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打针短篇小说

打针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24 01:04:14

『壹』 青春校园女主怕打针吃药,男主很宠女主的小说

乱村佳人
作者:
猪公子
简介:
我半躺在炕上,看着一群人闹洞房,可是新娘子却不是我喜欢的薇儿,是一个糟蹋了好名字的紫罗。可怕的是,从一刻起,这个女人将要糟蹋我的一生。

『贰』 求热爱生命的小故事

<<最后的歌声>>

清晨的公园里,一个患有癌症的男孩在轻声歌唱,他歌唱生命。尽管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他不自卑,他不相信世上存在着永恒。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生命,也是一样的。“人总是要死的!”他常常自我安慰。
公园的那头,有一个女孩在跳着优美的舞姿,如身后桃花的飘落——翩翩飞舞。
这天,男孩无聊的在闲逛。忽然他闻到一阵喷鼻的花香,这花香吸引着他来到了一棵桃花树下,也看到了那女孩——她正在跳舞。男孩没打断她,一直在旁边静静的等她跳完。“你跳得真好,如你身后的桃花。”“谢谢!”女孩羞答答的抬起头说道。这时,男孩看清了她的脸:一张美丽的面孔上镶着两颗无神的眼珠。男孩大吃一惊:“你是盲女?”这句话一出口,男孩就后悔了,他知道他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哦……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没事。”女孩似乎很轻松。……就这样,他们认识了。
他们相约在夕阳的黄昏来到了这儿,男孩歌唱,女孩伴舞。
……
像这样过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桃花真美,像你一样。”男孩无意中说道。“可惜我看不到。”女孩说着低下了头。“对不起。”男孩的心如一阵刀绞的痛,他知道他又一次刺痛了女孩的心,尽管她不在意。一种强烈的欲望从男孩心中升起……
过了几天,女孩兴奋的告诉男孩,有人愿意献出眼珠了,她将看见光明,看见这美丽的花花世界了。男孩由衷的笑了。女孩哪里知道,那一对眼珠是男孩献出来的。
……
这一天的黄昏似乎更早到来,男孩对女孩说了很多:“曾经我不相信永恒,但我现在明白世上存在永恒,那便是友情。我要走了,永远都不回来了,我将永远的珍藏我们的友谊。”女孩哭了。说完男孩唱起了生命里的最后一支歌,女孩依旧为他伴舞,但是带着一串泪珠……
他还是走了,走得那么轻松,没有遗憾,他把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支歌献给了她,他无悔。
女孩的手术成功,她看见了万物,也知道了真相。她来到了公园,奇怪的是今年的桃花没有开。
女孩的眼眶模糊了,一滴泪从她的脸颊落下,夕阳中,她似乎听见了男孩唱起的那一支歌……

