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揭露人性的丑恶短篇小说原创

揭露人性的丑恶短篇小说原创

发布时间: 2023-03-17 14:51:21

⑴ 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是一部反映什么的小说

《玛丽·巴顿》这本书绝对可以被认为是盖斯凯尔夫人有名的作品之一。这本书讲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城市,当时英国经历着经济的萧条时期,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棉纺厂的老工人即使为老板奋斗了一辈子,仍然是非常的贫困,他的孩子也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然后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妻子的妹妹也被诱拐当了妓女,妻子因此精神失常,一次临产的过程中离开了人世。

《玛丽·巴顿》这本书是矛盾与和谐的统一体,还体现了妇女地位概念,并且盖斯凯尔夫人她内心的矛盾造就了小说情节的矛盾。

⑵ 《小狗皮埃罗》:冷漠自私可以让人如此丑陋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册毕纯一的莫泊桑,他的《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相比较而言,《小狗皮埃罗》似乎不太出名,但是细读之下,却仍让人回味无穷。

《小狗皮埃罗》通过一个乡绅太太对一只小狗皮埃罗的收养到遗弃过程的描述,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冷漠,读罢让人在愤慨勒费弗尔太太丑恶行径的同时,不由对小狗皮埃罗以及所有弱小者产生深刻的同情。

勒费弗尔太太是一位倨傲的乡绅太太,寡妇,和女仆相依为命。一天晚上,她们家门前的洋葱被偷了,勒费弗尔太太很恐慌,担心再被偷盗,于是想到了养一条小狗帮着守家护院。

因为不想养一条会把她吃穷的大狗,又不愿花钱买一条像样的小狗,她最后收养了面包房老板送来的一条主顾不想要的小狗皮埃罗。这只狗又丑又怪,但是因为没花一分钱,勒费弗尔太太觉得它很美,抱起它吻了又吻。

原以为这只狗可以带给她们安稳,却不料皮埃罗见了任何来他们家的人都不叫,州咐只在向人讨东西吃时汪汪叫个不停。

小狗之所以如此表现,原因是勒费弗尔太太嫌它费粮食不给它吃或者只给它一点点食物,她的想法是让小狗自己在外边转着找吃的。

不久,收税的来了,小狗皮埃罗的税金是八个法郎,勒费弗尔太太“差点昏了过去”。立刻和女仆商量丢弃小狗皮埃罗,让它去“啃泥巴”,就是把它丢弃在采泥灰岩矿的井坑里,让它自生自灭。

抛弃了皮埃罗,勒费弗尔太太却又觉得小狗可怜,晚上睡觉时梦见小狗要咬她的可怕场景,于是又想把小狗救上来,最终却因为不想付工钱作罢。

无奈之下,勒费弗尔太太拿着吃的去坑口抛下给小狗吃,算是换来一点良心上的安慰。

后来,又有人扔下了一条狗,从声音判断它比皮埃罗大而凶猛,勒费弗尔太太扔下的食物都被这只狗抢去了。

当小狗皮埃罗受欺凌的惨数丛叫传上井口时,勒费弗尔太太惊恐气愤不已,她不甘心自己的食物养了别的狗,于是放弃送食物下去,任由小狗皮埃罗死去。

莫泊桑以手术刀一般的笔力,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勒费弗尔太太的虚伪吝啬和冷漠自私,让人越读越如鲠在喉,气愤不平。

这篇小说,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勒费弗尔太太,她对小狗的态度,她的吝啬自私,她遗弃小狗的残忍冷漠,都让人侧目。

