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满堂小说短篇散文
㈠ 老子与函谷关的故事散文
了解一个国家猜咐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经典历史故事等你来品味。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老子与函谷关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去函谷关看一看,了解当年的老聃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从而横空出世一部千古著作《道德经》。
到了函谷关,才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雄伟,但地理位派兆旁置很重要: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周朝春秋时期,时任柱下史的老子看到周王室日渐衰败,决定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接受邀约,于是,在尹喜的照顾和优待下,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我有时在想,如果不是关令尹喜博学多才,善于识人,热情接待了老聃,并邀请他小住,也许这部恢弘巨著就不会产生,这真是千古奇缘。
而《道德经》虽然篇幅并不多,但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千古奇书。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是一部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的书,倡导“内圣外王”,“道”:是指事物发展的本原和实质,原理、真理、规律等,“德者,‘道’之用也”,“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道),比如,事物本身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是阴阳的统一体。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只要遵循了“道”,“无为”也可以转化为“有为”。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万物皆有规律(道),由自然来运转,即是“道法自然”。人何必为刻意达到某一种目的而痛苦不堪,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量力而为,才能心平气和,才能长久和持续。
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有一次,请教完之后,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想想社会上很多冲突和奇怪事情的发生,都跟“讥人之非”、“扬人之恶”、“以己为高”、“以己为上”有很大的关系,老子言论,可谓振聋发聩。
在为人处世方面,老子还讲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用自身的修养和行为来去感化对方,而不是以牙还牙,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
其实,在修身方面,老子称得上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孔子说:“其身正尘橡,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些观点,在欧美国家得到体现,比如,“小政府,大社会”,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人以自由、充分的发挥空间等等,在规则即“道”的驱使下,人人自然安居乐业,政府当然也自得其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鸡鸣狗盗”台下老子的这一段话,让人深思。可现实当中,还是有很多人贪恋权势、富贵,最后跌入深渊,身败名裂。所以,他又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学会知足,乃可以保全自己。
凡事要讲究节持,不可过度,如此,方可长久。这体现在他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观点里。
他还认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底下,没有太容易的事情,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如此,才能会有所成就。
他还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与诸葛孔明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有同工异曲之妙,只有沉下心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错,才能让自己坚守,而不为外部的诱惑所迷失。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讲一个人的预见性,这种预见,应该跟一个人的学习、洞察或悟性有很大的关系吧,“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这位秀才一定是博览群书,读书,尤其是读史,可以知未来。
在治国方面,老子的话,更是直入骨髓。“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统治阶级或管理者,不以百姓幸福指数为执政理念,无论你的口号有多响,最后都会被时代的洪流无情抛弃。“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守正出奇,无为而治,但治理天下,需要“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如此,才能“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老聃太有前瞻性了,能够预知到未来这么多年,可赞可叹!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施行宽厚、仁爱的政治,就会形成淳朴、真诚的民风;施行苛察、重刑的政治,百姓就会千方百计地躲避、对抗,从而人心险恶、世道日下。他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此言甚是。
老子,以他的远见,影响着当世,也彰显着未来,可历史,还是一幕幕重演,可喜,还是可悲?
㈡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必背篇目
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些名句必背?
