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轻妍小说
① 妍的意思是
1、美丽:妍媸(美好和丑恶);百花争妍。
2、巧:妍捷。
拼音yán,简体部首女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女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VGAH,仓颉VMT,郑码ZMAE,四角41440
(1)云轻妍小说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妍媸[yán chī]
美和丑。
2、鲜妍[xiān yán]
鲜艳。
3、娇妍[jiāo yán]
柔美,艳丽。
4、妍妍[yán yán]
诤语貌,抗辩。
5、暄妍[xuān yán]
天气暖和,景色明媚。
② 女主苏轻妍男主顾辞笙小说
其实女主角跟男主角是被人改名了,原书名字叫阮小姐的前夫又来求婚了
③ 胡庆余堂轻妍浆祛湿效果怎么样
胡庆余堂轻妍浆配方中所含的茯苓和薏苡仁两大祛湿法宝,非常适合容易水肿、脾虚湿气重的人。胡庆余堂严选云南上好的云茯苓。赤小豆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烟酸。可帮助通便利尿,消肿祛湿等。而作为药用的荷叶。主要是取其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的作用当我们通过荷叶祛除湿气时,能将湿气转化并通过排泄排出体外。
④ 延步爱清晨,弄碟和轻妍,日落阴云生,高歌足自快,是什么意思
“延步爱清晨” 源于 卢纶《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中的“延步爱清晨,空山日照春”
“弄碟和轻妍” 此处的“碟”不知是不是打错了字,应为“蝶”更好。“轻妍”—— 清朝 程梦星的《归画行》:“ 公孙大娘 舞劒器,出自纤手尤轻妍。”意为“轻柔美丽”
鄙人翻译如下:“清晨时在外散步,蝴蝶嬉闹花丛显得十分轻柔美丽,等到太阳落下了,云层密布,天色开始变得阴暗,但又何妨呢,高歌一曲足以自娱”
⑤ 含有妍的古诗词
《东马塍》
年代:宋 作者: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一半儿》
年代:元 作者: 查德卿
海棠红晕润初妍,
杨柳纤腰舞自偏.
笑倚玉奴娇欲眠.
粉郎前,一半儿支吾一半儿软.
《吴宫辞》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一入吴王殿,无人睹翠娥.
楼高时见舞,宫静夜闻歌.
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
妍媸各有分,谁敢妒恩多?
《江亭玩春》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江亭乘晓阅众芳,春妍景丽草树光.
日消石桂绿岚气,风坠木兰红露浆.
水蒲渐展书带叶,山榴半含琴轸房.
何物春风吹不变?愁人依旧鬓苍苍.
《梦行简》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
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
《寒食离白沙》
年代:唐 作者: 赵嘏
莫惊客路已经年,尚有青春一半妍.
试上方垣望春野,万条杨柳拂青天.
《琴曲歌辞·宛转行》
年代:唐 作者: 张籍
华屋重翠幄,绮席雕象床.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氲暗裴回,寒灯背斜光.妍姿结宵态,寝臂幽梦长.
宛转复宛转,忆忆更未央.
《杂曲歌辞·桃花行》
年代:唐 作者: 赵彦昭
红萼竞妍春苑曙,粉茸新向御筵开.
长年愿奉西王宴,近侍惭无东朔才.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年代:唐 作者: 张九龄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年代:唐 作者: 李峤
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六出迎仙藻,千箱答瑞年.
