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短篇小说介绍简介
『壹』 欧亨利简介,欧亨利短篇小说有哪些,名人故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 [1-2]
中文名 欧·亨利(威廉·西德尼·波特)
外文名 O.Henry、William Sidney Porter(后用 William Sydney Porter)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
出生日期 1862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 1910年6月5日
职 业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成就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哈格里弗斯的两面性》 短篇小说 1902
《改过自新》 短篇小说 1903
《警察与赞美诗》 短篇小说 1904
《白菜与国王》 小说集 1904
《麦琪的礼物》 短篇小说 1905
《四百万》 小说集 1906
《艺术良心》 短篇小说 1907
《城市之声》 短篇小说集 1908
《最后一片叶子》 短篇小说 1908
《命运之路》短篇小说集 1909
《红毛酋长的赎金》 短篇小说 1910
『贰』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1、《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2、《警察与赞美诗》
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3、《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创作于1907年的作品。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费曼为了使患肺炎的年轻女画家莲安获得生的希望,在一个夜晚冒着暴风雨在墙上画上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因而不幸罹患肺炎去世的故事。全文语言幽默,结构巧妙,特别是结尾出人意料,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4、《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的男主人公和他找寻的女孩不仅死在了同一个房间中,甚至选择了相同的方式,也许有人会说,在这样的房间中,煤气自杀最为方便,是自杀的首选。但是,我们仍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这样的一种看似偶然的巧合在欧·亨利的安排下,似乎处于意料之外,又处于情理之中。而在小说中导致悲剧的结局的重要因素,我想女房东起着一定的作用。女房东为了出租房间,不惜欺骗男主人公,这不得不看做是资产阶级自私的丑恶嘴脸的一种体现。
5、《爱的牺牲》
该小说中,主人公们用彼此纯洁的心灵、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牺牲精神给予了爱情最美丽的诠释,尽管他们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矛盾,但却让对方看到了相互为爱的付出,看到了彼此爱情的忠贞。生活的贫穷和捉襟见肘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仰,表面上看,夫妻双方虽然都放弃了自己的挚爱追求,但彼此之间纯真、炙热的爱情却得以进一步升华。
『叁』 欧亨利短篇小说
介绍:欧·亨利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有“美国的莫泊桑”之称。本书收有他的主要作品四十多篇,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篇目一向被见为短篇经典,并被收进各种教材,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真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他于一八六二年九月十一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的家庭。从十五岁开始,欧·亨利就在他叔公的药房里当学徒,工作了五年,后来由于健康关系需要更换环境,便到得克萨斯州一个朋友的牧场上做了两年牧童。辽阔的西部草原和粗犷的牧人生活,给了欧·亨利深刻的影响。他和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小说特点: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限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揭露金钱万能、惟利是图的社会罪恶,描绘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艰门辛,赞美了他们的人性美,反映了作家对健康人性和健康社会的强烈向往与追求,从此振作民众精神,医治社会痼疾。而对“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巧取豪夺、利欲熏心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作者从社会生活的侧面,选取极富表现力的生活场景,以奇特的构思、调侃的口吻表现他那个时代的风貌。
『肆』 欧亨利的简介
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笔名欧·亨利,或译欧·憨瑞,美国小说家。
欧·憨瑞的人生十分坎坷,虽出身医师家庭,但幼年家境贫寒,曾想当画家,后曾任药剂生、牧人、厨师、照顾服务员、乐师、歌手、演员、记账士、地政局书记、记者、编辑、银行出纳员等,因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而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由于经济困难,以“欧·憨瑞”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情节大多出人意料,故引起广大欢迎。假释后,成为专业的作家。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以其众多巧妙、幽默的作品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成为美国文学独树一帜的极短篇大师,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欧·亨利与居伊·德·莫泊桑和安东·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4)欧亨利短篇小说介绍简介扩展阅读:
欧·亨利的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他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将某一方面着力描写。这些描写与主题是密切相关的,但并没有触及最重要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只用一两笔带过,读者难以看出他埋下的伏笔。
到故事结尾处,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时,读者再回想一下整个小说,会为欧·亨利的构思的精妙而拍案叫绝。他的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是独具匠心的,但并非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
欧·亨利的写作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但他受到了莫泊桑和马克·吐温的影响。他常读莫泊桑的作品,“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受到莫泊桑的《项链》等极短篇的启发而形成的。
