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刘勇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刘勇

发布时间: 2022-07-16 15:53:48

❶ 格非《凉州词》中的临安先生/博士是谁

临安先生/博士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小说人物,没有真实原型。

原文节选:

作为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内声名显赫的学者,临安博士近来已渐渐被人们遗忘。四年过去了,我从未得到过他的任何消息。正如外界所传言的那样,不幸的婚姻是导致他最终告别学术界的重要原因。

最近一期的《名人》杂志刊发了一篇悼念性质的文章,作者声称,据他刚刚得到的讯息,临安先生现已不在人间,他于一九九二年的六月在新疆的阿克苏死于霍乱。直到今年秋天,当临安博士背着沉重的行囊突然出现在我寓所的门前,上述推断才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此文出自格非《凉州词》

(1)怎样写好短篇小说刘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凉州词》是格非的一个短篇小说,写学者临安博士的生存困境和对历史事件的特殊思考,从而发现了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相悖的荒谬特性,而且,种种荒谬性跟他所研究的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故事产生了直接的对应。

“格非”原名刘勇,江苏镇江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❷ 刘勇行楷怎么写那种字体好看

刘勇行楷

❸ 格非迷舟赏析

《迷舟》是格非的代表作。格非善于在平实冷静的叙述中剔发命运变幻莫测的微妙精义,使写实的笔触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气势。“迷舟”这标题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题象征。

大战在即,两军对峙。萧旅长为不祥的预感所缠绕。他原以为灾难将来自恶战,却哪知道阴错阳差中的偶然艳遇竟在冥冥中引导他走向了毁灭——他本是为恋人而去的榆关,却在鬼使神差中与上司的猜疑偶然契合,从而被当作奸细处决……

人生如迷舟。一切的偶然、一切微不足道的琐事乍看起来都平平常常:萧当年在榆关的初恋、后来又投入孙传芳部队中,……可随着命运之神的编织,一切琐事都织成了一张致人死命的网!一切都太巧了:萧为什么偏偏在大战前与杏重逢?萧的对手为什么正好是他的哥哥?一切似乎都纯属偶然。但一切又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是某种神秘力量在编排着人的命运。

至于马三大婶是如何进入军事重地、又是如何知道萧与杏的隐秘恋情的?这谜团始终没有解开。作家留下的“空白”又足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当故事的结局把萧的迷舟引入深渊时,再回首这个细节,便不由使人对马三大婶、甚至杏的真实身份产生不难理解的怀疑——萧的艳遇是否是一个预先精心设置的圈套?还有一个“空白”:萧追随杏去了榆关,那一夜除了爱的抚慰,还发生了别的什么事情没有?萧对自己部队的忠诚是无可怀疑的,但这并不能保证他无意中泄露军机、铸成大错呀……这样的“空白”设置是新潮小说家们的拿手好戏。显然,生活中永远充满着许多是难解之谜、许多无法填充、至多只能猜测的“空白”。新潮小说家有意放弃“全知”的叙述角度,而通过设置“空白”还原生活的神秘面目,同时也为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思考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迷舟》是一部情节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这又是它异于马原等人的“现代派”小说的特色所在。格非本人也写过标准的、寓意晦涩、叙述风格扑朔迷离的“现代派”作品(如有名的《褐色鸟群》便是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智慧小说”),但他更擅长写的,还是《迷舟》这样的作品——在写实的风格中通过设置“空白”、通过写人的预感与悲剧的巧合、写偶然中突发的一系列误会改变人的命运、写人心的变幻莫测揭示命运的神秘,进而表达作者对神秘人生的感悟,《大年》、《风琴》、《青黄》、《敌人》等篇都是从这个路子走过来的。这样,格非便似乎具有了双重的身分:既是个写买功力深厚的小说家(他在塑造人物、经营氛围、描摹景物方面毫不逊色于一些优秀的写实小说家)、善于吸引读者的讲故事者,又是个善于超越写实层面、故事层面而升华到对人的命运进行深沉思考的“现代派”。他善于运用隐喻、暗示传神描绘人物感觉的笔法和不动声色、滤去主观情感的叙述风格,也显然得益于“现代派”。这样,评论家们在议论格非时,常常既把他归入“现代派”又把他列入“新写实”的阵营,也就是都说得过去的了。

