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目录
① 杰克伦敦的著名作品及简介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http://ke..com/view/70591.htm这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② 杰克伦敦的作品有哪些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家庭贫困,从小以出卖劳力为生。1896年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后来辍学。阿拉斯加淘金是杰克·伦敦一生最有价值的经历,杰克·伦敦他开始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并获得成功。早期作品有描写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方故事》和揭露利己主义残忍性的长篇小说《海狼》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进化论思想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作家成名后理想幻灭而自杀的故事,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庸俗。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在甲板天篷下》《一块排骨》等,但他日益脱离社会生活,追求个人享受。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空虚中服毒自杀。
③ 杰克·伦敦描写“北方故事”的作品有哪些
从1900年开始,杰克·伦敦发表了一连串的短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到北方淘金的队伍与太平洋上水手的生活。《寂静的雪野》写了淘金者的患难与共的友谊。《北方的奥德赛》写了一个印第安酋长历经多年的跋涉,终于找到夺去自己妻子的白人,酋长痛报前仇,但是他的妻子却已不再爱他。在杰克·伦敦一直认为写的最好的《老头子的同盟》中,作者揭露了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掠夺,赞扬了印第安人的反抗斗争。1900年至1902年,杰克·伦敦发表了《狼的儿子》等三部短篇小说集,通称为“北方故事”。
④ 杰克·伦敦在1910至1916年间写了哪些作品
杰克·伦敦在1910至1916年间还写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天大亮》(1910)和《月谷》(1913),短篇小说《德布斯之梦》(1913)、《墨西哥人》(1913)和《强者的力量》(1914)等,同时也写了不少迎合出版商的需要而粗制滥造的作品。
⑤ 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及简介
主要作品:《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他一共写过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等。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
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的家庭。因家境贫困,自幼从事体力劳动.当过童工,装卸工和水手等,后又在美国各地流浪。靠劳动所得曾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因贫困被迫退学后加入过阿拉斯加等地淘金者的行列。
早年坎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的创作思想较为复杂,受到过马克思、斯宾塞、尼采等多人影响,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跳动着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成名后逐渐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空虚中。
(5)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目录扩展阅读:
杰克伦敦创作特点
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时常能感受到英雄主义情结。对生命本身的崇拜,对生命、生存的意义追求原始形态与精神自由。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主人公与严酷的荒原融为一体,生命在这里往往会呈现出原生状的。
原始的形态,释放出与庸俗世界水远不可能熟悉的裁然相反的渴望,一种奋发的、跳跃着的甚至是狂暴的情愤。对待死亡有着不轻言屈服的英雄主义气质。这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宏斯一样的自由与激情的结合体,进发出生命最原始的呼唤——顽强的生存。
⑥ 杰克·伦敦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卷作品
杰克·伦敦追随他的马丁·伊登而去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高达49卷的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3部剧本以及大量的论文、特写等。这是无产阶级一笔巨大的财富,成为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
⑦ 杰克·伦郭写了哪些小说
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于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格化的题材,以及强烈显来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童年——少年”时期强烈的读书欲望
