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黔小说
① 什么是文学手法它包括哪些手法
1.表现手法的内涵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
具体方法。不同艺术门类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绘画有色彩明暗、线条、块面、
透视、比例等手法,音乐有音调、音色、节奏、和声、旋律、复调等手法,电影有荣太
奇、长镜头、画外音、特写等手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运用与语言相关的艺术手
法来塑造艺术形象。文学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从语言的修辞角度去把握,
如比喻、象征、反讽、比拟、借代、孽状、夸张、反复、对偶、婉转等都是常见的修辞
手法,也可以从语言的音律角度去把握,像节奏、格律、反复、押钩等也是常见的音律
手法。我们下面主要从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方式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基本的手法,即
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
2.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它是作家以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进行描绘,以具体生动地呈现对象特征和状貌的一种手法。描写也可以从不同角度
予以分类。从描写的对象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
从描写的角度说,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方法说,可以分为白描、
纫描、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对比描写、对立描写、反衬描写、夸张描写、内心独白等。
我们仅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描写方式。
(1)整体描写与细节描写。
整体描写是从整体出发,对描写对象作整体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个
总体的印象o kA口,美国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一开始就对主人公郝斯嘉的相貌、性
格特点作了整体的描绘和刻画:她是一个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于魅力的形象,男人见了
她往往就会着迷;从她的脸上既可看出母亲给她的温柔,又可以看出父亲给她的豪灾;
她长着南方女人员喜爱的皮肤,穿着打扮非常得体、合身,但在这得体的穿着、安静温
柔的外表下部掩饰不住她的真性情,她的眼睛总是骚动不宁的、慧黔多端的,路她的外
表极不相称。原来她平日受母亲的训诲和严厉管教,才把这姿态勉强造成,而她的那双
眼睛,是天生的,绝不是人工改造得了的。这一整体描写,使读者从一开始就对她的相
貌、性格特点形成7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也有助于读者在后面的阅读中进一步把握这
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能力的生活细节所作的生动刻画和精确描绘。
细节描写有许多种类,如特征性细节描写、象征性细节描写、暗示性细节措写、重复性
细节描写、夸张性细节描写等。特征性细节描写,是抓住对象的鲜明特征,形象迢真、
生动传神地表现对象的情态和风貌。像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玛丝洛娃在法庭上出场的
肖像描写,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绍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
在额头”和“苍白的脸色”的特征性细节描写,很好地显示了玛丝洛娃作为妓女受到摧
残的心灵和性格特征。象征性细节描写的特点是用具象表现抽象,用单纯鲜明的细节来
表达人物的复杂感受和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鲁迅《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和
“哑”的一声大叫而宜冲云天的“乌鸦”,就是象征性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暗示性细节
描写是言在此而意在被,笔墨经济地写出人物的心理和事件的发展。比如,《水消传》第
六十一回写卢俊义外出进灾要管家李固先行装车一节,卢妻贸氏与卢俊义应酬告别,见
李因离去时“流泪而去”的细节描写,就将贾氏与李固的私情这样重大的情节暗示出来,
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重复性细节描写,就是有意地让其一细节在情节发
展过程中反复出现以丰富作品的意蕴。‘比如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就很成功地运用了
这一手法:通讯员的被门钧撕破的衣服这—细节描写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很好地表现
了人物心理,丰富了小说的主题立意和情节内涵。夸张性的细节描写是对某一细节特征
加以夸大描写,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像《欧也妮‘葛朗台>中名葛朗台临死前想抓
神甫的镀金的十字架的描写,《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用手指指着两茎灯草,不肯闭
眼的细节描写.都是成功的运用。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或“实写”,是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
件、场面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拙绘。直接描写可恢描写对象具体可感,获得直观、鲜明、
真切的艺术效果。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或“虚写”,是作者从侧面的角度,对人
物、环境、事件和场景进行的描绘和刻画。由于文学具有形象间接性的特征r不像直接
