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写的短篇小说
Ⅰ 余华 <<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系列 >>
我经常将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并不是他们应该在一起,而是出于我个人的习惯。我难以忘记1980年冬天最初读到《伊豆的歌女》时的情景,当时我20岁,我是在浙江宁波靠近甬江的一间昏的公寓里与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后,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边,在浙江海盐一间临河的屋子里,我读到了卡夫卡。谢天谢地,我没有同时读到他们。当时我年轻无知,如果文学风格上的对抗过于激烈,会使我的阅读不知所措和难以承受。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川端康成如同盛开的罂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进血管的海洛因令人亢奋和痴呆。我们的文学接受了这样两份绝然不同的遗嘱,同时也暗示了文学的广阔有时候也存在于某些隐藏的一致性之中。
我曾经迷恋于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纤维连接起来的细部,我说的就是他描述细部的方式,他叙述的目光无微不至,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同时又像是没有抵达,我曾经认为这若即若离的描述是属于感受的方式。川端康成喜欢用目光和内心的波动去抚摸事物,他很少用手去抚摸,因此当他不断地展示细部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地隐藏着什么,被隐藏的总是更加令人着迷。它会使阅读走向不可接近的状态,因为后面有着一个神奇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没有疆界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大,也可以随时缩小。为什么我们在阅读之后会掩卷沉思�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走进那个神奇的空间,并且继续行走。这样的品质也在卡夫卡和马尔克斯,以及其他更多的作家那里出现,这也是我喜爱《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一个原因。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无可争议的大师,而且生前就已获此殊荣。《百年孤独》塑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作家的偶像,一个对想象力尽情挥霍的偶像,其实马尔克斯在叙述里隐藏着小心翼翼的克制,正是这两者间激烈的对抗,造就了伟大的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写下的故事。
为什么神甫都会在一个普通母亲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卡夫卡的作品,我选择了《在流放地》。这是一个使人震惊的故事,一个被遗弃的军官和一架被遗弃的杀人机器。两者间的关系有点象是变了质的爱情,或者说他们的历史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少了任何一个都令两人同时失去。我之所以选择《在流放地》,是因为卡夫卡这部作品留在叙述上的刻度最为清晰,我所指的是一个作家叙述时产生力量的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思维变幻莫测的作家,这位让读者惊恐不安和难以预测的作家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他是如何用叙述之砖堆砌了荒诞的大厦�《在流放地》清晰地展示了卡夫卡叙述中伸展出去的枝叶,在对那架杀人机器入微的描写里,这位作家表达出了和巴尔扎克同样准确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也在故事的其它部分不断涌现,正是这些拥有了现实依据的描述,才构造了卡夫卡故事的地基。事实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只是人们更容易被大厦的荒诞性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建筑材料的实用性。
布鲁诺·舒尔茨的《鸟》和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也是同样如此。《鸟》之外我还选择了舒尔茨另外两部短篇小说,《蟑螂》和《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我认为只有这样,在《鸟》中出现的父亲的形象才有可能完整起来。我们可将它们视为一部作品中的三个章节,况且它们的篇幅都是十分简短。舒尔茨赋予的这个“父亲”,差不多是我们文学中最为灵活的形象。他在拥有了人的形象之外,还拥有了鸟、蟑螂和幸福蟹的形象,而且他在不断地死去之后,还能够不断地回来。这是一个空旷的父亲,他既没有人的边界,也没有动物的边界,仿佛幽灵似的飘荡着,只要他依附其上,任何东西都会散发出生命的欲望。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在《河的第三条岸》也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而且也同样是一个脱离了父亲概念的形象,不过他没有去和动物结合,他只是在自己的形象里越走越远,最后走出了人的疆域,有趣的是这时候他仍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永不上岸的父亲,使罗萨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永不结束的故事。这位巴西作家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没有丝毫离奇之处,似乎是一个和日常生活一样起初的故事,可是它完完全全不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故事,它给予读者的震撼是因为它将读者引向了深不可测的心灵的夜空,或者说将读者引向了河的第三条岸。