杰克·伦敦幼时家境困苦,可他对文学的兴趣和理想却是难以遏制的。他的读书欲望十分强烈,因此,为了兼顾生活与学习,杰克·伦敦从10岁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读,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不满 9 岁时,杰克·伦敦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他还读了一些从雇工那儿借来的一毛钱一本的小说,他抓到什么就读什么。杰克·伦敦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第一本书。到16岁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读书,读书——做工。
这时候,杰克·伦敦产生了强烈的出去冒险的欲望,于是,他结识了一些劫蚝贼,入伙干起了劫蚝的勾当,接着又反过来加入了追捕劫蚝贼的水上巡逻队。后来,他搭上一艘海船,到日本沿海和白令海一带捉海豹,沿途经过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与这些海上的见闻后来成了他写的南海故事的素材。惊涛骇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艰苦的,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已经读完 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第一次写作获得了头等奖
1893年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杰克·伦敦在找工作期间偶尔写一些习作。当时,旧金山的《呼声报》举行了一次征文比赛,杰克·伦敦在母亲的鼓励下,尝试着写了一篇《日本海上的飓风》,结果获得了头等奖,奖金25元。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次年,杰克·伦敦开始到美国各地流浪,从加利福尼亚到波士顿,然后从加拿大回到太平洋沿岸。在加拿大,他因流浪街头而被捕入狱,受到短期徒刑的处罚。杰克·伦敦的美国东部的流浪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出卖体力劳动的生活悲惨。
阿拉斯加的“北方故事”和第一篇小说的发表
1896年克朗代克发现了金矿,杰克·伦敦加入了涌向阿拉斯加的淘金队伍。他不仅没有淘到金砂,反而得了坏血病。但在长途跋涉中,他听到很多故事和传说,并作了笔记,这些经历和见闻后来成为他创作的最好素材。
虽然时常过着流浪、冒险和艰苦劳动的生活,杰克·伦敦的读书热忱却丝毫未减,他读过大量欧美作家的作品。他细心阅读着,努力学习吉卜林和斯蒂文森的写作方法,随时把心得体会和读到的精彩文笔写在笔记本上。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努力自学到的知识和写作能力却胜过了从高等学府毕业的文科学生。
杰克·伦敦的父亲去世后,为了负担家庭生活,他又开始打零工。在找工作的时候,杰克·伦敦写成了《顺流而下》,可是稿子给退回来了。在等待退稿的日子里,他又写了一篇两万神出鬼没的连载小说,不料也给退回来了。尽管稿子次次都被退回,杰克·伦敦却仍然挤出时间来写作,继续写新的题材。最后《大陆月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为赶路的人干杯》,稿费只给了5元钱。不久,《黑猫》杂志又出40元要他写一篇小说,这样,总算有了转机。
为了在创作上取得进一步成就,杰克·伦敦开始阅读各方面的名著:在哲学方面,他读了康德、黑格尔、斯宾塞、尼采与马克思的著作;在进化论方面,他读了达尔文、华莱士和赫胥黎的著作;在经济学方面,他读了亚当·斯密兹的《原富》;他还继续读了许多欧美文学名著。
立足文坛,赢得声誉
从1900年起,杰克·伦敦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开始在美国文坛上立足。这之后,他根据在英国的见闻写成了《深渊中的人们》,在欧美读者中引起震动;同年,《荒野的呼唤》问世,畅销美国及其他国家;第二年,他又写出了名著之一《海浪》,接着是《白牙》。1909年,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发表。
1913年以后,杰克·伦敦的创作明显开始走下坡路。后因经济上的挫折和家庭纠纷,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酗酒成瘾。1916年,他同其代表作《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在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可谓是我产的, 他在16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50多篇短篇小说和19部长篇小说,加上其它文章,他的全集达49卷。杰克·伦敦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声望。
⑧ 杰克·伦敦创作了哪些作品
杰克·伦敦早期作品有描写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方故事》和揭露利己主义残忍性的长篇小说《海狼》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进化论思想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作家成名后理想幻灭而自杀的故事,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庸俗。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在甲板天篷下》《一块排骨》等。
⑨ 杰克·伦敦一生主要写了哪些作品
早期作品有描写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方故事》和揭露利己主义残忍性的长篇小说《海狼》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进化论思想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作家成名后理想幻灭而自杀的故事,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庸俗。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在甲板天篷下》《一块排骨》等,但他日益脱离社会生活,追求个人享受。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空虚中服毒自杀。
⑩ 急求小说《白牙》人物介绍
白牙》
