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简述短篇小说特征

简述短篇小说特征

发布时间: 2022-07-15 07:01:59

A. 莫泊桑欧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各自特点以及风格是什么

1、莫泊桑

特点:(1)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风格: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2、欧亨利

特点: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风格: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3、契科夫

特点: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

风格:现实主义。

契科夫:

(1)简述短篇小说特征扩展阅读:

三人的短篇小说: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项链》《一生》《温泉》《归来》《我的叔叔于勒》等。

2、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一作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爱的牺牲》《心与手》《二十年后》等。

《感恩节的先生们》

3、契科夫: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等。

B.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点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简述短篇小说特征扩展阅读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应该指出,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写真实的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

当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较之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有一种更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义的成分。尽管莫泊桑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作家,但由于他处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盛的时代,出入自然主义文学的圈子,深受这种思潮的熏陶,他的写实艺术自然就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对人的生理本能、对人的“肉体”和“肉欲”的观察与表现。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有更多的表现。

C.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一位,契诃夫一生共写了700余部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因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D. 小说的基本特征

一、篇幅短小,蕴含丰富

字数少,篇幅短,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是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以少胜多、以短胜长的“微雕艺术”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一滴水珠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它要以极有限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从一瞬间见一个时代,从一隅一人一事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总之,小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在短小的篇幅里却要融进丰富的质的内涵。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
小小说作为一种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文学样式,自应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可是目前对于小小说字数多少的限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限制在三五百字,最多不超过一千字;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这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的看法基本一致;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过:“以‘小小说’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我认为,从小小说创作的实践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来看,小小说的字数限定在三五百字至一千五百字以内为宜著名作家王蒙写过多篇极为精彩是小小说,大都在1000字以内
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是一点一隅,小小说作家就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发出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群”,小小说微言大义,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了无限的可能
二、情节单一,构思精美。
情节,是指许多相互联系的,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直接构成文艺作品内容的生活事件。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文艺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与一般的相互联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文学论文选》297页)这就是说:人物的性格决定着情节和情节结构,而情节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基本凭借。情节愈典型愈能深化和扩大作品的主题思想,愈能在人物行动中揭示人物性格。生动、丰富的情节可以产生吸引读者、感染读者的力量而“情节不够,议论来凑”的做法,则是文学创作拙劣的表现
小小说的情节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没有质的区别,而在量上却有明显的特色它的情节不能像其他三类小说的情节那样,由一系列具体事件组成,而只能是比较单一的
小小说的篇幅和字数这种最外部的特征,是由情节单一(单纯)这种核心特征所决定的情节的单一性,是小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他不可能是一系列具体的生活生活事件,它也不可能详尽地写人状物,不可能大段地叙事抒情。因而,它必须突破一般小说的展现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三段式情节结构。它至多只能叙述一个具体事件,只能以典型的一瞬一隅、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种情绪、一点感受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提供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一般说来,短篇小说的情节是由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的复杂情节,而小小说的情节只能是由一个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这是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小说的情节虽然是单一的,但是这个单一并不等于单调,小小说在情节上的本质特征,恰恰是在于从单一中追求完整和精美但由于小小说单一情节本身较难有跌宕起伏的变化,引人入胜的过程,这就必须讲究结尾的艺术。“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洪迈《容斋续笔》)所以,小小说作者总是着力在情节的结尾,通过出人意外的突转来构成艺术的波澜,来实现单一情节的精美。因此,小小说往往有“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或如惊叹号,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动,发出由衷的感叹;或在故事最精彩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犹如一个问号,令人回味深思;或别开生面,如同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引导读者去遐想远思;或在结尾揭示全文之旨,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三、刻画人物,突出特征
小小说由于情景单纯,篇幅有限,它只能着力刻画一二个主要人物,只能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只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即传神之点,闪光之点。小小说往往从横切面着笔,通过对人物的一个典型动作,有个性的语言,一点感情的抒发或瞬间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征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来,给读者流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小小说人物描写的这中单纯性并不等于单薄。在小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可以让这一侧面的性格特征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丰富的时代和历史的底蕴。因此,在小小说人物描写的单纯性中,同样可以写活人物,同样可以在人物描写的单纯中实现性格描写的丰富和圆满,写出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富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来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界定小小说的外在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特征,还是比较科学的
小小说和小故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小故事不是小小说。目前,中外小小说作家、评论家、理论研究者对小小说的要素、特征等问题,还存在着分歧。比如,一些小小说(或微型小说)的选本及理论著作,常将美国一位作者为征文而写的故事《三封电报》,作为最短的小小说的范例。其实,《三封电报》只是个故事,而不是小小说,因为它不具备小小说的要素先看原作:
三封电报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词典》收入了这篇作品,赏析文字分析了人物,认为“其人物清晰可见”,“清晰地勾勒了姐弟二人的形象,特别是弟弟的喜剧性格还颇为鲜明”,并认为十分真切地显示了伊莉薇娜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但是,这样评价其人物似过高。作品虽然通过情节点出了人物间的关系及佛莱特的态度,但其喜剧性格并不鲜明,作品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问题,揭示出什么人生哲理,纯是为编故事而编故事作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自然有其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它不是小说,缺乏小说应有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独立文字题材的故事,它和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故事
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不十分强调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满而小说则十分注意人物,即使有所谓“淡化人物”的小说,也一定有通过人物或其他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人物及其思想,应该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然,在短小故事趣闻中,也有堪作小小说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快刀》: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
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这个故事短小生动,也未着力刻画人物,但作品情节包含着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揭示了那一代阶级斗争的严酷性。它和《三封电报》只注重编故事,忽视作品的人物面貌和思想性是不一样的

