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短篇小说
① 刘绍棠写过什么书
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论集《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录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夜光杯散文精选》等,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
② 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出版《乡土与创作》、《乡土文学四十年》等9部散论、随笔集。全部著作共60种,约700万字,被公认为是高产、优产、稳产作家。他还提出了"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今昔交叉,城乡结合,自然成趣,雅俗共赏"的乡土文学理论。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
(2)刘绍棠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1952年放暑假时,刘绍棠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产生了创作冲动,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
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
据此写成的《青枝绿叶》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青枝绿叶》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
③ 刘绍棠的代表作是什么
刘绍棠的代表作是: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
④ 刘绍棠的介绍及作品
介绍:
刘绍棠(1936-1997)男,汉族,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是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儒林村)人。1936年2月29日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他幼年成材,1949年13岁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 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20岁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
1997年3月11日病逝。终年61岁。
作品:
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
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散文短论集《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
《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
其中《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
(4)刘绍棠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刘绍棠1936年2月出生在大运河岸边的儒林村一个普通农家。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
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
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
参考资料:
网络-刘绍棠
⑤ 刘绍棠创作巜老师领进门》创作背景
在作者四十年回到老家遇到田老师,看到老师白发苍苍,身形佝偻,忆起往日老师对他的教导,一时有感而发所写的。
“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
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5)刘绍棠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
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
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作者:
刘绍棠,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
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
⑥ 刘绍棠代表的小说有哪些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⑦ 请问刘绍棠写过的文章有那些
著有
《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卷1长篇小说:《豆棚瓜架雨如丝》、《这个年月》
卷2长篇小说:《敬柳辛说书》、《十步香草》
卷3长篇小说:《京门脸子》、《野香》
卷4长篇小说:《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孤村》
卷5 长篇小说:《春草》、狼烟》、《地火》
卷6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1
卷7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2
卷8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3
卷9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人《花街》、《草莽》、《落水荷风》《渔火》、《蒲剑》、《碧桃》、《二度梅》,《峨眉》、《凉月如眉桂柳湾》、《黄花闺女池塘》
卷10 中篇小说:《鱼菱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绿杨堤》,《烟村四五家》、《柳伞》、《花天锦地》、《吃青杏的时节》、《村姑》、《青藤巷插曲》、《年年柳色》
卷11(早年作品)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
中篇小说:《运河滩上》、《田野落霞》等
短篇小说:《青枝绿叶》、《摆渡口》、《大青骡子》、《西苑草》、《含羞草》等卷12 理论、随笔、回忆录
⑧ 刘绍棠的获奖小说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又名《师恩难忘》(选入人教版6年级下册语文 刘绍棠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论集《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录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夜光杯散文精选》等
⑨ 刘绍棠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什么
6. A6. A 本文是中篇小说的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