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八百字

短篇小说八百字

发布时间: 2022-04-25 00:13:35

A. 800字左右的短篇小说

纯种德国黑格尔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题记

有一条流浪的纯种纯种德国黑格尔,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因为纯种的德国黑格尔天生就要受到磨练。这可怜的家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甚至认为自己是一只被父母杂种狗。他只能靠着拣别人的残羹剩饭来维持生活,尽遭别人的白眼,它痛苦极了,它受够了这样的生活,它诅咒这个世界,它感到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狗。
直到有一天,它攒够5根骨头的学费到狗学院报名。学院的老师教它去找一个富有的人家做他们的宠物,教会它怎样讨好主人,让它无论自己是否高兴都要摇着尾巴,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主人不管说什么,一定要百分百的服从……
他的夫人来到宠物店,这条流浪狗抓住了这个机会,赶忙迎上去,一个劲地摇尾巴,果然,学校里的功课起了作用,这一对夫妻看中了就这样,一年之后这条流浪狗毕业了。毕业后,学校把它送进了宠物店。宠物店里的人上上下下给他打扮了一番,给他穿了一件好看的红毛衣——尽管夏天里穿毛衣让他感到很不舒服;又给它喷上了高档香水——虽然他对这香味过敏。一周后,一位西装革履的人领着这条流狗。把钞票一放,抱着他回了家。他靠着在学校里的本事在家里站住了脚。
这个家里的主人有钱有势,他生活地十分幸福: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有主人买来的宠物玩具玩……他过着梦寐以求的生活,他得到了其他狗羡慕的眼神。当然这全靠学院里的“技能”:看见主人就摇尾巴,并表现得十分高兴,无论主人叫你怎样,要百分百服从,即使那有多难或多么伤尊严。主人喜欢的人,再邪恶也要向他表示友好,主人厌恶的人,再善良也得狗眼看人低……
该有的全有了,可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是少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他一天比一天苦恼,他觉得他生活得很窝囊,他受不了这种低三下四的生活,他受够了!好象有一种信念再呼唤他,他不能这么活下去了!他醒悟了!他终于明白他失去了尊严和自由!他再也受不了了,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个叫做“家”的“家”,那不是他要的生活…。
后来,他选择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后来他做了一只警犬,再进行警犬训练时,训练员吃惊地告诉他,他是一只种纯种德国黑格尔!他听了不禁吃了一惊,他发誓今后再也不做那寄生在有钱人家的窝囊废!他觉得他对不起他那高贵的血统!
他当了一只警犬,虽然很艰苦,没有好吃、好喝、好玩的,没有闲适的生活。但他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因为他觉得这么活着有意义;这么活着是真正地“活着”,就这样在艰苦的训练下,他成为了一只优秀的警犬,多次解决大案,因表现神勇被人们尊称为“神犬”他骄傲极了,他觉得虽然失去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去得到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尊严。
但,在一次案子中……有一次,他在追一个罪犯时,奋不顾身地跑在最前面,他勇猛地咬住罪犯的脚,罪犯吃痛,愤怒地大声叫嚷,并抽出腰边的尖刀。这时,这流浪狗,不!这只“神犬”却毫不畏惧地扑向歹徒。他想就是送了命也要尽到警犬的责任;就是送了命也要对得起“神犬”这个称号……可不容他想下去罪犯那罪恶的尖刀便插入了“神犬”的胸膛。顿时。血涌……但神犬却紧紧咬住罪犯的腿,毫不放松,丧心病狂的罪犯又向“神犬”的身体连捅了好几刀。这时,我们的英雄——“神犬”终于支持不住了,他倒下了……
临死的一瞬间,“神犬”心想:这么死,值了……

B. 求2篇短篇小说 在800字内600字上,在线给分

微笑


早晨,金色的阳光照射在绿色的校园,民族一中学校的操场上,一列列齐色的少男少女正在快乐地伸展着……

九点十分,校门外匆匆地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她提着个大提包,她努力地在学生群中寻视,视乎在寻找着什么。太阳的光辉映衬着她黑黝黝的脸蛋儿……她望着学生们笑了,笑的那么开心。

女儿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校门口。

“妈,你不是打电话说秋收正忙,不能来看我了妈?”女儿显得有几分惊喜。

母亲上上下下打量着女儿,眼角流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她用手摩挲着女儿高兴地说:“好像胖了!——你今年上城里读书,妈老在想你,还常常梦到你呢!”

“妈,学校一切都很好,您放心吧!”女儿望着妈妈问,“妈,咱们的地里收拾完没有?”