曾读过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集,第一篇小说叫作《打赌》。是写—位法律学家与一位企业家在一次沙龙聚会中在谈到一个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时争执起来。企业家认为在监狱里蹲十五年还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学家则认为活着总比死了好,活着就是希望。二人争执不休,最后打起赌来,赌注是法律学家让企业家把他关起来,十五年后如果法律学家不违约,企业家的全部财产归法律学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学家便被企业家关进自己后花园的—间小屋,这间小屋只有一个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学家蹲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屋里开始过起监狱生活,企业家每天给他提供所要读的书。时间一天天流逝,法律学家读完了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神学、文学大全,十五年的时间终于到了。这时的企业家因在生意场中失利,他知道时间一到自己便会变成一个穷光蛋,于是他决定在到期的头天夜里杀死法律学家。银行家好容易打开那把十五年来从来没有打开过的生锈的铁锁,发现法律学家正在残烛前伏案熟睡,银行家正欲趁机杀死这形同枯槁的法律学家时,却发现桌上放着一封给他的信。信中说,他感谢企业家,十五年来他读了许多书,这些知识将是他终身用不尽的财富,他还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决定不再要企业家的财产,他将于明天拂晓前破窗而出,自动毁约。银行家看完信决定放弃杀死法律学家的念头。第二天拂晓前法律学家果然毁约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银行家的财产,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这篇小说似乎包含了许多道理,热爱生命,活着便是希望,应该是它的主题,世间一切事物中最可宝贵的就是生命。热爱生命并不等于贪生怕死,“人生自古谁无死”?记得秋瑾有一首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尊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古今中外一切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价值和运用生命价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当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死都重于泰山,然而却不可以轻如鸿毛。人是不可以轻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马的一句话,人类的全部幸福就在于希望和等待之中。活着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人类的活着和追求幸福而运作,活着和幸福是人类的主题和目的:如果离开了活着和幸福,人类的—切便将失去意义。
在宇宙空间飞行过的宇航员,到南极去进行过科考的科学家,当他们远离人类群,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面对广袤无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间挑战生命极限归来的时候,他们悟透了一切,他们感受到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时觉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贵和伟大的,人类在面对生命的极限时要求生存是多么地不容易,多么地艰难。挑战生命极限归来的人们,他们认为人类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们甚至认为人类的相互争斗都是不应该的。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可贵,然而生命不能作这样的游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战过生命极限的人他们从生与死的边缘走了过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杰克·伦敦那篇叫作“热爱生命”的小说:两个淘金人历尽苦难和艰辛,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感人故事;使你觉得人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人的生存欲望是多么强烈,人在死亡的边沿才会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贵。那么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还有什么理由轻生?还有什么理由要无缘无故的离开这个人世呢?生命在其发展过程中是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的,这恰好证明着生的可贵。生命是一切上层建筑和物质世界的基础,因为有了人类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这个五彩缤纷,像万花筒一样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对时间和空间,正如古人所说“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人世间的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有天伦之趣、朋友之谊、恋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梦幻,只有在人世间才能创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给人生唱一首赞歌。

『叁』 女主重生的校园小说

豪门崛起重生千金是学霸
男主季言墨女主陆棠棠

『肆』 有没有有打针情节的小说

阿次打针记〜潇湘溪苑!超赞

『伍』 求小说 BG或BL都行 但是要男主或女主怕打针但老生病的小说

脑残志不残 其中小受有发烧打针

『陆』 《白净助听器》这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转载▼

标签:

儿童文学

短篇小说

波澜不惊下的波澜

——《白净助听器》点评

张玉清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一个因打针致聋的小孩子,不断的想问另一个耳聋的孩子他的耳聋是不是因为打针时?这个小孩子的内心深处该有着怎样深切而又无法消除的伤痛!

这伤痛,就隐藏在这篇《白净助听器》当中。

我对这种伤痛是有所了解的。我认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她内心十分聪颖,眼睛纯净的像童话,英语考过了六级,还喜欢读书和文学,但她戴着助听器,她要是不戴就什么也听不见。我跟她聊天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她内心深处深重的自卑和痛楚,她25岁了,还没有未婚夫,有时候她的眼睛里就是一种“谁来娶我?”的神情。因为耳聋,她从小发音不准,语速极慢,这影响了她跟别人的交流。好在这几年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微信,她喜欢跟别人微信聊天,她双指打字速度极快,几乎你刚说完话,她的回复就过来了。为了有更多的交流,她连很大年纪的人的微信也主动去加,但又因为有代沟,其实也说不上几句话。她的内心里始终是凄凉和孤独的,到后来她发的朋友圈只剩下了晒爸爸给他买了什么好吃的,妈妈给她买了什么衣服。我讲这个女孩,是想说这类孩子他们内心的伤痛,而当初他们本来是健康健全的孩子,只是因为有一天打了一针抗生素……

据调查,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每年都有约3万名儿童因为用药不当而导致失去听力。很多年之前,我在乡下教书的时候,我的班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女孩,她是因为感冒发烧打庆大霉素致聋的,她的听力没有完全丧失,但是很弱,听不清老师讲课,所以她的学习很差,同学们也都看不起她,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所以当有一天儿子跟我说:“我想写一篇这样的作品,写对一个耳聋的孩子的关注,这个孩子是真的,我小时候在学校里看见过他,他戴着助听器,他长得很干净。”我说:“好,这样的作品,有意义。”

我又问:“你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吗?”儿子说:“不知道,我跟他从没有说过话。但前两年,我在街上看见过他一次,他可能是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们现在都长大了。他还戴着助听器,还是很干净,从衣着上看,他的工作还可以吧。”我说:“好,可以写了,写成什么样都行。”我还以为儿子会把这小说写成一篇残疾人励志的作品,那……从鼓励他写作的角度,也还可以吧。

