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壹』 沈从文小说集
最早知道沈从文应该是从他的作品《边城》开始。
上周逛图书馆,突然看到一本《八骏图》,作者就是沈从文。我看了一眼书的背面封面,上面有一首追寻人性救赎的绝句:
觉得很有深意,便借来一读。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沈从文的13篇短篇小说,分别是:
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在 《八骏图》读后感 里已经有所阐述,接下来就简单概括一下余下作品的大致内容。
《丈夫》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农村汉子去城市找以卖S赚钱养家的妻子时的所见所闻及心理斗争,向我们展示了种种违背人伦道德的陈规陋俗以及民众尚未开化觉悟时的尊严丧失。
《都市一妇人》讲述了一位命运多舛的妇人,在经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心理发生变化,从一位单纯、美丽、大方的女子,通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的经历,变得麻木,扭曲。
《柏子》人物刻画非常简单,水手柏子靠劳力挣钱,过段时间就会和吊脚楼的JN幽会,经过一晚的的抵死爱欲,现实的艰险、苦闷、困窘等都被柏子置之脑后,新的目标又已形成:多挣钱,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作者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女的欢爱,表现湘西人民的本性使然、自在而美丽的生命形式,呈现一种纯粹率真、健康自然的人性。
《贵生》讲的是一位五爷家的短工,暗恋桥头上卖杂货浦市人的16岁的女儿金凤。金凤爹有一次去娘家吃喜酒害蛇钻心病死掉了,算命就说金凤八字重,克父母、压丈夫。
贵生虽然暗恋金凤,但是对于算命一说有点余悸,一直未曾采取行动。终于有一天,害怕金凤被别人抢了先,所以贵生开始行动,去集市上买了一些提亲所需的东西。
但当他再次经过桥头时,却发现已经被五爷(由于赌博经常输钱,听信别人需要纳一个未开苞的女人冲霉运)捷足先登了。最后的两把火以及贵生的失踪引人深思。
贵生淳朴踏实善良但迷信懦弱又有着深刻骨髓的奴性,他的弱点可以说是造成他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
《逃的前一天》这篇文章说实话没读太懂,仿佛就是一个生活在军旅的人,在逃跑前的一天见到不同的人时心理状况,是对生命的深思?还是军旅生活的枯燥?亦或是内心的孤独……
《喽啰》…………
《说故事人的故事》这篇文章类似局中局的模式,一个经常给别人讲故事的人最终却成为另外一个故事的主角,借以讽刺那些已经深陷其中却不自知的堕落者。
《在别一个国度里》叙述的方式别出心裁,通过一位妇女和一个山大王来往书信的形式向大家述说着作为母亲一直生活在想要女儿幸福,又怕祖坟被刨,准女婿(山大王)凶恶的两难境地,然而想象总归想象,事实却是山大王修成正果,女儿也很幸福:女婿对外是山大王,在女儿面前却是一只羊,事事体贴呵护女儿。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三个男人,分别是军队里的我(班长)、同乡号兵,以及豆腐铺的青年老板。三个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其实只是豆腐铺邻居官士家的女儿, 及笄之年(15岁,刚到出嫁年纪)的美人儿。不过是远远瞥见,若隐若现,班长和哨兵只想多看一眼,以此借故总去豆腐铺,与青年老板交好,常常是讨好女人养的两只狗儿,借此感受某种不可能的关联。
后来相传女人吞金自尽,再后来是墓穴被盗。只有当事人视角里的事件,只有猜测,没有原因。通过文章可以猜测:是豆腐铺的青年老板做的,因为他确实在那晚消失了。也许他相信,吞金人七日内是可以近身肌肤而复活的,也许他只是想独自拥有心爱的女人,也许他们早已私定终身(但女人的家人应该是把她另许了别人做利益之换所以她才吞金,这些文中都没有说,但可以猜得),谁知道呢。
《节日》: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特别是文末的一句话:x城是多狼的,因为小孩子的大量死亡,衙门中每天杀人,狼的食料就不如穷人的食料那么贫乏难得。
《黔小景》:作者采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人们的麻木,甚至粉饰太平;有些人并不麻木,但是看得清却更痛苦,因为无可奈何,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你了然控诉也无用,但是心又不甘,所以也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无力感。
《一个母亲》:主要讲述了一个母亲面对丈夫给予的爱充满了内疚、自责和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唯一的孩子竟然是她和另外一个男人的骨肉,这个男人曾经是他们家的宾客,丈夫总是在外面忙,还很放心让妻子和宾客长期呆在家,并且让妻子想尽办法让宾客无拘无束,可以说在这个悲剧中,丈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些痛苦却只能有妻子独自默默承受。
这些小说有的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却不甚明白,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甚了解吧。。
『贰』 短篇书籍推荐
短篇小说推荐:
1、萧萧
