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月光斩莫言经典短篇小说

月光斩莫言经典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07 02:20:02

❶ 莫言的(月光斩)梗概100字

月光斩》内容包括:恐惧与希望、月光斩、与大师约会、麻风女的情人、挂像、大嘴、木匠和狗、火烧花篮阁、倒立、沈园、师傅越来越幽默、儿子的敌人、牛、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拇指铐、小说九段。

❷ 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1981年《春夜雨霏霏》短 处女作
1982年《丑兵》短 《为了孩子》短
1983年《售棉大路》短 秋《民间音乐》短 《流水》中
1984年《岛上的风》短 《雨中的河》短
1985年《枯河》短 《老枪》短 《白狗秋千架》短 《大风》短 《三匹马》短 《秋水》短
1986年《草鞋窨子》短 《苍蝇、门牙》短
1991年《神嫖》短 《夜渔》短 《鱼市》短 《翱翔》短
1998年《拇指铐》短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短 《白杨林里的战斗》短
《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短 《蝗虫奇谈》短
1999年《祖母的门牙》短《儿子的敌人》短 《沈园》短
2000年《冰雪美人》短
(同年份作品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自己看吧~
———————满意请采纳哦~~
——-小卷发玲子

❸ 莫言的经典小说有哪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5部,短篇小说75篇。

创作历程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

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

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
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等。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

1988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9年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花城》发表,继续创作《酒国》。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白棉花》(花城)、《战友重逢》(长城)、《怀抱鲜花的女人》(人民文

莫言笔下作品(20张)
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7年创作话剧《霸王别姬》(与人合作)。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 )、《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 《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图书奖。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
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
版,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2009年10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自传体小说《变》,单行本在2010年由海豚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2年10月,出版剧本《我们的荆轲》。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携新书《盛典——诺奖之行》亮相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讲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趣味点滴,揭秘其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行。