性形象那样实写,所以间接性描写在文学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所
讲的“注彼写此·:、“背面铺粉”、“横云断岭”、“模桥钮溪”、“供云托月”等等技法,
实际上都属于间接描写。间接描写与直接描写相比,虽不如直接描写那样具体真切,却
更能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中外文学史上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宋玉写楚国美
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陌上桑》中写众人观罗敷;“行者见罗敷,
下担持铝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绍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荷马史诗描写众长者赞叹从城头走过的海伦等等,都通过问接描写很好地表现
了人物的相貌之美.取得以少胜多、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作相对静止的描写,.常用于人物肖像、心理刻画、自然景
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比如,《红做梦》中贾宝玉、林第玉出场,作者都用静止的笔法较
细致地描绘他们的肖像。静态描写若运用不当,易流于呆板冗长,故常与动态描写相结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态描写是讨处在具体情境中的对象特征的描绘,常常能更
生动地传达出对象的表情、神态、风貌和精神性格的特征,在文学创作中为人们高度重
视。像《诗经》中的“巧笑情分,美目盼分”, 《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笑声,《红楼梦》中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等等,都是
很成功的动态描写*
(4)白描和内心独白。
这是中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不同方式的描写。白描是中国传统常见的描写手法。
它是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神态形貌。白描原是中国绘画
艺术的一种技法,它与“渲染”相反,它不靠强烈的色彩,没有背景,而重在以墨线来
勾勒形象。后借用在文学中,成为重要的描写手法。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白描手法,强调
画一个人要以极其简省的笔墨画出他的眼睛,写意传神,这实际上就是白描手法。他的
笔墨也的确是极其简练传种,如《阿Q正传》第六章写阿Q从城里归来:“天色将黑,
他睡眼膜陇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在柜亡一扔说:‘现钱,打酒来g”’寥寥几笔,就把阿Q从城里归来的那种得意神态传
达得惟妙惟肖。内心独白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指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来
表达人物的情绪感受,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发展变化。内心独白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
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挪》写安娜卧轨自杀,就借助
于内心独白的技巧很好地表现了安娜矛盾慌乱、痛苦失望的心理。但内心独白在意识流
小说、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心态小说等体裁中则运用得更为广泛和成熟,是西方现代小
说员重要的形式技巧之一o
3.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背景所作的具体记述和介绍说明,也是文学创作
的一种基本手法。过去我们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重描写而轻叙述,认为从艺术形象塑造和
艺术表现力方面看,叙述只是捅写的铺助手段,叙述的功能只在于对人物、事件作简单
的介绍和说明。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对的。叙述不仅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有着比描写更
重要的地位‘而且叙述的角度、风格、语体均对作品伪审美价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结
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热奈持认为,从表面上看,“描写可以说比叙述更必不可少,因为不带
叙述的描写比不带描写的叙述更容易做到”o。比如,“白房绿窗石板顶”这个描写的句
子不包含任何叙述成分,‘而“那人走近桌子,拿起一把刀”这个叙述句却也可以视为描
写,因为“走近”、“拿起”这些动词已产生了描写的效果。实际上,叙述在文学作品中
的地位比描写更重要,因为描写总是叙述的奴隶,描写在作品中虽然占很大比例,但从
作品的整体结构和人物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描写只对叙述起辅助作用。热奈特甚至提
出:“研究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研究描写的叙述功能,即描写段落或描写
方面在叙事的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⑦他还把小说中描写的叙述功能分为三种:(1)
装饰功能。它主要限于那些静态的场景、人物肖像和事物形态描写。它不宣接影M向和打
断叙述的进程,只是“叙事中间的休息和消道,纯粹起美学作用,正如古典建筑中雕塑
的作用一样”⑤,如《伊利亚特》策18卷对阿喀琉斯盾牌的描写。(2)解释和象征的功
能。如巴尔扎克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物的相貌、衣着和居室陈设的描写就
具有透露和解释人物心理的倾向。(3)推动和替代功能,描写直接成为叙述事件、展开
情节的重要因累。捌1可以举一例来说明。比如《祝福》中样林嫂三幅肖像的描写,就
成为展开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直接服务于小说叙事的结构需要。热奈特的这些观点实