她本身不爱小狗,因为养狗要浪费食物。为了抵御小偷,她才不得不收养了皮埃罗。她觉得小狗“可爱”,完全是因为收养这只小狗没花一分钱。

她后来也慢慢有点喜欢皮埃罗,并且有时给它喂蘸了肉汤的食物,原因是它习惯了去外边觅食,基本不让她破费。

她的爱是虚伪而浅薄的,不伤害她的利益时,小狗就是好的。得知要为小狗缴纳税金时,她就选择了遗弃。

后来有些于心不忍时,满以为她真的会请人把小狗弄上来,谁知却因为怕花钱而放弃了。

为了自己心安,她开始给矿坑里的小狗扔食物,却很快又因为食物被别的狗抢去而离开。小说结尾,算是为她彻底抛弃小狗皮埃罗找到了很好的借口。

整个事件过程中,勒费弗尔太太给人的感觉就是伪善自私,吝啬冷漠。她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对小狗的漠视和遗弃令人发指。她的形象丑陋不堪,她的灵魂苍白肮脏。

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小狗皮埃罗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人性的恶,其深刻含义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生活中,经常有人唱高调,要见义勇为,要发扬传统美德,可是,当真的遇到小偷行窃时,看见的人却瞬间失明。当路上遇见摔倒在地的老人时,匆匆而过的行人又有几个愿意停下脚步帮助老人?

人们在主持正义和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伤害之间,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后者,让冷漠一次次在社会上蔓延。

还记得那位女客车司机被歹徒欺负的事件吗?满车乘客面对邪恶无动于衷,只有一个男子挺身而出去帮助女司机却被打伤在地。随后,受辱的女司机赶走那位帮她的男子,带着其余乘客撞入了深渊。

冷漠是无形的匕首,可以毁掉世间所有的美好。冷漠可以让人变得无比丑陋,冷漠显示的是人性的堕落。

勒费弗尔太太的冷漠是那个社会的代表,而这部作品又何尝不是作者对普遍人性的辛辣讽刺?

那么多狗被遗弃在矿坑里,那些悲惨的哀嚎,那无数可怜的生命,正是社会的冷漠荒谬和人性丑恶残忍的见证。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对勒费弗尔太太的外貌、语言、神态、举止的刻画,活现出一个“半城半乡”、“可笑”、“自命不凡”、“粗鄙”的灵魂。

她不愿养一条大狗,因为怕它“吃也要把她们吃穷了”,并且“一想到盛得满满的狗食盆就吓得发呆”。

和她一样“精打细算”的乡绅太太一流的人,“她们口袋里老是掖着几个小铜子,好在路上当着众人的面施舍给穷人”

读完这篇小说,我不知怎的就想起了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叶公好龙”的故事,似乎在叶公的身上有着和勒费弗尔太太一样的影子,我不由地苦笑而叹息!

⑶ 我记得有篇名著是揭示人性丑恶,不知道是哪部

《欧也尼• 葛朗台》作者: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悭吝人》作者:法国作家莫里哀。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死魂灵》作者:俄国作家果戈理。泼留希金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俄国农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威尼斯商人》作者: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该作品塑造了夏洛克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三个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这一书名本身暗示了两大对立阵营的尖锐冲突。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杰出作品。
只想到了这么多,个人感觉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不错,里面也有很多对人性丑恶的揭示与批判。《羊脂球》便是对当时整个社会阶层的无情批判。

⑷ 反映人性阴暗面的小说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http://ke..com/view/20886.html?wtp=tt

《巴别塔之犬》故事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神秘离奇的氛围中,一个女人从苹果树上坠地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无人知晓,唯一的目击者,就是她的爱犬“罗丽”。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语言学家,因为思念妻子却无从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异想天开地打算教爱犬“罗丽”说话,让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罗丽”说话的期间,语言学家逐渐开启了和妻子之间的记忆之盒……至此,语言学家才渐渐拼贴出妻子的样貌。那么,他将用何种方式找到他与爱犬“罗莉”共通的语言?最后他能否让爱犬“罗丽”说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吗?(故事的中间有很多阴暗的东西,由于喜欢狗,所以觉得很想吐!)

