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顶级短篇小说
❶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是什么是不是十日谈啊
是!
薄伽丘与《十日谈》
薄伽丘(1313--1375)
薄伽丘是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后半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这一城邦的政治斗争中,他拥护共和政体。他是彼特拉克的好友,和彼特拉克一样酷爱研读古代文化典籍。薄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事集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十日谈》。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❷ 名人的著名短篇小说或代表作品
以下是我认为经典的中短篇小说,一般也是很著名的
俄国 屠格涅夫的《木木》《猎人笔记》
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
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苦恼》《姚内奇》
左琴科的讽刺短篇
德国,奥地利,瑞士
霍夫曼《克雷斯佩尔顾问》
施笃姆《茵梦湖》《木偶戏子波勒》《迟开的蔷薇》
卡夫卡《变形记》《在流放地》《判决》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人类群星闪耀时》
迪伦马特《隧道》
英国 高尔斯华绥 《品质》
法国 梅里美《费德里哥》《马铁奥.法尔科内》《双重误》
都德《最后一课》《此房出售》《柏林之围》
莫泊桑《羊脂球》《小步舞》
美国 爱伦坡《厄舍老屋的倒塌》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杰克.伦敦《一块牛排》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红毛酋长的赎金》《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华顿 《伊坦.弗洛美》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老人与海》
福克纳 《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
意大利 皮蓝德娄《西西里柠檬》
日本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橘子》
星新一的短篇选
印度 普列姆昌德 《打嘎儿》《地主的水井》
❸ 求短篇小说介绍啊
(1)《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刚刚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简直“没有一个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俄国诗人费特说,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
反映时代:《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2)《飘》
作品赏析:《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汉密顿结了婚,斯佳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佳丽成了寡妇。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巴特勒船长相识。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看到昔日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嫁给了瑞特。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瑞特带着伤心离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爱的人。
(3)《简•爱》
作品赏析:1847年,《简•爱》出版后,伦敦一片轰动,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萨克雷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简• 爱》描写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难、反抗与追求的心灵历程。简•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她却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她始终不卑不亢,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赢得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慕,虽历尽苦难,简•爱最终听从了心灵的呼唤,重新回到了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一切、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两颗真诚相爱的心灵幸福地结合了。《简•爱》的成功,在于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简•爱这个艺术形象。夏洛蒂曾对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一反“郎才女貌”的传统写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不出众,矢志追求平等独立人格的新型妇女形象。
(4)《茶花女》