⑥ 熙妍,含有熙,含有妍的诗词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
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梅花》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琴曲歌辞•宛转行》张籍
华屋重翠幄,绮席雕象床。
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氲暗裴回,寒灯背斜光。
妍姿结宵态,寝臂幽梦长。
宛转复宛转,忆忆更未央。
《宛转行》张籍
华屋重翠幄,绮席雕象床。
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气暗裴徊,寒灯背斜光。
妍姿结宵态,寝臂幽梦长。
宛转复宛转,忆君更未央。
《兰香神女庙》李贺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
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
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
舞佩剪鸾翼,帐带涂轻银。
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
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
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
团鬓分蛛巢,秾眉笼小唇。
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
深帏金鸭冷,奁镜幽凤尘。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杂曲歌辞•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去妇词》李白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
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
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
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
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
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
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掩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
自妾为君妻,君东妾在西。
罗帏到晓恨,玉貌一生啼。
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
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
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
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
馀生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
悔倾连理杯,虚作同心结。
女萝附青松,贵欲相依投。
浮萍失绿水,教作若为流。
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
忆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
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李白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李端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
舅乏郄鉴爱,君如卫玠贤。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
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
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
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
僻岭猿偷栗,枯池雁唼莲。
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
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岁年。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李端
马融方值校,阅简复持铅。
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
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复洞潜栖燕,疏杨半翳蝉。
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
应以冯唐老,相讥示此篇。
《婵娟篇》孟郊
花婵娟,泛春泉。
竹婵娟,笼晓烟。
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
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
《石淙》孟郊
岩谷不自胜,水木幽奇多。
朔风入空曲,泾流无大波。
迢递径难尽,参差势相罗。
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
洁冷诚未厌,晚步将如何。
出曲水未断,入山深更重。
泠泠若仙语,皎皎多异容。
万响不相杂,四时皆有浓。
日月互分照,云霞各生峰。
久迷向方理,逮兹耸前踪。
荒策每恣远,戆步难自回。
已抱苔藓疾,尚凌潺湲隈。
驿骥苦衔勒,笼禽恨摧颓。
实力苟未足,浮夸信悠哉。
顾惟非时用,静言还自咍。
朔水刀剑利,秋石琼瑶鲜。
鱼龙气不腥,潭洞状更妍。
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
声忙不及韵,势疾多断涟。
输去虽有恨,躁气一何颠。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
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
具生此云遥,非德不可甄。
何况被犀士,制之空以权。
始知静刚猛,文教从来先。
空谷耸视听,幽湍泽心灵。
疾流脱鳞甲,叠岸冲风霆。
丹巘堕环景,霁波灼虚形。
淙淙豗厚轴,棱棱攒高冥。
弱栈跨旋碧,危梯倚凝青。
飘飘鹤骨仙,飞动鳌背庭。
常闻夸大言,下顾皆细萍。
百尺明镜流,千曲寒星飞。
为君洗故物,有色如新衣。
不饮泥土污,但饮雪霜饥。
石棱玉纤纤,草色琼霏霏。
谷磑有馀力,溪舂亦多机。
从来一智萌,能使众利归。
因之山水中,喧然论是非。
入深得奇趣,升险为良跻。
搜胜有闻见,逃俗无踪蹊。
穴流恣回转,窍景忘东西。
戆兽鲜猜惧,罗人巧罝罤。
幽驰异处所,忍虑多端倪。
虚获我何饱,实归彼非迷。