空缺结构是指在“类后现代叙事”文本中事件的发展史往往由于人为作用造成某个链条的缺失,从而使整个事件的统一性被瓦解,历史就这样变得不可靠起来。格非的许多作品都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空缺结构。以《迷舟》为例,在这部精心打造的短篇里,格非是以战争与爱情的双线来营造其小说结构的,但无论我们从哪能一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的结构总是不完整的。而究其原因就在于小说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空缺。“萧旅长去榆关”无论从战争线索还是爱情线索上都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被省略了。萧去榆关是去看望“杏”还是去传递情报,警卫员并没有考虑是哪种可能就武断地以六发子弹打死了萧作为对空缺的填充,正是他的这种行为使这个空缺永远被悬置起来而无法弥合。在这里,对空缺的填充与解释是无效的,无论是萧的爱情填充方式,还是警卫员六发子弹的枪杀填充方式,都造成了整个故事的不完整。然而,结构上的空缺对读者的诱惑又是巨大的,我们完全在阅读时对此空缺进行再度随意的填充。

❹ 跪求一些很虐恋情深的短篇小说(大概十章左右),最好是虐到人会哭的。但结局要happy ending。

丹尼海格 廖娟的

❺ 刘勇强老师认为《红楼梦》的内涵之“新”在于

刘勇强老师认为《红楼梦》的内涵之“新”在于:

在明清长篇小说中,《红楼梦》几乎可以说是第一次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创作原委的作品。

作者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皆(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以)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从小说史上看,此前的小说家更多地是强调写作的历史纪实或道德教训的公共责任,曹雪芹却公然强调了一种完全个人化的理由,即以一种强烈的追悔之意,叙述过往的人生历程,而这一历程最令其感愧的则是那些曾经与作者的生命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女性。

不管这些女性是实有的,还是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世界,为“闺阁昭传”的意义都使得《红楼梦》确立了一个与以往古代小说不同的描写角度,这当然不是说,小说的全部内容都仅限于“闺阁”中。

在我的理解中,《红楼梦》浓重的悲情意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首先是发自内心的负疚感,这通过开篇的自我忏悔得到了明示;其次是面向社会的末世感,这在小说的情节布局与人物描写中不断流露;第三,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美人黄土的哀思,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意义上的感悟,通过对女性性格与命运的审视,作者将负疚感与末世感上升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省。

(5)怎样写好短篇小说刘勇扩展阅读:

刘勇强

《红楼梦》对现当代小说的引领与制约

《红楼梦》问世后,它就是小说家不能无视的存在,并成了小说家效法或争胜的一个对象,如文康作《儿女英雄传》,就有既效法《红楼梦》,又欲与之抗衡的明显意图。而当《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的巅峰地位被确立以后,它对中国小说就更具有了路标性的意义。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便指出了这样的事实:“五四之后以至当代,《红楼梦》仍然成为许多作家永远读不完、永远值得读的书,成为中国作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鉴品。”

《红楼梦》对现当代小说的引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现象。

从题材类型上看,在言情小说、家庭小说等类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在人物塑造方面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巴金的《家》以大家庭为题材并具有一定“自叙”性,也与《红楼梦》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更自觉地从《红楼梦》中吸收营养,在谈到《金锁记》的创作时,她说《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

当代作家效法《红楼梦》的也不可胜数,如路遥称在写《平凡的世界》前,重点研读而且是第三次研读《红楼梦》;王朔说:“《红楼梦》是我的根儿,我初中看了五遍《红楼梦》。”

又有学者在评论贾平凹的《废都》时指出,“我相信贾平凹是认真地决心要写一部《红楼梦》那样的小说的”;连金庸的武侠小说,研究者也多指出其与《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关系。

计文君《谁是继承人——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问题研究》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专著,其中明确提出了“《红楼梦》范式”的概念,并富于创见地区分了现当代作家对《红楼梦》叙事范式的整体性继承和对《红楼梦》小说艺术的局部学习与借鉴。

与此相关,还有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红楼梦》为现当代小说家所熟谙或效法,很多文学史家却指出,近百年并没有出现一部公认的可与《红楼梦》相媲美的长篇巨制。

杨义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一书中,有专章讨论“《红楼梦》与五四小说”,从“神圣施、曹,土芥归、方”思潮,“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和悲剧文学形态,个性思潮的解读和汲取,对妇女和婚姻爱情问题的妙悟与误认,描写手法的模仿、点化和转型等五大方面出发,分析了《红楼梦》对五四小说的影响,并探讨了五四时期没有产生《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著的原因。

