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物卡片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物卡片

发布时间: 2023-02-21 08:00:48

Ⅰ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农民》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

尼古拉和奥莉加夫妇

他们两口子是莫斯科“北漂”,也是处于莫斯科底层的平民。尼古拉在一家旅馆做仆役,奥莉加当女仆。由于长期“北漂”,适应了大都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就是莫斯科人了。所以当他们回到真正的故乡茹科沃时,才发现自己彻底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了。在他们心里,莫斯科就代表着文明社会和上流人士。殊不知, 对莫斯科来说,像他们这样的外地打工者多的是,他们只是夹心人,莫斯科从来不缺外地劳动力,他们走了,还会有新人来顶上,就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少了谁,莫斯科都照样是莫斯科。

奥莉加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口头禅就是“算了算了”和“忍一忍”,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福音书。这些细节贯穿于她言行始终。从奥莉加这个人物身上,看得出契科夫对宗教本质的深刻反思。

Ⅱ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变色龙》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便来断案。

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善变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他的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当他不断的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人们经常用“变色龙”这个代名词,来讽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

对他们说来,毫无信义原则可言。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为我所用。

他们这一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吗?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看风使舵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变色龙》使我了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

理解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变色龙”似的政府官员正是这种黑暗统治的产物。

《苦恼》

《苦恼》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尔斯泰列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

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统治下的黑暗时代。

由于七十年代兴起的“民粹派”采取暗杀手段成功地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却未能推翻专制制度,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人民。

革命者成批地被绞死和流放,知识分子中普遍出现绝望情绪。

窒息的政治空气使许多人变得麻木、冷漠,充满庸俗习气。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更是贫苦不堪。

契诃夫目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群众思想的麻木,以深广的忧愤投入创作。

他除了用讽刺的批判的笔触写下了大量揭露社会丑恶的作品外,还写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诉造成小人物不幸命运的社会的黑暗。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街头即景画面,写车夫姚纳和他的小母马。

姚纳被失去儿子的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小母马也在默默地想心事,他们可怜地伫立在风雪之中,与周围喧哗、熙攘的世界格格不入。

第二部分从“姚纳和他的小马”到“就会呜呜地哭起来”。

这部分是小说的主干,主要写姚纳向人倾吐内心苦恼时的种种遭遇,它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他拉军人到维堡区去,写军人对他的冷漠;第二层,他拉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上巡警去,写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第三层,他遇到看门人,想跟他攀谈,可看门人指责了他;第四层,他和住处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写他遇到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于是他向马诉说他的心里话。

第三部分从“出去看看马吧”到全文结束,描写姚纳只能向马倾诉苦恼,马成了他唯一可以得宽慰的动物。

全篇作品以题记“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为情节线索,依次写出了姚纳与马各怀苦恼与心事,姚纳向人诉说苦恼的连续失败,向马倾吐内心感情的成功。

所有的情节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姚纳深怀苦恼倾诉苦恼的动机和行为展开。

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首尾人与马的关系又与中间部分人与人的关系构成对比,因此全文结构紧密、中心突出,又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

这篇描写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忧愤深广之作,读来令人震颤而又耐人寻味。

它的思想内含,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作品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

车夫姚纳身处社会的下层,军人可以向他发脾气,青年们随意取笑漫骂他,扬言“给他一个脖儿拐”边看门人和他的同行都对他的痛苦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

他的生计也很艰难。

午饭前出来到“黄昏的暗影笼罩金城”,他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点钟,竟然“连买燕麦的钱还没挣到”。

他的遭遇又极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托希望的儿子又新近病逝。

作者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地位低下、苦苦挣扎、命运悲惨的小人物形象。

他的不幸,正是当社会压迫的结果。

然而,对姚纳来说,最苦恼的还不是他的现实境遇,而是他的痛苦无处诉说,无人理解和同情,心灵的孤寂和折磨比现实生活的不幸更难以承受。

作者写出了他在浩大无边的苦恼摧残下的内心麻木;他一动不动地任凭风雪的袭击,他无心拒绝不公道的车价,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

但作为一个活人,他毕竟还有向人倾吐苦恼、与人交流情感的渴望。

然而在偌大的社会中,他却找不到一个关心同情、能分担他的苦恼的人,他只能在马身上实现他那小小的可怜的心愿。

一个小人物孤单寂寞,压抑滞重的心态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觉悟,既是生活的赐予,也是他无法通过斗争改变自己命运的心灵桎梏。