在卡夫卡和舒尔茨之后,辛格是我选择的第三位来自犹太民族的作家。与前两位作家类似,辛格笔下的人物总是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命运。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尔茨笔下的人物是在内心的深渊里流浪,辛格的人物则是行走在现实之路上。这也是为什么辛格的人物充满了尘土飞扬的气息,而卡夫卡和舒尔茨的人物一尘不染,因为后者生活在想象的深处。然而,他们都是迷途的羔羊。《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吉姆佩尔的一生在短短的几千字的篇幅里得到了几乎是全部的展现,就像写下了浪尖就是写下整个大海一样,辛格的叙述虽然只是让吉姆佩尔人生的几个片段闪闪发亮,然而他全部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了。这是一个比白纸还要洁白的灵魂,他的名字因为和傻瓜紧密相连,他的命运也就书写了一部受骗和被欺压的历史。
据我所知,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这两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一个是文学里令人战栗的白昼,另一个是文学里使人不安夜晚,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这里选择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叙述上惜墨如金的典范,都是文学中精瘦如骨的形象。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猛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与作为战士的鲁迅不同,作为梦想家的博尔赫斯似乎深陷于不可知的浪漫之中,他那简洁明快的叙述里,其实弥漫着理性的茫然,而且他时常热衷于这样的迷茫,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头脑清楚,可是命运模糊。
鲁迅的孔乙己仿佛是记忆凝聚之后来到了现实之中,而《南方》中的胡安·达尔曼则是一个努力返回记忆的人,叙述方向的不同命名使这两个人物获得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孔乙己是现实的和可触摸的,胡安·达尔曼则是神秘和难以把握的。前者从记忆出发,来到现实;后者却从现实出发,回到记忆之中。鲁迅和博尔赫斯似乎都怀疑岁月会抚平伤疼,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只会在自己的厄运里越走越远,最后他们殊途同归,消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命运。
拉克司奈斯的《青鱼》和克莱恩的《海上扁舟》是我最初阅读的记录,它们记录了我最初来到文学身旁时的忐忑不安,也记录了我当时的激动和失眠。这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如果没有拉克司奈斯和克莱恩的这两部作品,还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我想,我也许不会步入文学之门。就像很多年以后,我第一次看到伯格曼的《野草莓》后,才知道什么叫电影一样,《青鱼》和《海上扁舟》在二十年前就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学。直到现在,我仍然热爱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曾使我情窦初开,而是它们让我知道了文学的持久和浩瀚。
这差不多是我二十年来阅读文学的经历,当然还有更多的作品这里没有提及。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余华
一九九九年四月三十日
这是我找到的地址:
《青鱼》-杜克司奈斯(这篇实在不见一点踪影~)
《在流放地》-卡夫卡 http://ke..com/view/1417008.htm
《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 www.yifan.net/novels/foreign/wunu.html
《南方》-博尔赫斯(这篇也找不到)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http://hi..com/immiee/blog/item/cedee7502afdf3878c543035.html
《孔乙己》-鲁迅http://luxun.chinaspirit.net.cn/nah/nah06.html
《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http://hi..com/%BC%AB%BE%A1%CE%DE%BC%AB/blog/item/a0729fe929398a3ab80e2dc4.html
《河的第三条岸》-罗萨http://hi..com/zealost/blog/item/71cdea39f5a1a6f03a87cea7.html
《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www.heilan.com/databank/usa/usa_0611010_6.htm
《鸟》-布鲁诺.舒尔茨http://meng8u8.blog.sohu.com/78523088.html
Ⅱ 童话故事的书名有哪些是谁写的是哪个 国家的作家