际上也说明文学作品的叙述和描写是不可分的,它们都服从于作品整体结构的需要,单
独强调哪一种,都是不对的。
叙述手法涉及的问题很多,有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频率、叙述语态、叙述人
称、叙述角度等等。我们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叙述方式,即顺叔、倒叙、插叙。
顺叙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给人以脉络清楚、
前后连贯的印象e顺叙并不等于平铺直叙或一览无余.好的叙述也应做到波澜起伏,张
弛有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顺叙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叙事方式。当我们肯定一个故事
有其内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联时,也就意味着肯定了它的基本叙述形式是“顺叙”的,
而倒叙、插叙则是这一基本形式的变化。
倒叙又称回叙,是作家故意违反顺叙方式,将事件和情节的结局或时间在后面的事
件先展示出来,然后再返回去叙述此前发生的事情的叙述方式。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和馆
节故事的对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富于变化,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鲁迅
的小说《祝福》就把故事的结局——样林嫂的死放在小说开始,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
强烈关注,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插叙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和事件,而插入另外的事件
和情节片断的叙述。插叙的内容通常是回忆往事、追述往事,或对正在发生的情节事件
作补充说明。插叙可以调节故事发展的节奏,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灵活多变,也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叙述方式。插叙的内容如果是追溯过去,与倒叙很相似,但如果从全
篇结构着眼则可以看出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倒叙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上说的‘而只有
那些在总体上是顺叙的,只是在中间插入一段或几段往事的才算是插叙。
4.抒情和议论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手法。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多用第一人称,由作家把自己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不借景物、人物、事件来传情达意。如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饱然而涕下。”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是用第三
人称的叙述语言表现出来,它要凭借客观景物、事件、人物来抒发感情,情感苗含在所
描写的事件、景物之中。中国占代诗歌所讲的“寓情于景”、“惜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抒怀”等都居于间接抒情。比如社甫的绝句: “两个黄配鸣翠柳,一行白蔼上青
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间接抒情。在抒情文学作品中,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常常是不可分别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曹操的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杖康。青青子
拎,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亮宾,鼓瑟吹空。明
明如月,何时可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技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
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很难区分哪是直接抒情,哪是间接抒情,它们实际上是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在叙事作品中,抒情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这种抒情借客观景物和
事件的描绘而表现出来。在戏剧作品中,抒情则惜人物语言和内心独白来表现。
议论则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
采用,但文学作品也常常用议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在篇幅不长的
叙事作品和抒情作品中,议论手法是比较少见的。而对于较为大型的叙事作品,如长篇
和中篇小说,议论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就多次用议论来表
达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见解,使作品中的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带上一种冷峻深沉的格
调,更富于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当然,托尔斯泰这一作品也有议论过多而忽视形象描
绘的弱点,小说的最后几章的议论就常常脱离了小说的艺术形象整体,带上某些政治说
教的色彩i托尔斯泰的例子也说明,议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要谨慎,绝不能脱离形象
整体的塑造。议论有多种形式e在叙事作品中,典型的形式是通过叙述人语言进行议论,
这些议论常常代表作者本人对所议论的事件的看法。还有一种议论是借作品中人物之口
