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苏教版选修语文短篇小说有哪些

苏教版选修语文短篇小说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6-25 15:34:51

A. 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叶圣陶的文章有哪些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
《记金华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B.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读名著有哪些

1、四大名著:是指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和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2、《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4、《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5、《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C. 哪些茨威格的作品被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

1、苏教版 短篇小说 《看不见的珍藏》高中3年级选修课程


2、沪教版 第三册第二单元《世间最美的坟墓》


3、广东版 第一册第二单元《罗曼罗兰》(节选)

D.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应该不是小说集,而是小说,只是后来被汇编成集的,他的短篇小说就如下面那位所讲的一样,有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蔚蓝的王国》(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E. 《月迹》这篇课文要怎么讲

阅读教学 给“个性化理解”指一个“路线图”
(完整的全文)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欣喜的看到,个性化理解成为阅读教学课堂的重头戏。
看两个例子——
例一,阅读教学的课文是《柳叶儿》(作者宋学孟,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这是一篇回忆童年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文章。教学之中,让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主问题是:“告诉我们: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于是,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之后,纷纷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读到了抢柳叶儿;我读到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我读到了饥饿;我读到了柳叶儿的吃法;我读到了柳叶儿曾救过作者的命;我读到了一种苦涩的感情……
例二,阅读教学的课文是《月迹》(作者贾平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写的是中秋夜,一群孩子盼月、看月、寻月、议月等童年趣事。教学之中,让学生个性化理解的主问题是:“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同样,在自主读课文之后,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或多或少的理解:“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这一句表现了童心的想象力奇妙;“我突然觉得……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一句体现了童心的创造力高超;“(嫦娥)有三妹一样漂亮吗”这一句发问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稚气;“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一句写出了儿童看月亮的仔细和心情……
两个例子之中,笔者之所以称让学生所理解的问题为“主问题”,是因为理解这个问题要花用不少时间,占整堂课1/4乃至更大的分额。如此来看,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运行”得更好,也就很值得研讨了。
有必要再审视个性化理解的原旨和内涵。首先,个性化理解是相对于传统的“听讲与接受”提出的。是由注重结论而向获得知识、关注过程的转变,它摒弃传统的标准化答案,鼓励学生个人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由独裁走向民主,从独白走向对话;朗朗书声回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形成和谐的课堂……第二,个性化理解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理解过程的探究性,是学生自我对文本的再现与建构,获得与化解;理解结论的独特性,阅读主体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当然是学生“自我”的事,所理解出的“结论”也带着浓重的自我色彩,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过程的差异性,既有实现目标“路径”的偏差性,“速度”的不一致性,“方法”的奇异性,也有理解结论的差异性,作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阅读主体,学生对文本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个体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高低一般是正相关的关系。
再来反观上面的例子,显然就可以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因为,例子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只是抛出了一个话题,或者是圈定了一个范围,然后学生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如此,学生海阔天空,谈东说西,课堂活动形式确实自由、活泼,然而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却难免心浮气躁,思维缺乏深度。而且,用民间俗语来描述这种课堂状况,那就是,头上一句脚上一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为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之中,应该给“个性化理解”指一个“路线图”。
路线图的含义应该有下面几层:
一,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应该有一条通向目标的路。对这个提法请别产生歧义,这里所说的“一条通向目标的路”,强调的是理解的过程,而不是“框定”学生的理解思维只在“一条”路上。就以上面的“例子”来分析,阅读课堂上,我们常常有个性化理解的“目标”,却往往忽略了通往目标的路程。教师要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中就要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比如对于《月迹》一文的个性化理解,“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就可以有下面的路线可“走”——注重于品“月迹”,将问题设计为“遵循镜中望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的次序,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或者注重于品孩子们因月亮而变化的“心迹”,将问题设计为“寻找孩子们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等心情变化的过程,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还可以注重于童真童趣本身,将问题难度降低设计为“从文中找句子,分别着眼于神奇想象、深切感悟、独特体会、敏锐发现、高度创造等角度,赏析这些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这样的设计,岂不正可以让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理解不走乱步子了吗?否则,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常常会让教师感到措手不及,使阅读的课堂失控。
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应该有一个渐进的层次。一下子就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通过个性化理解,然后就能形成结论,就能把握了文本,显然是不现实的。实现阅读理解的目标,——这里且不谈阅读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应该有个“几步走”。比如对于《柳叶儿》的理解,“告诉我们: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将此问题分解成“四步走”,就让个性化理解有了层次——第一,“告诉我们:你从课文中读到了哪些事情?”这里的个性化理解就可以只集中于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这样的事,引导分析理解如何抢、怎样吃,以及为何要吃柳叶儿,又苦又涩的柳叶儿却为什么要抢?等等。第二,“告诉我们:你从课文中读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柳叶儿分别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这里的个性化理解着眼于“我”、三叔、奶奶等人物了,对柳叶儿的感情实际上已经联系上了对生活的感情。第三,“告诉我们:你从课文中读到了哪些的感情?”当“事情”已经明确,“人”也基本认识,再来把握和体会感情就不会再是难事。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应该会出现“苦”、“乐”、“甜”、“涩”这样的字眼。第四,“告诉我们:文中的‘我’对柳叶儿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感觉呢?”这一个层次是对全文主题和情感的深入理解。学生可以有多种个性化的理解,但要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吃柳叶儿的童年是充满辛酸的,但童年的“我”却“不识愁滋味”,那样苦涩的日子却依然让我们感到童年无忧无虑。这童年生活的态度启迪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三,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应该既是分散的又是集中的。它可以表现为“分散——集中”式:围绕一个既定的阅读目标,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好似从外围向一个中心前行;也可以表现为“集中——分散”式:围绕一个既定的阅读目标,学生是着眼于一个问题而多出现多种个性化理解,好似从中心而向四面八方伸展。
其实,从更高的追求而反思阅读教学,上文所啰唆的意思却并不是给“个性化理解”指一个“路线图”的全部内涵。因为,我们的话题还停留在“问导模式”上。阅读教学真正要引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还应该走向“导问模式”之路径。由“问导”到“导问”,并不是将两个字颠倒一下先后次序的问题,而是一种阅读教学格局的彻底变革。就是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再是设计问题来“问”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理解文本;而应该考虑“引导”学生真正个性化阅读,自己生成“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再将自己一时解决不了问题“问”出来,以在同学或教师这些更大范围内求得解决。随着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再生成新的问题……如此这般,才是个性化理解的可行之路。
这样,一堂课阅读教学的结束,不再是一个终结点,更应该是新的追求、探究的起点。