作者哀其不幸之余,也不无怒其不争的意味。

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昏聩和人与人关系中的自私、冷漠。

作者通过马车夫姚纳一心想倾诉他的苦恼而结果却处处碰壁的情节,写出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

人们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际关系被市侩意识支配,难以沟通感情、互相理解,从而显示出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冷酷无情。

军人与追求享乐的青年对小人物的不幸漠不关心,这里有社会地位的隔膜。

然而,与穷车夫处于同一阶层的看门人和青年车夫也无动于衷,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的冷漠无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终于把姚纳推向小母马,他在对马的倾诉中得到了人间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

作品凸现了人不如马的昏聩现实。

作者以深沉的感伤和强烈的愤慨,对此加以无情的揭露和否定。

三、抒写了作者自己的无处言说的苦恼心境。

当时,契诃夫正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恼。

他的这种心境,反映在《没意思的故事》的情节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纳这个形象的塑造上。

在叙述马车夫不幸遭遇和内心苦恼的过程中,尤其在姚纳只得对小母马倾吐悲苦的描写中,作者本人的那种苦闷、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题记:“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更具有一种自我表白的意味。

小说写道:“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的。

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

那份苦恼竟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这既是客观写实,也是主观移情。

作者在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的黑暗的描绘中,又表现出自己的那种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无可奈何的态度,那种还在黑暗中摸索而苦无出路的心境。

一是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作者在作品中,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

用人的冷漠、自私和不耐烦和小母马“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形成强烈的反差,用人的悲苦和小母马的凄苦相对双,形成相互间的一种比衬,更显示出人马相同的悲苦命运。

最后姚纳与马相依为命,更加比照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具有强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二是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契诃夫与其他一些俄国作家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对话精当简练,毫无见长罗嗦之感。

人物对话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景的内心活动。

三个青年的对显示他们寻欢作乐、玩世不恭的性格,姚纳挨了他们一巴掌还说:“嘻嘻!……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

内心正转着这样的念头:他们有兴趣和他打玩,大概也有兴趣听他谈谈儿子。

同时,姚纳的对话也反映了他老实巴结、逆来顺受的性格和急于倾诉愁苦的心情。

这对刻画马车夫的性格特征和深层心理状态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

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曾就契诃夫小说赞叹道:“简直无法理解,从一篇如此简单、平淡、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的小说中,怎么弄到最后竟会浮现这样不可抗拒的深刻庞大的具有人类意义的思想……我深受震惊,无限神往……您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大力士”。

(《契诃夫作品、书信全集》第8卷第92页)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小见大,平淡中见深刻的出色的细节描写。

《苦恼》中没有巨大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

它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马车夫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上。

但这件日常小事和小人物小小的可怜的心愿却折射出整个社会遭遇和悲剧命运。

小说结尾姚纳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更是强烈地突出和深化了主题,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惊和长久的回味。

此外,以二十个戈比坐一趟车既写出了三个青年的耍懒,又刻画出姚纳为苦恼压倒而无心讲价钱;关于“娘儿们”的评价,写出了姚纳轻视妇女的传统思想弱点,以及当时小人物虽孤苦无援,但地位还在妇女之上的社会现实;这些都是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细节刻画。

《套中人》

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所中学的希腊语教师,他性格怪僻,思想守旧,行为可卑又可笑。

他惧怕生活中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动,凡是他认为脱离常规、违反法令的事,都使他闷闷不乐。

他还盯梢、告密,全城的人都怕他,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当有人好心成全他与活泼开朗、爱唱爱笑的瓦连卡的婚事时,他竟忧心忡忡,彻夜难眠,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迟迟不敢求婚。

"自行车事件"后,他被吓得生了大病,不久便一命呜呼。

Ⅲ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中华连卡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华连卡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华连卡是一个豪爽、快乐、活泼极了,很爱热闹,老师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扬声大笑,像一个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美神一样从浪花里钻出来的一个快乐的人,代表着自由和阳光。这样的人可以感染周围的人儿,甚至别里科夫。

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有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有正常的人类情感的人,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