斯文浪云洁,此旨谁得齐。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栗,险惊视听乖。
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昔浮南渡飙,今攀朔山景。
物色多瘦削,吟笑还孤永。
日月冻有棱,雪霜空无影。
玉喷不生冰,瑶涡旋成井。
潜角时耸光,隐鳞乍漂冏。
再吟获新胜,返步失前省。
惬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
颓阳落何处,升魄衔疏岭。
圣朝搜岩谷,此地多遗玩。
怠惰成远游,顽疏恣灵观。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馀懦。
曾是结芳诚,远兹勉流倦。
冰条耸危虑,霜翠莹遐眄。
物诱信多端,荒寻谅难遍。
去矣朔之隅,翛然楚之甸。
《送魏端公入朝》孟郊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孟郊
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
懿兹南海华,来与北壤俱。
生长如自惜,雪霜无凋渝。
笼笼抱灵秀,簇簇抽芳肤。
寒日吐丹艳,赪子流细珠。
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
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
耸异敷庭际,倾妍来坐隅。
散彩饰机案,馀辉盈盘盂。
高意因造化,常情逐荣枯。
主公方寸中,陶植在须臾。
养此奉君子,赏觌日为娱。
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
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因谢丘墟木,空采落泥涂。
时来开佳姿,道去卧枯株。
争芳无由缘,受气如郁纡。
抽肝在郢匠,叹息何踟蹰。
《酬郑毗踯躅咏》孟郊
不似人手致,岂关地势偏。
孤光袅馀翠,独影舞多妍。
迸火烧闲地,红星堕青天。
忽惊物表物,嘉客为留连。
《列仙文•方诸青童君》孟郊
大霞霏晨晖,元气无常形。
玄辔飞霄外,八景乘高清。
手把玉皇袂,携我晨中生。
玄庭自嘉会,金书拆华名。
贤女密所妍,相期洛水輧。
《还黄平素秀才卷》齐己
求己甚忘筌,得之经浑然。
僻能离诡差,清不尚妖妍。
冷澹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盆池》齐己
盆沼陷花边,孤明似玉泉。
涵虚心不浅,待月底长圆。
平稳承天泽,依微泛曙烟。
何须照菱镜,即此鉴媸妍。
⑦ 趣 著 考 察 因 淹 而..这7个字我现在需要把汉字按音序排列...急 谢谢了
上执政书
天圣五年月日,丁忧人范某,谨择日望拜,上书于史馆相公、集贤相公参政侍郎,参政给事。某居亲之丧,上书言事,逾越典礼,取笑天下。岂欲动圣贤之知,为身名之计乎?某谓居丧越礼,有诛无赦,岂足动圣之知耶?矧亲安之时,官小禄薄,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馔,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急急于言哉?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矣,忠可忘乎?此所以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庶乎四海生灵,长见太平。况今圣人当天,四贤同德,此千百年中言事之秋也。然圣贤之朝,岂资下士之补益乎?盖古之圣贤,以刍荛之谈,而成大美者多矣。岂俟某引而质之?况儒家之学,非王道不谈,某敢企仰万一,因拟议以言之,皆今易行之事。其未行者,某所不言也。
恭维相府居百辟之首,享万钟之厚,风兴夜寐。未始不欲安社稷、跻富寿,答先王之知,致今上之美。况圣贤存诚,以万灵为心,以万物为体,思与天下同其乐。然非思之难,致之难矣。某窃览前书,见周汉之兴,圣贤共理,使天下为福为寿数百年,则当时致君者功可知矣。周汉之衰,奸雄竟起,使天下为血为肉数百年,则当时致君者罪可知矣。李唐之兴也,如周汉焉;其衰也,亦周汉焉。自我宋之有天下也,经之营之,长之育之,以至于太平。累圣之功,岂不大哉!然否极者泰,泰及者否,天下之理,如循环焉,惟圣人设卦观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其能久乎!此圣人作《易》之大旨,以授予理天下者也,岂徒然哉?今朝廷久无忧矣,天下久太平矣,兵久弗用矣,士曾未教矣,中外方奢侈矣,百性久困穷矣。朝廷无忧,则苦言难入;天下久平,则倚伏可畏;兵久弗用,则武备不坚;士曾未教,则贤材不充;中外奢侈,则国用无度;百姓困穷,则天下无恩。苦言难入,则国听不聪;倚伏可畏,则奸雄或伺其时矣;武备不坚,则戎狄或乘其隙矣;贤材不充,则明器或假于人矣;国用无度,则民力已竭;天下无恩,则邦本不固矣。倘相府思变其道,与国家磐固基本,一旦王道复行,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由今相府致君之功也;倘不思变通其道,而但维持岁月,一旦乱阶复作,使天下为血为肉数百年,亦今相府负天下之过也。昔曹参守箫何之规,以天下久乱,与人患 ,而不敢有为者,权也;今天下久平,修理政教,制礼作乐,以防微杜浙者,道也。张华事西晋之危,而正人无徒,故维持纲纪,以延岁月,而终不免祸,以大乱天下。今圣人在上,老成左右,岂取维持之功,而忘磐固之道哉?
某窃谓相府报国致君之功。正在乎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也。固邦本者,在乎举县令、择郡守,以救生民之弊也;厚民力者,在乎复游散、去冗僭以阜时财也;重名器者,在乎慎选举、敦教育,使代不乏才也;备戎狄者,在乎育将材、实边郡,使夷不乱华也;杜奸雄者,在乎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绝乱之阶也;明国听者,在乎保直臣、斥佞人,以致君于有道也。
夫举县令,择郡长以救生民之弊,何哉?某观今之县令,循例而授,多非清识之士,衰老者为子孙之计,则志在苞苴,动皆循已;少壮者耻州县之职,则政多苟且,举必近名。故一邑之间,薄书不精,吏胥不畏,徭役不均,刑罚不中,民利不作,民害不去,鳏寡不恤,游惰不禁,播艺不增,孝悌不劝。以一邑观之,则四方县政如此者,十有七八焉。而望王道之兴,不亦难乎?某恐来代之书论得失者,谓相府有不救其弊之过矣,如之,何使斯人之徒,为民父母,以困穷其天下?
又朝廷久有择县令郡长之议,而不遂行者,盖思退人以礼,不欲动多士之心,故务因循而重改作也,岂长世之策哉?倘更张之际,不失推恩,又何损于仁乎?今约天下令录,自差京朝官外,不过千数百员,自来郊天之恩,鲜及州县。若天下令录,自大礼以前满十考者,可成资日替与职官,七考以上,可满日循其资俸,除录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盖职官禄事参军,不甚亲民,为害亦细。此谓退人以礼,士岂有怨心哉?其间课最可尚,论荐颇多,俟到铨衡,别议畴赏。前既善退,后当精选,其判司簿尉,不由举荐。初入令录之人,并可注录事参军。如无员缺,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录之俸。其曾任令录,有过该恩,舍入本资者,可依初入之例。颁此数条,入令者鲜。然后委清望官,于幕职判司簿尉中历三考以上,具理绩举充。其川、广、福建县令,可委转运使等,就近于判司簿尉中举移,庶从人便。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幸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愿相府为天下生灵而行之,为国家磐固基本而思之。不以听刍荛为之嫌而罢之,则天下幸甚!幸甚!
