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形结构短篇小说集
① 《十日谈》的作者是谁
《十日谈》的作者是乔万尼·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12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杰出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内容简介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黑死病流行,10名青年(3男7女)结伴避于乡间别墅。他们整天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以资消遣。
《十日谈》就记述了他们所讲的100个故事,其中很多故事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东方故事和历史事件。在故事中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了教会的黑暗和罪恶,抨击了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这种批判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要求摆脱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束缚。
作品还描绘和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了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腐败进行了鞭挞,赞赏了平民和商人的聪明才智,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男女平等。在一些故事中还塑造了多才多艺,和谐健美的理想人物。
② 《狂人日记》共两篇,一篇是鲁迅写的,另一篇是谁写的
另一篇是俄国作家果戈里再19 世纪中叶写的,
果戈里《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
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
鲁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其小说创作形式来说,两者都使用了框形结构,但是果戈里仅使用于狗的联想,而鲁迅则把整个情节放入了框形结构.就思想内容的深度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果戈理所难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鲁迅的创作中启蒙的意味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