❹ 莫言小说月光斩想反映的是什么,批判的是什么求教导

短篇小说《月光斩》实际上是写了一封信,其小说的故事是在电子邮件里讲出来的,邮件传递来的故事离奇而富有刺激性,是一件发生在县里的大事。

县委刘副书记出了事,身首异处,人头被悬挂在县委办公楼前那棵最高的雪松顶梢,而无头的尸体在县城唯一的那家三星级饭店的一个豪华套间里;更为离奇的是,端坐在沙发上的尸体,“竟然没有一点血迹”,“断头处,仿佛用烙铁烙过一样平整——也有人说仿佛用速冻技术处理过一样平整”。
故事于是留下了很多的悬念:是什么事、是谁使县委副书记身首分离。是什么样的利器做得如此干净利索。是仇杀还是情杀。还是对官僚的不满。
这就引出了一连串的“传说”:由当下的“月光斩”的传说,追溯到关于发生在1958年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故事传说,最后又回到现实中刘副书记事件真相的传说。这些谜一样的、或完全出人意料的传说,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传达出十分丰富的现实与历史生活内容。[
莫言《月光斩》里的这个“原型”很有鲁迅作品中阿Q的味道,是民主的懒汉,不去战斗和争取,缺少的是战士精神,外来的力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只是牢骚而已,得过且过,没办法了只是去找那黑衣的侠客,《月光斩》是这一“原型”的变种,作品的高明之处是隐去了复仇的“黑衣侠客——宴之傲”,将民众的复仇梦想化作了那把奇异的刀刃,那神异的月光斩。
莫言深受鲁迅先生《铸剑》的影响,《铸剑》是收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历史小说。但莫言的作品决不是重复先生的东西。莫言是创造的精灵,是艺术开拓的先锋,《月光斩》自有它的新的象征,新的意义。《月光斩》不仅写了我们向往的侠客精神,而且还揭露了民众的不易察觉的惰性,加深了我们对民众的认识。
作品写到炼钢的过程:“他们往炼钢炉里投进去一百多个破旧的日本钢盔、五十多口铁锅、一万多个从棺材上起出来的铁钉,还有一千多枚罗汉钱,但出钢时只流出不满的一勺钢水。这是真正的金属的精华,七道凌厉的蓝光直冲云霄,有七颗流星沿着蓝光落到钢水勺里。它们在降落时,金光与蓝光剧烈摩擦,放射出刺目的强光,并散发出浓烈得让人昏迷的烧冰的香气……”
铸剑的场面:“当爷儿们把那蓝钢用头号大钳抬到铁砧子上时,铁匠铺里变成了一个冰一样透明的世界,屋子里的人和物,都仿佛远古时的物体,被凝固在一块浅蓝的琥珀里。此时,只有凝神观察,才能看到那鱼一样形状的钢,活泼泼地躺在砧子上,浑身抖动不止,不知是痛苦还是兴奋。老铁匠操着小锤,如其说是打,毋宁说是抚摸了一下那蓝钢,三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各操着十八磅的大锤,各打了一锤。接下来,老铁匠的小锤便如鸡啄米一样迅疾地敲打下去,三个儿子手中的大锤,挟带着狂热与激昂,如同奔驰中的烈马之蹄,迅速无比但又节点分明地砸下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声音。往常这父子四人打铁时发出的声响半条街上都能听到,连火车的汽笛声都被盖住,但现在,这锻打,这劳动,剧烈之极,但墙角上蟋蟀的鸣叫都声声入耳,让人感觉到深秋之悲凉,生命之短暂。”
烂漫的文学语言、奇崛的想象,动心、冲击、震撼、神奇的炼钢和锻造过程,决定了这把奇异的刀刃。
这使人们想到《西游记》中孙悟空用的定海神针——金箍棒。民众是喜欢孙悟空的狭义心肠的,也希望他有着神异威力的兵刃,这一点是多么地相似。
莫言在文章中塑造了那一家打铁的形象。文中介绍说:“县城东门外,原有个东关村,村里有户铁匠,姓李,李铁匠六十丧妻,三个儿子,陆续成人,都无妻室,跟着父亲打铁为生。父子都是文盲,春节时,请村里一位曾经当过私塾先生的人写对联,那人好谑,提笔写道:一门四光棍,父子八大锤。横批不合规矩,只有三个字:硬碰硬。此联大为有名,县城的人都知道。”但就是这一家普通的人,为了那个神秘姑娘的一言相求“我有一块好钢,请你们帮我打一把刀……看到了吧?就是这样一块钢,我想请你们打一把刀。”那个本不想打铁的病在床上的老铁匠就脱下身上的破褂子,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从水桶里舀起一瓢冷水,咕咕地灌下去,然后一抹嘴,腰板挺直,仿佛年轻了二十岁,或者三十岁,雄赳赳地说:儿子们,生起火来!!!……等那把刀的形状便在砧子上渐渐地显现出来时,却送上了三条性命。
