《黑牡丹》中那个在舞场里庸懒的女子,作者为女主角的鬓边加了一朵白色康乃馨,她舞着,那样疲倦,又那样风情万种——黑色的锻带高跟鞋轻轻地践踏着地面,顾盼的神情滑过鬓边的花朵弥漫开来。于是男主角忍不住要邀她共舞了。且要留心的是,三十年代初的上海已经因为开埠带来的好处而份外时尚颓废,男人们可以与喜欢的女子搭话,却并不失礼,禁欲主义在这里失踪,代替它的是疯狂的欢乐。好了,当男主角与这花样的女子共舞时,他想着她坐在一边托着下巴的庸散,欲望开始无限制地上升,女主角恰到好处地抬眼相望,于是男主角在心里惊呼:SOS!他要被她迷一样的眼神给窒息住了。当他在老友处重遇这位女子时,当他走出老友的庄园想到她软踏踏的嘴唇里吐露出来的话时,他又想了起来,舞场上她的唇印留在了他白色的衬衫上,于是他的心好像也被染红了。
李欧梵在他的《上海摩登—1930-1945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中总结穆时英的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笔下上海舞场的描写,更坦言后期穆时英的“堕落”与其频繁出入舞场并强烈追求一位舞女有关,归为“情结”。
首先,穆时英的小说并非易懂——既便通俗,再拿到他的小说以后,因为通篇华丽的词藻以及他所运用的实验写法,那些声,色,光,影的交叉出现,极易混淆读者的思想,眼神随着文字游动,却不能迅速与其产生共鸣。但穆时英的小说中总会出现迷人的女性形像,这样,就又轻易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以及思想。
她们多以性情古怪或美艳风情为主,交织着“爵士乐,狐步舞,混合酒,秋季的流行色,八汽缸的跑车,埃及烟……”被纷杂的环境遮了脸孔的女子,无意或有意地勾引了男主角冲动的情绪,却在以后发生了更加离奇的事情。他们钟意的女子或是匪首,也许是没心肺的交际花,去自杀,要么悄然病死,读者的思绪被他笔下奇怪的故事烘烤着,等到最后,是一个清淡的收笔,就略觉余味无穷了。
穆时英的小说中美女层出不穷,他有时将小说里的生活场景改变,或成了火车上的间谍战(《某夫人》),换成了咖啡座里吸着烟的摩登女性(《骆驼·尼采主义者与女人》)。当然,笔调依然艳丽,他可以谈不上华丽,但足够刺激。间谍战中失败的日军少佐被放倒在浴室里,睁着双眼,看着某夫人对他挑逗似地微笑,于是当面穿起绯色的亵裤,因为它穿在这夫人的身上,连印度的禁欲者也没有办法保持独身了。或者是《咱们的世界》——这是穆时英小说的另一面(极),描写灰色的底层人民生活的小说。年轻的秘书陪同某位委员夫人上船过家,“咱”急切地想要占有某夫人,等到一拳打倒年轻的秘书,扯了某夫人身上的绸子,作者写道:下面的事你也知道了。因为委员夫人瞧不起“咱”的龌蹉与低贱,这样的报复在残忍中快意了谁的心灵?
对女性的迷恋使得穆时英的小说多少沾了浓郁的胭脂味道,但穆时英有篇反战小说也不容忽视,理解成“与时俱进”吧。他的研究资料不多,多少知道他早期思想“革命”,后期因为“出入舞场无数”被指为“堕落”。
《空闲少佐》却是他一篇独具韵味的反战文章,单看题目,也许还会以为是本娱乐小说呢……
小说开端写了一九三二年第一次沪战的激烈场面——可穆的笔调并不刺激,硝烟味儿也较轻,大概因为真的陌生:日本军官受了伤,被俘,住进了中国的后方医院,是他在日本陆军学校的中国同学所指派,院方呢,又为他安排了一位聪慧的女护士。也许穆时英也察觉到自己并不适合写硬气的战场,小说的调子在这里完全转到安全的后方里去,并不断地因为中国同窗——现在的对手某师长,与照顾他的护士小姐的温柔刺激着这位日本少佐的脑袋,令他产生愧疚。小说中应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并且以两个对立面,日本军官对中国人的忏悔与他脑中军国主义死板的教条相互争斗着,直到最后,他不愿意再回国或者再重返侵略中国的前线而自毙于自己的坟前。
小说借用了一战时美国军官与德国女间谍的爱情故事作为蓝本,不断穿插这位效忠帝国的军人死板教条的恶毒提醒的心理暗示,在小说的最后,日本军官毙命之际,那些看守他的日本士兵跑过来围在他的倒下的身体边,他仿佛听见故土里孩子喊他的声音:爸爸,爸爸…这些,不能不说穆时英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戏剧气质,当然他自己也说过很多次,他的文章,小说在试验,试验一种电影剧本试的小说,读《上海的狐步舞》时非常糊涂,糊涂于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林荫成片的大道直通法界梦幻的房屋,舞台中心无数的鞋跟踢踢答答,暗夜里的轨道旁喊着救命的人…这样,造就了穆时英独具一格的文风。
比如《街景》,修女走过一位乞丐的身边,像镜头在翻转,小说开始叙述乞丐凄苦的生活,当乞丐被警察赶走时他被撞倒,女子的呼声,汽车的鸣笛,最后归于平静,依旧是来来往往的人群,依旧是温暖的有了秋意的街…这也是一连串的故事描写,而衔接它们的,是一位位走在街上的彼此并不熟识的人。在《梅花落》中,落魄的卖唱夫妇里的女人死去,在男人无限的遐思里,读者正为着小说里连贯的文字吸引着,猛地,女人靠在男人的肩膀边逝去了,于是重复开头第一段的话,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昨晚死了。就有了说不尽的凄惨。
不拘于爱情的描写,穆时英两篇描写父亲的文章也极动人心,《旧宅》与《父亲》,我在屋里终于压抑不住的慌乱的大哭以及父亲最后的死去,每个黄昏来临时,我们却都还憧憬着父亲推开门走进家里来;《旧宅》里是曾经作为精英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大屋被别的人买去,走出来的时候,竟要摔倒了,“我”扶起父亲,发觉他真的老了。这两本小说中,“父亲”的角色都曾经是精明的银行家或商业家,却因为生意失败而愈显衰老以及友人的抛弃。穆时英为银行家之子,不知可是原型?
《第二恋》写了主人遗失在香港的一段恋情,在当事人重遇之后,很多事情与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万分地巧合,最后女子拿走了男人还给她的手帕,她弹了一半《ROSE MARIE》颤抖着双肩离去,“我”来弹剩下的一半。淡淡的忧郁,少了堕落,想必也是穆时英心中的爱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