1.天下皆铅喊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槐嫌野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者迅。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㈢ 致一千年过后的你散文
一千年的长度相当于一条河流的长度,起始两端之间,我们只能眺望而不能相遇。命定在此时,命定在此地,我写下这篇文章,想象一千年过后,你将在温暖的南窗下偶然读到它,细细咀嚼文中的每词每字,也认定你是与我从无一面之雅,却心予魂授的隔世知音。读它吧,用你湛亮如斧的眼光,更要用你变化如虹的灵智,但愿你不会将它视为一篇写于二十世纪末某个风雪之夜的“古文”,你将感知到捧于手掌的这颗心,已搏跳千载,犹然鲜活。
我从未奢望过你是异代的红颜知己。前苏联女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有一首名作,题为《致一百年过后的你》,她明知“我够不着吻你!只能隔着忘川/伸过去我的双臂”,却依然在诗中大胆地想象,会有一位“明眸宛若两一团一篝火”的英俊男子去寻谒她的芳茔,而且坚信“你会拒绝所有情一人的天姿国色──/为了伊人的玉骨冰肌”。那绝对是太凄美太浪漫的念头,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女诗人的念头。
我手中的玫瑰瓣瓣零落,纷纷凋谢了,但内心的情意并未枯竭。真正的思慕如同逢春而放的山花,岂是望秋而陨的木叶?我奢侈的愿望仅表现在:这篇文字能够化作窖底的芳醇,虽逾千岁,漱齿犹香。
我在高山之巅,万年的积雪之上,巍巍然,苍苍然,皑皑然,如同一棵孑遗的古树,枝柯上挂着朝云的白手绢,晚霞的.金丝带,空阔辽远的天地间,只有星星的宝殿和日月的行宫。谁说“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那长柄的杓就在我手中,我醉,天人同醉,报晓的锦鸡也忘了鸣喔。可叹人生苦短,奄忽如白驹过隙,能猛陆有多少欢乐?一入烂柯山,世上已千年,仔细看来,哪是沧海?哪是桑田?只见白发三千丈,红颜一瞬间。在这绝世离尘之处,李太白的《悲歌行》依稀可闻──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杜甫滴泪情何限?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人,你要御风而去,入广漠之野,寻乌有之乡,然而既乏天梯,又无羽翼,难得消息。多少挂碍,多少牵绊,不得已啊,让人世留住了骸骨,留住了坟墓,留住了诗歌,又岂能留住那无以羁縻的一缕诗魄?
我并非吟风弄月的诗家,置身于历史的大定式或大变式中,也绝不是那种独具手眼,别有怀抱的顶尖角色。重重帘幕密遮灯的政治赌局永无收场的那天,我若即若离,充当微笑的看客──只在幻念中充当冷面的刺客──看他们得志时赢得佛祖生天,失意时输得人头落地!一拨又一拨“政治家”张狂或沮丧一阵之后,统统销声匿迹了。我若指称那些孤坟荒冢中的累累白骨为王侯将相,没人会认同,也没人肯相信,可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我不赌,不赌的看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在高山之巅,万年的积雪之上,横笛一吹,吹落五千年的血色梅花,我是迈绝古今的剑客,视人间丑类为蛇鼠蝼蚁,不值一哂,不堪一击。
这柄龙吟之剑,采自一万年的铁石,炼于一万年的洪炉,经过一万年的锻造,淬于一万年的雪水而成,谁敢引颈以试其刃?
在历史的大剧院里,正上演最揪心的一幕又一幕──
是我,图穷匕首见,血溅秦廷;
仍是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一击不中,再击不中,并非我真的疏于技艺,或失于一念之仁,实为天命难逆。对此,我无话可说。
我在高山之巅,心中的积雪更厚。我是大孤独者,如这柄旷世无俦的宝剑,不再饥一渴,不再愤怒,只沉静地怀想昔日的荣光。它不愿重返人世,就让这万年的寒雪悄寂无声地埋葬它,也埋葬我吧,死于无人知晓的时刻是最快意的时刻。
积雪粹白,谁能痛书半纸?