《萧萧》是沈从文于1929年以湘西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乡下一个童养媳的遭遇与悲剧性的命运。小说表现了湘西民风的纯朴,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意蕴,同时也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童养媳制度的愚昧与野蛮并对历史文化及民族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叁』 沈从文的小说集有哪些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等,建议看《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肆』 沈从文的丈夫,是不是女性主义小说
不是
《丈夫》是沈从文发表于1930年的短篇小说,写了20世纪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生活故事。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年轻女子“老七”,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上城里来卖身。向我们展示了种种违背人伦道德的陈规陋俗以及民众尚未开化觉悟时的尊严丧失。[1]
小说着重于男主人公的心境变化。丈夫初次出现在妻子面前,一面把带来的东西交给女人,一面用吃惊的眼睛搜索女人的全身。这时节,女人在丈夫眼下自然已完全不同了,一副烟花女子招摇的打扮,以及城市里人的派头,说话口音完全不是做媳妇的神气了。使乡下来的丈夫感到极大的惊讶,有点手足无措。在女人面前,丈夫感到自己的卑微。[1]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来了客,一个船主或商人,喝过一肚子烧酒,摇摇晃晃上了船,一上船就大声嚷着要亲嘴要睡觉,那势派使丈夫想起了村长同乡绅那些大人物的威风。于是,丈夫不必指点,也就知道怯生生的往后舱钻去,躲到后梢船上去低低地喘气。这样的丈夫在黄庄多着,那里出强健的女子和忠厚的男人。女子出乡卖身,男人皆明白这做生意的一切利益,老七的丈夫也莫能例外。这是丈夫面对现实的第一次心理变化,那还只是淡淡的迷茫和失落。如果不是回家的三十里路上有豺狗、有野猫、有查夜放哨的团丁,全是不好惹的东西,他愿意回去了。而次日水保的粗暴插入触动了丈夫麻木的神经,使他敏感起来。[1]
做水保的人照例是水上一霸,凡是水上的事他无有不知,他的权力集中在这些小船上。一方面他们站在官府的角度协助管理这些船家,被官府利用;另一方面,在感情上又亲近船家,也负责查清到妓船上找碴的人,是船家得罪不起的人。因此水保受妓船老鸨的尊敬程度不下于官差,他做了许多妓女的干爹,老七也认了他为干爹。
水保来访,因为船上老鸨(大娘)和老七、五多都去烧香去了,留着老七的丈夫守船。水保大声吆喝,丈夫战战兢兢出来接待。这干爹认识了女婿,两人说了一会话,临走时搁下一句话告老七:“晚上不要接客,我要来。”
丈夫越想越不对劲,为什么要说这个,有什么理由说这个。胡想使他心上增添了烦恼和愤怒。[1]
老七和五多回来了,老七手上拿得有一把胡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欢胡琴,掌班的大娘也提了一副猪肺随后赶到。晚上,男子拉琴五多唱歌,老七也唱歌。但是两个醉醺醺的士兵搅了他们的欢愉,强迫老七接客,丈夫的愤恨在心里不断积聚膨胀,好不容易侍候完两个兵爷,水保带着巡官半夜查船,最终毁了丈夫的迷梦。丈夫要求与老七独处本无可厚非,而老鸨暗示:“巡官就要来的。”这一切又重重的给了丈夫一击,老七咬着嘴唇不作声,半天发痴。[1]
穷人也有尊严,卖淫的人也有尊严,他们的忍受和不能忍受,写得深隐而震撼。作为丈夫,他知道妻子的营生,当然他们都在这个世界苦熬。[1]
丈夫目睹了妻子这营生的可悲之处,任何强势者都可以欺侮他的妻子,甚至这种交易都不再需要提供他们生活必须的交易金。[1]
或许丈夫来之前,这底线已被突破过,然而在爱的人面前,尚且有尊严,但当着自己所爱的人,失却底线,那世界就摧毁了。作为丈夫本应堂堂正正地做人,为家庭撑起一片祥和的天空,却仿佛自身难保,血腥男儿,七尺硬汉,颜面丢尽,这已经超过了他心里所能承受的极限。麻木的丈夫,在丑陋现实的冲击下,他内在的人性在慢慢地苏醒。[1]
小说的最末几节尤为精彩,老七出来卖身挣钱是丈夫本意,而当老七把卖身的钱交到丈夫手中时,他把票子撒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捂着自己的脸孔,像小孩子一样莫明其妙的哭了。丈夫的撒钱、哭泣,也是心灵压抑下感情的大爆发。[1]
小说结尾,水保来船上请远客吃酒时,只有大娘和五多在船上,问及时,才明白两夫妇,一早回转乡下去了。[1]
离开是两夫妇最后的选择,在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丈夫与妻子双双携手抛弃了花船,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去。这正是他们人性的回归,也验证了“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这句俗语。[1]
《丈夫》一文让我们看到丈夫的多次情感曲折之后,值得注意的是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在。这种只能在旧社会旧制度之下存在的社会怪胎,无疑是腐朽制度下孕育出来的产物。《丈夫》曾被改编并拍摄成电影《村妓》,从片名上我们可以知道,与小说比较,这部电影更着重于对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无论重点在哪里,二者都共同地传达了旧社会中国农民苦难的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