1、《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安徒生从1835年起到1872年因患病搁笔,共著有童话168篇。早期童话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精神,中期童话增强了现实主义成分,晚期童话多以揭露人间不平为主题。
《安徒生童话》大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直接反映了当时丹麦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其作品题材丰富,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弱小者,抨击强暴者,追求真善美。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使情与景、意与理、幻想与现实交融一体,同时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语言朴素。
2、《格林童话》——德国,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3、《贝洛童话》——法国,夏尔·贝洛
《贝洛童话》是法国夏尔·贝洛著。根据《鹅妈妈的故事》童话集翻译。收有8篇童话故事:《林中睡美人》、《小红帽》、《蓝胡子》、《穿靴子的猫》、《仙女》、《灰姑娘》、《小凤头里凯》、《小拇指》;3首童话诗:《格里赛利蒂》、《可笑的希望》、《驴皮记》。
贝洛(CharrlesPerrault,1628—1703年)是一位法国作家。在他69岁时,也就是在1697年,他在巴黎出版了一本美丽的童话集。这本童话集一问世,立刻受到了法国甚至全世界孩子们的欢迎。《贝洛童话》在最初出版的时候,书名叫《有寓意的传说集》,后来又称为《鹅妈妈的故事》。这个童话集包括八篇童话,都是些民间流行的传说,贝洛把它们写成了美丽的童话,而且他是故意用孩子天真的口气来写的。
4、《豪夫童话》——德国,威廉·豪夫
德国19世纪初小说、童话作家、诗人威廉·豪夫(WilnelmHauff,1802—1827)英年早逝,却为世界童话史留下了份量沉重的一页。豪夫童话在19世纪已广泛流传于欧洲,其版本之多影响之大仅次于安徒生。
豪夫受他擅长讲故事的母亲的影响,自幼就善于有声有色的描绘和叙述。1824—1826年在斯图加特任贵族家庭教师时,就开始为男爵的孩子们写童话。他于1826年出版的第一本童话开始,就表明他的童话是为“有教养阶层子女”写的。
5、《小王子》——法国,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Ⅲ 推荐几部南美作家写的小说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作者: 埃斯基韦尔
青年佩德罗闯进了一个原本平静的没落家族,他狂热地爱上了家族中最聪明能干的小女儿蒂塔,但这个家族有一条规矩,最小的女儿要侍候母亲直至老人归天,此前不得出嫁。万般无奈之下,佩德罗娶了蒂塔的大姐为妻,为的就是有机会接近蒂塔。蒂塔伤心透顶,但母命难违,她唯有将满腔的热情融化在食物中,用无声的语言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
于是我们看到,在姐姐的婚礼上,夹杂泪水的糕饼让所有人怀念起失落的爱,欢庆的场面顿时悲鸣一片;玫瑰花瓣鹌鹑引得食客心里翻江倒海,放纵的欲念油然而生;辣烧火鸡则让每个人都亢奋莫名,不曾有过的欢笑和喜悦溢于言表;还有那治愈沉默症的神奇的牛尾汤、引得众人情欲大爆发的核桃酱辣椒、因为加入大量的爱而美味无比的巧克力饮料……随着季节的变化与烹饪内容的更迭,一道道菜肴呈现蒂塔爱欲痴嗔的情绪起伏,由此铺展开的情节使小说成为绚烂的传奇。
之后的几十年,蒂塔经历了用自己的处女乳汁哺育过的外甥的死亡,经历了二姐奇异大胆的婚恋,经历了与母亲生死不绝的对抗,经历了大姐的敌意与内心的愧疚,直到外甥女举行婚礼那天,才得以冲破一切阻碍与佩德罗结合在一起。可原本年轻的容貌已不复当年,他们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
这是一本充满爱情魔力与欲望能量的完美力作,出版后曾被评家誉为“美食版《百年孤独》”。作者用女性那柔软的心和如刀剑般有力的文字,神奇地再现了墨西哥人身上属于玛雅文化的玄妙和难以言喻,魅力充盈的故事宛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墨西哥大餐,在撩拨你的情思的同
时又刺激你的食欲。
情爱笔记
作者: 巴尔加斯.略萨(秘鲁)
这是一部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拍案
叫绝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保险公司
经理利戈贝托由于不能容忍美貌绝伦的继
任妻子卢克菜西娅与其年幼的儿子阿尔丰
索的暧昧关系,盛怒之下将其赶出家门,然
而旋即而至的对于爱妻的朝思暮想则又使
他无时无刻不在进退维谷中忍受着痛苦的
煎熬;与此同时,悔不当初的卢克莱西娅也
希望能有机会来与受到伤害的丈夫破镜重
圆。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绝顶而又不失天
真情趣的始作俑者阿尔丰索不失时机地穿
针引线,经过一番天衣无缝的精心策划,终
于使情缘未了的父母捐弃前嫌,恩爱如初。
与以往此类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并不
是着力于对一桩家庭绯闻案的大肆渲染,
而是通过故事当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性爱
焦渴的微妙心理,纵横捭阖,匠心独运地采
用想象和虚幻的手法,从社会、家庭、宗教、
伦理以及文学艺术的角度,对情爱世界的
内涵和本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正如
一位西班牙评论家所指出的,本书“是一部
关于想象性爱快感的不寻常作品,同时又
是关于性爱快感详尽而不可思议的记录。”
邮差
译者: 李红琴