西风狂悲,我要强求一醉。
我在逝川之上,裁芙蓉以为衣,制芰荷以为裳。至情至性的一江春水呵,你将我带回枝孝顷三千年前《诗经》的首篇,开宗明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莫非我就是那位辗转反侧的多情公子?也是,也不是。说是,我的确来自水之湄,水之垤,三千年前,我曾涉江采芙蓉,那位淑女微微颔首,就有了千古如斯的风一流;说不是,我出生在离风雅颂很远的时代和完全不相邻的地方,那窈窕淑女嫁给了谁?早已不得而知。
我为情而生,生于三千年前,或三千年后,生于北地,或南方,又有什么两样?我渴饮黄河水,饥食江南蕨,仅在一首国风里活着,就是幸福而且幸运的,更何况我枕息在一百六十篇国风的“乳峰”之上!我有千千万万之身,有千千万万之心,身外有心慎弯,心外有身,体验了人间至纯至美的情爱,春朝夏午秋暮冬夕,沸响的血液使我复一活,一次又一次,无止无休,无休无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唱着这支古歌,我顺流而下,溯流而上,不畏三千年九万里的道阻且长。
我在逝川之上,范蠡也在逝川之上,桂棹兮兰桨,那击水声谈笑声泠然在耳。我们曾在某时某刻擦舷而过,我忘了问他:西子浣纱时温柔,著锦时更温柔?入吴宫前已解风情,出吴宫后更解风情?他会如何作答?范蠡乃是举世无双的大智者,明知越王勾践“长颈鸟喙,蜂目豺声”,最是天底下第一等刻薄寡恩的忍人,竟然还舍得将自家如花美眷作其大钓的香饵,投于吞舟之鲸的口腹?这等大勇之后的“大智慧”,别说你我无法透解,想必西施也难以渐悟。 上一页12下一页
在逝川之上,或许我就是范蠡,是那解不开的千古之谜。烟波浩淼,漂舟不系,袅娜的西子画上心头。天际雁字横斜,声声嘹呖,仿佛告诉世人,那是不足采信的越传越奇的传奇。
“若有得选择,你最喜欢生活在哪个朝代?”
“我不曾仔细掂量过,也许……”
“若想少年封侯,你最好生于西汉。汉武帝好大喜功,鞭笞匈奴,开疆拓土。霍去病十八岁即勇冠三军,荣封为冠军侯,去病固然少年果毅,肝胆绝人,但也颇颇得益于一位大将军舅舅──卫青。卫青功烈盖世,也颇颇得益于一位好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一宠一幸的夫人。卫青早年牧羊,受尽薄待和欺侮,然而时势造就了他,七击匈奴而为万户侯。”
“历史不尽如此。飞将军李广可谓劳苦功高,大小七十余战,未有封爵,暮年自刭而死。李陵败降,终绝南归之路。太史公直言取祸,受辱于蚕室,惨遭腐刑。如此结算,汉武帝何等冷血寒心,薄情寡义!”
“身为文人,做大唐的士子,可谓至幸。”
“有道是,‘秀句出寒饿,诗人例穷蹇’,‘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李白、杜甫二人,一为诗仙,一为诗圣,尚且终身怫怫不乐,余子可想而知。”
“那么,宋朝如何?”
“只要看看苏东坡的遭遇,就明白了,真情至性的文人并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其余元、明、清……”
“每况愈下。”
五千年间,何曾有过什么光明自一由的黄金时代?我始终游弋在历史的血河泪海之中,别无选择。我行走在每个日子的刀尖之上,是歌,是舞;是笑,是哭;是和平,是战争;是创造,是毁灭;是上升,是沉一沦;是生而又死,是死而又生。
我是一,是二,硬币正正反反,在空中翻飞,坠地的金声可以期待。
“历史的大潮涨了又退,退了又涨,将那些空空如也的贝壳信手扔满滩头。”
是啊,所有血肉被一吮一吸而去,荡然无存,索然无味。
我早已预料到,你将惆怅于千秋之下。不知今日的风,能否吹动你异日的衣襟?想必你在荒漠的午夜,等待禅悦来临,可是顿悟往往不在今世,更不在此时。
孤独使人裸露,完全的裸露,仿佛不畏豺狼虎豹的赤子裸露在荒原,我的心灵裸露在时间的刀俎侧畔!