卡夫卡
《变形记》:在本书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
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经理把绝食表演者关在铁笼内进行表演,时间长达四十天。表演结束时,绝食者已经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后来他被一个马戏团聘去,把关他的笼子放在离兽场很近的道口,为的是游客去看野兽时能顺便看到他。可是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这里的饥饿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动物了。
另外一些小说是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如《判决》和名篇《乡村医生》,这里,现实和非现实的因素交织,透过这些荒诞的细节和神秘的迷雾,这里寓意着:人类患了十分严重的病,已经使肌体无可救药。人类社会的一些病症是医生医治不了的,这里的医生最后也变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画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长篇小说《城堡》可以说是《审判》的延续,不仅主人公的遭遇继续下去,主要精髓也是一脉相承。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写到:中国老百姓被驱赶去建造并无多大实用价值的长城,他们连哪个皇帝当朝都不知道,许多年前的战役他们刚刚得知,仿佛是新闻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边云集着一批能干而来历不明的廷臣,他们以侍从和友人的身份掩盖着艰险的用心。” “那些皇妃们靡费无度,与奸刁的廷臣们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纵欲恣肆,恶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饭。”他还写出了表现民主主义思想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关帝国的问题应该去问一问老百姓,因为他们才是帝国的最后支柱呢。”

《伊甸园的鹦鹉》:你是否愿意拿最亲近的人的秘密换取成功?你是否愿意在众目睽睽下袒露内心,获得名利?如果你愿意,欢迎来到“追梦者天堂”! 读过《巴别塔之犬》的读者,绝对会在《伊甸园的鹦鹉》里发现更大的阅读惊喜。你永远猜不到作者想让你看到什么样的人性,也猜不到下一页会遇上什么情节转折。就是这种期待,让人无法从她的小说中抽身。——《出版家周刊》 十七岁的少女凯西深夜生下一个女婴,母亲罗拉先前竟毫无觉察,愧疚自责的罗拉为了调和母女之情,带女儿进行免费的环球之旅,参加“追梦者天堂”电视真人秀竞赛。面对六对关系诡异、来历复杂的竞争组合,100万美元优胜奖金究竟是通向生命转机的伊甸园,还是通向让人性丧失殆尽的魔境?在如影随形的摄像镜头背后,始终陪伴的鹦鹉还看到了什么?

⑸ 《城南旧事》用稚嫩的口吻揭露社会的现实

《城南旧事》出自台湾作家林海音,小名英子,这部短篇小说集从某种意义上可算是林海音的自传体。

林海音出生在1913年,于1960年出版《城南旧事》,小说集以英子5-11岁的视角,揭露了社会的现实以及人性的善于恶。

英子的笔触细腻,小说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般,读者仿佛是一个穿越时空站在英子背后以审视的态度看待眼前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故事。秀贞疯子母女相认第一夜乘火车不幸遇害;躲藏在深草丛里靠偷盗养年级第一亲弟弟喊猛做上学的讲故事郑衡大叔被便衣抓;20多岁嫁给65岁做妾的兰姨娘在英子戳和下跟着四眼叔叔远走他乡;宋妈的小栓子不幸溺水身亡,小丫头片子还没足月就被卖掉。无论哪则故事,都凝聚着英子浓浓的情感,同时或许也寄托着40多岁的林海音对于社会的深入思考。

在90年代末期,能够自由表达思想的人或许只有一类,那就是孩子,通过孩子的视角,将林海音对社会的动荡,人性的丑恶,皮囊下的真善美真实流露,同时也是林海音回忆的最美好记录。

人性本善,为了生知念存,有些人选择了不被社会接受的方式,而有些人则顺应社会的发展,顺流而上。故事里,没一人都带着独立向往自由的标签,人物性格鲜明,所谓逆我者亡,是否正是因为在动荡的年代中出现独立和自由这一股逆流,所以才会以悲剧作为故事的结尾呢?