说出,这种议论可能代表作者的看法,也可能与作者看法相矛盾和相反。西方现代文学
理论中有一种反对作者介入作品的倾向,自然也就反对作品中议论存在的必要性。这种
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在其名著《小说修辞学)中说,“直接的无中
介的议论”和脱离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议论固然应该否定,但议论的作用却不可小视。为
此,他提出所谓戏剧化议论(也就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人物的评论)、含蓄议论(也
就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看法的议论)、象征性议论(就是作品中某些细节和场
景作为一种特殊物所提供的议论,它也是一种暗示性的议论)等等议论手法,指出:各
种议论,都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一本书的特殊要素的体验强度服务酌,“伟大的小说正是产
生于隐合作家所具有的感情和评价”oo布斯这些看法是很有价值的,亦说明议论在文学
中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轻易否定。
上面所讲的描写、叙述、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虽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文
学作品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服从于文学作品整体结构和形象塑造
的需要。表现手法作为文学作品形式构成的重要因素,最终都是指向文学作品内容的。
这是我们理解表现手法,同时也是理解文学作品形式诸因素,如语言、结构、体裁等所
应持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② 山峰的作品风格
山峰以散文化的笔调,诗意的语言,血泪和甜蜜两级平行推进故事,给人带来“小清新”与“重口味”完美结合的阅读体验。其自成一家的叙事风格,引起文学评论界的争议。
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说,将《黔上听香》定位于“旅游小说”。但是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何向阳觉得,很难说这是爱情小说还是旅游小说,《黔上听香》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表达都市化进程中人们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和扭曲,作者以优美的文笔,传达了成长中所遇到的焦灼不安甚至叛逆放荡,而自然风光的融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无论是通过爱情的方式还是文化的方式,他们在寻找心灵之乡,寻找精神家园。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认同这一判断,他认为《黔上听香》以复调的形式传达了一部“心经”,是关注心灵的书,写出了对心灵慰藉的渴望。
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认为《黔上听香》更像是“外来的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流浪派小说代表人物堂吉诃德。《黔上听香》从形态上可以看为流浪汉小说,随着主人公的游走传达作者的思想,可能作为“游走小说”定位更贴切一些。
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贺绍俊说《黔上听香》从类型上来说,是漂泊小说,但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轻松、自然、优美,文学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为“优美”在后现代思潮中受到太多的伤害。
贺绍俊说,很多山水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有了文学。山水与文学是相亲相爱的关系。山水在过去更多拥有的是诗歌、散文,山水名胜与文学是婚姻的关系。那么,逐渐在培育一种故事,在山水之间发生着故事,享受着故事;小说才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与文学的关系,更具有魅力;今天的人到山水名胜中去寻找故事,作者在山水名胜中制造故事,山水名胜与文学就有了新的关系:情人的关系。从山水出发来构建小说:一需要风流,制造爱情,二需要家园,寻找家园。《黔上听香》提供了一种小说样式,轻松、自然,我倒不希望作者写得很沉痛、宏大、深刻,从小说的类型来说,也可以说是漂泊小说,但山峰的小说追求的是优美、轻松,他有优美的文笔,而山峰的小说提供了优美,又不是空洞、轻飘飘的。男主人公白雾的爱情很丰富。听香和白雾的爱情,并不是很特别,但是作者处理得干干净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非常欣赏这本小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陈福民说,《黔上听香》是一本反常规的书,从文体上来说不太像小说。在整个精神世界几乎破产的时代,山峰在小说中给出了一种爱情与精神取向,有一定的文化判断,把自己的精神问题表述出来,有一定的启示性。小说把两个非常具有现代元素的人物的故事放在贵州来写,有文化深意。
以辛辣尖锐风格评论著称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表示,《黔上听香》感伤而不颓废、严峻而不冷酷,对于今天的文学是一种忠告。他说,《黔上听香》的爱情故事对于今天的文学是一种忠告,所写的一些风景非常美。在对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和生存途径的强烈对照中,突显人内心呈现的撕裂、紧张、疼痛,寻求心灵的归宿,探求人生的真谛。在这种对照之中,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仁慈与暴力被强力突显出来。同时,山峰的分寸感很好,感伤而不颓废、严峻而不冷酷。山峰在努力地建构一种朴实的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理念,建构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与精神取向,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小说意境非常美,风格干净、诗意浓郁,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黔上听香》既是小说又像游记或散文,写出了当下社会对爱情的坚守,作品中很多民族风情的内容可以作为旅游文化的看点。