你把它拿走吧。说完这句话,老铁匠往后便倒,随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说完这句话,老铁匠的大儿子随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说完这句话,老铁匠的二儿子随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老铁匠的小儿子说。
姑娘抓起那把刀,犹如捏着一段月光,对铁匠的小儿子说:你跟我一起走。”
这个瘦骨铜声的老人侠肝义胆,为了一个担当,为了铁匠之家的传承,为了一个“义”,执着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鲁迅、莫言找寻的古侠精神在今天的翻版。
莫言不只一次地写到打铁,写到打铁这火热激情、充满神秘诗意的活动场面。莫言在其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写了一个又高又瘦的紫红色的老铁匠,面部没有表情,僵硬犹如瓦片,身怀绝技,唱着苍凉的悲歌。在《姑妈的宝刀》中有三个铁匠。其中老韩细高,脖子长,脸上皱纹又深又多,秃顶,眼睛果然是永远泪汪汪。在金属抑扬顿挫有节奏的锻打、撞击声里,似乎寄托了莫言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莫言是入世的,“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观”使他不得不面对今天的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他的文字不可能不带着痛苦无奈的民众的心理与声音,《月光斩》只不过是社会现实曲笔的展现。老百姓就是像《月光斩》里写到的,这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
从莫言短篇小说《月光斩》开始,到其后来的短篇小说《拇指铐》中冰一样的冷漠的看客,再到长篇小说《檀香刑》里看客、刽子手、受刑者三位一体的心理和形象,莫言的艺术探索达到了极致,这一脉相承的篇章大大地发展丰富了鲁迅所认识的国民思想。
用传说铸造的《月光斩》,正是弱者复仇的一个白日梦。
读者在文章中还是看到了战斗的、光明的一面,总是有了一小部分的人走了出来,走上了街头,文中写到“当省、市、县的破案专家绞尽脑汁思索的时候,一个传说,像风一样吹遍了县城的每―个角落,连永安大街上那两处爱民工程、外面用绿色马赛克里面用白色马赛克贴了墙面的公共厕所也没漏过——厕所尿池子——上方白色的马赛克墙壁上,有人——也许是鬼——用彩笔写上了三个大字:月光斩——当然这传说也从县城波及到了乡村,甚至传到了外县、外省、外国。那三个字,每个都有足球般大,字迹稚拙,乍一看颇似顽皮儿童的涂鸦,但仔细研究,又像一个很有书法根基的人在扮嫩。”而“月光斩”标语的满城出现且声震遐迩,自然表达了民间借助超常力量惩处不义的压迫者的普遍欲念。
《月光斩》名字起得很漂亮,写法也“很莫言”,开头和结尾还用了“伊妹儿”、“附件”的形式结构,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求新的作品。但细读下来,满眼给人的感觉却是旧。
这里的故事是旧的,主核脱胎于《眉间尺》,连作者自己在小说结尾都“自觉”提及;“出彩儿”的部分是旧的,那些对色彩和感官本能目眩神迷的渲染,自《透明的红萝卜》起,经电影《红高粱》的推广,不要说文学读者,全国人民都耳详能熟。
在长篇《檀香刑》和《第四十一炮》里,莫言的技巧已有翻新,如今,再转回身耍旧把戏,实在难以产生多少艺术冲击力。这不仅是读者“审美疲劳”的问题,更由于文本失去了当年的虎虎生气,并且充溢着油腔滑调。唯一“新”的就只剩下了电子邮件的形式,但其运用方式实在像一个换笔太晚的作家乍然求新。
所谓的新形式与小说内容之间没有本质联系,把作为开头结尾的“伊妹儿”正文删去,“附件”中的故事主体基本毫发无伤。作为短篇小说,这样的形式探索基本可以说是失败的。再有,如果故事的主体在“附件”里,讲述者应该是发“附件”的侄子,但进入故事,发现讲述者的口气时时又变成莫言,好像的作者把附件的事给忘了。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个“伊妹儿”的形式是不是莫言随手捡来贴上去的?客观地说,这篇小说的艺术水准并不低。