(3)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物卡片扩展阅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Ⅳ 求契诃夫短篇小说喀希坦卡的人物特点及写作目的,跪求,谢谢各位大神了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一位,契诃夫一生共写了700余部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因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作为与莫泊桑、欧·亨利、马克·吐温齐名的四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重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他用自己深刻的文风赢得了声誉。毫不逊色于俄国那些蜚声全球的小说家前辈们。契诃夫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他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 他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朴素,从果戈理那里学习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小人物”的悲哀;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个人的独创,也正是他的创新也使得他开启了俄国短篇小说的另一境界:即意蕴深刻的幽默与讽刺,简洁质朴的描写与叙事,戏剧化的结构与场面。
契诃夫短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他作品中细腻而善意的幽默以及毫不留情的讽刺,而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而在否定性喜剧中,讽刺更是重要的审美范畴。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凭借自己高超的审美感知和检索能力,从寻常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捕捉到喜剧的审美因素并用漫画或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娴熟地加以讽刺,从而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在小说中,别里科夫的某些方面被放大并集中描写了,如别里科夫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 穿暖和的棉大衣等等,他异于常人的衣着打扮,精神上数不清的禁忌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虚弱本质。“夸张的生命是真实”,由于这一系列描绘是建筑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符合我们的逻辑,而且“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因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别里科夫作为实质上的谬误,越以正确的面目出现,其内容的谬误也愈加明显。而反差强烈的对比更是作为契诃夫进行讽刺的重要手段。在小说中,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 但是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他荒谬绝伦的思想同他一本正经的语言在小说中也构成了一种对比,使人忍俊不禁;而骑自行车,原本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他眼里却变成了极为反常的事, 他一本正经地指责“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 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 用脑袋走路了”。这样,作者通过针对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并写两面,使之相形”的手法,将别里科夫刻画得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其腐朽病态的灵魂和悲哀。此外,不露痕迹的反语和丰富的潜台词更是极其辛辣地嘲笑了别里科夫。“他躺在棺材里, 他的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他“仿佛在暗自庆幸他终于放在一个套子里, 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似的。是啊, 他实现了他的理想” 。而在《变色龙》中, 警官奥楚蔑洛夫转瞬之间五易其脸, 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但以此揭露出的媚上欺下、无耻善变的心态与性格, 却是生活中常见的。这样建立在刻画滑稽怪诞的人物之上的讽刺, 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叙述稀奇古怪的故事的同时,将讽刺的矛头直指生活和精神的本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讽刺风格。
海明威曾经把文学作品比作在大海里矗立不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却隐藏在海里”。这就是典型的“冰山风格”——简洁、含蓄、朴素的创作风格。而这也是对契诃夫短篇小说特色的一个最好概况。契诃夫的大多短篇小说都是速写式的,只写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一件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小事,但是作品挖掘生活的厚度和典型的概括却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强调作品要写的简练,他认为“简洁是才力的姊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情节、语言都十分简洁。他极力避免在作品中引入大量的人物,所以有的作品甚至只有一个人物,如《万卡》;而在篇幅较长的作品中,他就设置人物形象群。在这样的形象群中突出一两个中心人物,这样不仅笔墨简练,而且能把读者一下子引入到中心内容中。契诃夫也注重情节的简洁。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只有主要情节,而与主题思想无关的情节一概省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我写惯例只有开头和结尾的短篇小说。”契诃夫更是一个语言大家,他追求质朴自然简洁的语言风格,反对浮夸华丽的语言和陈词滥调。所以在创作中,他往往尽可能地压缩没一句话,删掉不必要的修饰语,并选择最准确传神的字句表达思想、表现主题,从而达带给读者一种简单自然、生动鲜明、节奏明快的阅读感受。如《哀伤》就是一篇写得简短而又扣人心弦的小说,作品写的是一个贫穷的镟匠赶车送并重的老婆去医院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作者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及细腻的细节描写,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生活。这样的艺术笔法,揭示了一对贫穷夫妻苦难的一生,写出来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颤的悲剧。所以,在他的小说中“一切都很明白,所有的词汇都很简单,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而契诃夫简练的创作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质朴也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他的小说没有惊险的事件,很少急剧的转变和紧张的场面,甚至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动和复杂的心理分析。契诃夫的质朴,在于他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发掘人生的悲剧,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如《苦恼》中,老马夫姚纳唯一的儿子死了,他想把自己满腹悲痛向人倾诉,但无奈无人理睬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向自己唯一的“伴儿”——老马倾诉自己的悲苦,看似姚纳的痛苦减轻了,但作品中透露的悲剧性却更浓重了。所以,无论是对人、物的描述还是故事的叙事中,朴实、简洁、真实一直萦绕着作品。这也形成了契诃夫独特的艺术风格。
凡为艺术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而越是短小的作品,结构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他作品中戏剧化的结构与场面。契诃夫早期的很多小说常常用“一场小戏”作为副题, 便是暗示作品蕴含着戏剧性的结构。而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 作者把一只狗咬伤了一个工人这样简单的故事, 巧妙地演化为一个又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场面。而且围绕“狗是将军家的”和“狗不是将军家的”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话题, 把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认狗”和社会上的权势观念联系起来。“认狗”的过程前后变了五次, 奥楚蔑洛夫的势利眼嘴脸也戏剧性地变了五次。俗话说:“打狗看主面”。狗的主人是谁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焦点, 也成为奥楚蔑洛夫之流执法的依据和准绳。虽然小说中完全没有交代人物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等等,而是透过几次戏剧性的场面,我们的想象力就已经被充分激活,而作品中人物的脾性、德性、行为动机等都大大充实了。《胖子和瘦子》描写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偶然在火车站相遇, 几十年不见, 二人亲切地互相拥抱, 感到意外地高兴。可是当瘦子了解到胖子已是三品文官, 而自己还是八品文官时,“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 好像现出皱纹来了”。接着, 瘦子立即改变了称呼, 称胖子为“大人”、“您老”, 显露出一副阿谀谄媚的奴才相。这个极富戏剧性的场面, 生动地刻划出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以及小人物习惯性的低三下四。在戏剧性的背后, 饱含着多少人生的百味!
综上所述,契诃夫作为俄国十九世纪末重要的小说家,运用意蕴深刻的幽默与讽刺、简洁质朴的描写与叙事、戏剧化的结构与场面为自己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Ⅳ 契诃夫作品中的小人物有哪些