雪落心丘,何其安详。你能相信吗?这纷纷飘撒的玉屑正体现了生命轻若无物的质量,谁因而妄自菲薄,谁就会完全失重,被卷入阴阴的冷风。你说:“真白啊,真干净啊!”这就对了,从一朵晶莹的雪花,你认出我的魂魄,也认出我是你前生的前生,是你往世的往世,是你的宿命之影。这些文字又何尝不是翔舞的雪花呢?落在你手心,飘逸是其超然的舞姿,净洁则是其澹然的气韵。
就这样吧,我在此端大声疾呼,你在彼端回应如响。
千年的日子逐页翻过,你阖上这部大“书”,一切重又混沌如初。
㈣ 一得必有一失散文
有得必有失,先失后得。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是人们不曾留意或是未曾意识到而已。按照五经之首:《易经》之理:得失合一、得失转化、得失平衡、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同时存在的自然规律,得失是公平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得失的真谛。
何谓得与失?有时看上去是得了,其实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失去,有的失去或许还可以得,而有的失去就是永远的失去了。取舍之间更是有得有失,取此而失彼,就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样。
有个富家之女,总想着嫁一位高大帅气、金玉满堂的如意郎君。可他的父亲偏偏看上了才华横溢、个小貌平、出身低微、一贫如洗的才男。面对父亲的执拗,女儿和母亲及其亲戚的反对,似乎微不足道。不久就谈婚论嫁,成为夫妻。婚后,无论才男怎么无微不至、悉心照顾,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也会遭到妻子的百般刁难、恶语相加。其母更是对女婿挟细拿粗、傲慢不逊。面对如此家境,才男一忍再忍。不久,因妻拍销琐事,才男被妻弟、妻母及其妻舅毒打,一场婚姻曲终人散。
离婚不久,才男在三十而立之时,被单位领导赏识,一跃而起,成为领导几千人,某国企的一把手。如今才男已过四十而不惑,担任了某市。
才男的前妻,婚后总算找到了“如意”郎君:高大帅气,家境殷实。可惜这个郎君不思进取、胸无点墨、挥金如土、对妻子也是冷若冰霜、拈花惹草。婚后不久,家境便贫困潦倒,资不抵债。这个女的哀叹道:我在拼命追求自己的“得”。却不知道“得失”如何取舍!
其实,人都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度过一生的。得到了太阳的光芒,就会失去月亮的皎洁;得到了城市的繁华喧闹,就会失去乡村的静谧自然;得到了历练的成熟稳健,就会失去活泼浪漫的青春;得到了汽车的快捷方便,就会失去走路锻炼的机会。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得之伴随着失之,失之连接着得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从念书、升学、所学专一到选择职业、选择配偶等等,都要进行一种利弊的权衡,得失的选择。但人世间没有完美的利,也没有纯粹的蔽。所以我们为了生存得更好一些,总是在权衡中选择利大弊少的事去做。但有时恰恰相反,求“利”者深受其害,得“弊”着因祸得福,就是因为不明白“得失”的变化之理。
你要想得到一般人不能得到的,你就必须失去一般人不愿失去的。你什么都想抓住,什么也抓不住;你什么都想得到,什么也得不到。
你很想得到的,也可能是你最不该得到的;你很想失去的,也可能是你最不该失去的。当你很想得到时,一定要多想一想你必须同时失去什么;当你很想失去时,一定要多想一想你必须同时得到什么。千万不能得不偿失!得不偿失时,无论得有多么多大的诱惑力,你千万不敢去得。
聪明之人得大失小,小聪明之人得小失大。这就是迟喊是智者与愚者的根本区分袭旦游。
不怕失去就怕失得不值。该失之失为得,不该之得为失。不该之得,得到的只能是沉重的负担和不尽的懊悔。易得不一定易失。不该之得,有时会变成缠着你的幽灵和魔鬼。
有言道:当一道幸福之们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但很多人太多太多地盯着关闭的门,而对开启的门熟视无睹。
生活有很多无奈,有时它会强迫我们改变自己的喜好,有时它会强迫我们不得不放弃机遇。因此,我们要学会放弃,懂得今天的放弃就是为了明天的获得。大凡干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是因为他们懂得为什么要放弃,如何放弃才能赢得更大的获得。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与失总是平衡的,面对失去,我们应该心如止水,面对获得,我们应该泰然处之。生活中,我们既要享受“得”的喜悦,也要品味“失”的感觉。得与失是形影不离、彼此交替。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一切事情都在得失之间,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得后可以失去,失去后可以复得。因此,我们不必过分期待自己获得;更不要怕失去,人生之路本来就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如果一味的沉浸在失去中的伤感,那么你将会一无所有。只有善于去享受和总结“失去”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真正的人生。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的失去,不如用汗水拼搏明天的获得。