作品赏析: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的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玛格丽特是巴黎上流社会中的社交明星。她那非凡的美貌和超群的聪慧,使她成为富贵子弟的追逐对象。自从与阿尔芒结识后,阿尔芒的真挚与专一令玛格丽特深深感动,两个人倾心相爱。他们远离繁华闹市,在巴黎郊区过起了朴素无华的生活。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为成全阿尔芒家庭的幸福,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不知内情的阿尔芒,一再给玛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品赏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苏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布尔什维克形象。小说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主人公保尔也成为苏联及我国青年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6)《战争与和平》
作品赏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0万字的史诗般长篇巨著。小说取材于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从1805年彼得堡贵族谈论拿破仑在欧洲的征战写起,中经俄奥联军同拿破仑全线溃退,最后写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运动前夕。作品着重写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十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小说的出现,正值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时期,它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俄国的文学增添了光彩,也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7)《复活》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杰作,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之一。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8)《巴黎圣母院》
作品赏析:《巴黎圣母院》发表于1831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者——雨果的第一部具有重大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小说通过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孚罗洛诬陷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僧侣的虚伪和封建贵族的残忍。小说描写的是15世纪的巴黎社会,贬斥的却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通篇充满了反封建、反教权和反社会黑暗的浪漫主义战斗精神。
(9)《高老头》
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高老头》
作品赏析:《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间喜剧》庞大结构中的一个枢纽站,被称为《人间喜剧》的 “序幕”。小说“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的环境详细逼真,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突出,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至今仍吸引着全世界的读者。
(10)《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海明威著。发表于1952年。这是他20年代以来描写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三天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了。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作品赏析:《十日谈》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作家卜伽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写于1384年,成书于1353年。小说文笔精练,语言生动。作品开端叙述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罗伦萨乡间的一个别墅里,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在10天中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广阔现实社会,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男女爱情,反对等级特权,宣扬人类平等,揭露贵族的腐朽和愚昧,抨击僧侣的虚伪和荒谬。故事大都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在形式上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讲故事的方式,企图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心理和雕塑形象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对后来欧洲小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❹ 《短篇小说六十篇》主要讲了什么
