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优秀短篇小说
A. 五零六零年代文推荐
五零六零年代文推荐
1、《五十年代日常》作者:菠萝飞雪
文案:
林月是一个孤儿,一场飞机事故让她回到了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和自己特殊的身份,她该何去何从?同父异母姐弟的不喜,爷爷奶奶偏心,父亲的离世,母亲的改嫁……都让她无比迷茫。
作品简评:
文章节奏明快,情节跌宕起伏。给读者展示出建国初期的生活画卷,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题材新颖,女主身世奇特,在建国初期努力生活,有好友三两只,努力活出一片天。这是女主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奇异的恋爱史。这里有最纯真的爱情,也有最温暖的亲情。
B. 反映中国五六十年代生活的小说有哪些
这样的作品太多了,我举一些(括号里是作者):
《青春万岁》(王蒙),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生活。
《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写的是五六十年代开发建设西藏的内容。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写的是五六十年代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的生活。
《三里湾》(赵树理)、《山乡巨变》(周立波,严正声明此“周立波”不是当下的艺人“周立波”)、《汾水长流》(胡正)、《艳阳天》(浩然)、《李双双小传》(李准),写的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
《乘风破浪》(草明)、《百炼成钢》(艾芜),写的是五六十年代城市工业化变革中工人们的生活。
C.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伊朗优秀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伊朗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如萨迪克·赫达亚特的《明天》(1946),阿赫玛德·萨迪克的《同志》(1952),奥密德的《白色地平线》,达里亚的《反叛》(1952),伯佐尔格·阿拉维的《一个吉兰农民》(1951)、《书简及其他故事》(1952)和《水》(1952)等。
D. 中国50年代的小说有哪些
: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曲波《林海雪原》;
抗战:知侠《铁道游击队》,梁斌《红旗谱》,冯志《敌后武工队》,杨沫《青春之歌》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抗美援朝:陆国柱《上甘岭》,杨朔《三千里江山》
E. 求五十到九十年代的中国小说
巴金的《家》《春》《秋》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陈忠实的《白鹿原》
曲波的《林海雪原》、《桥隆飙》,都是战争年代的,都改编了电视剧,我最近看了桥隆飙电视剧,很好看,小说应该更加精彩,推荐
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同样改编了电视剧,战争年代的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不是很长
余华的《现实一种》《鲜血梅花》《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F. 茹志娟《百合花》的故事梗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
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
后来,他回去了,但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我”则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开始,送来一个通讯员,“我”还紧张了一下,发现不是他后才放心。
后来,有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后来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待医生来后,他已经牺牲了,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
(6)五十年代优秀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
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
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
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
茹志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二分区文工团、一师服务团演员,苏中公学俱乐部戏剧干事,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团员、组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文艺月报》编辑、作品组长,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G. 五十年代百花时期小说特点还有代表作品等
特点:1、取材范围大大扩大2、主题开掘较深,有新意3、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多样化尝试
代表作品:
1. 杂志:《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
2. 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办公厅主任》(李易)、《田野落霞》、《西苑草》(刘绍棠)等
3. 特写《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白危)、《爬在旗杆上的人》(耿简,即柳溪)、《马端的堕落》(荔青)
4. 诗《一个和八个》(郭小川未公开发表)、《草木篇》(流沙河)、《贾桂香》(邵燕祥);
5. 话剧(岳野的《同甘共苦》
H. 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
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
《台北人》是作家白先勇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首版于1971年。该小说集反映20世纪50年代大陆人去台湾生活的心理面貌的小说集。
《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茄宏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小说不但幅面广,使读者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意义再重复,互相陪衬辅佐,使读者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得以迹配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小说包含了《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十四个短篇文章。十四个故事它们相互没有关联,出场人物也贫富悬殊,行业各异。诉说着那些出身大陆后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人们的故事。
作品赏析:
台北人顾名思义,是指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人,他们之所以生活在台北颤州册,完全是因为国共交战,国民党战败后,逃难迁居所致。这和作者白先勇的个人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
内战后白先勇全家迁往台北,所以,白先勇对他笔下的人物,有一种相知相熟的感情。其实台北人并非是白先勇在台北写成的,而是他在美国教书时的作品。但是,作品所呈现的,却又非常中国化。这和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据他回忆,虽然在课堂里念的是西洋文学。可是从图书馆借的,却是一大叠一大叠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的书,还有许多五四时期的小说。
I. 20世纪50年代,以抒情性叙述方式来表现革命历史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哪些
在20世纪50年代,以抒情性叙述方式来表现革命历史的短篇,有刘真的《核桃的秘密》、《英雄的乐章》(1959)、《我和小荣》、《长长的流水》,以及萧平的《三月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