作者: (智)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又名: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译者: 周汉军
作者: (巴西)保罗·科埃略
本书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爱情故事,借助戏剧性的故事,将凡间的"真爱"与神灵的"博爱"合二为一,颇具启迪意味。真正的爱是一种全部付出的行为,本书就是一本关于这种付出之重要性的书。皮拉尔和她的男友是虚构的人物,不过,他们是我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时所遇各种冲突的缩影。
本书作者是当今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皮拉尔与其初恋情人自小一起长大,在分别了十一年之后两人重逢。皮拉尔随他一起布道、旅游,互诉爱慕之情。然而,男友要独自去承担宗教义务,皮拉尔十分伤心,在彼德拉河畔边哭泣、边写她那凄婉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她完稿后,男友终于来到河畔,找到了她。爱的力量使他们又坐在了一起。作品以特定的一周时间内,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与情人的对话和内心的独自相结合进行创作,手法新颖,语言文字流畅,富有哲理。这部书,这个故事里的爱只关于一个神奇的时刻,那一时刻,一个"行"或者"不"就可以改变整个人生,而纪伯伦的诗同样是准确的形容"那虽只是一瞬,却将人生的醉与醒截然划分;那是第一道光芒,将心的各个角落都照亮"。皮拉尔在混混沌沌地生活了多年之后,和儿时的男友再度相聚。面对男友突然表达的爱,皮拉尔最终感到的却是源自自身的重重疑虑和障碍。皮拉尔在彼德拉河畔留下了泪水,她用泪水清洗内心的恐惧,也在逐渐体味一种"全部付出"的爱……在心思澄明的一刻,她顿然了悟:爱原来一直都在--而与其说那是爱,毋宁说那是与爱同生共长的对爱的信仰的选择--爱即信,信即爱。
作者简介 ······
保罗・科埃略
出生于1947年的里约热内卢,是继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而且是世界十大畅销书作家之一。据目前最新资料统计,他已售出的书多达三千二百万册,其作品被译成五十四种语言,在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堪称是全球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少年时期便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作家,却三次被送入疯人院。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六十余首歌词。后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作为媒皮士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
一九七七年,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一九八六年,按该组织的要求, 保罗・科埃略沿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 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孔波斯泰尔的圣地亚哥朝圣。他以这次朝圣之旅为素材,于翌年出版《朝圣卜书》,讲述了他在此 次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部纪实性作品获得极大成功,至一九九九年已印行一百十七版次。
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启发,保罗・科埃略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著名《炼金术士》)。正是这本书使他风靡全球,发行1800万册。上海译文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三册保罗・科埃略的作品,它们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炼金术士
译者: 孙成敖
作者: 保罗·科埃略
《炼金术士》是巴西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可以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一批藏着的财宝。男孩为了追寻他的梦,他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己艰险。后来,他在一个能把铅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土的指引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没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的地方。作品富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启示人们如要实现梦想,则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西方评论家把本书誉作是一部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
保罗·科埃略研究炼金术有十一年之久,并一直对其象征性语言及其实践经验进行探索。为撰写《炼金术士》一书,他甚至去了埃及金字塔和撒哈拉大沙漠,对元精的起源及其主要的密码进行调查。元精的奥秘在中世纪吸引了许多人的心灵和智力,而且至今仍有人在进行实践。
Ⅳ 博尔赫斯 作品,及简介。谢谢
