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读后感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4-29 23:17:05

㈠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卷3:天仙配内容简介

王安忆的短篇小说编年卷第三集,名为《天仙配(1997-2000)》,是一部汇聚了她这段时间精华的文学作品集。这部作品集包含了王安忆从1997年至2000年的短篇创作,每一篇都是她文字才华的精心展现,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珍藏。其中,《长恨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堪称王安忆笔下的一大巅峰,被赞誉为经典之作。它与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短篇小说别具一格的韵味。她的文字犹如潺潺流水,自然流畅,不事雕琢,却流露出深深的人性洞察和真挚情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她平静而从容的艺术风格。

㈡ 读《走窑汉》

会找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来看,是因为王安忆的推荐。很喜欢王安忆,虽然她的书,我看的其实不算多。我最早接触比较专业的关于小说写作阅读的分析就是她的《心灵世界》。一开始看得很辛苦,但看完后收获很大,然后,我就开始关注她这方面的文章或者书。

她对刘庆邦的短篇小说评价很高。我开始关注刘庆邦才知道他有“短篇小说王”之称。

《走窑汉》是刘庆邦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发表于1985年,他的短篇小说集的第一篇,大约七八千字。很简单的一个复仇故事,读起来却有侦探小说那种一步一步逼近真相的节奏感。

小说从马海州出狱回到矿里工作开始讲起,而他坐牢的原因——捅了张清一刀。换工作服的时候,马海清的刀掉了,把张清吓得不轻。马海州的老婆——田小娥给他送餐。马海州让小娥发烟,她唯独不给张清。在马海州的要求下,小娥还是给了,但在张清接烟的时候,小娥把烟扔地上了。三个人的关系,在递烟中递出来了,但原因是什么?没说。马海州总是紧跟着张清,让他神经紧绷。故事慢慢地揭开谜底。人物的性格在慢慢地变化。

马海州原来是矿里胸佩红花的青年突击手。然而,在他下矿的时候,妻子小娥被张清诱奸。马海州知道田小娥出事后,他对田小娥的态度不断在转变,经历了三个变化。刚开始的时候,他吼,“田小娥,不许去死!......”他是真心不想田小娥死,他知道她是受害者。马海州是个善良的人。二话不说救了掉冰窟窿的小孩,拿钱给家里被火烧了的小四。他知道田小娥出事后,找张清算账,捅张清一刀。他没对小娥做任何事,没一句重话。只是进囚车前,吼了那么一句,不能死。这个时候的马海州,真心希望田小娥活着。那么什么导致他对田小娥说出那么戳心窝的话——“我以为你早不在人世了”?

马海州入狱后,田小娥回家。家里等待她的是什么?

田小娥的遭遇,马海州呢?

没人像对待田小娥那样直接辱骂,但是背后呢?作者没直接说。从写作的角度看,直接写了田小娥的遭遇,再重复类似安排并不是个好选择。从人物的性格设置来看。田小娥是个弱女子,当面侮辱她,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马海州连张书记都敢捅一刀,这么强势的性格,不可能允许人当面侮辱他,所以没人会当面去招惹他。但背后的议论会少吗?马海州这样的人,能忍受这样的人生“污点”吗?

出狱后,重新回到矿里,田小娥再次来到矿上,马海州的态度有了变化。

入狱前,马海州还希望田小娥好好地活着,但这个时候田小娥活着,对他来说,就是耻辱。时刻提醒着他,老婆被玷污了,他报不了仇还进了监狱。田小娥慢慢地变成了他复仇的工具。直到,张清自尽,田小娥自尽,他才从这段仇恨里解脱出来。然而,他的人生解脱了吗?