<<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职员。《变色龙》中的警察奥楚蔑洛夫。。。

Ⅵ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里的每一个故事的概括,要有写上主人公,和主要情节概括。图片发我。拜托了。

晚归的猎人伊万·伊凡内奇和希尔金谈兴颇高,就着月光聊起了“各种各样的往事”,谈起了他的同事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是小城镇里一所中学的希腊文教师,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随时都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面:每天都是戴黑眼镜、竖起衣领、把脸藏在一个“套子”里;随时都拿雨鞋、带着雨伞、穿暖和棉大衣,雨伞放在套子里,手表装在套子里,小刀也放在小套子里,坐马车必须放下车篷把自己罩起来;每天的公事,就是去同事家里,坐着一言不发,枯等一两个小时,实施所谓的“和同事们保持良好关系”;每天一副生怕世界大战的模样,“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是他的口头禅。
他一生独处。好心的校长太太给他做媒,把新来的教师、柯瓦连科的姐姐华连科介绍给他。他也一度投入在“爱情”之中,但是不久,他又开始“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说得去权衡权衡。因为他那著名的形象,有人替他画了一幅漫画,并几乎散发给全城的每一个人。他给柯瓦连科提建议说:年轻女人和教师骑自行车影响不好,并警告柯瓦连科千万要注意影响。愤怒的柯瓦连科立即报以冷言,并把他一把从楼梯推了下去,谁知“藏在套子”中的他,竟然毫无损伤!
但是,他那尴尬的模样正被刚回家的华连科和她的同伴碰个正着。于是在她“哈哈”大笑中,他们的婚姻结束了,回去后的别里科夫“病倒”了,一个月后死后。全城人去为他送葬,所有人都庆幸这是“一件赏心乐事”。

导读如下:
1898年发表的《套中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正是沙皇专制统治下,禁锢个人自由,惧怕和乱视新事物,忠实维护“现存秩序”卫道士的典型代表。而他的死亡则更预示着沙皇残暴统治和专制主义的必然灭亡。而“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正是当时时代的觉醒。
阅读中要细细体味作品语言简洁、刻画细腻,生动逼真而又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描写——这种描写不是泛泛的,而是为作品的主旨服务的;还有,就是非凡的夸张和深刻的讽剌——这种夸张是建立在对真实人物形象的忠实记录上的。作者笔法非常老道,对人物肖像描写似乎着墨不多,但是却不动声色地从各个方面,叙述不同的故事来予以丰满。
整个别里科夫的形象,我们是在随着作者行文的进行而逐步丰满的,而对他思想的了解,则正是他那由作者精心组织的一言一行。这样,作者在这里面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要揭露的主题就全都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Ⅶ 契诃夫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契诃夫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是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1、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2、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3、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4、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

