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小说短篇散文
Ⅰ 求日本现代作家经典的散文和短篇小说
舞姬(1890年1月、「国民之友(日语:国民之友)」)うたかたの记(日语:うたかたの记)(1890年8月、「国民之友」)文づかひ(1891年1月、吉冈书店)半日(1909年3月、「スバル」)魔睡(1909年6月、「スバル」)ヰタ・セクスアリス(日语:ヰタ・セクスアリス)(1909年7月、「スバル」)鶏(1909年8月、「スバル」)金货(1909年9月、「スバル」)杯(1910年1月、「中央公论」)青年(日语:青年 (小说))(1910年3月-11年8月、「スバル」)普请中(日语:普请中)(1910年6月、「三田文学」)花子(1910年7月、「三田文学」)あそび(1910年8月、「三田文学」)食堂(1910年12月、「三田文学」)蛇(1911年1月、「中央公论」)妄想(1911年4月、「三田文学」)雁(日语:雁 (小说))(1911年9月-1913年5月、「スバル」)灰烬(1911年10月-12月、「スバル」)百物语(1911年10月、「中央公论」)かのように(1912年1月、「中央公论」)兴津弥五右卫门の遗书(1912年10月、「中央公论」)阿部一族(日语:阿部一族)(1913年1月、「中央公论」)大盐平八郎(1914年1月、「中央公论」)堺事件(1914年2月、「新小说」)安井夫人(1914年4月、「太阳」)山椒大夫(日语:山椒大夫)(1915年1月、「中央公论」)爷爷奶奶(1915年9月、「新小说」)最後の一句(日语:最後の一句) (「中央公论」、1915年10月)高濑舟(日语:高瀬舟 (小说))(1916年1月、「中央公论」)寒山拾得(1916年1月、「新小说」)
Ⅱ 作家东野圭吾及其作品的简介
东野圭吾(1958年2月4日-),日本推理小说家。大阪府大阪市出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原先于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工程师,1985年以《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随即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99年以《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以《嫌疑犯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赏,此书并一举拿下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的第一名,故有三冠之称。
主要的推理作品:
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单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并出版一系列短篇小说。
2002年,出版《时生》、《绑架游戏》。两部作品分别被改编为日剧、电影。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信》,入围第129届直木奖。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
2005年,出版小说集《黑笑小说》,该作包含13篇小说。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神探伽利略系列第3部),获得第134 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流星之绊》,同年该作被拍摄成同名日剧。并出版《伽利略的苦恼》(神探伽利略系列第4部)、《圣女的救济》(神探伽利略系列第5部)。
2009年,出版《悖论13》、《新参者》(加贺恭一郎系列)、《美丽的凶器》。2010年,出版《布谷鸟的蛋是谁的》、《白金数据》等作品。
2011年,出版小说集《歪笑小说》。11月21日,2011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东野圭吾以48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解忧杂货店》,获得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7年,由《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上映,这是东野圭吾作品首次改编中国版本。出版小说集《第十年的情人节》。获得2017年度亚马逊中国纸质图书作家榜和Kindle付费电子书作家榜两个榜单的冠军。
2018年2月2日,根据《解忧杂货店》改编的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在日本公映。
(2)东野圭吾小说短篇散文扩展阅读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表达了一种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饱受死亡威胁的心灵。这种理想属于所有对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类个体。他笔下的卑微者与现代化的社会形成对立,反抗科技理性及与之相伴的监控制度,这就是张扬差异,甚至可以说肯定了异端的权力。
他拒绝将理性捧上智力的神坛,而是揭示了片面张扬工具理性所带来的悲苦,以及生活在这种工具理性主宰之下的当代人刻骨铭心的死亡焦虑。在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规范社会”,他塑造了一种值得人们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这就是东野圭吾死亡书写对当前人类生命困境的精神策应,亦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东野圭吾作品中,人物的爱恨往往是以一种先验的存在而出现的,即在情感成因的简单交代之后,情节的铺陈上就着重对这种情感在程度上进行一次次的强化与渲染。不再有任何的转变,人物性格的成因可能复杂幽晦,但一旦形成就极其稳定。
Ⅲ 东野圭吾写过的所有书
《放学后》、《秘密》、《白夜行》、《暗恋》、《信》、《嫌疑人X的献身》、《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学生街里的杀人事件》.
Ⅳ 东野圭吾讲述《我的晃荡的青春》
最先知道东野圭吾是来自一个微信书友,然后读了《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等,他的小说,能够让读者获得阅读上的乐趣。
《我的晃荡的青春》是东野圭吾的散文集,讲述的是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经历。他说“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的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红色书联上有一行字:东野圭吾青春时期的晃荡行为并不是孩子们的理想榜样,让孩子们自由发展才是本书真意。
书中的真实描述让我们了解日本学生的成长历程,小学时难吃的学校饭菜,被摊贩大叔忽悠受骗的经历,对怪兽电影的痴迷……初中时进了远近闻名的坏学校,初三的学生“肉体已完全称得上是成人了”,竟然可以旁若无人的在班级处理性欲问题让人瞠目结舌,日本社会对于性问题如此这般早熟开放。到了高中,一群男生经常女更衣室的女生换衣服的场景,还写道李小龙对当时青少年的巨大影响力,痴迷到有人自制双节棍弄得满头包,自己偷偷在家练踢腿,他们打心眼里期望自己变得像李小龙一样强,拥有梦幻般的蝴蝶腿。
而对于读书这件事,东野圭吾从小就不感冒,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讨厌读书,母亲尝试让他读的第一本书是《佛兰德斯的狗》,失败后又想到伟人传记,东野圭吾被《伽利略传》吸引了,产生了崇拜科学的思想,除了算数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都抵触,脑中的公式是:
科学伟大——科学之外的学问狗屁不如——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
母亲有同班主任商量让老师荐书,结果终之失败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事情发生转折是东野圭吾进入高中不久后大姐带回的一本获得江户川乱布奖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的硬皮封面的书。东野圭吾以他无法解释的行为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完了,第一次产生推理先说还可以的想法,接着又看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二姐书架上的书,拿起来就放不下,又开始关注其他作家作品最后自己掏钱买书并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在高中一年级时就买了厚的笔记本开始写,过了半年作品顺利完成但无论如何都没法准确把握其内容,在可理解范围内属于校园推理,那时第一次写小说的人物设定为写小说的少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东野圭吾自己的影子,从一个少年写校园本格推理的侦探小说成为一个荣获各项大奖高人气的推理小说作家。
东野圭吾经历高考失败复读后上了大阪F大的电气工程学,成为了自称的“山寨理科生”,入学三年对电气工学一无所知,但还好只要在考试时耍些手段就能拿学分可以顺利升学。就这样一路到大四完成毕业课题,在指导教授的研究室里做实验写报告开讨论会,同时这里也是商讨求职对策的作战基地。
毕业后进入N公司,住进了单身宿舍成为了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他眺望公司总部的景色,日本最大的汽车配件制造商,看上去就像一座巨大的白色要塞。想到往后三十多年都要在这里工作,被不安和恐惧包围,数年后夹着尾巴逃出了公司成为了专职进行小说写作。
这绝不是东野圭吾的成长励志史,而是一部真实自然的个人成长史,正是这样的晃荡青春岁月,让他能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陪“百年一遇的推理大师”。
他的语言简单质朴,善于直指人性中的恶,在叙述技巧上不断创新。东野认为“小说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故事,一个让人喜欢听下去的好故事”。的确,他的故事光环让众多读者积聚在他作品周围,成为日本畅销书的实力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