E. 契科夫短篇小说的特点

1、短片小说特点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2、人物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F. 短篇小说的要素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划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短篇小说又称为小小说。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http://ke..com/view/1942.htm 先明确短篇小说的定义,再根据一般的小说的写法写

G.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

短篇小说的特点
短篇小说特点:
生活容量比中篇小说小,人物比中篇少,一睛节比中篇单纯,主题也较单一,但它常常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横断面,人物集中,情节集中,结构严谨,叙述简练,能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貌,既能塑造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又能迅速地揭示现实中的本质。

H. 简述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偶然事件作为情节发展契机,常将情节发展的悬念性、传奇性和细节的真实性结合起来。
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烘托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手法。
泰戈尔长篇小说艺术特色: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论辩性的对话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在层层对比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

I. 简述泰戈尔短篇小说创作艺术特点

一.复杂矛盾的心理描写

摩诃摩耶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高贵出身的美丽女性,她与同村的男青年罗耆波青梅竹马,互生情愫,按理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当心上人罗耆波向她表白并提出私奔去结婚的想法时,她脑子里却在回旋着这样的念头:“多少世代以来摩诃摩耶的家族就以名门望族而自豪,我怎么能够同意嫁给像罗耆波这样出身低微的人呢?恋爱是一回事,婚姻又是另外一回事啊。”深受当时种族制度毒害的她并没有答应罗耆波的求婚,甚至认为是自己过去轻率的行动使得他怀有这样大胆的希望。

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当摩诃摩耶知道自己即将被丝毫没有人情味的哥哥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男人时,竟然没有一丝儿反抗的表示,甚至在新婚后第二天就成了寡妇时,也没有因此而过于悲伤。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摩诃摩耶已经不仅仅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了,她的心灵在长久压迫扭曲的环境中被腐蚀折磨坏了,竟也成了封建礼教的保护者了。我无法相信,腐朽落后到了极点的封建教化竟然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留下了如此难以磨灭的影响,乃至于完全扼杀了她原本应该有的青春和生命力,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教义是扼杀人性的、极其不道德的事实。

而摩诃摩耶在经历殉葬,大难不死后,既想立马见到心心念念的爱人罗耆波和他一起私奔开始美好的新生活,又担心自己在大火中已经残缺的容貌被对方看到而遭到嫌弃和拒绝。在经历了内心挣扎后,她终于迈出了勇敢的那一步,她去赴罗耆波的约了。老天爷的眷顾,让她有了再活一次的机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对不公平的命运进行反抗。