某又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或急急于富贵之援,或孜孜于子孙之计,志不在政,功焉及民!以狱讼稍简为政成,以教令不行为坐镇,以移风易俗为虚语,以简贤附势为知己,清素之人,非缘嘱而不荐,贪黩之辈,非寒素而不纠。纵胥徒之奸克,宠风俗之奢僭。况国有职制,禁民越礼,颁行已久,莫能举按。使国家仁不足以及物,义不足以禁非。官实素餐,民则菜色,有恤鳏寡,则指为近名;有抑权豪,则目为掇祸。苟且之弊,积习成风,俾斯人之徒,共理天下,王道何从而兴乎?某恐来代之书论得失者,亦谓圣朝有不救之过矣。然朝廷黜陡郡长为难者,官有定制,不欲动摇,惧其招怨而速侥幸尔。故知县两任,例升通判,通判两任,例升知州,奈何在下之时,饰身修名,邀其清举;居上之后,志满才乏,愆于素持,止能偷安,未至复悚,故贤愚同等,清浊一致,此乃朝廷避怨于上,移虐于下,俟其自败,民何以堪?故郑庄公伺共叔自弊,而春秋罪焉,以其长恶也。《易》曰:“覆霜坚冰至。”由辩之不早辩也,此圣人昭昭之训,岂用于先王而废于今日哉?近年诸处郡长,以赃致罪者数人,皆贯盈之夫,久为民怨,如此之类,至终不败者,岂止数人而已乎?虽转运使提点刑狱,职在访察,其如位望亚相,怨仇可敌,非致败露,鲜有发现。宜乎论道之间,激扬天下。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皇上凝命,于今六载矣,以军国重大,未可行远古之道。今郊礼之余,宜宣大庆,可于两制以上,密选贤明巡行诸道,以兴利除害,黜陡幽明,舒惨四方,岂同常务。可命御史严谕百僚,与出使之官,绝书刺往还之礼,仍翌日首涂,以禁请托。苟利天下,大体何伤。所出之官,宜以宣庆之名,安远听也。其诸道知州、通判,耄者、懦者、贪者、虐者,轻而无法者,堕而无赦者,皆可奏降,以激尸素。又四方利病得以上闻,未举 守之礼,而遣观风之使,非不典也,然后委清望官,于朝臣通判中举诸郡长;于朝臣知县中,举诸通判,今后通判之官,非著显效,及有殊荐,虽或久次,止可加恩,郡国之符,不当轻授。其知县之人,入通判者,宜 此例。如此行之,天下郡政,其滥鲜矣。今一司一务,犹或举官,一郡之间,生灵数万,反可轻授予人乎?愿相府为天下生灵而行之,为国家磐固基本而行之,不以听刍荛为嫌而罢之,天下幸甚!幸甚!
某前所谓官有定制,不欲动摇,惧其招怨谤而速侥幸者,两宫圣人临轩命使,激扬善恶,澄清天下,何怨谤之有乎?自兹以降,非举不授,举官之责,厥典非轻,何侥幸之有乎?如所举之人,果成异政,则宜旌尚举主,以劝来者。圣朝未行此典。盖亦缺矣。
县令郡长既得其材,然后复游散,去冗僭,以阜时之财者,何哉?某观天下谷布,厥价翔起,议者谓生灵即庶,使之然矣。某谓生者即庶,则作者复众,岂即庶之为累哉?盖古者四民,秦汉以下,兵及缁黄,共六民矣,今又六民之中,浮其业者不可胜纪,此天下之大蠹?也。士有不稽古而禄,农有不竭力而饥,工多奇器以败度,商多奇货以乱禁,兵多冗而不急,缁黄荡而不制,此六民之浮不可胜纪,而皆衣食于农者也。如之,何物不贵乎?如之,何农不困乎?某谓谷帛之贵,由其播艺不增,而资取者众矣;金银之贵,由其制度不严,而器用者众也。或谓资四夷之取而使之然,则山川之所出,与恩信之所给,自可较之,非某所敢知也。今更张之制,繁细非一,某敢略而陈之:
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净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智者尚难于言,而况于民乎?君子弗论者,非今理天下之道也。其徒繁秽,不可不约。今后天下童行,可于本贯陈牒,必诘其乡党,苟有罪戾,或父母在鲜人供养者,勿从其请,如已受度,而父母在别无子孙,勿许方游,则民之父母鲜转死沟于壑矣。斯亦养茕独助孝悌之风也。其京师道观,多招四方之人,宜给本贯凭由,乃许收录,斯亦辨奸细、复游散之要也。天下寺观,每建殿塔,蠹民之费,动逾数万,止可完旧,勿许创新,斯亦与民阜财之端也。
又古者兵在于民,且耕且战。秦汉之下,官库为常,贵武勇之精,备征伐之急也。今诸军老弱之兵,讵堪征伐,旋降等级,尚费资储,然国家至仁,志在存活,若诏诸军年五十以上,有资产愿还乡里走者,一可听之,稍省军储,复从人欲。无所归者,自依旧典,此去冗之一也。又诸道巡检所统之卒,皆本城役徒,殊非武士,使之禁暴,十不当一,而诸州常患兵少,日旋招致,谷帛之计,其耗万亿。以某观之,自京四向,千里之间,或多寇盗,盖刨置巡检,路分颇多,而卒伍至赢,捕掩无效,非要害者,悉宜罢之。所存之处,资以禁军,训綀即精,冠盗如取。况千里之内抽发非难,又使少历星霜,不至骄惰。彼无用之卒,可减万数。庶使诸郡,节于招致,此去冗之次也。又京畿三辅,五百里内,民田多隙,农功未广,既已开沟洫,复须举择令长,使询父老,研求利病,数年之间,力致富庶。不破什一之税,继以百万之籴,则江淮馈运,庶几减半,挽舟之卒,从而省焉,此去冗之大也。
至于工之奇器,败先王之度,商之奇货,乱国家之禁。中外因之侈僭,上下得以骄华,宜乎大变浇漓,申严制度,使珠玉寡用,谷帛为宝,此又去僭丰财之本也。今盛明之代,何事而不可行乎?囊者国家禁泥金之饰,久未能绝,一旦使命妇不服,工人不作,于今天下无敢衣者。使其余奢僭,皆如泥金之法,亦何患不禁乎?