《短篇小说六十篇》是意大利作家布扎蒂发表于1958年的短篇小说集。
这是迪诺·布扎蒂一生写的大量短篇小说的精粹,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写成,风格近似卡夫卡。现摘要介绍其中的五篇。
《七个使者》
一个王子,启程前往他父亲的王国。他随身带了7名使者,让他们轮流返回出发的城市,往来联络。
他行了一程又一程,整整8年过去了,但仍然前途茫茫,望不见目的地。最初,使者在途中往返一次,只消几天时间;但路程越来越遥远,最后,使者往返一次已经需要八、九年,带回来的消息,只是遥远的国度里的遥远年代的往事;那里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他也淡忘了那里的一切。
现在,使者们都已派回去联络,尚未返回。他独自一人在前进,在探索。他感到,指南针虽然指向子午线,但他仿佛觉得始终在围绕着自己打转。他甚至怀疑,他是在向一个“永远不能到达的”、“实际不存在的目标前进”。
《斯卡拉大剧院的恐怖》
米兰著名的斯卡拉大剧院,灯火辉煌。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精彩绝伦的演出。
突然间,不知怎么传来了某个秘密黑帮将在夜间毁灭城市的消息。没有任何确凿的事实能够证实这个消息;但恐惧伴随不祥的消息,由一个观众传播给另一个观众。恐惧唤起了人们身上固有的恐惧的本能;黑夜越发加重了恐惧。
在恐惧笼罩的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了唯一光明、安全的孤岛。
《七层楼》
律师朱塞培·科尔台略感身体不适,由朋友介绍到一所著名的疗养院休养。
疗养院是一幢七层的大楼。最高的一层住着病情最轻的病人。病房的层数愈低,病员的病情愈严重;最低一层的病房,住的全是病入膏肓的垂危者。
科尔台被安排在第7层的病房,心情轻松愉快。
不料,入院10天以后,种种纯系偶然的、未曾始料的事情接踵发生了。或是院方提出要照顾一位带两个孩子的女病号,需要腾出空房;或是因为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疏忽,把他的病历搞错;或是由于他身上忽然长了一个小疖子,大夫吹毛求疵,夸大病情;或是因为一部分大夫、护士即将休假,医院人手不够,需要把两层楼的病人集中住在一起,便于照顾……就这样,科尔台不由自主地、无可奈何地从第7层楼被一层一层地下放,一直送进了第2层的病房,尽管他一再提出抗议,表示反对。
如今,他的病情也果真严重起来。他明白,他很快将被送入第一层病房——正在等待他的坟墓。虽然,他竭力挣扎、反抗,但这全然是不可抗拒的。
《渴望健康的人》
一所城堡式的麻风病院。那些注定要在这死亡的王国里了却一生的麻风病人,每个晚上聚会在一起,山南海北地胡扯,或是玩纸牌,以排遣凄怆的情怀。
唯独一个年轻的病人,叫姆塞利东,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而是心敛意宁地向上帝祈祷。他出身高贵门第,曾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渴望恢复健康,重返金碧交辉的宫殿,过那百万富翁的生活。每天,除去吃饭、喝水,他总是独自在病房里虔诚地祈祷,甚至在睡梦中也念念不忘默祷。
修炼持续了两年。一天,人们惊诧地发现,他那狮子一般丑陋的模样消失了,显现出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他高兴得痛哭起来。然而,医生检验身体后指出,他脚趾上还有一小块灰斑,不能出院。他努力克制住失望的痛楚,重新踏上修炼的苦难历程。
5个多月以后,那块灰斑消失了。姆塞利东获得了自由。病友们把他当作凯旋的英雄抬起来。他容光焕发,喜形于色,跨出城堡。突然,他的脸色变得苍白,感到一阵昏眩;那个盼望已久的、辉煌灿烂的大千世界,在他眼前变幻成浊臭逼人的污秽之地。他恢复了健康,但驱使他渴望健康的人世间的种种诱惑,已成了过眼烟云;金钱、美女、宫殿再也打动不了他的心弦。于是,他痛苦地返回城堡,决定永久留在麻风病人中间。
《朋友们》
小提琴家托尼·阿帕凯尔的幽灵,回到了人间。他原先的寓所搬进了住户,只好去找朋友们借宿。
他带着微微羞赧的神情,来到乐器制造商托尔蒂家里。托尔蒂是他生前最亲密的朋友,为失去他曾经洒下不知多少眼泪。时隔一个月,他已把对亡友的情谊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容忍一个幽灵进入他生活的地方,满腔怒火地下了逐客令。
阿帕凯尔来到音乐学院院长塔布拉尼的寓所。一个月以前,正是他在阿帕凯尔的墓前慷慨激昂地发表悼词,失声痛哭。他刚参加音乐会回来,一见故友,立刻热情洋溢地向他招呼起来。他掏出钥匙,打开房门,然后十分抱歉地请阿帕凯尔在门外稍候片刻,以避免他豢养的狼犬发出狂吠,惊醒熟睡的女儿。他像鳗鱼一样狡黠地溜了进去,随身紧紧闭上门,上好门闩。阿帕凯尔轻声呼喊,怯生生地叩门,但回答他的是一片沉寂。
夜深了,阿帕凯尔精疲力竭地来到女友佳娜住的公寓。佳娜见到他,顿时从睡态蒙俄中惊醒过来。阿帕凯尔满怀凄怆的恳求没有打动她,她以绝望的胆量挥舞着剪刀,把两片锋利的刀刃刺进了幽灵的胸脯。
这就是幽灵们不愿再跟朋友们在一起,而心甘情愿地匿迹于古塔的废墟、深山老林间荒芜的教堂的缘故。
❺ 瑞士意大利语文学有哪些作品
瑞士意大利语区的文学始于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弗兰契斯科·基耶扎(1871—1973),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散文和小说,他的《三月的春光》是颇受欢迎的学生读物。以他为核心的小小文学团体内的作家,都有思想保守、文风造作的特征,他们多描写田园诗式的农村和青少年生活。安杰洛·内希(1873—1932)的作品文风诙谐,文字雕琢,内容有颓废倾向,代表作品有小说《契普》。彼埃罗·比安科尼(1899—)最著名的作品《宗谱》(1969)以流离到美国去的祖先的书信形式,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往昔悲惨的社会状况。
20世纪瑞士意大利语最重要的作家是乔尔吉奥·奥雷里(1921—),他被誉为现代意大利最优秀的诗人。他创作的讽刺诗、田园诗、箴言诗和短篇小说集《一生中的一天》(1961),均以简洁明快见长。奥雷里又是有名的批评家,他在《口头的确认》(1978)一书中评论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蒙塔莱等意大利古今重要作家。奥雷里作为诗人、批评家,体现了现代瑞士意大利语文学的最高水平。