❺ 莫言的代表作是什么

莫言代表作: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酒国》 《透明的红萝卜》 《食草家族》 《白棉花》《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战友重逢》 《蛙》

拓展资料:

作品特点:

莫言总喜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极其血腥残忍,穷凶极恶屎尿横流极尽渲染之能事,中国作家里没谁比他更擅长写杀戮写酷刑,他把变态升华成了美学,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 莫言说他受日本文学影响很大,事实正是如此,作品里总是影影绰绰闪动日本美学的魅影。莫言喜欢大篇幅写景,写景中肆无忌惮的使用通感,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渲染,叫人看着触目惊心。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是中国文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创作特色:

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

1987年莫言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欢乐》曾引起文坛较大争议,由于小说中赤裸裸的描写和“那些超时空的变换,那些人称的跳跃,那些几乎是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令当时很多保守派文人无法接受,《欢乐》也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对象。

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检查。1996年余华重提这篇小说,特意撰文支持莫言,他在《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一文中说,莫言对事物赤裸裸的描写激怒了那些批判者,而他却因为这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而流下了眼泪。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后,引起美国文坛不小回响。美国评论家认为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莫言的大多数作品,令人回想起了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的一句话——现实即是讽刺。

莫言的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经常被拿来与《变形记》作比较。他的《小说九段》也被认为是卡夫卡式的荒诞寓言。西班牙凯拉斯出版社创始人安赫尔·费尔南德斯曾说,莫言的文学作品令人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说,莫言的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

代表作品简介:

莫言的代表著作以小说为主,包括短篇、中篇还有长篇。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丰乳肥臀》:讴歌生命意义和伟大母性

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

《生死疲劳》: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❻ 莫言的月光斩所要表达什么思想主题

如果你看过网友对莫言的负面评价和“汉奸文人”的指责,你就更容易理解莫言表达了什么意思。《月光斩》看似荒诞不经、嬉嬉哈哈,神神秘秘,甚至还来点“硬碰硬”的荤段子,其实是一篇被包装粉饰的英雄帖,一柄被地图包裹的斩向腐朽权贵的利刃(荆轲刺秦)。小说中的县委刘副书记就是贪腐权贵的代表;获得宝刀的姑娘和铁匠家小儿子就是无力反抗的弱小民众期待的“侠客”;月光斩是他们的神秘力量,只有具有这种神秘力量才有可能砍掉刘副书记的头;老铁匠是辅助侠客完成壮举的身负使命的智者;铁匠大儿子、二儿子都是牺牲的义士。

刘副书记到底被砍头了没有?有。不然乌鸦怎么会去吃? 没有,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月光斩这样的宝刀。如果说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宝刀,文字可能是其中一种, 改变人的头脑、心智,召唤愚民的觉醒,抵抗统织阶级的压迫,它威力无穷但它无声无息,就像打造月光斩时那样,既没有声音也没有火花。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清朝最英明的皇帝为什么要兴文字狱,就是这个道理。月光斩就是作者的宝刀。刘副书记被神秘宝刀所杀是作者的臆想、愿望;没有被杀,是贪腐得不到惩罚的痛心现实。即使真的有, 也会变成没有,不信, 刘副书记都在电视里和女青年跳舞了,你还能说有吗?

许多人问最后一段“语无伦次”的话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的是:看完了附件,我给表弟回复邮件:表弟如晤,久未通信,十分想念。姑姑好吗?姑夫好吗?建国表哥好吗?青青表妹好吗?你在县城工作,要经常回老家看看,姑姑姑夫年纪大了,多多保重。这段话是不是就像我们平时联系亲友所写的话?这里的我也就是作者,代表的是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我们。 我们只关心我们的柴米油盐,是没有觉醒的愚民。你若回去,一定代我去眉间尺的坟前烧两百纸钱。眉间尺是鲁迅《铸剑》里的复仇主人公,代表的是勇于反对统治者的人。“我”交代表弟烧纸钱是表达虽我是无能小民, 但心底对敢于反抗的侠客勇士还是有一点儿敬意。但这种敬意是那么的“顺带”,那么不重要, 因为小说最尾几句的才是更重要的交代和见解。遇见韦小宝的后人,一定要礼貌周全——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是古训,不可违背。谁是韦小宝, 皇帝身边的得志小人,出身不怎么样的假太监,这是在贬损谁? 谁是韦小宝的后人, 说清楚了怕抄水表, 肯定不是穷二代富二代黑二代。谁是皇帝,我的天!我彻底看清莫汉奸的反动嘴脸了。 难怪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主子赐给他的奖励。我简直不明白这样的文章为什么还能发表。一转眼间你也快三十岁了,婚姻问题要赶快解决,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必死缠着小龙女不放,我看那个还珠格格就不错,野是野了点,但毕竟是金枝玉叶,跟她成了亲,对你的仕途大为有利,赶快定下来,万勿二心不定,是为至嘱。小龙女是真爱,但能攀上金枝玉叶的格格的话,是不是真爱还重要吗?这说的是我还是你!?是作者的自嘲,是对在县文化局工作的老表的挖苦,也是对当下社会唯利是图、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你我的讽刺。