《月迹》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月迹》

二. 重点、难点:
1. 体会教学设计>文章表现出的优美的意境和美好的感情。
2. 体会作者形象、充满童趣地表现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特点。
3. 学习教学设计>文章精巧的构思。
4. 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作者在回忆童年的不幸遭遇时曾这样追述道:“慰藉以这颗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屋后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山石之上的圆圆的明月。这是我那时读得有滋有味的两本书,好多人情世态的妙事,都从它们身上读出了体会。”“山石和明月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在我舞文弄墨挤在文学这个小道上后,它始终左右着我的创作。”(《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1983)《满月》《对月》

二、本课字词
1、易读错的字。
觑 倏 砌 嫉 酥 糙

2、辨字,注音组词。
袅: 仰: 偎: 掬:
凫: 抑: 猥: 鞠:
鸟: 柳: 煨: 拘:

三、学习课文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古诗和故事。
(一)咏月诗歌
1、你还记得有关月亮的儿歌吗?
月亮圆圆
真正好玩
我走它也走
我站它也站
我来看看它
它也把我看
我跟它说话
它假装没听见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上坐
只看见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咏月诗
江楼感旧(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郎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把酒问月》
月亮的传说一
天地间本来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人们只能点火把来照明。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间,特大的狂风把两个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两个太阳。两个太阳轮流照耀着大地,照得人们无法合眼休息,庄稼也都被烧焦了。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位箭术高明的神箭手用强箭射中了其中的一个太阳,从此,它的光芒减弱,变成了月亮。
月亮的传说二
天上的月亮原来是方不方、圆不圆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热得使人透不过气。一对青年男女立志兴利除弊,为人民做好事。力大无比的男青年将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点点修理得圆圆的。可是,月亮光还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织锦能手,她潜心为月亮编织了一幅美丽的丝锦,让男青年挂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盖起来。这样,月亮光就不那么刺眼了,原先织在丝锦上的图案、房子、牛羊、桂花树等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面图案了。后来,男女青年也来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织锦,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

3、中秋赏月的由来
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朗诵课文,结合旁批,概括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盼月 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寻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眼瞳见月
议月