“快了,快了!”母亲兴奋地说:“今年又是丰收年,咱们的几十亩地又丰收了,你看妈给你带什么了?”

母亲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了许多东西。有炒熟的一小包大瓜子,还有一小包苹果梨,还拿来一罐头肉酱……女儿一见大声地叫好,急忙在妈妈脸上亲了一口:“妈妈真好,妈妈真好!”

“都上初中了,还像个孩子,去去去……”妈妈满脸娇嗔的样子。

随后母亲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叠人民币,欣喜地说:“在生活上,不要太节省,咱们现在赶上了好政策,年年收入都不错……”

女儿抖抖地接过母亲递来的一叠票子,泪水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女儿,你现在还像过去那样学习好吗?你爸总不放心,怕你跟着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学坏,每到这时,我总是对他说,咱女儿可听话呢!”母亲的眼里充满信任和希望的微笑……

女儿的脸上仿佛是受了无名的烈火炙烤,泪水经不住潸然而下,她颤抖地摸着刚刚发下的58分的英语试卷……

九点十分,上课铃响了,母亲着急地离开了女儿,消失在人群中,她怕影响女儿上课……




走过尘世

暮秋。傍晚。新立市墓园。
辰夕小莉张眼抬头的时候,心里一阵难受,眼泪顺着脸颊华丽掉落。
高空中飞过一群候鸟,朝着南方,在飞过夕阳的时候,辰夕小莉感觉得到有大片的阴影落在自己脸上。墓园里堆着大堆大堆的落叶,辰夕小莉站着觉得整个人空荡空荡的。尽管来过很多次,但是悲伤依旧很多,毕竟一起走过那么多的日子。辰夕小莉闭着眼睛都可以在眼前描绘出那些画面,而且母亲告诉自己的时候眼泪是那么真实地从她脸上滑落,所以在她身体恢复以后便从潜意识里来到这里,只是想知道那个与自己同桌一个学期最后救了自己的某人。
从第一次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多月,秋天也越来越深,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南飞的大雁,墓园里的长(zhang)车树的叶子也开始大片大片的变黄,掉落。而伴随出现的还有厚重枯叶溢出的靡靡味道,在空气中成天地飘荡。
辰夕小莉放下手中的雏菊,轻轻地扫清墓碑上的落叶,那张安静的笑脸定格在墓碑上,而再往下时便是一行清晰的字——新立市夜静忧——1990.7.25-2008.7.25。

等到再一次站起身的时候,天空已经明显的变红,墓园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光线,辰夕小莉看着那些从长车树繁茂的叶子的缝隙中折射下来的光线,等待夜色的再一次洗礼。自己每天放学都会来到这里,而在那些昼与夜的交界,墓园里都会是另一番的宁静,就仿佛在破晓前的最后一秒里看到东方露出鱼肚白,心情也就自然而染地肃穆起来。只是今天的天空依旧是那么的霞红,而在更遥远的天边也依旧有零星的飞鸟。