马海州是一个立体的角色,田小娥就是他的影子。一明一暗控制着故事的发展和节奏。这篇小说最好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该全讲,什么时候该讲一半,什么时候要压着不能讲,作者控制得特别好。把一个没有悬念的复仇故事,讲出侦探小说的节奏出来。

作者采用的是插叙、倒叙穿插用的方法,结构安排上很好,但有一个不足,就是各种叙述方法的转换不是很清晰,有的地方衔接比较模糊,需要全篇看完再回去推断时间的发展顺序。我觉得这是作者在表达上的小瑕疵。

在看过白先勇的小说之后,看这篇《走窑汉》的。对于王安忆说的,台湾作家和内地作家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别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复地读《走窑汉》我没有抠字的冲动,只是通过作者叙述的场景,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关系变化。而当我反复读白先勇的小说的时候,看着会有抠字的冲动,有些字会反复地去咀嚼,体会作者的用字的用心。在读到王安忆的这个观点之前完全没有留意到这个问题。如今仔细想来,我不喜欢莫言的小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在这里。他用到北方方言,浓浓的北方气息,对于南方人的我来说很不习惯,难以喜欢。

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是书面语的,因为方言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现在写文章的时候,会用上方言。一方面是语言习惯导致的,一方面也是自己有意无意而为之。之前觉得写文章讲故事应该努力做到“身临其境”。但看完《走窑汉》的现在,我犹豫了。

之前,我很少重复地去看一篇小说,即使是写读后感也是凭第一感觉去写,最多就是引用的时候翻一下原文。很少像最近这样,反复地去看(这是上完伊沽城老师的课之后的收获——如何更好地去阅读)。写完这篇《走窑汉》,我一点都不想再去看一遍。但《台北人》我还想再看,虽然看了几遍,伊沽城老师也详细地分析过一遍,但依然觉得小说里有可以读的东西,没有厌倦。

ps:这篇是《走窑汉》的读书笔记,其实也可算是《故事与讲故事》的读书笔记。在读《走窑汉》的时候,一直在印证着《故事与讲故事》里面读到的一些观点。

㈢ 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黑弄堂目录

王安忆短篇小说的编年目录,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卷,展现出她独特的文学世界。

首先,自序《论长道短》如同序幕,引导读者进入她对生活深度观察与思考的领域。接下来,我们遇见了"保姆们",她们的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在"民工刘建华"中,我们看到了城市变迁中的农民工角色,他们的坚韧与无奈在字里行间流淌。"丧家犬"则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生活中的无依无靠和生存的挑战。

接着,"陆家宅的大头"和"舞伴"讲述了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微妙交织,而"闺中"则细腻地刻画了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备宽升小新娘"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传统婚俗的故事,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

"波罗的海轶事"、"云低处"和"角落"描绘了异国他乡的见闻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世家"则通过家族历史探讨了世代变迁和家族荣辱。"乘公共汽车旅行"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平凡与诗意,"发廊情话"则以独特巧唤场景揭示了人性的微妙情感。

"姊妹行"关仿老注女性间的亲情与友情,"羊"则以动物象征人性的另一面。"乒乓房"和"一家之主"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琐碎与重要性,"稻香楼"与"51/52次列车"则以旅行为载体,探索人生旅途的思考。

"临淮关"、"后窗"、"化妆间"和"公共浴室"等篇目,以日常生活的微小场景,探讨了隐私、观察与理解。"救命车"和"厨房"则触及生命与生活的紧迫与日常。"弄堂里的白马"、"红光"、"浮雕"和"积木"则以象征手法,勾勒出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最后,"古城的餐桌"和"菜根谭"呈现了文化与传统在生活中的烙印,而"黑弄堂"作为目录的压轴,无疑凝聚了王安忆对那个特殊空间的深刻洞察和情感寄托。

热点内容
有番外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4-30 08:47:57 浏览:443
小说大家都喜欢的经典语录 发布:2025-04-30 08:37:30 浏览:969
类似都市道君的小说 发布:2025-04-30 07:59:59 浏览:63
网游之江湖梦小说 发布:2025-04-30 07:54:01 浏览:823
最新书旗小说怎么缓存 发布:2025-04-30 07:35:02 浏览:345
老兵在都市小说 发布:2025-04-30 07:35:02 浏览:299
有游戏的末日小说 发布:2025-04-30 07:29:56 浏览:813
傻子小姐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30 07:29:02 浏览:217
关于鬼故事短篇小说 发布:2025-04-30 07:25:01 浏览:467
徐漫陆亦深完整结局全小说 发布:2025-04-30 07:15:50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