❻ 想找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的小说,主要是短篇小说—— 意大利短篇小说有着悠久、辉 煌的传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风貌。 在中古时期,当意大利城市文学获得发展的时候,便出现了一些叙事传奇作品。这样的散文故事,到13世纪已经成为一种很流行的文学体裁。《古代故事百篇》、《七个智者的故事》,是这一时期比较优秀的作品。它们以民间流传的故事,或法国骑士传奇,或东方故事为素材,由佚名作者改编,在流传过程中,为了适应市民的趣味,经过不断的再创作,逐渐具有了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吸引公众的艺术形式。这些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凝练,叙述朴实,语言生动,而且,每一则故事都蕴含了道德教诲。它们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重要体裁??短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短篇小说便闪射出夺目的光辉,涌现出优秀的短篇小说家群体。薄卡丘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薄卡丘的代表作《十日谈》以故事会的形式,采用框形的结构,塑造了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成为一部思想上、艺术上和语言风格上都很新颖、完美的作品。《十日谈》开创了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为意大利和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薄卡丘之后,意大利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他们犹如灿烂的群星,照耀着意大利文坛。萨凯蒂是继薄卡丘之后意大利又一位短篇小说大师。 弗朗科?萨凯蒂 (Franco Sacchetti,1332?1400),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商人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成年后遵从父亲的意愿从商。后来,又弃商从政,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些重要职务,并多次受命出使其它城邦,得以周游各地,阅历人生。 萨凯蒂的文学活动大约始于1350年,正值彼特拉克、薄卡丘的文学创作活动为意大利文学缔造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的时期。他受彼特拉克的影响,开始写作诗歌。他的诗作题材和形式相当广泛,有抒情诗、叙事诗、政治诗、伦理诗、狩猎歌等,大多采用十四行诗、短歌的形式。它们继承文艺复兴初期诗歌的传统,歌颂爱情,充满热爱生活,懂憬幸福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这些诗歌都收入《萨凯蒂诗集》。他还出版过散文教诲作品和《书信》。后来他转而创作短篇小说。 《故事三百篇》是萨凯蒂最重要的作品,1385年左右开始构思,其中大部分写于1392至1397年间,但流传下来的仅223篇,有一些是残存的片段。他的短篇小说描写受到薄卡丘的影响。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故事的素材采自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都系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趣事、奇遇。故事中的人物全是普通的市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小丑、仆役。萨凯蒂热情歌颂这些虽然出身低贱,但有着许多美德,聪明、善良、豁达、明智的下层人民,或抨击君主的专横、愚蠢,或挖苦富贾的贪婪、冷酷,或讽刺僧侣的伪善、龌龊,或_嘲弄各种丑恶的人和事。《故事三百篇》生动地描写了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的风尚习俗和生活环境,勾勒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经济、精神生活画面。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反教会的民主思想,人的高贵不决定于他的出身与地位,而在于他的才能和品德的观念,都抒发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萨凯蒂认为,文学是教诲和醒世的手段域颇有建树。他曾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又先后发表了论传奇体叙事诗、悲剧、喜剧的著作,批驳了对阿里奥斯多传奇体叙事诗《疯狂的罗兰》的攻击,阐明了这一新型诗歌体裁的特征和作用。他创作的《奥尔比凯》等九部剧作,以流血的事件,强烈的戏剧冲突,撞击观众的感官,来进行道德教育。他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推进了意大利古典戏剧的发展。 短篇小说集《故事百篇》 /1565是吉拉尔迪?钦齐奥最重要的,也是流传很广的一部作品。它实际上结集了130篇故事,叙述1527年罗马大屠杀后,侥幸逃生的一群男女,邂逅相遇,在一起讲述故事。这些故事内容广泛,结局幸福和悲惨的爱情,夫妻之间忠贞或背叛的关系,奸诈、嫉妒、豪爽和友爱的品行和行为,各式各样的命运际遇,等等,都获得逼真的展现。但吉拉尔迪-钦齐奥不同于薄卡丘和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家,他更多地热中于描写残忍的、罪恶的、甚至血淋淋的事件,表现紧张的、动人心魄的命运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