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歌颂古典主义的爱情。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青年文学评论家刘颋说,《黔上听香》的文字表层的诗性和精神层面的诗意是非常浓郁的。文辞讲究精致,文字中流露出的不妥协、不安分,作品中人物与红尘世界的紧张关系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寓言,所以我说这是一本寓言之书。两个主人公其实是一群人的表征,它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不甘妥协的人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安放的处所,是山峰送给在路上的或者准备上路的人的一本伴侣之书。他在小说中写到的民风、民俗都是真实的,读起来很贴心、很温暖,是让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一本书。
③ 请教明朝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的生平介绍
已找全
一段繁体文言,希望看得下去
黔国公沐天波,黔宁昭靖王英十一世孙也。崇祯三年,父启元薨,嗣立,挂征南将军印。时,天下大乱,独云南远,不被兵,号为安乐。沐氏世保爵土,得诸土司心,明兴以来,勋臣贤守方面者,推沐氏。张献忠既入四川,滇、黔震恐。天波使武定参将李大贽,防守会川。大贽狙狯,数侵元谋土酋吾必奎地,遂构乱。先是,天启初,贵州水西安邦彦反。四川乌撒酋长安效良、云南土妇设科、武定夷目张世臣、东川酋长禄千钟,皆应之。巡抚沈敬介发必奎兵,与诸土司犄角,讨斩设科等,进复炎方、松林、霑益、倘塘四站,蜀道复通,效良亦缚送贼党安应龙及乌撒卫各印来献。道被掠,怒,复合水西犯滇。必奎又力战却之。自是,邦彦就抚,滇中始有宁宇者数年。必奎自以功多,而为大贽虐使,积不平,故叛。乙酉秋,据元谋,陷武定、禄丰诸府县。蒙自土舍沙定洲者,父源尝,与阿迷普名声,同调征水西,以女妻名声,无子;江西贾人万氏,有女倡也,名声嬖之,娶焉。生祚远,已而名声死,归沙氏,破数家,最后妻定洲。定洲年与祚远相若,又嬖万氏,以为谋主,遂兼阿迷、蒙自二州,稍告讦诸土司侵掠之。天波与抚按不能理其曲直,定洲南拓地至交关,与交趾为界,兵势既盛,遂轻黔国。必奎之叛也,定洲实与约,故决计,天波发诸司兵,檄蒙自二千,定洲赴以五千,至省而必奎已诛,殊失望,留屯城外不去。公府饶於财,滇人于锡朋、饶希之游门下,积多逋负,惧罪,辄见定洲,夸沐氏世宝,以动其心。天波表定洲参将厚犒使归。十二月二日,入谢天波,因祠祀,不即见。定洲入门,大呼都司阮韵嘉、参将袁士弘、张国用内应,甲兴沙军拥入,纵火大掠。天波自窦走西城,太夫人陈、夫人焦走北门。曰:吾等命妇,不可为贼污,举家自焚死。弟天泽、天润皆遇害。知宁州禄永命帅兵巷战,从官周鼎止天波,留讨贼,疑鼎见绐,杀之,遂走楚雄。定洲悉得沐氏世宝,据会城,劫巡抚吴兆元,檄止救者。又上疏南京,言沐氏不道,赖沙军定乱状,请升秩世授以定洲代天波。又至禄丰,执前大学士王锡衮、使居贡院号召。明年丙戌,定洲追天波於楚雄,分守副使杨畏知、推官王运开坚守,导天波走永昌。定洲追至下关,遣其党李日芳陷蒙化,王朔陷大理,俱屠之。畏知乘贼西,加修楚推城,传檄讨贼。土司响应,贼还攻楚雄,自春至夏,不能拔,始去。击杀禄永命於宁州,已定迤东,复围楚雄。天波以故得安居永昌。崇祯之世,石屏土司龙在田及副将许名臣,奉总理熊文烂檄,援荆襄,识张献忠部将孙可望等於幕府。至是,在石屏为定洲所攻,闻可望等已入平越,使人间道告以乱曰:亟趋之,借大义,滇可定也。可望遂诈称黔国夫人弟焦侯,请兵复仇。滇人受沐氏世恩,怜天波在难,唯恐其来不速,及至,乃可望。顺冶四年丁亥夏四月,可望至云南,定洲解楚雄还战,大败,走阿迷城中,执献阮韵嘉、袁士弘,送楚雄,诛之。可望遂据云南,引兵西,畏知出御,被执,因说以反正。可望故称为黔国公报仇,两以名义相羁,为书告天波。天波不得已,遣子忠罕报使,可望使刘文秀至永昌迎天波还府,车裂于锡朋等,以谢国人。明年戊子春,沙定洲伏诛,天波具衣冠,谢雪家难。后见可望悖僭,虑祸避远权势,独与杨畏知燕语而泣。可望定贵州,竟杀畏知,迁桂藩於安笼。李定国迎桂藩入滇,以天波世勋,充班首官,寄心膂护从其冬,可望举贵州归大清,使张胜袭云南,定国、文秀俱出屯交水,王尚礼谋翻城应。天波觉之,挟与入朝,以宿卫守之。天波故善流星鎚,常携袖中。是日,恐左右有变,出鎚舞,纵横盘击,观者皆披靡。尚礼俯首叹曰:吾已为槛中虎,不复烦君侯攘臂也。可望降,贵州来归,滇都群臣皆进爵。天波辞,以世被国恩,无以报,不敢复受新秩。久,知国势去,誓身殉,使其子分赘各土司,冀存先祀。焦夫人死,侍女夏氏归母家,两经大乱,不辱为尼。天波念其节,使任家政,遂不得娶。已从入缅,夏氏自缢。时死者撑拄皆为鸦犬所食,夏氏尸弃十日,卒得收葬。至曩本河,缅人闻黔国来,犹下马罗拜。至蛮漠,天波与国舅王维恭、典玺李崇贵谋曰:主君入缅,我辈宜奉少主进茶山,可调度诸营,且使缅人有所惮,在内亦藉以为重。王后不可而止。及井亘,缅使传语出,神宗玺书合今篆差一分。天波出己印比之,乃服。盖缅自万历二十二年有内乱,请救不应,即绝贡矣。居井亘月余,天波与蒲缨王启隆集树下议,缅意日薄,不若及今走户腊二撒,出孟养,以图生路。马吉翔阻,白文选兵至,亦为吉翔所却。进至赭硜,诛茅以居。缅俗用中秋日岁,节属国朝贺,强天波往,以臣礼见,耀於诸蛮。返告从官曰:井亘不用吾言,致有今日之辱。吾不屈,主必不全。谁使吾至此耶?哭而恸。明年己丑七月,缅又来请,天波辞。缅使曰:此行当以客礼,乃因李定国等兵再至,缪为恭敬。天波知之,愈愤懑。又明年庚寅七月,难作,缅酋莽猛白要百官计事过河,以二十人执一人,无脱者。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鎚击杀十余人,死。冬,王入云南,天波三子,二先卒,惟忠罕在石屏,从妇翁龙世荣出降。是年四月,有梅道人与张琦、尹士镳等谋兴复,假忠罕书与宁州禄昌贤,事发,琦等死,辞连忠罕,谓其妻龙曰:吾且履不测,汝妊数月,脱生子,可无绝先人后。令内官滕九德、仆白君爱护龙氏,进香东岳,浮舟至昆阳州。忠罕逮入燕,以侍婢夏莲为龙氏;龙氏走匿新兴藤飞熊兄弟所,产一子,名神保。康熙四年乙巳三月,新兴土酋王耀祖等为乱,闻神保在,作檄移诸蛮,迎龙氏母子入山,期事成立为主,战不利,迁之法冲白乃家,又令白君爱匿神保於滕氏,俱为吴三桂捕获,并讯忠罕,沐氏遂绝。
论曰: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方其由永昌还省,晦迹十载,不见疑於可望,及委蛇缅廷,冀免主危,虽宁俞之忠,无以过之。然天道亏盈,秦、晋、楚、福诸王,积逾千万,身遭葅醢,谥为至愚,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犹以忠节著,岂非盛德之报哉!
