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短篇小说有哪些
❶ 梅雨之夕主人公是什么阶层
主人公是一个传统文明的绅士,在他的意识层面呈现出的是温文尔雅、谦和得体、节制爱家,物敏但他潜意识和无意识里却汹涌着强烈的欲望。
《梅雨之夕》是现代作家施蛰存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929年8月收入小说集《上元灯》。
《梅雨之夕》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理历程。
通过对少女的美的感受,下意识接近少女,兆蚂销目光相遇时的局促,然后用雨伞荫蔽着送她在雨中行走,途中怕两人的熟人看见,怕自己的妻子看见,以及误以为是初恋时的女友。最后为雨停止送而惋惜,回到家中向妻子隐瞒了“奇遇”的族游实情。
《梅雨之夕》揭示了潜意识,文笔舒展,格调清新,艳而不俗。
人物介绍
“我”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年男性办公室职员,在度过了热恋和新婚的高潮之后,一切生活都趋于平淡,而在这平淡的另一端,来自内心深处的被琐碎生活和道德规则所压抑着的对于异性的激情却在不断地积蓄着,生活则是在这两端的妥协中维持着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以上内容来自 网络-梅雨之夕
❷ 施蛰存《春阳》的作品简介
《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是作家对人性的探寻。
1933年出版,施蛰存的代表作。《春阳》中,作品有意遮蔽伦理层面,而彰显她潜意识的真实想法,主动 言说 之下,婵阿姨,为选择金钱而牺牲爱情的人物形象赫然显现。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大同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 ,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1937年起,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施蛰存博学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
有《施蛰存文集》。
(2)施蛰存短篇小说有哪些扩展阅读:
人物评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乡土派、人生派等小说均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施蛰存逐渐避开中国作家对他的近距离文化辐射,在对外国文艺的译介中慢慢潜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内部,选择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指针,
以修辞绵密瑰丽的语言演绎情节开阂有致的故事,终于成为弗氏思想在中国文坛上的“双影人”——这是中国文艺界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施蛰存和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履痕不及西土而西风自然风行水上的独特文化景观。
施蛰存的小说,宛如身着华丽的中式旗袍,在传统民乐的伴奏下跳着异国的华尔兹。施蛰存胸襟豪放超然,不耽于党同伐异的文坛纷争。
当编辑,他便积极扶植新锐;当作家,他又能挣脱俗务(他曾在上海松江县立中学当教员),黾勉力行,自当楷模,所作虽不多,但大都是精心策划之作,决不像一般海派作家稍有题材便率尔操斛,所以能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独当一面,站稳脚跟。
他不惟新文学,即古籍校勘亦从容做来,成绩斐然(施编辑有《晚明二十家小品》等古书)。
❸ 施蛰存的人物经历
1905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水亭子)。
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
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
1923年入上海大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
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翻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和奥地利作家显尼志勒的《倍尔达· 迦兰夫人》。
1928年後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与戴望舒等合编《文学工场》、《无轨列车》,发表《妮侬》、《雨》等小说、新诗。
1930年与戴望舒等编《新文艺》月刊,刊载《鸠摩罗什》、《凤阳女》、《阿秀》、《花》等小说,心理小说《将军底头》。
1932年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发表《创刊宣言》、小说《残秋的下弦月》、散发《无相庵随笔》等。短篇小说集《李师师》出版。
1935年应聘上海杂志公司,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主编《文饭小品》六期,编纂《晚明二十家小品》,译德国小说家格莱赛《一九〇二级》,译美国里德《今日之艺术》出版。
1939年任教云南大学,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
1943年任教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
1952年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1954年《轭下》新版于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1年编撰《後汉书征碑录》、《蛮书征碑录》。
1963年编撰《云间词人姓氏录》、《三国志征碑录》、《隋书征碑录》、《魏书征碑录》、《北山楼碑跋》。
1964年编撰《云间碑录》等,续撰《北山楼碑跋》,辑录《金石遗闻》、《宋金元词十遗》。
1974年撰作《浮生杂咏》,续撰《北山楼词话》。
1978年撰着《唐诗百话》,续撰《北山楼词话》。
1980年主编《百花洲文库》,译法国象征派诗人庞维尔、达尔尚、马拉尔美、孟代思、韩波散文诗编为《法国散文诗十篇》。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施蛰存文集·文学创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诗百话》、《北山谈艺录续编》。
2002年《施蛰存日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