C. 高分悬赏2篇短篇小说..800-2000字.要是名家的.出名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 亨利
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地,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本身往往交叉一两回。有一次,一个艺术家发现这条街有它可贵之处。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来了。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接着,他们又从六马路买来了一些锡蜡杯子和一两只烘锅,组成了一个“艺术区”。
苏艾和琼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层砖屋的顶楼设立了她们的画室。“琼珊”是琼娜的昵称。两人一个是从缅因州来的;另一个的家乡是加利福尼亚州。她们是在八马路上一家“德尔蒙尼戈饭馆”里吃客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那间画室。
那是五月间的事。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肺炎先生”并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困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关,气吁吁的老家伙的常识。但他竟然打击了琼珊;她躺在那张漆过的铁床上,一动也不动,望着荷兰式小窗外对面砖屋的墙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医生扬扬他那蓬松的灰眉毛,招呼苏艾到过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他说,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绘画?——别扯淡了!她心里有没有值得想两次的事情——比如说,男人?”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地哼了一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那么,一定是身体虚弱的关系。”医生说,“我一定尽我所知,用科学所能达到的一切方法来治疗她。可是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么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总是,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医生离去之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声,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音乐调子,昂首阔步地走进琼珊的房间。
琼珊躺在被窝里,脸朝着窗口,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苏艾以为她睡着了,赶紧停止吹口哨。
她架起画板,开始替杂志画一幅短篇小说的钢笔画插图。青年画家不得不以杂志小说的插图来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这些小说则是青年作家为了铺平文学道路而创作的。
苏艾正为小说里的主角,一个爱达荷州的牧人,画上一条在马匹展览会里穿的漂亮的马裤和一片单眼镜,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重复了几遍。她赶紧走到床边。
琼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望着窗外,在计数——倒数上来。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儿,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一起的“八”和“七”。
苏艾关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么可数的呢?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幛砖屋的墙壁。一标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樊在半墙上。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怎么回事,亲爱的?”苏艾问道。
“六。”琼珊说,声音低得像是耳语,“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片。数得我头昏眼花。现在可容易了。喏,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么,亲爱的?告诉你的苏艾。”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哟,我从没听到这样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地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你一向很喜欢那株常春藤,得啦,你这淘气的姑娘。别发傻啦。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诉你,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哟,那几乎跟我们在纽约搭街车或者走过一幛新房子的工地一样,碰到意外的时候很少。现在喝一点儿汤吧。让苏艾继续画图,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儿红葡萄酒,也买些猪排填填她自己的馋嘴。”
“你不用再买什么酒啦。”琼珊说,仍然凝视着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下来。那时候我也该去了。”
“琼珊,亲爱的,”苏艾弯着身子对她说,“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我画完之前,别睁开眼睛,别瞧窗外?那些图画我明天得交。我需要光线,不然我早就把窗帘拉下来了。”
“你不能到另一间屋子里去画吗?”琼珊冷冷地问道。
“我要呆在这儿,跟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你一画完就告诉我。”琼珊闭上眼睛说,她脸色惨白,静静地躺着,活像一尊倒塌下来的塑像,“因为我要看那最后的藤叶掉下来。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去不了一分种。在我回来之前,千万别动。”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区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 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牵连,真会撒手去世。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小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厉害,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希奇古怪的念头。好吗,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替你替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翻转过身的权弃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末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1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卸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窨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 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D. 中国古典名著短篇故事800字

项橐7岁懂礼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约法三章: (刘邦)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 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 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 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2.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 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锺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 “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3问鼎中原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 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 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於殷,载祀六百。 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 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E. 短篇小说的美文,著名作家冰心写的,700-800字左右

看错……以为是散文。
冰心的700-800字小说暂时我没找到……不过有一篇九百多的。

落 价

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在您家里干活,挺轻松、挺安逸的。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她刚念完初中,她妈妈就死了,她爹又娶了后妻,待她很不好,尽叫她下地干农活。我听说了怪心疼的,就托同乡把她带来了,想让她顶我的缺。她什么都会,又有文化,比我强多了。”说着从身后拉过一个二十岁左右、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姑娘来,说她叫方玉凤,又催她说:“你快见见宋老师,她就是你的东家!”小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

那时我还没有退休,我女儿小真大学刚毕业,也在中学里教书。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不少,有小方来帮忙,我很高兴。

小方虽然瘦弱,却很利落麻利,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都十分喜欢她。她也因为久已没有家庭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家庭里,似乎又得到了和睦融洽的“家”的滋味。小真总把自己穿过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她俩就像姐妹一样地亲热。每天晚上小真还教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

两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小方很难为情地来对我说:有个同乡介绍她到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每月工资有一百九十元,奖金在外。她几乎流着眼泪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我若想上学,不攒一点学费不行……”这时我已经退休了,足可以料理家务了,因此我和小真都连忙说:“这个我们了解而且也替你高兴,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

小方真地像回家一样,每个星期天都来。本来在我们家两年,她已经丰满光鲜得多了,这时再穿上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更是十分漂亮,我们都笑说几乎认不得她了。

她每次来,都带着果品,尤其常送些新鲜的南豆腐,她说:“从书上看到老人骨节疏松,最好吃些带‘钙’的东西,除了牛奶、鸡蛋之外,最好的是豆制品了。你们上街买菜时,不容易碰得到好豆腐。”当我们辞谢她时,她还对小真挤眼,笑说:“我的工资比你们都高,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我们也只好由她。

有一天,她拿来了一架小长方形的白色蓝面的收音机,放在我的书桌上,说:“这收音机才十八块钱,不到我工资的十分之一,你们早晨起来听‘新闻和报纸摘要’不比订那些报纸强么?从前我每次到邮局去替您订这个报、那个报的,我都觉得很浪费!其实那些报纸上头登的都是一样的话!”我一边赏玩着那架小巧的收音机,一边笑说:“报纸上也不尽是新闻,还有许多别的栏目呢。而且几份报纸看过了,整理起来,也是一大摞,可以卖给收买破烂的,不也可以收回一点钱?”