崇祯改元,阿迷州土酋普名声,据州城叛,屡征不服。三年庚午,广西知府张继孟思以计诛之,檄州县称名声才能忠义,不应摧折,以致召乱,皆有司之过。阿迷隶临安府,而广西府谒兵备道於临安,路经阿迷,名声狡,往来文移过州境,辄启视之,见继孟檄,大喜,思得继孟,守临安,后继孟谒兵备,戒其下过阿迷,必晋候普州牧,及至,故熟睡舆中,鼾声若雷。其下不得传禀,过十里,乃觉;佯怒,下舆痛责从者曰:我有事须急见兵道,然普州牧必不可不见,乘健马去,或不后期。名声闻继孟来,喜,既过不入。颇又疑,使潜随觇动静。见继孟责从者,易马驰还,复喜过望。入方坐定,左右奉茶,继孟擎盏,大言曰:尝闻普公好以茶酒间鸩人,我不敢饮此。名声惊,誓天曰:名声恨不获为公氓,何有此心?请先饮,遽易盏饮之。而擎盏时,已下鸩茶内矣。遂为具款客,辞以有事,谒兵道,急诘日还,痛饮,出门疾驰,易三马。名声药发,遣兵急追,已入临安城。城有备,不能及。名声死,妻万氏狡而有淫德,招沙定洲兄定海为夫,椎鲁失欢。定洲年少美姿容,逐定海更赘焉。当事不能问。其子祚远,大恚,时欲杀定洲,因与万氏别居一砦,及应调讨吾必奎,遂叛;定洲追天波,万氏犹在阿迷,闻之,惊曰:我家门乃为此贼所破,谋入省,执定洲。既至,则见定洲气焰纵横,资用裕给,乃又大喜,连舆持刺进谒,抚军杭礼,旁若无人。后败保佴革龙,并兵头铁老虎俘至省,剥皮以徇,滇人快心焉。
野史氏曰:高皇帝开国勋臣,以令闻永世者二:曰徐中山、沐黔宁。中山赐第留都,子孙席先猷,享列爵,称保家之主可矣。黔宁守在荒徼,世有师命,纾天子南顾忧,视中山之裔宴乐饮食相万也。然黔宁在镇,招徕携贰,辨方正俗,使人知朝廷,垦军田一百一万二千亩,使人知所以有生,恩泽远矣。死之日,蛮部君长,号哭深山,及定远继之,历年滋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虽夷裔于法,不忍加诛。将吏非犯大恶,未尝轻戮一人。又何其宽大长者也。其长世也,宜哉!历镇一十六世,二王、一侯、一伯、十公、四都督,家门贵盛,即中山犹嗛焉。况其他茅土中绝,栉风沐尔之泽不祀忽诸君子,是以思继序也。当征南将军与左副将军三人同下滇地,而灏凉二国之胤,或斩或不振,岂非洪武戊辰、壬申间诸蛮月鲁之役,杀伤过多,干违天道,以至是乎?沐氏自昭靖忠敬以还,若惠襄之赏罚明信,武襄之服远忠勤,荣康之制胜好谋,武僖之戢宁守宪,道爱在人,奕世载德,虽其后亦有一二鲜克由礼者,诸夷犹慑其威令,赖前哲以免也。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国步多艰,卒能跋舍从亡,流离异域,不屈以死,见危授命之义,其庶几焉,斯亦无愧其祖宗矣!