有评论说,作者用一个email往来的形式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故事主体就表达了主要的思想内容。我理解的是,最后作为回复邮件的一段,是点睛之笔,也是为什么作者采用邮件形式的原因。因为最后一段是不太好加进故事中的,而没有最后一段小说就缺少了对我等愚民的哀和怒。这种写作形式和其夸张荒诞的故事情节及嬉哈诙谐的词句一样, 都是一种对其主旨的伪装。

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再去看每段文字时, 会发现很多词句都是有隐义的。所设定的人物、情节是有逻辑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不知对不对,期待有人交流。

为什么是县委刘副书记?不是正书记?能不能是省委副书记? 能不能是中央领导?村里的副支书行不? 不行。太大的发表不了,太小的不具代表性。《人民的名义》为什么鲜有重播,为什么没有续集?因为尺度太大, 为什么尺度太大?因为涉及贪腐的人太多,级别太高。

那些乌鸦竟像不畏生死的斗士轮番向那黑物攻击。不畏生死的斗士,这几个字已经开始点题了。

罪犯是一个对犯罪学相当了解的高智商者,绝不是一般的坏人。莫言才是个坏人。

刘副书记是组织部长提起来的,主管干部提拔任用多年,少言寡语,为人谨慎,有良好的口碑。好多这种好干部,好多进去了。

“展开一块红绸,将人头小心翼翼地包起来。”

“人头被一个着白大褂的法医接过去,小心地托着,钻进警车,鸣着笛,转着灯,开走。”

对待自已的同志要有火一样的热情。

这两位右派,一位名叫任你行(你牛我服你),一位名叫令狐退(叫我退我就退)。莫言很同情右派,对闻格耿耿于怀。

我既不是“井岗山”的,也不是“东方红”的,我是“独立大队”。井岗山是毛主席开创的根据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我猜想莫言最开始想写成“自由大队”,不过想想还是低调点好。

老铁匠从姑娘怀中接过那包裹,放在屋子正北方向的祖先牌位前,跪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礼毕,将包裹解开,悲切切地说:列祖列宗,保佑吧!老铁匠知道自已会死的,他不是普通的铁匠,是明白自已使命的智者和义士, 他一直在盼望这样的好钢出世。通俗点讲就是潜伏的特务。

房子里溢散开用灶火烧烤用荷叶包裹着的用人血蘸过的馒头的气味。以及最后提到的眉间尺都是作者想告诉大家,我这是学鲁迅的。你们不要说我“参考”,我是向鲁迅致敬。

。。。。。。

莫言你就不能直白点吗? 这样云里雾里好吗? 你想哄女朋友跟你睡觉,可以直接说请跟我上床吗?! 为什么要先逛街买礼物、送玫瑰花、烛光晚餐、香薰沐浴?这样才叫爱情嘛。 云里雾里,虚虚实实,曲曲折折,真真假假,让你看不懂, 这就是文学吧。 如果让我写, 我一写就成标语了,一看就明白, 省事啊。 所以我不是作家。

莫言之所以被许多人漫骂、指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习惯批评。

❼ 莫言的成名作品有哪些

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等。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❽ 莫言有哪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

你好,莫言的作品适合儿童读的只有这一部《大风》绘画本。

莫言当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我还在上八年级,这一消息还是从语文试卷上得知的。当时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从那以后就发现,莫言成了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常客。在我们的阅读杂志上,也经常看到莫言的文章。有一天,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十分动容地为我们读了一篇莫言的散文,题目是《卖白菜》,叙述的是他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卖白菜的故事。


在卖白菜时,他们遇到了来买菜的老太太。在莫言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令人厌恶的老太太。她因为嫌贵,就故意挑毛病,一会用干枯的手指戳着白菜说卷得不紧,一会又撕去白菜外面的干菜帮子。等把菜帮子撕光了,才让过秤算账。莫言因为看不惯这个老太太的,也心疼被撕掉的菜叶,就故意多收了一毛钱。结果,此事被揭穿。莫言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对他说:“你今天让娘丢了脸……”