爱笔爱畅614朋友,你好。以下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相关资料: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博尔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其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我给你提供几个地址,在这个地址都可以在线阅读博尔赫斯的作品: http://www.17pk.cn/dir/literature/foreign_literature/novel/wenyi/borhis/ 另外在网络的博尔赫斯贴吧里有更多的关于博尔赫斯的资料,地址是: http://post..com/f?kw=%B2%A9%B6%FB%BA%D5%CB%B9 以下则是博尔赫斯的生平年表: 附一: 迷宫中的旅程--博尔赫斯生平 1899年8月24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具有古老英国和阿根廷血统的家庭。 1914年全家移民欧洲。在瑞士日内瓦上中学。 1919年参加西班牙的“极端主义”文学运动。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度成为阿根廷“极端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1923年全家再次往欧洲。在西班牙最重要的杂志《西方评论》上发表文章,其诗作在马德里的文学圈中深受好评。 1924年全家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办杂志《船头》。 1925年出版诗集《面前的月亮》。 1927年因患白内障而动手术。 1930年与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相识,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友谊和合作。 1933年短篇小说《街角上的男人》发表。 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世界性丑闻》。 1936年出版随笔集《永恒的历史》。协助比奥伊·卡萨雷斯创办《不合时宜》。 1937年进入市立图书馆工作。定期写作关于卡夫卡的专栏文章。 1946年因在一份反庇隆的宣言上签字,被调出图书馆,“升任”国营市场的家禽及家兔稽查员。 1949年出版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阿莱夫》。 1950年当选为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同时担任国立图书馆馆长一职。 1951年出版第四本短篇小说集《死亡与罗盘》。 1956年库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获“国家文学奖”。 1957年受聘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的英美文学教授。 1961年与贝克特同获“福门托奖”。应邀访问美国。 1963年访问欧洲,进行演讲和接受各种荣誉。 1967年第二次访问美国。与埃尔莎·阿斯泰特·米连结婚,三年后离异。 1969年首次访问以色列。前往巴西接受“美洲国家文学奖2”。 1971年第三次到美国。 1975年出版《沙之书》、《永恒的玫瑰》、《序言集》。母亲去世。 1986年4月24日与玛丽亚·儿玉结婚。 6月14日在日内瓦去世。 附二:据博尔赫斯的小说拍摄的电影 《仇恨的日子》 根据《埃玛·宗兹》改编,导演莱奥波尔多·托雷·尼尔松,1954(阿根廷); 《玫瑰角的汉子》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勒内·穆稀卡,1957(阿根廷); 《入侵》 根据博尔赫斯和比奥伊·卡萨雷斯创意拍摄,导演乌戈·圣地亚哥,1968(阿根廷); 《埃玛·宗兹》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阿兰·马格鲁,1969(法国); 《蜘蛛的谋略》 根据《叛徒与英雄的主题》改编,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1970(意大利); 《另一些人》 根据博尔赫斯和比奥伊·卡萨雷斯的脚本改编,导演乌戈· 圣地亚哥,1974(法国); 《死去的头目班德拉》 根据《釜底游鱼》改编,导演埃克托尔·奥利韦拉,1975(阿根廷); 《第三者》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卡洛斯·乌戈·克里斯蒂安森,1980(巴西); 《武士和女俘的故事》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埃德加多·科扎林斯基,1992(阿根廷)。 附三:博尔赫斯所获奖项 博尔赫斯说:“获奖只可用来满足虚荣心;既然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不得诺贝尔奖也罢。”博尔赫斯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损失和遗憾,不过,这缺憾并不属于博尔赫斯,而属于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 福门托奖,西班牙; 1962年 艺术与文学勋章获得者,法国; 1963年 国家艺术基金大奖,阿根廷; 1965年 不列颠帝国高级勋位爵士,不列颠;第九届诗歌奖,佛罗伦萨市,意大利;太阳勋章,秘鲁; 1966年 第九届国际圣母像章奖,意大利;英格拉姆·梅里尔基金会文学奖,纽约; 1968年 荣誉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意大利共和国勋章; 1970年 泛美文学奖,巴西; 1971年 耶路撒冷奖,以色列; 1973年 阿方索·雷耶斯奖,墨西哥; 1976年 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勋章,智利;“十三人俱乐部”奖,布宜诺斯艾利斯; 1979年 金奖章,法兰西科学院,巴黎;荣誉勋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鹰十字勋章,冰岛;金舟奖,圣多明各共和国; 1980年 荣誉奖,阿根廷诗歌基金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塞万提斯奖,西班牙;西拉文学奖,西班牙;西诺德尔杜卡奖,巴黎; 1981年 巴尔赞奖,意大利;法国精神与政治科学院院士,巴黎;奥林 ·约利齐奖,墨西哥; 1983年 法国三级荣誉勋位获得者,巴黎;阿方索十世“哲人”大十字勋章获得者,西班牙;T.S.艾略特奖,芝加哥; 1984年 意大利共和国大十字骑士勋位获得者; 1986年 埃特鲁里亚文学奖,意大利。