④ 黔国公沐王爷的历代字辈(不是世系表),有吧
黔国公沐天波,黔宁昭靖王英十一世孙也。崇祯三年,父启元薨,嗣立,挂征南将军印。时,天下大乱,独云南远,不被兵,号为安乐。沐氏世保爵土,得诸土司心,明兴以来,勋臣贤守方面者,推沐氏。张献忠既入四川,滇、黔震恐。天波使武定参将李大贽,防守会川。大贽狙狯,数侵元谋土酋吾必奎地,遂构乱。先是,天启初,贵州水西安邦彦反。四川乌撒酋长安效良、云南土妇设科、武定夷目张世臣、东川酋长禄千钟,皆应之。巡抚沈敬介发必奎兵,与诸土司犄角,讨斩设科等,进复炎方、松林、霑益、倘塘四站,蜀道复通,效良亦缚送贼党安应龙及乌撒卫各印来献。道被掠,怒,复合水西犯滇。必奎又力战却之。自是,邦彦就抚,滇中始有宁宇者数年。必奎自以功多,而为大贽虐使,积不平,故叛。乙酉秋,据元谋,陷武定、禄丰诸府县。蒙自土舍沙定洲者,父源尝,与阿迷普名声,同调征水西,以女妻名声,无子;江西贾人万氏,有女倡也,名声嬖之,娶焉。生祚远,已而名声死,归沙氏,破数家,最后妻定洲。定洲年与祚远相若,又嬖万氏,以为谋主,遂兼阿迷、蒙自二州,稍告讦诸土司侵掠之。天波与抚按不能理其曲直,定洲南拓地至交关,与交趾为界,兵势既盛,遂轻黔国。必奎之叛也,定洲实与约,故决计,天波发诸司兵,檄蒙自二千,定洲赴以五千,至省而必奎已诛,殊失望,留屯城外不去。公府饶於财,滇人于锡朋、饶希之游门下,积多逋负,惧罪,辄见定洲,夸沐氏世宝,以动其心。天波表定洲参将厚犒使归。十二月二日,入谢天波,因祠祀,不即见。定洲入门,大呼都司阮韵嘉、参将袁士弘、张国用内应,甲兴沙军拥入,纵火大掠。天波自窦走西城,太夫人陈、夫人焦走北门。曰:吾等命妇,不可为贼污,举家自焚死。弟天泽、天润皆遇害。知宁州禄永命帅兵巷战,从官周鼎止天波,留讨贼,疑鼎见绐,杀之,遂走楚雄。定洲悉得沐氏世宝,据会城,劫巡抚吴兆元,檄止救者。又上疏南京,言沐氏不道,赖沙军定乱状,请升秩世授以定洲代天波。又至禄丰,执前大学士王锡衮、使居贡院号召。明年丙戌,定洲追天波於楚雄,分守副使杨畏知、推官王运开坚守,导天波走永昌。定洲追至下关,遣其党李日芳陷蒙化,王朔陷大理,俱屠之。畏知乘贼西,加修楚推城,传檄讨贼。土司响应,贼还攻楚雄,自春至夏,不能拔,始去。击杀禄永命於宁州,已定迤东,复围楚雄。天波以故得安居永昌。崇祯之世,石屏土司龙在田及副将许名臣,奉总理熊文烂檄,援荆襄,识张献忠部将孙可望等於幕府。至是,在石屏为定洲所攻,闻可望等已入平越,使人间道告以乱曰:亟趋之,借大义,滇可定也。可望遂诈称黔国夫人弟焦侯,请兵复仇。滇人受沐氏世恩,怜天波在难,唯恐其来不速,及至,乃可望。顺冶四年丁亥夏四月,可望至云南,定洲解楚雄还战,大败,走阿迷城中,执献阮韵嘉、袁士弘,送楚雄,诛之。可望遂据云南,引兵西,畏知出御,被执,因说以反正。可望故称为黔国公报仇,两以名义相羁,为书告天波。天波不得已,遣子忠罕报使,可望使刘文秀至永昌迎天波还府,车裂于锡朋等,以谢国人。明年戊子春,沙定洲伏诛,天波具衣冠,谢雪家难。后见可望悖僭,虑祸避远权势,独与杨畏知燕语而泣。可望定贵州,竟杀畏知,迁桂藩於安笼。李定国迎桂藩入滇,以天波世勋,充班首官,寄心膂护从其冬,可望举贵州归大清,使张胜袭云南,定国、文秀俱出屯交水,王尚礼谋翻城应。天波觉之,挟与入朝,以宿卫守之。天波故善流星鎚,常携袖中。是日,恐左右有变,出鎚舞,纵横盘击,观者皆披靡。尚礼俯首叹曰:吾已为槛中虎,不复烦君侯攘臂也。可望降,贵州来归,滇都群臣皆进爵。天波辞,以世被国恩,无以报,不敢复受新秩。久,知国势去,誓身殉,使其子分赘各土司,冀存先祀。焦夫人死,侍女夏氏归母家,两经大乱,不辱为尼。天波念其节,使任家政,遂不得娶。已从入缅,夏氏自缢。时死者撑拄皆为鸦犬所食,夏氏尸弃十日,卒得收葬。至曩本河,缅人闻黔国来,犹下马罗拜。至蛮漠,天波与国舅王维恭、典玺李崇贵谋曰:主君入缅,我辈宜奉少主进茶山,可调度诸营,且使缅人有所惮,在内亦藉以为重。王后不可而止。及井亘,缅使传语出,神宗玺书合今篆差一分。天波出己印比之,乃服。盖缅自万历二十二年有内乱,请救不应,即绝贡矣。居井亘月余,天波与蒲缨王启隆集树下议,缅意日薄,不若及今走户腊二撒,出孟养,以图生路。马吉翔阻,白文选兵至,亦为吉翔所却。进至赭硜,诛茅以居。缅俗用中秋日岁,节属国朝贺,强天波往,以臣礼见,耀於诸蛮。返告从官曰:井亘不用吾言,致有今日之辱。吾不屈,主必不全。谁使吾至此耶?哭而恸。明年己丑七月,缅又来请,天波辞。缅使曰:此行当以客礼,乃因李定国等兵再至,缪为恭敬。天波知之,愈愤懑。又明年庚寅七月,难作,缅酋莽猛白要百官计事过河,以二十人执一人,无脱者。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鎚击杀十余人,死。冬,王入云南,天波三子,二先卒,惟忠罕在石屏,从妇翁龙世荣出降。是年四月,有梅道人与张琦、尹士镳等谋兴复,假忠罕书与宁州禄昌贤,事发,琦等死,辞连忠罕,谓其妻龙曰:吾且履不测,汝妊数月,脱生子,可无绝先人后。令内官滕九德、仆白君爱护龙氏,进香东岳,浮舟至昆阳州。忠罕逮入燕,以侍婢夏莲为龙氏;龙氏走匿新兴藤飞熊兄弟所,产一子,名神保。康熙四年乙巳三月,新兴土酋王耀祖等为乱,闻神保在,作檄移诸蛮,迎龙氏母子入山,期事成立为主,战不利,迁之法冲白乃家,又令白君爱匿神保於滕氏,俱为吴三桂捕获,并讯忠罕,沐氏遂绝。
论曰: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方其由永昌还省,晦迹十载,不见疑於可望,及委蛇缅廷,冀免主危,虽宁俞之忠,无以过之。然天道亏盈,秦、晋、楚、福诸王,积逾千万,身遭葅醢,谥为至愚,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犹以忠节著,岂非盛德之报哉!