儿子很快写完了,题目就叫《白净助听器》。我看了,写得真实平静,情节不曲折,没有煽情,没有波澜,但我读了,几次眼窝发潮,因为我清楚里面那个孩子内心里的伤痛,“我想问问他,他戴助听器是不是因为打针?”这句话在平静和波澜不惊当中,其实有着锤击一般的力度。

平静无奇的开头,最初读来还以为只是一个小孩子由于好奇,或是一个小女生看到一个大男孩长得很干净,而对他身上的令人同情的残疾特征有所关注。

接下来就是写这个持续的关注过程,都是小学生生活中自然存在的小事,操场上,楼道里,坏小子的“噢——喔!”,胸卡,合唱团,这些情节和细节它们随时随地能够真实的发生,确实是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这可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一直到四年级对于另一个孩子的关注啊,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这可是一个很长的时间长度啊。那么这个小孩子又是为了什么对这另一个孩子如此关注呢?

如果细心的读,我们也许能够发现,每当“我”说起“他”的什么的时候,“我”就像影子一样出现在旁边:“这个距离也刚好能不让他发现我经常看他”,“这时候我会替他难过,还有一点想揍那俩坏小子的冲动”,“然后朝我这方向坏笑着走来了”,“这确实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刨根问底”,“全班同学都注意着我们俩,还有人小声说话,我的脸涨红涨红的发烫”,“看到丁建国在合唱团,竟然也有些想参加了”,“校园里从此少了一个戴助听器的学生”,是“少”了一个,不是没有了……但这个“影子”多半会被我们在阅读中忽略。并且在波澜不惊中,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屡次追问:“我想问问他,他戴助听器是不是因为打针?”也会被我们忽略。

好在“他”还记得“我”,当两年多之后,“他”帮助“我”逃脱突击检查时,我们才最终说上了话。读到这里时,我们知道了原来“我”在“他”的心里也一直是有位置的。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结尾那一句,“转身时,我扶了扶我的助听器。”我们才看到了波澜不惊之下的波澜,才被一股巨大的石破天惊的力量所击中,一瞬间我们明白了所有的一切,然后就是所有的凄凉、心酸、无奈、孤独、无助、缺憾、悲愤、同情、悲悯,以及某些更大的疑问、质疑和追问,等等情感,波涛汹涌般的向我们袭来。而此时,“我想问问他,他戴助听器是不是因为打针?”这句波澜不惊的话,才刚刚开始让我们落泪。

从写作的角度看,作品里的情节和细节虽然乍看上去平常无奇,但细品都很扎心,无论是被同学嘲弄,还是大雨中拼命往外跑,还是老师在合唱中不准发声只准对口型。连人物的名字都会让我们在心里刺痛一下,“赵成功”,成功——这是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对父母都普遍会有的对孩子的希望,而仅仅因为打了一针抗生素,这希望就化为渺茫——一个失聪的孩子还会能有怎样的成功呢?还有一点就是,作品中的“丁建国”“赵成功”因打针失聪,却找不到具体的人对此负责,在这件事上面,父母没有错误,打针的医生也没有错误,除了能够指责一句滥用抗生素的大环境,谁都对此类个案的发生无能为力。是的,无能为力,一个悲剧发生了,却没法指认能为此承担责任的人,这样的作品具有的力量比那种一下子就能明确找出责任人的悲剧作品的力量更大。

附:几句创作感言(张艺腾):

从最初触发这篇《白净助听器》的写作念头,到构思的全过程,到动笔写作,到几天之内完稿,其实一直只是想写我记忆中的这个失聪的“丁建国”。直到最后那一天夜里,写到结尾处,真是不知道为啥,突然就从脑子里跳脱出来了那个灵感:“我扶了扶我的助听器。”

“转身时,我扶了扶我的助听器”,而当这句话最终落到了电脑上,我知道它的分量,它对于这篇叫做《白净助听器》的短篇小说的分量,假如借用”重量”一词来衡量的话,可以说这一句的重量就相当于在它之前的所有内容的重量。也就是说这篇小说写到“我望着丁建国的背影走远……直到看不见他,我才拔腿走开。”时,才算刚刚完成了它的一半。而在这一句出现之后能让我们更多的想到的,则是一座冰山的水下的部分。我激动得一夜没睡!