2016年杭州 kindle

⑹ 《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主人公性格特点,经历.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键察著,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年轻时的老舍老舍的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迟蚂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洁青、洁予、非我、鸿来等。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超强的语言写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有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稿旦茄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 《骆驼祥子》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体解读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作品主题 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小说概括及中心思想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人物形象概括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教祥子学放账,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他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离死亡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 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小说主题 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在30年代是很独特的。 小说影响: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http://ke..com/subview/41093/5375832.htm?fromtitle=%E3%80%8A%E9%AA%86%E9%A9%BC%E7%A5%A5%E5%AD%90%E3%80%8B&fromid=2118627&type=syn

⑺ 《报恩记》人性有恶,人性本善

臭名远扬的大盗阿姆港甚内,深夜来到一家外表堂皇的住宅行窃。结果听到主人弥三右卫门夫妻的谈话,他们全部资产在沉船事故中损失,即将面临破产。

从窗缝中大盗看到男主人是二十年前救他性命的船长,大盗进入屋子,了解情况后,为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在三日内帮主人到各大户人家行窃,为救命恩人筹到了六千贯银子,解了主人的燃眉之急。

因为不务正业被主人赶走的儿子弥三郎听说家中的事情,视大盗为他们的家的恩人。

想要拜大盗为师跟从大盗以报家恩,被大盗斥责,你应该好好做人孝顺父母。

两年后官府四处缉拿大盗,儿子冒充大盗进入王宫行窃,被抓后承认自己就是阿姆港甚内大盗,被砍头示众,保住了大盗性命报了家恩。

因为大盗的搭救弥三右卫门家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心怀感恩之情。当弥三右卫门听说大盗被缉拿并斩首示众,对曾经解他们急难的恩人,弥三右卫门知他有罪,恶有恶报,但身受大恩,还是来到广场为大盗祈福,却看到示众的血淋淋的脑袋却是自己儿子弥三郎的脑袋。

要昏厥过去的父亲看到儿子被砍下的脑袋上那发紫半开的嘴,带着一丝微笑,父亲明白了一切,他笑着流下了眼泪。他仿佛听见儿子说,宽恕我的不孝,我虽离开了这婆娑世界,毕竟是替我全家报了大恩呀。

大盗找到德高望重的神甫,他不是来盗窃,是强求神甫为替他受罚的弥三郎祈福……

《报恩记》是日本文学界“鬼才”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短篇小说。大盗身负恶名,但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不惜性命去报恩答谢。

儿子不务正业被父亲赶出家门,但对全家的恩人舍出自己性命去报恩。

父亲知道大盗罪当该死,但看到了大盗恶的背后残存的人性本善的一面,为大盗去祈福。

每个人人性中都有人性的弱点,都有人性本善的一面,有人性的利己主义。

芥川龙之介思想深刻,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探索和毫不留情地揭露,小说部部题材新颖,寓意深刻激漏。他的小说在艺术琢磨上颇有功力,刻画的都是普通人小人物在细微处见功力,用清丽的文字雕琢着人性的真善美,丑恶狠,不仅让读者回味品鉴,反思自省物铅滑。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中《地狱变》一位画师,为了画出罩腊地狱图,亲历地狱惨象,不惜牺牲女儿性命,自导了人间地狱残忍景象。

《竹林中》一具尸体,证人证言,各怀叵测,真假难辨。

《罗生门》老妇人拔死去年轻女人的头发准备做假发卖钱,乞丐剥去老妇人身上的衣服卖钱求生,罗生门前人间悲剧。

《桔子》贫困山区,几个桔子引出姐姐和弟弟友爱的真情。

《烟草与恶魔》魔鬼种植了烟草,魔鬼和烟草的故事……

《小说集》收录的32篇短篇小说,部部精彩值得细品。

热点内容
都市小说等级几重天的 发布:2025-07-05 16:22:02 浏览:16
老师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05 16:10:30 浏览:80
网恋女友是公司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5:31:33 浏览: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05 15:01:15 浏览:409
免费完结杀手穿越小说 发布:2025-07-05 14:51:24 浏览: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说 发布:2025-07-05 14:49:46 浏览:89
别提你姐姐总裁小说 发布:2025-07-05 14:30:53 浏览:51
临界神迹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2:46:43 浏览: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声小说 发布:2025-07-05 12:46:41 浏览:629
魔女之旅小说伊蕾娜结局 发布:2025-07-05 12:45:12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