他的幽默和夸张深受当时大量流行的幽默刊物的影响,其中幽默小说和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就是马克·吐温。他创作时并不考虑什么创作的规矩,怎样想来就怎样写。然而,他的写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读者消遣”。
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没有哪位评论家说过欧·亨利曾“深受”某某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伍』 欧亨利 短篇小说
1、《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
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
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2、《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
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警察”和“赞美诗”在标题中虽然是形式上对等排列,但作为支配人类生存选择的两股力量是不对等的。在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中,以“警察”为代表的国家政权永远支配着和控制着以“赞美诗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该作品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
琼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并且其病情越来越重。作为画家的她,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
于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作为她的朋友苏很伤心,便将琼西的想法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这个老画家是个脾气火爆,爱取笑人的酒鬼,终日与酒为伴。
画了近四十年的画,一事无成,每天都说要创作出一篇惊世之作,却始终只是空谈。但是他对这两位年青的画家却是照顾有佳。他听到了此事后,便骂了一通,但仍无计可施。
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
琼西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挂在树上,叶子经过凛冽的寒风依然可以存留下来, 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
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打开:原来是年过六旬的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因着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完成了令人震撼的杰作。
4、《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和吉米·威尔斯,他们在鲍勃即将启程去西部冒险的时候,约定20年后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次见面。
20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过这个约定。鲍勃从西部不远万里来赴约,支撑他的是只要对方还记得这次约定,那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对于鲍勃来说,吉米永远都是最忠实、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后再见面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的喜悦,命运却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鲍勃是警方正在通缉的要犯,而吉米却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鲍勃”的警察。
对于吉米来说,究竟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该小说通过这两个青年20年后重逢之际所发生的意外变化,反映了美国19世纪后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迁。
5、《红毛酋长的赎金》
《红毛酋长的赎金》,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文章讲述了一个绑架的故事。
“我”与比尔在一个名叫顶峰镇的地方,绑架了这个镇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泽多塞特的独子,“我们”原想靠他去敲诈埃比尼泽;
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捉弄人,一开始,“我们”三个扮印第安人玩,后来这个孩子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捉弄人,还把其中一个人弄伤了,让比尔差点成了精神崩溃者。
最后“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泽的家,可后来“我们”却被埃比尼泽给敲诈,实在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着个孩子,最后的结果,“我们”把孩子送回去,并且给了他父亲250元。
『陆』 欧亨利短篇小说有哪些主要内容
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爱的牺牲》、《红毛酋长的赎金》等。
1、《麦琪的礼物》
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
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
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4、《爱的牺牲》
该故事讲述了一对贫穷却热爱艺术的年轻夫妻,为了成全对方不得不放弃各自挚爱的艺术追求的感人故事,同时展现了19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艰辛。
乔和德丽雅是一对从事艺术的年轻夫妇,此时的他们正面临现实生活的贫穷和是否继续艺术之路之间进行抉择的窘境。
因源于彼此的深爱,妻子德丽雅主动放弃了艺术,瞒着丈夫在一家洗衣房当女工以支持他能够在艺术上继续深造;而丈夫乔也为了妻子德丽雅能够继续教音乐,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同一家洗衣房当修理工,希望以此来支撑家庭的经济支出。
该小说中,主人公们用彼此纯洁的心灵、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牺牲精神给予了爱情最美丽的诠释,尽管他们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矛盾,但却让对方看到了相互为爱的付出,看到了彼此爱情的忠贞。
生活的贫穷和捉襟见肘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仰,表面上看,夫妻双方虽然都放弃了自己的挚爱追求,但彼此之间纯真、炙热的爱情却得以进一步升华。
正如该小说的篇名所描述的那样,爱是需要有牺牲的,只要彼此间有真爱,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爱,人与人之间才能够相互理解,才能够互相体贴,才能够让爱情永恒。
5、《红毛酋长的赎金》
讲述了一个绑架的故事“我”与比尔在一个名叫顶峰镇的地方,绑架了这个镇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泽多塞特的独子,“我们”原想靠他去敲诈埃比尼泽;