又播艺之家,古皆督贵,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每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岂朝廷之意乎?
若县令郡长,一变其人,乃可诏书丁宁,复游散之流,禁工商之侈,去士卒之冗,劝稼穑之勤,以《周礼》司徒之法,约而行之,使播者艺者,以时以度,勤者惰者,有劝有戒,然后致天下富之寿之,彼不我富不我寿者,岂难革之哉?此则厚民力,固邦本之道也。观夫《国风》之《七月》,小雅之《甫田》,皆以农夫之庆,为王化之基,岂圣人不思而述之乎?故周、汉、李唐,虽有祸乱,而能中兴者,人未厌德,作乱者不能革天下之心,是邦本之固也。六朝五代之乱,鲜克中兴者,人厌其德,吊民者有以革天下之心,是邦本之不固也。然则厚民力,固邦本,非举县令,择郡长,则莫之行焉。
或谓举择令长,久则乏人,亦何道以嗣之。某谓用而不择,贤熟进焉;择而不教,贤孰继焉。宜乎慎选举之方,则政无虚授焉;孰教育之道,则代不乏人。今士林之间,患不稽古,委先王之典,宗叔世之文,词多纤秽,士维偷浅,言不及道,心无存诚。及于入官,鲜于致化,有出类者,岂易得哉?中人之流,浮沉必矣,至于明经之士,全暗指归,讲议未尝闻,威仪未尝学,官于民上,贻笑不暇,责其能政,百有一焉。《诗》谓长养人材,亦何道也?古者庠序列于郡国,王风云迈,师道不振,斯文销散,由圣朝之弗救乎!当太平之朝,不能教育,俟何时而教育哉?乃于选用际,患其才难,亦由不务耕而求获矣。
今春诏下礼闱,凡修词之人,许存策论,明经之士。特与旌别,天下之望,翕然称是。其间所存策论,不闻其谁,激劝未明,人将安信?倘使呈试之日,先策论以观其大要,次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留,以全才升其等级。有讲贯者,别加考试,人必强学,副其精举。复当深思治本,渐隆古道。先于都督之郡复其学校之制,约《周官》之法,兴阙里之俗。辟文学掾,以专其事。敦之以诗书礼乐,辩之以文行忠信,必为良器,蔚为邦材,况州县之用乎?夫庠序之兴,由三代之盛王也,岂小道哉?孟子谓“得天下之英材而教育之,一乐也”。岂偶言哉?行可数年,士风丕变,斯择材之本,致理之基也,又李唐之盛,常设制科,所得大才,将相非一。使天下奇士,学经纶之盛业,为邦国之器,亦策之上也。先朝偶属多务。暂停此科。今可每因贡举之时,申其坠典,必有国士,继于唐人,岂非国家之盛选欤?勿谓未必得人,遂废其道,此皆慎选举、敦教育之道,亦何患乏人哉!
倘国家行此数事,若今刑政之用心,则无不成焉。前代离乱,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既在承平之朝,当为长久之道,岂如西晋之祸,而有何公之叹者乎?愿朝廷念祖宗之艰难,相府建风化之基本,一之日图之,二之日行之,不以听刍荛为嫌而罢之,则天下幸甚!幸甚!
至于岩穴草泽之士,或以节义敦笃,或以文学高古,宜崇聘召之礼,以厚浇竞之风。国家近年,羔雁弗降,或有考盘之举,不逾助教之名,孝廉之士,适以为辱,何敦劝之有乎?