2. 整体把握感情基调。
你认为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有哪些心理体验?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高兴 失望 奇妙 甜蜜 满足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味感悟
1、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怎样体会到情趣的?(看到的、想到的)
(1)月亮从竹窗帘里溜进来爬上了镜子
惊奇——高兴——不敢出气——失望
(2)院中的月亮大而圆,玉玉的,银银的。我们疑心花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心?)
(院子没有满月,只有银色的月光。为找月亮,看到了像星星一样闪着荧荧银光的花骨朵,疑心这是繁星变的,抬头寻星,才看见了头顶的一轮明月。因此作者才有这样的联想)
美好而奇妙、充满幻想的感受。
(3)我们都面面相觑,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把庭院里的桂树和月亮上的桂树想象成一体,庭院里桂树的馥郁花香好像就是月亮中桂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利用想象出的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增加一种神秘的体验,我们好像也在了月里。
惊奇——神秘——令人心痒
(4)我们争执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为什么要争?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心理?)
因为月亮里边有漂亮的女子,而三妹却想独自占有这个美好的东西。因此引发了我们的羡慕和嫉妒,我们也要拥有这个好东西,所以争执起来。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占有的心理。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5)我们把月亮喝到了肚里。
酥酥地颤——微微地晃动。
可怜儿的样子——令人喜爱的样子。
所以我们都高兴得喝下肚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有漂亮的嫦娥、有桂树的神秘气息的月亮,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6)我们在院里、在水里的好多地方,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发现了许多月亮。我们好像到了月亮上。
奇妙——惊讶——兴奋,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拥有。人人在处处都能拥有美好的事物。

2、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3、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

(四)课文疑难探讨。
1、散文在结构上看是自由的,可是在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教学设计>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2、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答: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4、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设计>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答:月迹是教学设计>文章的线索。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就是孩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它既是月的变化轨迹,又是孩童成长的轨迹。

(五)拓展阅读
1. 有关月亮的诗词名句。
2. 贾平凹的《对月》《满月儿》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知识
1、易读错的字,注音并再组一个词。
面面相觑:( ) 倏忽:( )
雕栏玉砌:( ) 嫉妒:( )
酥酥地颤:( ) 粗糙:( )

2、辨字,注音组词。
袅:( ) 仰:( )
凫:( ) 抑:( )
鸟:( ) 柳:( )

偎:( ) 掬:( )
猥:( ) 鞠:( )
煨:( ) 拘:( )

二、写作
1、中秋将至,请给亲朋好友发一条短信,表达你的问候。
2、自由畅想
2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易读错的字,注音并再组一个词。
面面相觑:qù 小觑 倏忽:shū 倏地 倏而
雕栏玉砌:qì 堆砌 嫉妒:jí 嫉贤妒能
酥酥地颤:sū 酥软 粗糙:cāo 糙米

2、辨字,注音组词。
袅:niǎo炊烟袅袅 仰:yǎng 仰望
凫:fú凫水 抑:yì压抑
鸟:niǎo飞鸟 柳:liǔ 柳树

偎:wēi相依相偎 掬:jū 掬起
猥:wěi 猥亵 鞠:jū 鞠躬
煨:wēi 煨牛肉 拘:jū 拘束

二、写作


不容易啊 加些分吧 ~~

F. 鍗栫櫧鑿滀綔鑰

銆婂崠鐧借彍銆嬬殑浣滆呮槸鑾瑷銆

銆愪綔鑰呯畝浠嬨戣帿瑷锛屾湰鍚嶇¤盁涓氾紝1955骞2鏈17鏃ュ嚭鐢熶簬灞变笢鐪佹綅鍧婂競楂樺瘑鍘挎渤娑涔″钩瀹夊簞锛屼腑鍥藉綋浠d綔瀹讹紝鐜颁负鍖椾含甯堣寖澶у︽暀鎺堬紝鍥介檯鍐欎綔涓蹇冧富浠伙紝娌冲寳澶у︾壒鑱樻暀鎺堬紝涓鍥借壓鏈鐮旂┒闄㈢爺绌跺憳銆

G. 莫怀戚曾获四川文学奖的中篇小说是什么著有什么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 》《 散 步 》《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其作品<散步>还被选入国家苏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以及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H. 小学语文苏教版中,除了六年级《草原》外,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望采纳

热点内容
过年玩国王游戏小说 发布:2025-05-10 20:49:49 浏览:887
冥王的毒宠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10 20:47:02 浏览:534
言情小说悲情男二 发布:2025-05-10 20:33:26 浏览:214
小说gl总裁 发布:2025-05-10 20:18:30 浏览:545
短篇丝袜小说和集 发布:2025-05-10 20:09:19 浏览:456
类似斗战神游戏的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10 20:08:18 浏览:311
神级狂兵在都市小说木楠 发布:2025-05-10 20:06:47 浏览:986
霸道总裁压着我小说 发布:2025-05-10 20:00:09 浏览:686
有八个媳妇的总裁小说 发布:2025-05-10 19:54:57 浏览:49
小说言情网养个总裁当老公 发布:2025-05-10 19:37:46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