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捉弄人,一开始,“我们”三个扮印第安人玩,后来这个孩子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捉弄人,还把其中一个人弄伤了,让比尔差点成了精神崩溃者。
最后“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泽的家,可后来“我们”却被埃比尼泽给敲诈,实在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着个孩子,最后的结果,“我们”把孩子送回去,并且给了他父亲250元。
『柒』 欧亨利简介、作品、评价
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时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欧·亨利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其主要作品如下:
人物评价:
1、正面
欧·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里,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这时不仅能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欧·亨利具有把情节剪裁得恰到好处的本领,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内达到一种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这也正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
2、反面
有的外国评论家曾说过:“(欧·亨利的小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不过这种说法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也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
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浅薄。有人说:“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 ,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对自己的小说也不满意,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并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
『捌』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内容简介
他还有一部分短篇是描写骗子的。欧·亨利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马克·吐温的幽默以充满俚语的口语,滑稽、俏皮的描写和极夸张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欧·亨利的幽默则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上。欧·亨利承袭这一传统,受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在夸张、嘲讽、风趣、诙谐、机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读《麦琪的礼物》让人苦笑,读《警察与赞美诗》让人悲凉辛酸。这种“含泪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这是网络的。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之一,描写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圣诞节前一天互赠礼物。他们为了能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分别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结果事与愿违,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同时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小说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
欧·亨利代表作还有小说集白菜与皇帝、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警察与赞美诗、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叶子等名篇都使他享誉世界。
这是教育网的。
『玖』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的内容简介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彩色插图本)作者欧·亨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构思独特、情节曲折、语言诙谐,“欧·亨利式的结尾”往往出人意料。
『拾』 欧亨利作者的简介是怎样的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途径。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
欧•亨利的真实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于一八六二年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的家庭,十五岁在家乡一家药店当学徒,一八八二年去西部得克萨斯州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后调换过不少职业,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和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的出纳员。一八八七年他和阿索尔•艾斯蒂斯结婚,生有一女。在银行工作期间,波特曾买下一家名叫《滚石》的周刊,发表了一些讽刺性的幽默小品(其中一部分收在本书题为“滚石”的集子里)。十九世纪末,美国西部银行的工作制度不很规范,波特供职的银行短缺一笔现金,波特为了避免受审,只身离家,流浪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一八九六年,他获悉妻子病危,冒险回国探视。一八九七年妻子病故,波特本人于次年四月被捕,关进俄亥俄州监狱。
监狱当局考虑到波特具有药剂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便派他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工作之余,他开始认真写作,以稿酬所得贴补狱外女儿的生活费用。一八九九年,他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杂志《麦克卢尔》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
这个笔名,一说是狱中医务室所用一部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一说是某个监狱看守的名字,不管怎么说,署名“欧•亨利”的作家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出版界的兴趣。
