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沈从文短篇小说
⑴ 沈从文小说集
最早知道沈从文应该是从他的作品《边城》开始。
上周逛图书馆,突然看到一本《八骏图》,作者就是沈从文。我看了一眼书的背面封面,上面有一首追寻人性救赎的绝句:
觉得很有深意,便借来一读。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沈从文的13篇短篇小说,分别是:
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在 《八骏图》读后感 里已经有所阐述,接下来就简单概括一下余下作品的大致内容。
《丈夫》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农村汉子去城市找以卖S赚钱养家的妻子时的所见所闻及心理斗争,向我们展示了种种违背人伦道德的陈规陋俗以及民众尚未开化觉悟时的尊严丧失。
《都市一妇人》讲述了一位命运多舛的妇人,在经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心理发生变化,从一位单纯、美丽、大方的女子,通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的经历,变得麻木,扭曲。
《柏子》人物刻画非常简单,水手柏子靠劳力挣钱,过段时间就会和吊脚楼的JN幽会,经过一晚的的抵死爱欲,现实的艰险、苦闷、困窘等都被柏子置之脑后,新的目标又已形成:多挣钱,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作者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女的欢爱,表现湘西人民的本性使然、自在而美丽的生命形式,呈现一种纯粹率真、健康自然的人性。
《贵生》讲的是一位五爷家的短工,暗恋桥头上卖杂货浦市人的16岁的女儿金凤。金凤爹有一次去娘家吃喜酒害蛇钻心病死掉了,算命就说金凤八字重,克父母、压丈夫。
贵生虽然暗恋金凤,但是对于算命一说有点余悸,一直未曾采取行动。终于有一天,害怕金凤被别人抢了先,所以贵生开始行动,去集市上买了一些提亲所需的东西。
但当他再次经过桥头时,却发现已经被五爷(由于赌博经常输钱,听信别人需要纳一个未开苞的女人冲霉运)捷足先登了。最后的两把火以及贵生的失踪引人深思。
贵生淳朴踏实善良但迷信懦弱又有着深刻骨髓的奴性,他的弱点可以说是造成他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
《逃的前一天》这篇文章说实话没读太懂,仿佛就是一个生活在军旅的人,在逃跑前的一天见到不同的人时心理状况,是对生命的深思?还是军旅生活的枯燥?亦或是内心的孤独……
《喽啰》…………
《说故事人的故事》这篇文章类似局中局的模式,一个经常给别人讲故事的人最终却成为另外一个故事的主角,借以讽刺那些已经深陷其中却不自知的堕落者。
《在别一个国度里》叙述的方式别出心裁,通过一位妇女和一个山大王来往书信的形式向大家述说着作为母亲一直生活在想要女儿幸福,又怕祖坟被刨,准女婿(山大王)凶恶的两难境地,然而想象总归想象,事实却是山大王修成正果,女儿也很幸福:女婿对外是山大王,在女儿面前却是一只羊,事事体贴呵护女儿。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三个男人,分别是军队里的我(班长)、同乡号兵,以及豆腐铺的青年老板。三个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其实只是豆腐铺邻居官士家的女儿, 及笄之年(15岁,刚到出嫁年纪)的美人儿。不过是远远瞥见,若隐若现,班长和哨兵只想多看一眼,以此借故总去豆腐铺,与青年老板交好,常常是讨好女人养的两只狗儿,借此感受某种不可能的关联。
后来相传女人吞金自尽,再后来是墓穴被盗。只有当事人视角里的事件,只有猜测,没有原因。通过文章可以猜测:是豆腐铺的青年老板做的,因为他确实在那晚消失了。也许他相信,吞金人七日内是可以近身肌肤而复活的,也许他只是想独自拥有心爱的女人,也许他们早已私定终身(但女人的家人应该是把她另许了别人做利益之换所以她才吞金,这些文中都没有说,但可以猜得),谁知道呢。
《节日》: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特别是文末的一句话:x城是多狼的,因为小孩子的大量死亡,衙门中每天杀人,狼的食料就不如穷人的食料那么贫乏难得。
《黔小景》:作者采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人们的麻木,甚至粉饰太平;有些人并不麻木,但是看得清却更痛苦,因为无可奈何,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你了然控诉也无用,但是心又不甘,所以也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无力感。
《一个母亲》: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面对丈夫给予的爱充满了内疚、自责和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唯一的孩子竟然是她和另外一个男人的骨肉,这个男人曾经是他们家的宾客,丈夫总是在外面忙,还很放心让妻子和宾客长期呆在家,并且让妻子想尽办法让宾客无拘无束,可以说在这个悲剧中,丈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些痛苦却只能有妻子独自默默承受。
这些小说有的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却不甚明白,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甚了解吧。。
⑵ 沈从文作品
沈从文作品有:《边城》、《长河》、《萧萧》、《龙朱》、《虎雏》等。
1、《边城》
《虎雏》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作品主要体现了沈从文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透露出其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鲁迅批判落后愚昧的乡村文化不同,沈从文赞美原始纯朴的风土人情,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原始文明在都市文明冲击下的不堪一击。
⑶ 沈文从代表作散文集
中篇小说《边城》、《阿黑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传记《记胡也频》、《记丁玲》,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等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http://..com/question/12791424.html
⑷ 沈从文的小说集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等,建议看《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⑸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概括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写于1929年,正好是“从文成熟时”。它贯通“过去”和“现在”,连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性”,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讲的虽是两个家族及两个兄弟的事,其所指却是两个民族的关系。开篇后,《渔》里面提到的湘西华山寨乌鸡河两岸“甘”、“吴”两族的争斗与鲁迅小说《药》里面华家、夏家的譬喻色彩如出一辙,直接指向便是苗汉两族的民族斗争,书中写道:“在那里,有两族极强,属于甘家为大族,属于吴家为小族。小族因为族小,为生存竞争,子弟皆强梁如虎如豹。大族则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读书识字者比持刀弄棒者为多。象世界任何种族一样,两族中在极远一个时期中在极小事情上结下了冤仇,直到最近为止,机会一来即有争斗发生。”
“过去一时代,这仇视,传说竟到了这样子。两方约集了相等人数,在田坪中极天真的互相流血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交锋了,棍棒齐下,金鼓齐鸣,软弱者毙于重击下,胜利者用红血所染的巾缠于头上,矛尖穿着人头,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属平常事情……”