5、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Ⅷ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Antonpavlovich chekhov,1860-1904),19世纪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904年7月15日因肺炎逝世。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况。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Ⅸ 《契科夫短篇小说选》人物有哪些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物:
——“万卡”(《万卡》)
——“姚纳”(《苦恼》)
——“别里科夫”(《套中人》)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切尔维亚科夫”(《一个文官的死》)

Ⅹ 需要一份《变色龙》的人物卡片

人物形象分析

(一)奥楚蔑洛夫:

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2 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二) 赫留金: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讽刺和揭露的锋芒,主要是对着奥楚蔑洛夫的,但是对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弱点。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一把。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在胡说……”),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甚至当奥楚蔑洛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也不曾吭一声。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显的。

(三)观众:作家在小说里也含蓄地点出了“观众”的局限。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特点。

七.语言特色:

1 用人物自己的话讽刺自己

小说《变色龙》用奥楚蔑洛夫的话讽刺奥楚蔑洛夫自己。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弄死它算了”;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

不仅如此,作者还为奥楚蔑洛夫精心设计了美化自己、炫耀自己的语言来嘲讽、奚落奥楚蔑洛夫自己。

在故事的开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大声嚷嚷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一个小小的警官,摆出大官的架势,好不令人发笑!

“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垂涎欲滴,极力抬高自己的身价,仿佛他与将军是至亲好友一般,不然他怎么对将军、将军的哥哥这般清楚呢?其实,那个将军知道奥楚蔑洛夫是老几。在将军的眼里,他恐怕连那个小猎狗也不如啊!听着奥楚蔑洛夫不知羞耻的这些话,我们会从鼻孔里发出笑声来。

2.生动的对话

“言者心之声”。按着生活逻辑,把对话写的符合各样人物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征,这是刻划人物,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师。他的《变色龙》不在人物外貌的描绘和景物的铺陈上见长,而主要是以人物对话的生动取胜的。作家的独到之处,是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而内心世界的显示,又决不依仗作家的声明,却是用人物对话,让他自己去表露。我们试看这几句话:“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这里警官的言外之意,无须多加发明,不是就能猜想得到的吗?!契诃夫只用三言两语,就使一个内心世界卑鄙肮脏,奴气十足的走狗形象,跃然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再看,警官在厨师证实小狗是将军哥哥的时候,又是这样说:“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对话是这样平平常常,却又显得多么生动、犀利。它不是入木三分地把一个善于自我解嘲,善用甜言蜜语、善作拍马奉承的走狗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吗?!

3 以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

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4. 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个沙皇警犬,因此他的语言具有骄横和谄上欺下的特点。他对老百姓大逞威风,专横跋扈,对大官僚则奴颜婢膝、趋炎附势。在这两种特点的统一中表现出他的厚颜无耻。赫留金的语言也是个性化的。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他的语言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向巡官申诉的那一段著名的话,是相当出色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粗俗鄙陋、虚荣夸张、逢迎官长和想趁机捞一把的特点,这一段申诉和下面一段辩词(骂“独眼鬼”那一段),把这个小市民的性格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八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曾四次写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这些细节描写深刻地揭露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主题。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分。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罢了。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又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畏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变色龙
种属:爬行动物 产地: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
习性:适于树栖生活,以昆虫为食物

热点内容
重生汉末陇西主角姓李的小说 发布:2025-07-11 07:00:21 浏览:805
网游小说录帽 发布:2025-07-11 06:49:26 浏览:2
承受之轻小说 发布:2025-07-11 06:49:24 浏览:331
小说总裁短短短虐虐虐类似于憾生 发布:2025-07-11 06:47:55 浏览:327
sf轻小说充值 发布:2025-07-11 06:46:04 浏览:920
女主多的小说都市 发布:2025-07-11 06:44:37 浏览:938
免费小说栀子花开 发布:2025-07-11 06:42:27 浏览:215
小说坏总裁的俏丫头 发布:2025-07-11 06:32:32 浏览:442
重生在欧洲的黑帮小说 发布:2025-07-11 06:27:48 浏览:325
最牛网络小说打赏 发布:2025-07-11 06:27:06 浏览: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