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短篇小说数量
① 卡夫卡、契科夫分别写了哪些书
卡夫卡--最有名的当属《变形记》,其他作品有:
短篇小说:《判决》、《火夫》、《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12部
长篇小说:《失踪者》、《审判》、《城堡》3部
契科夫--最著名的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为什么 这么多?难道你不知道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吗?
他的其他小说有:《灯火》、《玩笑》、《在别墅里》、《薇罗奇卡》、《邻居》、《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大小瓦洛佳》、《带小狗的女人》等数十部
② 卡夫卡的成就有哪些 卡夫卡与意识流
卡夫卡成就
卡夫卡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对以后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强烈的影响。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在这种充满矛盾的混杂世界里,时刻感觉到恐慌,不安,孤独,迷茫,遭受着强烈的压迫却从不敢反抗,一直向往着明天,却又看不到出路。他的作品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会让人们感觉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他一直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都均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都没有完成。也许这是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但是他开创了现代派作品书写“非英雄”或“反英雄”的先例。此外,卡夫卡还留下了大量的书信作品,这些书信作品掺杂了卡夫卡个人大量思想性的东西,在文学和艺术价值上,丝毫不亚于他正规的文学作品。
卡夫卡意识流
卡夫卡意识流影响了其他一些文学派,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的这种表现形式,在20世纪初流行欧洲大部分国家。卡夫卡的两部长篇小说《城堡》和《审判》及许多中短篇都出色地运用了意识流技巧。
卡夫卡意识流技巧是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为中心,而这些内心活动又都是由外部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它虽然倾注于人物的感觉和印象,但是这些感觉和印象都以浓厚的社会色彩为背景,并不具有抒情色彩。
卡夫卡小说的意识流基本特征是:1、描绘的重心不在于客观事物而在于人物对这种客观事物的反映。2、卡夫卡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物的意识和内心,并让这种意识和内心直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3、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复杂而且非常混乱和多变,注重挖掘人的潜意识。4、在文体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只有卡夫卡作品的主人公适宜用这种意识流,而对于那些正常状态下的人运用意识流便会失去色彩。
卡夫卡运用意识流时,不论是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还是由第三人称间接的表达内心独白,意识的跳跃都是成“单元”式进行的,从一个意识流到另一个意识流交代的十分清楚,这让读者在两者转换时非常轻松。因此,内容虽然有跳跃,但是条理清晰。这也正是卡夫卡小说意识流的特点,也只有卡夫卡能将这种意识流运用自如。
③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经过艰苦创业成功的商人,因此他父亲在家庭的地位是绝对的。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卡夫卡作品的特点和这个世界是正相对应的。
卡夫卡作品主要是以小说呈现的,他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一生写过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伯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的态度,所以卡夫卡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判决》是卡夫卡最喜爱的作品,表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冲突,但是作品的内涵显然不是仅仅表现父子冲突,在深层含以上他是想埋葬父亲,以确立自己作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说在体现卡夫卡独特的“审父”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家长式的奥匈帝国统治者的不满。
卡夫卡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正是因为他所在的家庭环境所致,他父亲是一位创业成功的商人,其家庭地位是绝对的,卡夫卡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同时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卡夫卡的人物成就
卡夫卡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对以后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强烈的.影响。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成就不只限于他的文学作品上,他的写作手法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主要表现在他作品的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在这种充满矛盾的混杂世界里,时刻感觉到恐慌,不安,孤独,迷茫,遭受着强烈的压迫却从不敢反抗,一直向往着明天,却又看不到出路。他的作品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会让人们感觉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他一直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都均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都没有完成。也许这是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但是他开创了现代派作品书写“非英雄”或“反英雄”的先例。此外,卡夫卡还留下了大量的书信作品,这些书信作品掺杂了卡夫卡个人大量思想性的东西,在文学和艺术价值上,丝毫不亚于他正规的文学作品。
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卡夫卡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的作品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经常采用寓言体,而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永无定论,这也让卡夫卡的作品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同时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这方面,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卡夫卡的作品思路总是那么不连贯,跳跃性很强,主题曲折晦涩,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不小的困难。虽然卡夫卡的作品难读,但是只要能读进去,摸清作品的脉络,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卡夫卡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同时他也是在表现主义文学创作上最有成就的人。他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的社会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潦倒,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的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这种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为了卡夫卡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是很多,而且,他在去世之前,他的女友按照他的意愿,已经将他生前的大部分作品都烧毁了。但是,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的小说以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一种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他被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视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视为先驱,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为典范。
卡夫卡语录
1、你对这些话的领会程度,取决于你的孤独有多深。
2、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3、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4、您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鸟。
5、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6、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