崇祯改元,阿迷州土酋普名声,据州城叛,屡征不服。三年庚午,广西知府张继孟思以计诛之,檄州县称名声才能忠义,不应摧折,以致召乱,皆有司之过。阿迷隶临安府,而广西府谒兵备道於临安,路经阿迷,名声狡,往来文移过州境,辄启视之,见继孟檄,大喜,思得继孟,守临安,后继孟谒兵备,戒其下过阿迷,必晋候普州牧,及至,故熟睡舆中,鼾声若雷。其下不得传禀,过十里,乃觉;佯怒,下舆痛责从者曰:我有事须急见兵道,然普州牧必不可不见,乘健马去,或不后期。名声闻继孟来,喜,既过不入。颇又疑,使潜随觇动静。见继孟责从者,易马驰还,复喜过望。入方坐定,左右奉茶,继孟擎盏,大言曰:尝闻普公好以茶酒间鸩人,我不敢饮此。名声惊,誓天曰:名声恨不获为公氓,何有此心?请先饮,遽易盏饮之。而擎盏时,已下鸩茶内矣。遂为具款客,辞以有事,谒兵道,急诘日还,痛饮,出门疾驰,易三马。名声药发,遣兵急追,已入临安城。城有备,不能及。名声死,妻万氏狡而有淫德,招沙定洲兄定海为夫,椎鲁失欢。定洲年少美姿容,逐定海更赘焉。当事不能问。其子祚远,大恚,时欲杀定洲,因与万氏别居一砦,及应调讨吾必奎,遂叛;定洲追天波,万氏犹在阿迷,闻之,惊曰:我家门乃为此贼所破,谋入省,执定洲。既至,则见定洲气焰纵横,资用裕给,乃又大喜,连舆持刺进谒,抚军杭礼,旁若无人。后败保佴革龙,并兵头铁老虎俘至省,剥皮以徇,滇人快心焉。
野史氏曰:高皇帝开国勋臣,以令闻永世者二:曰徐中山、沐黔宁。中山赐第留都,子孙席先猷,享列爵,称保家之主可矣。黔宁守在荒徼,世有师命,纾天子南顾忧,视中山之裔宴乐饮食相万也。然黔宁在镇,招徕携贰,辨方正俗,使人知朝廷,垦军田一百一万二千亩,使人知所以有生,恩泽远矣。死之日,蛮部君长,号哭深山,及定远继之,历年滋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虽夷裔于法,不忍加诛。将吏非犯大恶,未尝轻戮一人。又何其宽大长者也。其长世也,宜哉!历镇一十六世,二王、一侯、一伯、十公、四都督,家门贵盛,即中山犹嗛焉。况其他茅土中绝,栉风沐尔之泽不祀忽诸君子,是以思继序也。当征南将军与左副将军三人同下滇地,而灏凉二国之胤,或斩或不振,岂非洪武戊辰、壬申间诸蛮月鲁之役,杀伤过多,干违天道,以至是乎?沐氏自昭靖忠敬以还,若惠襄之赏罚明信,武襄之服远忠勤,荣康之制胜好谋,武僖之戢宁守宪,道爱在人,奕世载德,虽其后亦有一二鲜克由礼者,诸夷犹慑其威令,赖前哲以免也。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国步多艰,卒能跋舍从亡,流离异域,不屈以死,见危授命之义,其庶几焉,斯亦无愧其祖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