失有失的痛苦,得有得的忧愁。有许多得失,其哀其乐只有在得失后才能知晓。胜败不在一时,得失不在一事。一时之得失要服从一生得失,一事之得失要服从事业、家庭之得失,自己之得失要服父母、家庭、亲朋好友之得失。
人最怕失去的是德,失去的是信;人最应该得到的是责任心、义务心、孝敬心、善良心、助人心,人最应该失去的是个人自私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上进和善良的心,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再大的得失也会成为生活的希冀。
雨,有急,有缓;路,有平,有坎。世上的事,有顺,有逆;人生的情,有喜,有悲。顺境,不要得意,狂妄傲慢,喜悦能够持续;逆境,不要气馁,绝望悲戚,事情还有转机。人生路上,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走下去。荣也好,辱也罢,坦然面对,心平气静,安然于得失,淡然于成败,依旧向前,依旧拼搏。
回头看看,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总有值得回忆的幸福与激动,也有太多的隐痛与伤痕。我们在得失中生存,在得失中穿越。原来是那些不堪的往人往事,才铸就了我们心灵的优雅、人格的魅力、精神的顽强,是那些往事才沉淀了我们最后的坚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叶落,去留无意,望碧空风卷云舒” 。只要我们对得失真正看淡、看开,我们就不会因得失所累、所悔。我们才能重整旗鼓、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实现心中所得。
㈤ 类似于典心《金玉满堂》的古代言情小说
我看过的给你发一些,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午后熏衣茶》、《享尽宠溺》、《我的监护人老公》、《二楼总裁》、《三楼大亨》、《六楼富豪》、《代嫁新娘》、《鬼面夫君》、《和亲公主》、《我的灵魂在古代》、《天鹅姑娘《妻奴》、《爱我不必太痴心》、《两小无嫌猜》、《调皮小王妃》、《妹妹新娘》、《天价前妻》、《住在山顶上的相公》、《俏皮王妃酷五爷》、《调皮王妃》、《天上来的野王妃》、《我的野蛮王妃》、《出嫁难从夫》、《出嫁该从夫》、《出嫁必从夫》、《焰皇宠妻》、《奉子成婚》、《新妻不受宠》、《我们离婚吧》、《晚叫老公》、《霸王硬上弓》、《花龙戏凤》、〈交错时光的爱恋〉、〈恶霸九王爷〉、〈恶魔的小心肝〉、〈老公不卸任〉、〈火爆少东的新娘〉、〈冷酷皇族大少〉、〈魅皇的小淘气〉、〈我的黑帮老公〉、〈天使街23号〉、〈酷老公的甜心〉、〈大牌老公〉、〈我老公很有钱〉、〈我老公很帅〉
㈥ 项脊轩志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什么,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来
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从“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作者在第一段主要描写了项脊轩经过修葺幽雅怡人,而自己的亲人却都不在了,突出作者思念亲人的感伤心情!
《项脊轩志》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祥指。回忆老屋的变迁,回忆与祖母母亲妻子的感情。照理,写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但归有光只选了一二件极细小的事或是极平常的几句话来写。全文一共才五百多字,但它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产生这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就在于归有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空白”艺术。清袁枚说过:“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之内……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文章中的空白,就好象音乐中的休止,电影中的空镜头,能给人不尽的想象。
全文的主要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腔坦项脊轩为经,以谨圆配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㈦ 台湾女作家有哪些
简媜、席娟、三毛、席慕容、琼瑶。
1、席娟
台湾言情小说作家,其作品被称为“冰淇淋”文学。90年代初,以穿越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出道,风靡两岸,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篇章,从而成为言情界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