小方打断了我,说:“您不知道,‘破烂’才不值钱呢!现在人人都在说,一切东西都在天天涨价,只有两样东西落价,一样是‘破烂’,一样是知识……”小方忽然不往下说了。

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心说:和破烂一样,我们是落价了,这我早就知道!

1988年5月11日晨

F. 800字左右的短篇故事

陶行知奖学生糖果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补充:
1.低头看路

那年放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没办法,小胖只好怏怏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眺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块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

当你向一个大目标挺进时,不妨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无数个眼前具有可见的小目标。道理很简单:一个关注远方的人,首先一定要学会关注眼前。

2.不可改变的真理

有一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名教授给刚入学的新生出了一道测试题:一加一等于几?学生们一阵大笑之后想:这么简单的题,连三岁小孩都会,看来其中必有其他深意。于是有85%的同学竞没有给出答案,5%的同学回答是“三”,至于剩下10%的同学,答案五花八门。

于是,教授公布了最后答案:“二!”在学生们面面相觑之后,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不能、也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一层虚拟的外表,就看我们怎么对待了。

3.智者的眼睛

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大家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商界奇才含笑不语,最后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大家愕然。商界奇才说:“那样的情况,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做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
补充:
4.和尚分粥
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大家都挨饿。
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

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此故事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①凡事必须有制度、机制去规范:②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③好的机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机制不一定好。

G. 800字短篇小说

落水狗
河水泛滥的时候无声无息,河边玩耍的小男孩来不及叫一声,整个人就已经浸在河里了。
小二家的狗从河边走过,正奇怪着今天的水怎么那么满的时候,便看见了在水里挣扎的小男孩。
小二家的狗不及细想,就跳下水去咬住了小男孩的衣服,一点点地往岸上爬。等到立于淤滩里的时候,小二家的狗已累得气竭。狗儿想这救人的活还真累。
小男孩昏迷着。
小二家的狗想既然救了人了,索性就救到底吧。就用湿漉漉的爪子去压迫小男孩的胸腹,想让小男孩吐了肚中的积水。
那时候太阳正当午,照着天地,光亮亮的。在田里干活的人都收了工,往家里走。小男孩的父亲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只狗儿趴在他唯一的儿子的身上。小男孩的父亲急匆匆地冲过去,用锄子砸狗。小二家的狗伤心地叫着,但没有躲避。小二家的狗可以跑的,可是小二家的狗没有跑。小二家的狗还是压着小男孩。压。再压。小男孩的父亲的锄子也没有停,砸,再砸。在最后的一次重击落到狗儿的头上之后,狗儿哀鸣了一声,瘫在了男孩的身上。
小男孩吐了水,悠悠地醒转了过来。
父亲一把推开狗,痛心地抱起了儿子。小男孩有气无力地说:刚才,河水突然涨了,我在捉泥鳅,就,就给淹了。
难道……小男孩的父亲望着血泊中的狗想,难道是这狗救了我家小儿吗?
小男孩说:我不知道。我那时什么都不知道了。
围了过来的人群里有人说:这是小二家的狗啊。有人说小二家的平日里很乖顺的。有人说小二家的狗以前也是救过人的。有人说小二这回不知该怎样伤心了。说完了大家都走了。小男孩的父亲也抱着小男孩走了,回了自个的家。
小二听说的时候赶到河边,河边没有人。人们已经走光了。狗已经死了。狗尸血肉模糊地仆在淤泥里。
小二放声大哭。太阳给吵得缩回了云里。天在那时也就阴了下来。

H. 求篇小小说 800字

巨坑无比!抄了篇还算好的,结果被老师发现被罚写了篇千字检讨书,差点泪蹦!求好心人给篇好的,大概初二水平就好了。

I. 有没有短篇800字的小说

月亮在这世上不断的盈满,不断的削弱,像流淌的河水一样,是变化中的不变化。

在有了粗糙的故事主线之后,写手们需要做的就是梳理并完善故事主线和人物设定,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故事转折和高潮。一般杂志短篇的字数都在8000-10000左右,大概设置8-10个小章节。

每个章节一个大的故事情节或者转折,最后两章一般为反转或者高潮。说回我上面提到的《偃甲娘子》这篇稿子,当时确定女主是为了男主才变成偃甲人,而男主却一直不喜欢他之后,我就开始构思具体的故事情节。

因为古言短篇中江南、帝都、中原这之类的场景都写得太多了,我就把故事背景放到了边陲,女主一家世代协助将领镇守边关,而男主就是来边陲领兵作战的将军,但他的爱人还在帝都等他。接下来就该思考男女主感情线的问题。