作者:(美)杰克·伦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动物描写小说,发表于1906年。作者以寒冷的加拿大北极地区为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一条诞生于荒野的混血狼狗,在几个月大时,由母狼带着从荒野世界回归到人类生活中来,由狼变成狗的故事。
狗年说狗。因为狗在六畜中最忠实于主人最通人性,所以不少中外作家都曾以狗为对象来撰写作品。像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英国作家吉卜林和劳伦斯等大师级人物都写过精彩的狗的故事。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00年前发表的《白牙》,无疑是狗作为主角的小说中极具魅力的一篇。命运多舛的白牙是狗和狼的混血种,在主人的训练下,它克服了野性,最后咬死了主人的敌人。
《白牙》一书的背景是加拿大西北边陲的冰封地带。在《白牙》中,杰克·伦敦一反《荒野的呼唤》的故事,叙述了一只幼狼如何从荒野中进入人类的文明世弄。有趣而值得注意的是,杰克·伦敦所塑造的动物英雄,往往比它们所遇见的人们高贵而值得尊敬。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旧金山。他是那个时代收入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在家中排行第十,赚取微薄的薪资贴补家用。幼年时,杰克·伦敦曾经被小偷和恶棍拐走,替他们做坏事,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后来的几年里,杰克·伦敦心情郁闷,经常借酒浇愁。
幸好,就在快变成酒鬼的时候,他随着一条捕海豹的船出海。再实回到旧金山时,他以前的老友大都已去世。他在铁路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受着自己的兴趣和欲望的驱使,他到各地去旅行。他在阿拉斯加的克隆迪克区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来,这个地方就成了《荒野的呼唤》这本书的背景。书中的主角巴克,就是以他在那里所遇见的一只狼狗力雏形塑造的。
杰克·伦敦逝世于1916年,他生前一共写了五十本书。
图书目录
第一卷
01食物的踪迹
O2母狼
O3饥饿的嗥叫声
第二卷
01牙齿的搏斗
O2狼窝
O3灰狼崽
04世界的墙壁
05肉食的法则
第三卷
01造火者
02被奴役
03流浪者
04神圣们的行踪
05契约
06饥荒
第四卷
01它是同类的仇敌
02疯狂的神
03可恨的统治
04濒临死亡
05不屈服
06仁慈的主人
第五卷
01漫漫长路
02南国
03神的领地
04同类的呼唤
05睡梦中的狼
[编辑本段]『白牙』
作 者: (英)史密斯 著,周丹 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
字 数: 350000
版 次: 1
页 数: 399
印刷时间: 2008/06/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4239875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世纪末,北伦敦。三个家庭,两代人,一出荒诞大戏。
毫无信仰的白人阿吉一辈子都靠掷硬币作决定,30年的婚姻突然破裂,自杀未遂的他与牙买加黑人姑娘闪电般再入围墙。他的二战战友萨马德,一个孟加拉穆斯林,出身高贵、教育良好,在英国却只能端盘子为生。萨马德的双胞胎长子被送回孟加拉,却倾心仰慕西方文明,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次子从小在伦敦街头呼风唤雨,却对西方充满仇恨,加入激进组织。阿吉的独生女儿艾丽怀孕了,却永远无从得知孩子的父亲是双胞胎中的何人。犹太青年乔舒华是艾丽的追求者,他父亲、生物学家马库斯正在研究一只令所有人抓狂的“未来鼠”。1992年12月31日,围绕这只老鼠,各方汹涌激荡的势力终于正面交锋,阿吉破天荒未掷硬币,便决然作出了惊人选择……
作者简介:査蒂·史密斯(Zadie Smith 1975— )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奥兰治(Orange)奖得主,入选2003年英国著名文学杂志《Granta》10年评选一次的“英国20位最佳青年作家”。在多族裔混居的北伦敦长大,父亲为英国白人,母亲带有牙买加黑人血统。
査蒂6岁就开始写诗,创作短篇小说。不过,她童年时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做跳踢踏舞的舞蹈家。
中学时,査蒂似乎不是那种有远大抱负的好学生。她把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阅读和交友上,还抽过大麻。当她告诉老师自己想申请剑桥时,老师直接告诉她这想法太荒谬,太不切合实际。然而,她果真如愿来到了剑桥大学研究英语文学。在剑桥国王学院,她整天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从她喜爱的作家如福斯特、塞林格和冯内古特那里学习写作的技巧和审美情趣。上高中和大学时,她还曾靠在酒吧做爵士乐歌手打工赚钱。
在剑桥读书时,査蒂遇到了尼克•赖尔德。赖尔德当时正在研修诗歌并且编辑诗集。两人于2004年结婚。
査蒂•史密斯是一位喜欢挑战正统的个性作家。她的这一性格从年少时改名一事就已显露出来。她原来叫Sadie,14岁时自作主张改成了Zadie,在英语中,S音更柔和,而Z音则响亮些,更有个性,也更有异国情调。
当所有人都对査蒂的处女作《白牙》叫好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在“阴阳怪气”地说,这部作品出自少年老成、故作姿态者之手,“书中一些片断如杂草丛生,不堪一读。”这个人就是査蒂•史密斯本人。她是自己最猛烈的批评家。她指出:“我怀着写一本巨著的巨大野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就是那本巨著。”
此外,媒体对《白牙》的过分反应也让她觉得难以承受。她说:“我希望可以继续乘地铁,我希望拥有正常的生活。我不喜欢被人盯着看的感觉。”
2002年,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清净,盛名之下的她选择离开英国来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从事写作。
主要作品有:《白牙》(White Teeth)、《搜集签名的人》(The Autograph Man)和《论美》(On Beauty),三部作品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各自斩获诸多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