Ⅳ 《第三条河流》作者罗萨还有什么作品
吉马朗埃斯·罗萨(1908~1967)
巴西作家。巴西文学院院士。1908年6月27日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科迪斯堡一富有庄园主家庭,1967年11月19日卒于里约热内卢。早年在医学院学习,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毕业后任军医、外交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度被德国当局囚禁,后被交换回国,仍在外交部任职,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他的诗集《岩浆》获巴西文学院一等奖。1956年出版长篇小说《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和短篇小说集《舞蹈团》,引起轰动,很快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 。前者以东北部腹地为背景,描写土匪生活,既具地区特色,人物命运又有普遍意义,在小说文体与语言上进行了大胆革新,被誉为20世纪巴西小说的高峰。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萨加拉纳》、《初期的历史》等。
Ⅵ 《布拉兹库巴斯的死后回忆》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引言:《布拉兹·库巴斯的死后回忆》是一部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其作者为马查多德阿西斯出生于1839年。父亲是一名黑人画家,家境贫困异常,母亲是一名普通的洗衣妇,在这种环境的生活下,马查多·德阿西斯自小就非常刻苦。因为其作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的反应了社会的黑暗表现出人们的艰辛,与现实生活贴近因此曾被文坛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这部小说是早期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化,带有强烈的悲观色彩,作者虽然以短篇小说为主,但是这更加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将现实社会的黑夜反映在小说之中。在小说之中把人写成一种没有任何理智的动物盲目行事,狂妄自大,以嘲讽的笔调描写生活。
Ⅶ 短篇书籍推荐
1、《隐秘的幸福》
作者: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推荐理由:《隐秘的幸福》是巴西现代经典作家、被誉为“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24个短篇,故事简单,具有浓厚的哲学意蕴,主题彼此各异,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隐约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探寻自我抑或自我意识的建立,囊括了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所关注的一切要素:自我、真实、存在、起源、时间、母性、表达~
2、《鳄鱼街》
作者:布鲁诺·舒尔茨
推荐理由:本书收入舒尔茨存世的全部小说作品:两部短篇集《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以及未集结的四个短篇。在这些故事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再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记忆,赋予平庸现实以神秘感人的气息。
与卡夫卡一样,他使用了大量奇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瑰丽的语言、令人不安的隐喻和不断延伸的意象堆叠出绚丽的场景,重新划定了现实与幻境的疆界,至今读来依然具有鲜活的魅力和智性的力量。
3、《蒙着眼的旅行者》
作者:朱岳
推荐理由:翻开这本书,仿佛掉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文字世界,这里的符号似是而非,能游离于所指,常识让位于脑洞。
这个角色代表什么?这个情节在影射什么?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你习惯于“阅读全文并总结中心思想”,这一切将会使你陷入思维混乱。你试图在看似杂乱拼凑,实则精心构筑的话语迷宫中找到通向“意义”的出口,最终徒劳无功。于是你发现,你才是蒙着眼睛的旅行者。
4、《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推荐理由:“即使一切消亡,仍然会有一个作家讲述的世界存留下来,从新加坡到玛贵斯群岛,它将完全而且永远属于毛姆。我们步入这个露天游廊和三角帆船的世界,就像走进柯南·道尔的贝尔街,带着快乐和永恒的归乡之感。”
Ⅷ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简介