而罗耆波,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也是显然易见的。小说中摩诃摩耶在从火葬场死里逃生与他重逢后,他内心感到十分激动和欣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面纱隔开的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却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自在地相处了,罗耆波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从前认识的那个摩诃摩耶,他暗自思量:“自然在人与人之间安置的栅栏已经够多了。摩诃摩耶更像古代的英雄迦尔纳,一出生就带着避邪的护身符。她身子周围本来就有一道无形的围墙。现在她仿佛是再生了一次,来到我的身边,周围又加上了一重围墙。她虽然总是在我身旁,可是又遥远得使我永远不能接近。我坐在她那不可侵犯的魔力圈外,以一种不满足的如饥如渴的心情,企图穿透这薄薄的而又深不可测的奥秘;恰如天上的星星一夜又一夜地消磨时光,想以永不闪动的低垂的目光看透黑夜的奥秘而终不可得。”

从这里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罗耆波是十分孤独的,他倾慕着美丽的摩诃摩耶,从前不可得,如今终于排除万难可以在一起生活,却不能得以亲近。但尽管如此孤独,罗耆波还是没有选择离开摩诃摩耶,他是真正地爱着摩诃摩耶,不愿意让她再次受伤。但与孤独同时困扰着罗耆波的,还有那如饥似渴的不满足,时间越久,在他心里的疙瘩也越来越大,终于在一个静寂的夜里他揭开了心爱的摩诃摩耶的面纱……

小说以其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深受封建教义荼毒的人物内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吞噬人性的真相。同时这也更好地加强了小说所要烘托的悲剧气氛和批判力量,让读者以身临其境的角度感受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我仿佛能听见旧时代下女性在封建男权的压迫下不得不蹑足走动和低声抽泣的声音,对摩诃摩耶不幸的命运感到深切的同情。

二.偶然性与必然性重叠的情节安排

在小说《摩诃摩耶》中,女主人公摩诃摩耶在其哥哥的安排下被迫与一个濒死的老婆罗门成婚(古代的印度社会宗教盛行,而当时主管祭祀仪式的祭司就被称为“婆罗门”,按照小说中的交代,男主人公罗耆波的身份也是婆罗门,只不过是个身份微贱的“婆罗门”),结果摩诃摩耶在举行婚礼的第二天就成了可怜的寡妇,还要按照当时印度的习俗给这个素不相识的丈夫殉葬。这看似巧合的背后,其实却暗含着所有旧时代女性必然走向的人生结局。在那个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盛行的时代,妇女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自主的权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听从家族男性的安排,她们的身心被拴上了重重的铁链,无处可逃。而等待她们的命运,除了顺从就是灭亡。

但在进行残忍的火葬时老天爷又突降大雨,使主持大典的人全逃到小屋里去了,摩诃摩耶这才能解开绳索而幸免于难。这里又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了,摩诃摩耶居然没有被火烧死,而救她于危难之中的,却是阴晴不定的老天爷。有人可能会说是泰戈尔点亮了主角光环的作用,若是女主人公就这么死了,后面的故事还怎么发展下去呢?但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作者没有安排男主角(罗耆波)来救摩诃摩耶,而是找了一个最不受人类控制的角色(老天爷)来解救摩诃摩耶呢?我想是因为作者知道在当时封闭黑暗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人敢冒着大不韪来解救摩诃摩耶,即便是深爱着摩诃摩耶的罗耆波也不敢,小说中也提到他最多只敢以自杀的方式或者干些别的可怕的事情来救赎自己,或是期待自然的力量,而对于亲身解救摩诃摩耶,却只字未提。

泰戈尔正是因为深刻地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对当时女性凄惨的命运感到深切的同情和不忿,所以他才能用这样饱蘸着深情的笔触,去刻画出摩诃摩耶这样一个典型的封建女性形象。在写作时又将情节发展的悬念性、传奇性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从而使这部作品产生了既扑朔迷离而又切实可信的艺术感染力。