“甘族”自然就是汉族了,“吴族”则为苗族,两族之间的斗争直至煮人为食,斗争之残忍想而易见,而这却并非短暂的刀兵相接,而是持久战,因为“相传在这地方过去两百年以前,甘吴两姓族人曾在乌鸡河荒滩上各聚集了五百余彪壮汉子大战过一次,这一战的结果是双方同归于尽……岸上还有司官所刊石碑存在。”而在“现今”两族合作时,虽然“野蛮的杀伐已经演变为‘渔’”,但离去的父亲还是交代下来了复仇之事,用祖传下来的刀去“流那曾经流过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属于朝字辈仇人的血”(《渔》)。
《渔》是一部主题很隐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我们便能感觉到这部讲族与族之间斗争的小说其主题却是和平主义的,它显扬的明显是神武不杀柔情似水的“弟弟”龙朱一样的人物,而不是那个拿祖传宝刀斫鱼杀蛇的“哥哥”,这其实就是用辨证的眼光看待民族的传统、家国的争斗等,是对民族未来的跨越式思考。
.
参考链接: http://wenku..com/view/0e8ab6bef121dd36a32d82b5.html
.
如果你认为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帮助.请点击我的回答下方【选为满意答案】按钮.
⑹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有哪些
沈从文 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 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í)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
张爱玲的《传奇》,短篇小说集。最早於一九四四年九月由上海杂志社出版 ,同月再版,加上一篇序言。
白先勇的《台北人》,此书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说组成。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望采纳
⑺ 萧萧的内容梗概
《萧萧》沈从文短篇小说,写于1929年,最初刊于《小说月报》21卷1号。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主人公萧萧从小失去父母,在她12岁时,没有坐花轿穿红着绿的体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妇, 丈夫断奶不久,不满三岁。就在她情窦初开时,不免遭人诱奸,因为生了个儿子,才幸免于死,没有被“发卖”。她儿子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作品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情调。
⑻ 沈从文的小说有那些
年表 1902 年 12 月 28 日 生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原名沈岳焕。 1917 年 秋 自县第一小学高小毕业。这是他最后学历。 8 月 入地方军队当兵。 1922 年 夏 只身抵北京,住酉西会馆。半年后迁银闸胡同一公寓“窄而霉斋”,进行自学。 1924 年 12 月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发表于《晨报副刊》。 1926 年 11 月 《鸭子》(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合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927 年 9 月 《蜜柑》(短篇小说),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8 年 1 月 赴上海。 2 月 《入伍后》(小说戏剧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7 月 《老实人》由现代书局出版。 同月《阿丽思中国游记》(长篇小说),第一卷由新月书店出版。 同月《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8 月 被胡适聘为上海中国公学讲师。 9 月 《篁君日记》(长篇小说),由文化学社出版。 10 月 《雨后及其他》由春潮书局出版。 12 月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由人间书店出版。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二卷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9 年 1 月 《红黑》《人间》两杂志创刊,与胡也频、丁玲合编。 同月《呆官日记》(长篇小说),由远东图书公司出版。 2月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由红黑出版社出版。 3月 《十四夜间及其他》(短篇小说集),由光华书局出版。 7月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由光华书局出版。 1930 年 2月 《一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由光华书局出版。 4月 《旅店及其他》由中华书局出版。 6月 《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由神州国光社出版。 12 月 《旧梦》(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1 年 1月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同月 胡也频被捕,不久被枪杀于上海龙华。 4月 陪同丁玲及其孩子回湖南常德。 5月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秋 应杨振声之邀赴山东青岛大学任教。 8月 《龙朱》(短篇小说集),由晓星书店出版。 同月《一个女演员的生活》(长篇小说),由大东书局出版。 1932 年 1月 《虎雏》(短篇小说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5月 《记胡也频》(长篇传记),由光华书店出版。 7月 《泥涂》(中篇小说),由星云堂书店出版。 秋 应杨振声之邀赴北京参加中小学教材编选委员会的工作。 11 月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1933 年 3月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由新时代书局出版。 同月《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5月 丁玲被捕失踪。 7月 发表《记丁玲女士》,于《国闻周报》连载,后集为《记丁玲》。 同月《凤子》由巷山书店出版。 9月 与张兆和结婚。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 10 月 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起京海论争。 同月《一个母亲》(中篇小说),由合成书局出版。 11 月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由现代书局出版。 1934 年 1月 返湘西探母病。 4月 《游园集》(短篇小说集),由大东书局出版。 5月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由生活书店出版。 7月 《从文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 9月 《记丁玲》(散文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0 月 《边城》(中篇小说),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5 年 12 月 《八骏图》(短篇小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 年 1月 《从文小说集》(短篇集),由大光书局出版。 3月 《湘行散记》(散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4月 《沈从文选集》(短篇小说集),由万象书屋出版。 5月 《从文小说习作选》(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月 《沈从文小说集》(短篇集),由仿古书店出版。 10 月 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引起关于当前创作关于反“差不多”运动的争论。 