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
发布时间: 2024-02-23 05:27:17
㈠ 郁达夫的《沉沦》的简介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
《沉沦》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抒情艺术。小说中通篇都是娓娓道来的抒情语调,很少使用实录的人物对话等等。
这篇小说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剧,再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和苦闷的心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㈡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关于文本结构的赏析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用写意笔法,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桐君山“微茫的月色灯光”幽谧清寂,与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
在文章开始处作者就交待了自己的处境为避政界纷扰与官府的追捕,因此作者于寄情山水中一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忘却尘世纷扰。
一边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满现实的牢骚和关心民众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关心。这也正是这篇游记文章的艺术鬼力所在:作者善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水山与历史化为一炉,把风景与人情合为一处,景中含情,情融于景。
背景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
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借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之情。1932年回忆旧游、感怀时政而成此文。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