三.留白手法的运用

当摩诃摩耶在经历劫后余生赴约来到罗耆波的家后,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终于团聚在了一起。但是他们不能久留,必须得马上远离这个地方,逃到罗耆波的东家那里去。于是“在那个狂风暴雨交加的日子里,这两人避开大路。在旷野里走着,因为恐怕路旁的大树会倒下来压着他们。狂风在后面赶打着他们,好像要把这一对青年赶离人间,推向毁灭。”在如此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本应呈现这两个年轻人互相陪伴、扶持的温馨场景,但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对于他们赶路的经过却没有叙述,只对周围的环境作了简单的描写,更是用“毁灭”一词作为结尾。而想毁灭这两个年轻人的,正是先前解救了摩诃摩耶的老天爷。老天爷给了她重生的希望,却想要再次剥夺她年轻的生命。在阅读全文后再次揣摩,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毁灭”其实也预示着摩诃摩耶最后悲剧的结局。

在小说的结尾,当摩诃摩耶在大火中毁容的脸庞时最终被罗耆波揭开时,她瞬间从睡梦中惊醒了,并立刻把面幕遮上,昂然起立,离开了床,再也没有回来,哪儿也找不到她的踪迹。作为一个高傲的女孩,她的自尊和隐私在面幕被揭开的那一刻也被打入了最深的低谷,她无法容忍自己残破的面容被爱人以这样的方式看到,于是她决绝的选择了离开。没有人知道摩诃摩耶去了哪里,最终结局如何,留给我们的只有长久难以平平复的“沉默的怒火”和“长长的瘢痕”……

结婚——殉葬——重生——相聚——出走,摩诃摩耶悲惨的命运和她在面对不幸时的冷静和泰然,都在一次次地揉搓着读者的心,让人不忍心再看下去,但又着实对小说的结局感到好奇。泰戈尔不是一个创造美好童话的作家,他没有为这个故事编织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是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只有当你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才能找到打开摩诃摩耶心门的钥匙,这也正是泰戈尔的伟大所在,他不点明结局而结局却早已注定,这更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旧时代下的女性身不由己的命运。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一面对女主人公摩诃摩耶悲惨的命运而感到同情,一面又对当时印度残害人性的等级制度和寡妇殉葬这样的陋习而深恶痛绝。泰戈尔不愧为世界文学巨匠,他不刻意安排什么,却总是能运用最平实的文字来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即使在短篇小说有限的篇幅当中,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念,想来这也是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了。

J. 小小说的特点什么。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
小小说体现出“以小见大”特征。
它“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纯”、“细节精简”、“情绪简单”、“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语言简约”。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①较之短篇小说篇幅更短的一种小说文体,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般2000字左右,以简短的篇幅写出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一个片断,但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具有同样的文学审美价值,这是其与故事、速写的本质区别。讲究以小见大,其简约、含蓄、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代小小说代表作家有芦芙荭、刘国芳、王海椿、秦德龙、于德北等。
②又称微型小说,在当代文学体裁分类中尚无完全统一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小说”词条也没有提及,网络“小说”词条增补了“小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 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 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 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炙人口。可以 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 “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 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 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 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 修》。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 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 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 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热点内容
跪求好看的虐心小说古代言情 发布:2025-07-20 20:06:37 浏览:598
类似宗师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0 20:05:51 浏览:880
男主异界重生小说广告视频 发布:2025-07-20 19:44:36 浏览:615
先孽后甜的小说总裁文 发布:2025-07-20 19:35:27 浏览:493
小说都市偷香贼下载 发布:2025-07-20 19:27:04 浏览:575
女世子小说原著结局 发布:2025-07-20 19:25:05 浏览:357
四月言情小说集txt 发布:2025-07-20 19:20:02 浏览:709
言情小说男主叫秦牧 发布:2025-07-20 19:18:41 浏览:550
有声小说都市情感 发布:2025-07-20 19:03:48 浏览:835
初中时期纸质黑道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0 19:01:34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