实际上,不单五四时期,在后来的现当文学创作中,这一或可称之为“《红楼梦》怪圈”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破解。

即便是最好的现代小说,在广度和深度上也难以与《红楼梦》相匹敌。因为,除少数例外,现代中国作家尽管拥有所有新的艺术技巧,由于缺乏哲学方面的抱负和未能探索到更深的心理真实,依然更多的是传统主义者。

一个精通传统文学的学者,为了表示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轻视,总会这样问:“近五十年产生的作品,有哪一部能够同《红楼梦》相比?”

❻ 作者刘勇

“这样的月光”中的“这样”指月光皎洁与来自乡土的蛙鸣稻香笑语融合在一起
十段这样写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写出了我心境的转变由开始的 遗憾到最后享受蛙鸣月夜的欣喜。 1.青蛙面对月夜显示出的激情和生机 2.指陶醉在江南月夜乡村丰收在望的美景之中 3联想到赵师秀的诗句并由此想象他在黑夜久等友人不至的寂寞和失意;联想到了辛弃疾的诗句并有此想象他的诗句的意境——稻花芬芳和农人的欢笑。可见作者对赵世秀的心境的否定嫌他虚度了月夜蛙鸣的美景对辛弃疾的心境是赞赏的,有此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4.月亮,是摆在天上的一个玉盘,夜空是深蓝的丝绒怎么也保不住它。

❼ 刘勇的人物评价

他是个有学者风度的小说家。他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他像营造迷宫一样建构他的小说,以此获得一种智力的乐趣。他的作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趣味,优雅、精致而纯粹,还有一种难得的矜持。他小说的诗性,更多的是来源于创造本身,而非社会人生。借鉴和引进在他那里似乎是一种责任,或者说是一种命定的选择。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等西方大师在不同方面给了他不同程度的影响。
格非始终坚持用规范、纯正的语言写作,他立足于语词本身的信息量,以繁复、深邃、多层面的叙述保证了意义的储留,同时赋予文字以特殊的魅力。他的文字确切而细腻,丰满而华美,这使他的作品宜于翻译,信息的损耗可以降到最低限度。应该说,格非在文字的运用方式上汲取了西方文学的营养,他的这种文本意义上的实验是必要的,其影响将会是深远的。也许正是基于语言的特点,格非的叙述风格自有特色。在他的小说中我常发现:当情节停止或趋于停止的时刻,叙述却在延宕不休,于是语言呈现悬浮状态。对于读者而言,一种阅读的期待由此增强或者减弱了。这也是格非的作品常常不为一般读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这使我想到新小说的某些写法。我想,格非叙述上的特定意义恰在其叙述方式中,那就是让读者重视瞬间性的感受和思悟;它表明了一种独特的观念:瞬间即是永恒,永恒即是瞬间。
中短篇似乎是格非最拿手的,那些在文学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的作品差不多都出自中短篇,如《褐色鸟群》、《大年》、《迷舟》、《青黄》等。但我认为格非叙述上的秘密是在长篇中体现的。他的几部长篇中,我最喜欢的是《边缘》。这部作品是他语言风度的训练,有一种唯美倾向。先于它的《敌人》则是结构上的实验。在第三部长篇《欲望的旗帜》中,作者的目光转向了现实,他以前所未有的兴趣,描写了自己最为熟悉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此后,他就更多地写类似的现实题材。这一转向,似乎从侧面表明了他前期写作中特别显著的实验性质。

热点内容
都市之无上仙门小说 发布:2025-07-20 10:44:44 浏览:214
十部顶级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20 10:33:29 浏览:893
网游主角是剑仙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20 10:31:00 浏览:823
秦北墨小说结局 发布:2025-07-20 10:24:16 浏览:119
网游异世类的小说 发布:2025-07-20 10:15:01 浏览:538
男变女都市小说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20 10:09:15 浏览:582
2018小说排行榜完本言情 发布:2025-07-20 10:08:23 浏览:157
刀剑神域轻小说艾米小说 发布:2025-07-20 09:58:20 浏览:913
妖族强者重生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7-20 09:55:15 浏览:146
才子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20 09:55:15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