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篇小说艺术特点
Ⅰ 巴金的短篇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短篇喜欢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不少属于书信体或日记体。其中的“我”可能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也可能是事态发展次要的参与者或目击者。他后来解释自己常用这类写法,积极的原因是可以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消极的原因是便于对“不知道的就避开”不写。他的小说大多数较多主观感情的抒发,较少客观生活的刻画。巴金还说过:“我写文章,尤其是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只感到一种热情要发泄出来,一种悲哀要倾吐出来。我没有时间想到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我是为了申诉,为了纪念才拿笔写小说的。”他一般地不怎么注意结构故事、剪裁情节、节制文字等方面的推敲而是感情奔放,一泻千里,读来激动人心,十分流畅。
Ⅱ 关于巴金前期和后期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变化
1、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
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2、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
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2)巴金短篇小说艺术特点扩展阅读:
巴金的作品创作题材: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
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