又流外之官,澄清未至,沿之则百姓受弊,革之则诸司乏人。将使群谤不兴,众心知劝,不若敦仍旧之制,加奖善之方,自簿尉两有举奏者,许入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有举奏者,许入职事官,或换三班使臣。既有进身之阶,岂无畏法之志。设使流内之人,无迁进之望,而能尽公者必亦鲜亦。今后百辟新入之人,或采其艺能,或出于仕族,行藏必审,考试必精。避役之人,无图之类,严革其弊,高为之防,既激其流,复澄其源,亦何患流外之冗乎?
某又谓育将材,实边郡,使夷不乱华者,何哉?盖闻古之善御戎者,将不乏人,则师战而不衄;边不乏廪,则城围而不下。狄疑且畏,罔敢深入,此刘汉所以长也。不善御戎者,将在贵臣,边须远馈,故战之则衄,围之则下,狄无疑畏,乘虚深入,此石晋之所以亡也。今兵久不用,未必为福。在开元之盛,有函谷之败可龟鉴矣。何哉?昔之战者,耄然已老,今之壮者,嚣而未战,闻名之将,往往衰落,岂无晚辈,未闻边功,此必庙堂之所思也。仍闻沿边诸将,不谋方略,不练士卒,结援弭谤,固禄求宠,一旦急用,万无成功。加以边民未丰,边廪未实。下武之际,兵寡食足,如屯大军,必烦远馈,则中原益困,四夷益骄,深入之虞,未可量也,于时庙堂之上。虽有皋陶之谋,伯益之赞,不亦难乎!
夫天下祸福,如人家道,成于覆篑败于疾雷,圣朝岂恃其太平,而轻其后计,王衍之鉴岂曰不明?清谈之间,坐受其弊。盖备之弗预,知之弗为,许下之兵,日血十万,岂不痛心哉?今西北和好,诚为令图,安必虑危,备则无患。昔成周之盛,王道如砥,及观周礼,则有大司马阵战之法,粲然具存,乃知礼乐之朝,未尝废武。
今孙吴之书,禁而废学,苟有英杰,受亦何疑。且秦之焚书也,将亦愚其生人,长保天下;及其败也,陈胜吴广,岂读书之人哉?况前代名将,皆洞达天人,嗣续忠孝,将门出将,史有言焉。今将家子弟,蔑闻韬钤,无所用心,骄奢而已,文有武备,此能备乎!今于忠孝之门,可搜兵略,历试边任,使其识山川之向背,历星霜之艰难,一朝用之不甚颠沛,十得三四,不云盛乎?至于四海九州,必有壮志,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唐郭子仪,武举所得者也,斯可遗乎?又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异日安边,多可措任,此皆育将才之道也。又沿边知、通,精加选择,特授诏命,专谋农桑,三五年间,丰其军廪,此实边郡之道也。将材既良,边郡既实,师战不衂衅,城围不下,狄疑且畏,敢深入乎?朝廷可高枕矣。
前代御戎,其策非一,唐陆贽议沿边备守之术,请置本土之兵,勤营田之利,与今事宜相近,可约而行也。本土之兵者,若今之北边有云翼、招收之军,更可增致,作为奇兵。至于营田之利,宜常兴作而加焉,愿相府为国安危思之,五代之乱非远也。为河朔生灵思之,景德之前未久也。今相府劳一夕之思,绝百代之耻,无使中原见新羁之马,赤子入无知之俗,则天下幸甚!幸甚!圣人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又曰:“民利于今受其赐。”管仲霸臣也,而能攘戎狄、保华夏,功高当时,赐及来代。况朝廷之盛德乎?
某又谓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绝乱之阶者,何也?盖天下奸雄;无代无之,或穷为夜舞,或起为大盗,伺朝廷之过,执以为辞,幸生灵之怨,吊而称义,不然,以何名而动哉?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于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不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某敢小举其失以言之:国家戚近之人,不可不约,除拜之际,宜量其才,非曰惜恩,俱乎致寇,若力小任重,则挠权乱法,增朝廷之过,启奸雄之志。《易》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所谓盗者,其奸雄之谓乎?今道路传闻,或缁黄之流,或术艺之辈,结托亲近,邀求进贡,或受恩赐,或与官爵,此挠权之渐矣,可不畏乎?夫赏罚者天下衡鉴也,衡鉴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此先王之所慎也。
又土木之兴,久为大蠹。或谓土木之兴,出自内帑,无伤财害民之弊,故为之而弗戒也。某谓内帑之物,出自生灵,太祖皇帝以来,深思远虑,聚之积之,为军国急难之备,非诌神佞佛之资也。国家祈天永命之道,岂在兹乎?如“洞真”、“寿宁”之宫,以延燎之灾,一夕逮尽,岂非天意警在帝心,示土木之崇,非神灵之所据也,安可取民人膏血之利,辍军国急难之备,奉有为之惑,冀无状之福,岂不误哉?一旦有仓卒之忧,须给赏之资,暴加率 ,其可及乎?此耗国之大也,可不戒哉!倘谓内藏丰盈,用不可竭,则日者黄河之役,使数十州之人,极力负资,奔走道路,岂惜府库之余而不用之耶?故土木之妖,宜其悉罢,岂相府之不言乎?两宫之不听乎?