11 月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7 年 1月 《废邮存底》(散文集,与萧乾合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8月 离京转道天津、烟台、济南、南京、武汉、长沙,到大后方。后又回湘西。 1938 年 4月 离沅陵,经贵州到达云南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本年《一个妇人的日记》(小说),由星光书店出版。 1939 年 1月 发表《一般或特殊》,引起关于“反对作家从政”的讨论。 8月 《湘西》(散文集),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 《昆明冬景》(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同月《记丁玲》(续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2 月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0 年 本年《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集),由三通书局出版。 1941 年 1月 《如蕤》(短篇小说集),由上海艺流书店盗编出版(与生活书店出版之同名小说集篇目不同), 8月 《烛虚》(散文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3 年 4月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6月 《云南看云集》(杂文集),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7月 《黑凤集》(短篇小说集),由桂林开明书店出版。 9月 《长河》(长篇小说),由桂林开明书店出版。 1945 年 1月 《长河》出昆明文聚社版。 1946 年 夏 离昆明返京,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大公报》兼编、《益世报》等四种报纸副刊。 10 月 《沈从文杰作选》(短篇小说集),由新象书店出版。 1948 年 8 月 《长河》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49 年 秋 入中央革命大学研究班学习。后改行于历史博物馆工作。 1963 年 周恩来提议其参与《中国历史图谱》的编写。 1964 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初稿完成。 1969 年 赴湖北咸宁干校,在双溪看菜园子。 1971 年 获准回京。 1978 年 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1980 年 赴美国访问讲学。 1981 年 1981 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8 年 5 月 10 日 于北京逝世。
⑼ 沈从文有哪些影响力大的作品
《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
《入伍后》(小说、戏剧合集)1928,北新
《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1928,新月
《老实人》(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
《阿丽思中国游记》(童话)1928,新月
《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文化学社
《山鬼》(短篇小说)1928,光华
《雨后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28,春潮书局
《长夏》(短篇小说) 1928,光华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童话) 1928,新月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
《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上海远东书店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1929,红黑
《十日夜间》(小说、戏剧合集)1929,光华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1929,光华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
《凤子》(短篇小说集)1930,杭州苍山书店
《—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1930,光华
《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1930,神州
《旧梦》(长篇小说)1920,商务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1932,中华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1931,新月
《龙朱》(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寻乐轩
《—个女剧员的生活》(长篇小说)1931,上海大东书局
《虎雏》(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记胡也频》(散文)1932,光华
《泥涂》(中篇小说)1932,北平星云堂书店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1933,新时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一个母亲》(短篇小说)1933,上海合成书局
《沫沫集》(评论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
《游目集》(短篇小说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从文自传》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记丁玲》(散文)1934,良友
《边城》(中篇小说)1934,生活
《八骏图》(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从文小说集》1936,上海大光书局
《湘行散记》(散文集)1936,商务
《从文小说习作选》(上下册)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说集) 1936,复兴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废邮存底》(书信体文论集)与萧乾合著,1937,文生
《一个妇人的日记》(短篇小说)1938, 晨光
《记丁玲》(续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
《昆明冬景》(论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1939,商务(长沙)
《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1940,上海三通书局
《如蕤》(短篇小说集)1941,上海艺流书店
《烛虚》(散文评论集)1941,文生
《沈从文自传》 1943,上海中央书店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云南看云集》(评论集)1943,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黑风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长河》(第 l卷,长篇小说) l945,昆明文聚社
《沈从文小说选集》 1957,人文
《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从文小说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从文散文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沈从文散文选》 1981,湖南人民
《沈从文小说选》 1981,湖南人民
《沈从文小说选》 (1—2)1982,人文
《沈从文散文选》 1982,人文
《沈从文文集》(1—12) l982一1984,花城、香港三联
《沈从文选集》(1一5)1983,四川人民
《神巫之爱》(小说、散文集)1983、花城
《凤凰》(小说散文集)1986,文化艺术
《沈从文代表作》(小说、散文集)1987, 黄河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