我的设定是女主对从帝都来的男主很好奇,继而慢慢地爱上了他。但在得知他已有爱人之后,她选择将感情放在心底。为了救男主的心上人之后,女主中毒死去,临死前拜托家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偃甲人继续保护着男主。

而男主却一直不知此时的女主已经变成了偃甲人,他的心上人最后进宫做了皇上的妃子之后,他不愿再回到帝都,因此娶了女主。而身为偃甲人的女主依然再次爱上了男主,在得知妃子已被关进冷宫之后,就选择换脸。

代替妃子留在冷宫,而妃子则回到了陇关。最后女主偃甲人的身份被揭穿之后,男主追悔莫及。女主的身份被揭穿的那一刻,就是全文的高潮。

J. 文言文的800字短篇小说

这是我写的,发表过,字数合适,送给你。
《炒 驴》
某日午未许,余生骑蹇驴过大邑,人困而驴乏,欲觅店小憩。偶见城南有“炒肆”,人声鼎沸,遂趋之。递驴缰于小二,欲觅座。小二问曰:“驴何炒?”余生曰:“驴乃某代步,草料、清水饲之。”
既登楼,有侍者迓之曰:“鄙肆客众,须打号。”余生不得已,于打号机处取单。单载:“某号,年月日。本肆效西餐之自助,主随客便。候次,欢迎观览。”余生观夫肆堂,有“炒股司”、“炒房司”、“炒钱司”、“炒官司”、“炒名司”、“炒利司”多处。堂左,赫然有“炒人司”。其入口设一案,置“炒料”数瓯于其上。瓯有标帖,注明料性、用量及用法。案左另有签牌,书“择善而从”字样。余生踟蹰有倾,细审炒料,无非豪由、狂言、腐汝知、花交、胡搅、八脚、诡皮、生僵、粉丝、鸡精诸味。生见案头有《咨询册》,信手翻阅,方知此肆非酒肆。若干瘪三、阿飞经入口入,久也未有出者,询诸侍佣,或曰:“彼等经小肆略炒,身价遽增,已为猎头攫去,将从业诸行当,或为文化、教育、娱乐、公知,乃至官宦新星。”余生未得要领,且腹枵口焦,寻阶急下。
遽离,顿忆骞驴尚遗肆中。索诸小二,小二曰:“炒矣。”余怒,斥之曰:“驴虽蹇,乃某代步;向购诸张屠户处,且耗吾银三钱,尔竟炒而食之,将奈何!”小二亦怒:“遵客官嘱,所炒靡费水、料逾百金,赖账乎?”值纷争起,有大堂经理排解:“客官息怒。此炒非为食也。客官之驴见于城之西郊,往可得见。小二可引客官往,水、料费索之于驴可也。”
至西郊,有人众塞途,一青衣人据高阶而侃侃。小二谓余生曰:“此即先生驴。”余生细审,彼除所言驴事外,止脸、鼻、唇处尚余驴状,依稀得辨识。
附记:
余生归茅舍,为失驴而耿耿。见案头有书简,展而览之。简曰:
“篇中言梦境,闹市述真情。莫笑红尘败,聊斋述古风。”
余生大慰,抱瓮作驴饮。对蓬窗明月,和衣而卧。觉枕畔又一简,索而对月高吟:
“漫做巫山雨,轻吟岭上云。聊斋怒骂异人群,把酒看屈伸。
此处狂飙荡,痴狂几个人。文行万里觅知音,也做醉中吟。”
余生叹喟:“余道不孤矣!”遂呢喃醉语曰:
“莫笑狂生谑,人间怪未除。聊斋行寓意,仗剑跨蹇驴。”

热点内容
小说致青春每个人的结局 发布:2025-05-11 01:08:55 浏览:685
言情正剧校园小说 发布:2025-05-11 01:07:37 浏览:959
很多看不懂的经典小说 发布:2025-05-11 01:07:36 浏览:342
总裁夺爱失婚妻小说txt 发布:2025-05-11 01:04:50 浏览:798
乱轮小说短篇小甜文 发布:2025-05-11 01:03:58 浏览:300
t小说全本免费下载全集 发布:2025-05-11 01:02:24 浏览:123
重生都市只是普通人的小说 发布:2025-05-11 01:01:42 浏览:44
小说都市宿舍 发布:2025-05-11 00:44:27 浏览:222
因为网友而认识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11 00:24:31 浏览:599
枪神纪游戏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11 00:18:39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