又文武百官之禄,取兵荒五代之制,或职轻禄重,或职重禄轻,重轻之间,奔竞者至,大亨之世,犹患不均,岂圣朝之意乎?所宜损之益之,以建其极。
又今三司之官,差除颇异,禄赐弗轻,何知弊而不言,多养望以自进。天下金谷,决予以群胥,掊克无厌,取怨四海,使先帝宽财之命,弗逮于民,和气屡伤,丰年寡遇,曾不谓之过乎?盖由三司之官,不制考限,不责课最,朝受此职,夕求他官,直云假涂,相与匿祸。天下受弊,职此之由,岂圣朝之意乎?宜其别制考课,重议赏罚,激朝端之俊杰,救天下之疲瘵,其庶几乎?
又古之勋臣,赏延于世。今则每举大庆,必行此典,自两省以上,奏荐子弟,必为京官,比于庶僚,亦既忧矣。而特每岁圣节,各序子孙,谓之赏延,黩乱已甚,先王名器,私假于人,曾不谓之过乎?非君危臣僭之朝,何其姑息若是耶?遂使萌序之人,塞于仕路。曾未稽古,使之司民,国家患之,屡有厘革,然但革其下而不革其上,节于彼而不节于此,天下岂以为然哉?我相府岂惜一孺之恩,不为百辟之表乎?
又远恶之官,多在寒族,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周旋百司之务,懵昧四方之事,况百司者,朝廷之纲纪,风教之户牖。咸在童孺,曾无激扬,使寺省之规,剥床至足,公卿之嗣,怀安败名。未赏试难,何以致远?非独招缙绅之议,实亦玷钧衡之公。
此则禄赏未均,任使未平,纲纪未修之类也。斯弊已久,何可极乎?惟我相府能革其弊,能变其极,而天下化成,不为难矣。
晋赵王伦、石勒之徒,心窥天子,口责丞相,岂非奸雄之人,伺朝廷之过乎?又今久安之民,不经涂炭,劳则易怨,扰则宜惊。猛将谋臣,威信未著。况边民尚困,边廪尚乏,苟有骚动,馈运所艰,武备未坚,狄志可聘,既挠之以征战,或以加之以饥馑,生灵穷匮,奸雄奋迅,鼓舞群小。血视千里,此五代之鉴昭昭焉,非止方册之有云,抑耳目之可接也。我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亦尝有事四方,劳于馈运,而生灵不敢怨,奸雄不敢动者,何哉?一则五代余民久在涂炭,乍睹明盛,如子得母,纵有劳役,未甚曩昔,此生灵不敢怨也。又当乘天开之运,震神武之威,征伐四方,动如山压。况躬擐甲胄,备尝艰难,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此奸雄所以不敢动也。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尔。今朝廷岂谓当时之易,而不虑今时之难乎?
又谓保直臣,斥佞人,以致君于有道者,何哉?有若人未之病,则苦口之药鲜进焉;国未之危,则逆耳之言鲜用焉。故佞臣易进,直臣易退,其致君于有道也难哉!及其既病也,药必错杂而进,故鲜效焉;及其既危也,言必错杂而用,故鲜功焉。盖佞人在矣,直臣远矣,其悔之也难哉。今朝廷久安,苦言而不用者,势使之然矣。
天深戒而不变者,祸可畏矣。伏闻京师去岁大水。今岁大疫,四方闻之,莫不大忧,此天之有以戒也,岂徒然乎?而京师之灾,甚于四方,何哉?盖京师者政教所出,君相之所居也,祸未盈而天未绝。故鉴戒形焉,不独恐惧其心,必使修省其政,国家之德尚可隆,天下道尚可行也。倘弗惧于心,弗修于政,渐盈于祸,渐绝于天,则国家四海,将如何哉?或谓国家之灾,由历数而定,非政教之出。若如所论,则夏禹九畴之书,果妖言耶?岂欲弃而焚之乎?苟天下有善,则归诸已;天下有祸,则归诸天。岂圣朝之用心?愿黜术士之言,奉先王之训,必不谬矣,必无过矣。于保直臣,斥佞人,则两宫二圣之心,如日星焉,孰可蔽其明乎?纵有行伪而坚,言伪而辩,试于行事,人焉廋哉!
某往日不极言,而今极言者,学陋之人,思虑未精,又亲安之时,上惧失禄,不幸亲今亡矣,朝廷或怒之,自顶至踵惟忠也,又何忧乎?倘相府思变其道,与国家作长久之计,固其基本,一旦王道复行,使天下为富为寿数百年,则福在国家,功在相府,得与天下生灵,长见太平,幸甚!幸甚!