巴西作家。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科迪斯堡。出身于富有的庄园主家庭。早年在里约热内卢学医。1932年参加瓦尔加斯政府的军队任军医。1934年被派驻德国汉堡任领事,曾庇护受到法西斯迫害的犹太人。1942年巴西对德宣战,被囚于巴登—巴登,直至战争结束。后被派往哥伦比亚和巴黎担任外交职务。回国后在外交部任职,并从事创作。他早年创作诗歌,诗集《岩浆》(1936)获巴西文学院一等奖。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萨加拉纳》(1946)描写巴西腹地的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腹地不仅是环境,而且成为主宰人们活动的力量。《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1956)是他的成名之作,以腹地的土匪生活为题材,写里奥巴尔多为了向土匪头目拉米罗报复杀父之仇,成为另一匪帮的首领。他的伙伴迪亚多林战死,才发现她女扮男装,原是拉米罗遗弃的女儿,她生前已向他表示了爱情,而他却毫未发觉。作品以细腻的内心活动与粗犷的盗匪行径作对比,大量运用腹地民间的口语,气氛强烈,形象鲜明,与巴西地区主义小说的沉闷而单调的风格大为不同。1956年出版的《舞蹈团》,收入7篇短篇小说,也以地区色彩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特色。短篇小说集《初期的历史》(1962)更偏重于幻想和象征的描写。
Ⅸ 巴西的作者简介
2009年1月27日,美国作家、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因肺癌在马萨诸塞州去世,终年76岁。厄普代克一生发表了大量体裁多样的作品,包括系列小说“兔子四部曲”“贝克三部曲”以及一些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使他分别于1982年和1991年两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厄普代克被公认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风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Ⅹ 找两篇小说,不记得名字了!!!!!!!!!!!!!!!!!!
呵呵,想起来了
第一篇是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写的《第三条河流》
第二篇是梅里美的短篇小说,《马铁奥.法尔哥尼》,她的代表作是《卡门》
我给你第一篇的全文,第二篇你可以到这里下载:
http://www.sxcnw.net/soft/wg/1635.html
第三条河流
作者巴西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是更沉默寡言一点.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是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象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的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象一条鳄鱼,静静的从水上划过.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有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象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的,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父亲离家的头一天,全家人在河滩上燃起篝火,对天祈祷,朝他呼喊.我感觉到深深的痛苦,想为他多做点什么.第二天,我带着一块玉米饼,一串香蕉和一些红糖来到河边,焦躁不安地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我看见那条小船,远远的,孤独的.父亲坐在船板上.他看见了我,却不向我划过来,也没做任何手势.我把食物远远的拿给他看,然后放在堤岸的一个小石穴里,从此以后,我天天这样.后来我惊异的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父亲却一点都不在意.他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仅仅拿走我放在石穴里的一点点食物,对我来说,那是不足维生的.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着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和丈夫一起远远地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她老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的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我渐渐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呐!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的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的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似的跑开了,逃掉了.因为他象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我一边跑一边祈求宽恕,祈求,祈求.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在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