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7、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8、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他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也好,读书也好,都同于此理。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
9、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10、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其实也是一部侦探小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呢?那也是一部侦探戏。中心情节是:一个秘密逐渐被揭开。但是,还有比真理更大的秘密吗?文学创作向来都只是对真理的一次探索
11、除非逃到这个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12、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13、我们为什么要为原罪而抱怨?不是由于它的缘故我们被逐出了天堂,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吃到生命之树的果子所致。
14、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15、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16、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20、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21、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22、从某一点开始便不复存在退路。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
23、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蜕去外壳,它不会别的,它将飘飘然地在你面前扭动。
24、大家对A都非常好,就像是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张出色的台球桌,连优秀的台球手都不让碰,直到那伟大的台球手到来,他仔细检查桌面,不能容忍在他到来之前造成的任何损坏。然后,当他自己开始击球时,却以最无所顾忌的方式大肆发泄一通。
25、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26、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
27、虚构比发现容易。把极其丰富多彩的现实表现出来恐怕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各种各样的日常面孔仿如神秘的蝗群从人们身边掠过。
28、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生就是对人必有一死这种意识的无意识的、没有明言的逃遁。疾病总是警告,同时有是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诚的极重要的源泉。
29、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次在与死神的一次遭遇中获胜,会使你强壮起来的。
30、其实那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脖套。就像人们常常把超然存在当成逃遁一样。
31、光线也许会把人从内心的黑暗中引开。如果光征服了人,那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32、您何苦读这种昙花一现的东西?大多数现代书籍只不过是对今天的短暂耀眼的反映。这点光芒很快就熄灭。您应该多读古书。古典文学、歌德。古典的东西把它最内在的价值表露到了外面——持久性。时新的东西是短暂的,今天是美好的,明天就是可笑的。这就是文学的道理。
33、这是对的。每个魔术师都有自己的仪式。比如说,海顿只有戴着扑粉的假发时才作曲。写作也是一种召魔法术。
④ 卡夫卡的作品有哪些都描写了什么
卡夫卡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小说。有代表性的3部长篇小说《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均未写完。短篇小说有《乡村婚事》(1907)、《判决》(1912)、《变形记》(1912)、《司炉》(1913,后成为《美国》的第1章)、《在苦役营》(1914)、《乡村医生》(1917)、《致科学院的报告》(1917)、《猎人格拉克斯》(1917)、《中国长城的建造》(1918~1919)、《饥饿艺术家》(1922)、《地洞》(1923~1924)、《致父亲的信》(1919)等,均受读者的青睐。
卡夫卡临死时曾要求布罗德把他所有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但布罗德违背了他的遗愿,对他的所有著作,甚至有书信和日记作了整理并出版。共9卷的《卡夫卡全集》(1950~1958)即是由布罗德主编的,其中只有一卷是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
卡夫卡的作品贯穿着社会批判的精神,小说《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采用传统的叙事手法,描写了卡尔·罗斯曼在美国的遭遇,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劳资对立的现象和工人结社、罢工游行与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场面,以及都市一隅社会渣滓的活动情景。小说指出了资本主义腐朽黑暗的共同本质。
《审判》是卡夫卡独特的艺术方法形成的标志,它写一个公民无端遭到逮捕和处决,揭露了带有封建专制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的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其中有些情节近于荒诞,但真实地反映了奥匈帝国的社会环境。
《城堡》中的主人公K去城堡(官府)要求批准在附近的村子里落户。城堡虽近在咫尺,由于受到层层阻挠,没法进入。小说没有写完,卡夫卡原定的结局是K将“奋斗至精疲力竭而死”,他临终时,才得到了批准。作者借这个城堡揭示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写中国无数无辜老百姓,背井离乡去帮统治者建造长城。
短篇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一只甲虫,因而失业了,成为家庭的累赘,最后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小说似乎荒诞,但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和“异化”现象。
《地洞》的主人公是一只不知名的动物,它造了一个又大又坚固的地洞,但仍时时担心外敌的侵袭。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一般小人物的恐惧心理,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卡夫卡塑造的人物共同特征是有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绪,对强权统治(社会的、家庭的)有一定的畏惧而又无力反抗,对某种义务不能完成而内疚,《判决》就表现了这一思想。
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受欺压,受凌辱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奥匈帝国窒息的政治空气和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导致这些小人物虽勤勤恳恳工作却得不到合理的报偿,以及他们对社会不满,但无力反抗,逐渐变得孤独、烦闷、恐惧、内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更有所发展,因而卡夫卡的作品引起广泛的共鸣,被认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杰作。
卡夫卡的创作手法很特别,他善于通过特别的构思,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并列在一起,作品并不点明时点、地点和社会背景,瞬间的直觉和梦幻,使画面显得支离破碎。这种写作方法与传统的写作方法相去甚远,但受到现代派作家的认可、效仿,甚至加以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⑤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到底有多少
我帮你数了下我手上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全集》中《短篇小说卷》收录的文章
短篇小说有71篇
微型小说有48篇
⑥ 卡夫卡的代表作四部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是什么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或译《失踪者》、《地洞》、《城堡》、《审判》。
比较有名的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乡村医生》
其它还有中短篇小说 《大路上的小孩》 《欺骗农民的人》 《忽然散步》《决定》 《到山里去旅行》 《单身汉的不幸》 《商人》 《心不在焉的眺望》 《回家的路上》 《跑着的过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绝》 《骑手的沉思》 《临街的窗》 《不幸》 《判决》 《伙夫》 《变形记》 《流放岛上一幕》 《新来的律师》《乡村医生》 《马戏团顶层楼座上》 《往事一页》《法律门前》 《亚洲胡狼与阿拉伯人》 《视察矿井的先生们》 《钦差》 《家父之忧》 《十一个儿子》 《兄弟谋杀案》 《梦》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苦难的开始》 《小女人》 《饥饿艺术家》《女歌手约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汉的对话》 《大噪音》《煤桶骑士》 《一场斗争的描述》 《乡村婚礼的筹备》 《乡村教师》 《老光棍布鲁姆·费德》 《桥》 《猎人格拉库斯》 《修建中国长城的时候》 《敲门》 《隔壁》 《一只杂种》 《日常困惑》 《关于桑霍·潘萨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罗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体》 《夜》 《拒绝》 《召募军队》 《舵手》 《鸢》 《考试》 <<陀螺》 《小寓言》 《归乡》 《启程》 《律师》 《一只狗的研究》 <<夫妇》 《算了吧》 《比喻》 《地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