窃以五代以来,诸侯暴酷,视民如芥,生杀由之。皇朝龙兴,典章一宽。真宗皇帝至仁如天,尽心于此,内则举执法之吏,外则创按刑之司,徒、流之间,无敢差者。若今于教化之道,复如刑名之用心,亦何患不至乎?今缙绅之间,多议按刑之司,无益于外,亦思之未深耳,如得其人,纠察四方,绝斯民之冤,协先帝之志,岂无益乎?得人而已。不可谓川之既平,可坏其防也。今王刑既清,王道可行,此天下士人,为相府惜其时也。或曰天下之事,犹指诸掌,岂相府弗克行乎?亦在两宫之意尔。谓人主在上,或喜怒生杀,或好恶邪正,则谏诤之际,为臣不易也。若乃修四方之政教,正百司之纲纪,澄清风俗,相府之职也。岂必两宫之意乎?
倘相府疑某之言,谓欲矫圣贤之知,为身名之计,岂不能终丧之后,为歌为颂,润色盛德,以顺美于时,亦何必居丧上书,逾越典礼,进逆耳之说,求终身之弃,而自置于贫贱之地乎?盖所谓不敢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是不为身名之计明矣。观前代国家,当其安也,士人上言,论兴亡之道,非圣主贤相,则百不一采。及其往也,则后之史臣,收于简策,为来代之鉴。今日之言,愿相府采其一二,为国家天下之益,不愿后之史臣,收于简策为来代之鉴。
狂斐之人,诛赦惟命,以庙堂深严,恐不得上,乃敢于相门下,名致此书,庶有一达于聪明,干犯台严下情无任惶恐激切之至。不次,某死罪惶恐再拜。
在线阅读,各种格式下载地址,去网络搜索“h4xsw幻世小说网”
⑧ 妍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妍”一般解释为美丽,如妍媸,百花争妍。也可以解释为巧,如妍捷。而用作人名:意指伶俐、聪明、美丽、纯洁之义。另外,“妍”字与“媸”相对,有美丽之意,是一种文言文用法,该字其他含义如下:
拼音:yán
释义:一般解释为美丽,如:妍媸(美好和丑恶),百花争妍。 也可以解释为巧,如:妍捷
笔画:
(8)云轻妍小说扩展阅读:
带妍有寓意名字:
1、诗妍:诗字是指贤才,美好,文雅的意思,与妍字搭配十分好听,寓指温文尔雅、栋梁之才、完美无缺。
2、羽妍:羽字是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大展宏图的意思,与妍字搭配非常动听,寓指大展宏图、自由翱翔、前程似锦。
3、茉妍:茉有茉莉、草茉莉、茉莉花、紫茉莉意指清纯可人、国色天姿、远近闻名。指茉莉,植物名。一种常绿灌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夏季开花(白色、香味浓厚)。用作人名意指忠贞、美丽、纯洁之义。
4、妍熙:熙字是指兴盛,和悦,幸福,吉祥的意思,与妍字搭配非常个性,寓指吉星高照、欣欣向荣、幸福安康。
⑨ 带有妍字的诗词
《梅花》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琴曲歌辞•宛转行》张籍
华屋重翠幄,绮席雕象床。
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氲暗裴回,寒灯背斜光。
妍姿结宵态,寝臂幽梦长。
宛转复宛转,忆忆更未央。
《宛转行》张籍
华屋重翠幄,绮席雕象床。
远漏微更疏,薄衾中夜凉。
炉气暗裴徊,寒灯背斜光。
妍姿结宵态,寝臂幽梦长。
宛转复宛转,忆君更未央。
《兰香神女庙》李贺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
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
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
舞佩剪鸾翼,帐带涂轻银。
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
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
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
团鬓分蛛巢,秾眉笼小唇。
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
深帏金鸭冷,奁镜幽凤尘。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杂曲歌辞•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阗采花》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去妇词》李白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
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
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
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
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
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
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掩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
自妾为君妻,君东妾在西。
罗帏到晓恨,玉貌一生啼。
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
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
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
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
馀生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
悔倾连理杯,虚作同心结。
女萝附青松,贵欲相依投。
浮萍失绿水,教作若为流。
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
忆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
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李白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李端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
舅乏郄鉴爱,君如卫玠贤。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
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
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
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
僻岭猿偷栗,枯池雁唼莲。
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
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岁年。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李端
马融方值校,阅简复持铅。
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
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复洞潜栖燕,疏杨半翳蝉。
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
应以冯唐老,相讥示此篇。
《婵娟篇》孟郊
花婵娟,泛春泉。
竹婵娟,笼晓烟。
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
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