一九○一年,欧•亨利因表现良好,提前获释。一九○二年。他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与纽约《世界报》签订合同,每周提供一个短篇,同时还为别的报撰稿。正当他的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加上第二次婚姻不幸,他开始酗酒,终于心力交瘁,于一九一。年六月五日在纽约病逝。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将近三百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以虚构的拉丁美洲安楚里亚共和国为背景,揭露了美国冒险家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政策的行径。小说里的维苏威果品公司影射臭名昭著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享有无上特权的“国中之国”,为了压低当地的香蕉出口税,攫取超额利润,不惜发动叛乱和军事政变,撤换不俯首听命的政府。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展开了几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卷,但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很紧密,作为几个短篇也可以单独成立,这正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自然流露。除《白菜与皇帝》外,《平均海拔问题》、《“醉翁之意”》、《双料骗子》等一些短篇,也以拉丁美洲生活为题材,异国情调浓郁,别有风味。
欧•亨利的一部分短篇小说是描写美国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主要收在以《西部的心》为题的集子里。作家时常引用吉卜林的一句话:“西方是西方,东方是东方,它们永不会相遇。”但他的用意不同于那个美化帝国扩张的英国诗人。欧•亨利所说的西方是指广阔自由、富有浪漫气息的美国西南各州:东方则指以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发达的东北各州。在作家心目中,西部受到的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不那么明显,人们纯朴、勤劳、正直、勇敢、充满朝气和活力,还没有沾上资产阶级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恶习。《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写了一个身败名裂的赌徒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来到草原,通过劳动和接近大自然,重新获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占有较大比例、值得重视的是描写美国大城市,尤其是纽约生活的作品。作家一生坎坷,常与社会底层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相处,对他们怀有深刻的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欧•亨利笔下,柏油马路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大城市是阴森沉默、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人们说它铁石心肠,说它没有恻隐之心,人们把它的街道比做蛮荒的丛林和熔岩的沙漠”,但在这高楼大厦的森林里,在不毛的柏油路上,却出乎意料地长出瑰丽的人性花朵,作家寻觅并找到了独特的传奇——描写爱情、友谊、自我牺牲、美丽心灵和崇高感情的传奇。《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篇就是久负盛名、脍炙人口的描写纽约小人物的作品。作家把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为主的集子题名为《四百万》,原因在于当时某些作家认为构成纽约社会基础的是四百个“上流人物”,只有他们才举足轻重,欧•亨利却认为应当给予注意的不是四百个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而是四百万纽约的普通老百姓。
欧•亨利有一部分作品是描写骗子的。他采用说书入的形式,由杰甫•彼得斯用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调侃语气叙说故事,说明资产阶级社会无非是个尔虞我诈、黑吃黑的骗子社会,不少道貌岸然的“上流人物”只不过是成功的高级骗子,政界要人卖官鬻爵,金融巨头巧取豪夺都是常事,甚至一则征婚广告也可用来敛财;创办所谓慈善事业更是设骗搂钱的妙计(《慈善事业数学讲座》)。《我们选择的道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规律,说明强盗和金融资本家本质上并无不同。拦路打劫的匪徒和操纵投机的资本家都不择手段,不惜置对手于死地。
欧.亨利是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风趣,诙谐机智,文笔简练,描写生动。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近似漫画的笔触勾勒人物,从细微之处抓住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挥洒自如、左右逢源,使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处理小说结尾方面,欧•亨利显示了惊人的独创性。“欧•亨利式的结尾”在美国文学中负有盛名。他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透露一些情况,作为铺垫,埋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秘而不宣,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产生了意料不及、画龙点睛的效果,向读者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人物性格及行为的全部真实,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固然精彩,开头也出手不凡。作家的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开场白多与比喻联想、引经据典、人物刻画、抒情议论交融在一起,特别是能把抒情和阐理加以有机地结合。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急于知道下文。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义,紧扣原作,在不损害汉语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功能对等”的转换,争取达到形似神似,希望读者一看就能领略原文意蕴,欣赏原著的魅力。
作家经常运用俚语、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大量移民组成,欧•亨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词汇,并引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典故。《供应家具的房间》一篇中提到贫穷的房客们时说:“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这里就引用了《圣经》的典故,《列王纪上》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犹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征。遇有这类情况,译者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释,希望有助于读者阅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拙译两卷本《欧•亨利小说选》和一卷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并于二零零三年出版《欧•亨利小说全集》,颇受读者欢迎,经常再版。现选择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三十篇,结成这一“藏本”,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