在这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母亲的坚韧和伟大。可以说,莫言这篇散文不仅是非常感人的,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莫言有关回忆亲情往事的作品,大多都是这样,写的是苦难生活中的不易和坚强,以及人性的复杂。比如他回忆小时候跟母亲去捡麦穗,母亲被打。他长大后遇见了当年打母亲的人,要上去报仇,却被母亲拦住说这个老人不是当年打她的那个人。



尽管围绕莫言作品的争议比较大,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光练习册和试卷上有,语文课本上也已经有了。莫言的《卖白菜》就已经入选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成了学生们必须学习的课文。现在,莫言已经有小说被改编成了儿童绘本,专供儿童阅读。而被改编的正是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常见篇目,《大风》


被改编成儿童绘本的《大风》写了什么?


莫言的《大风》只有不到五千字,是一个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萌芽》杂志。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我”七岁时跟爷爷去割草,归途中遭遇大风的故事。小说通过回忆展开,从爷爷去世,“我”回家奔丧开始写起。爷爷的突然去世让“我”感到意外和痛心,“我”幼年丧父,是慈祥的爷爷挑着家庭的重担。爷爷虽然是个“干瘦的小老头儿”,但身体还很硬朗,是村人眼中干农活的好手。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到家中,母亲告诉“我”,爷爷去世前一天还从外面割回了一棵草,嘱托母亲等“我”回来了拿给“我”看。母亲把草拿给“我”看,“我”便由此想起了七岁时跟爷爷去割草的往事。莫言详写了去割草的路上的环境,和割草回来的路上遇到大风的过程。在去的路上,因为是一大早,所以四周都很寂静,作者不吝笔墨地描绘了优美平静的环境。爷爷苍凉浑厚的歌声,回荡在寂静的田野中,显得很有生命力。



而这些描写是为了给后文的大风蓄势,让故事情节显得跌宕起伏,文本更加具有张力。在割草回来的路上,为了抻抻“我”的懒筋,爷爷让“我”拉车。走着走着,黑云遮住了太阳,一场龙卷风正在逼近。“我”大声惊叫,爷爷却只是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走进了大风中,“我”被风掀翻在地,爷爷为了不让风把车吹跑,“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大风过后,只剩一根夹在车梁榫缝里的老茅草。“我”有点懊丧,而爷爷只是说:“天黑了,走吧。”从莫言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慈爱、坚强和淡然的爷爷。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不期而遇的大风,爷爷教会“我”坦然勇敢地去面对。爷爷去世前留给“我”的那棵草,不仅是爷爷不屈的象征,更凝聚着爷爷对“我”的爱与教诲,是连接童年、连接爷孙情感最厚重的回忆。


这本书适合孩子们看吗?

莫言这个短篇小说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是非常简单的,结构也很清晰,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当然,改编成绘本,更容易被小读者们接受。《大风》绘本由著名插画家朱成梁绘成,图画生动传神,动感十足且富有童趣,能够唤起孩子们内心的感动,激发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❾ 莫言最经典的作品有

,《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27]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得台湾联合报文学奖[27]
1997年,《丰乳肥臀》获得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0年,《牛》获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2001年,《酒国》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7]
2001年,获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3年,《檀香刑》获得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4年,《月光斩》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2004年,获得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证书
2004年,获颁发“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6年,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8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
2008年,《生死疲劳》获得第一届美国纽曼华

热点内容
言情小说无法自拔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27 00:46:46 浏览:495
重生小说女主超级好看 发布:2025-07-27 00:46:40 浏览:622
宠妻相关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27 00:23:14 浏览:6
关于牧师的网游小说 发布:2025-07-26 23:55:52 浏览:801
甜到炸的短篇小说男男 发布:2025-07-26 23:42:05 浏览:295
网游之纵横天下绿帽版小说全集 发布:2025-07-26 23:38:32 浏览:427
网游之萌霸天下小说 发布:2025-07-26 23:27:34 浏览:657
蓬莱舍陆鸣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26 23:20:52 浏览:578
被拐卖深山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26 23:19:49 浏览:459
有声小说神墓免费打包下载 发布:2025-07-26 23:13:57 浏览: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