第二天,我对爸爸讲了这个结尾,爸爸兴奋得大笑说:“哈哈哈,听上去好似神来之笔,不过好的短篇小说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好的灵感往往会远远超出最初的构思。这就是生活现实与文学之间的距离,这个跳起来的灵感往往就是文学的高度——如果是仅仅从短篇小说的写作意义上来说,最后跳出来的这句几乎就可以说是整篇小说的价值所在。”

当然,在写出了“我扶了扶我的助听器”之后,作品中“我”的身份就与原来的构思有了变化,所以还需要修改一遍,加入了少许文字。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柒』 女主角开片是半张脸被毁,喉咙被毁,还被人关在疯人院,每天有人给他打针是什么小说

《总裁老公,太撩人》,女主苏芙,半张脸,戴面具,声带受损,被强掠进男主城堡!

『捌』 柯南被脱裤子打针帮我编一个故事

“阿嚏”柯南感冒了,还发烧了,小兰带着柯南去了医院。
“发烧到这种程度,要打针,是输液还是打屁股针?屁股针效果会更好哦。”小兰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了屁股针,柯南当然不愿意,这里的护士都是女护士啊!
“小弟弟,听话,不会痛的。”一个护士拿着针,看着在床上扑腾着不要脱裤子的柯南,无奈的说。
‘嘁,我才不是怕痛呢。。。’柯南心想。护士摇了摇头,出门叫过来了小兰:“这个小弟弟不愿意呀,你哄哄他吧。”
小兰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柯南,怎么这么不听话,打了针才会好呀!”见小兰进来,柯南更是不愿意,死死护着裤子。
小兰见柯南这样,一下把他抱起来,就要强行脱裤子。柯南紧紧拽着裤子,就是不松手,小兰一生气,打了一下柯南的屁股:“我要生气了,乖乖的。”说完又打了一下。
柯南仿佛觉得世界末日要来临了,终于松开了手。小兰毫不留情的扒下裤子,柯南脸霎时红的像天上的太阳。
护士先用棉签消毒,柯南感觉屁股上凉凉的,护士用一只手扶着柯南的屁股,另一只手做事要扎下去,柯南脸更红了,接着屁股上一阵刺痛,接着就没事了。

『玖』 苏叔阳的简介,在线等哦!!!急~~~!!!

【作家苏叔阳】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省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风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曾出访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新书《中国读本》‘发行1200多万册,《西藏读本》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
[编辑本段]【现任职务】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田汉基金会 会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等。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大院》(又名(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贼》
剧本集
《苏叔阳剧本选》
《夕照街》
电影文学剧本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
散文
《秋风也让人快乐》等四集、《我的老师》<<理想的风筝>>。
中短篇小说集
《婚礼集》、《旋转餐厅》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集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评论集
《艺文杂拌》、《我的青苹果》。
知识读物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 、<西藏读本>。
[编辑本段]【参与制作的影视剧】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球场风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欢乐今宵>》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亚运新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明珠生辉>》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金鸡奖(特别奖)。
《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2册、课改版第12册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浮在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自1993年苏叔阳患癌症以来,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
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是苏叔阳在十多年抗癌路上最主要的体会,“要把病当朋友看,善待他们。但这个朋友不请自来,还有点小脾气,必须耐心地安抚它。”每次去医院,苏叔阳都不是说去看病,而是说“看老朋友来了”。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得的是肾癌,也曾苦恼过,一是不愿承认事实,总幻想这是误诊;二是怕就此告别人世。后来想通了,既然哭和叹息都赶不走病痛,不如笑对疾病。”
于是,苏叔阳想了两个办法对付自己的病,一是锻炼身体,开始每天爬楼梯、快步走;二是让自己沉浸在写作的愉快中,就此赶走对病的愁苦。后来,他竟主动地体会疾病和整个治疗过程,“以便将来写到癌症病人时有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想象出来的。我敢说,我比那些没得过癌症的人,描写癌症更真实、更细腻。”自从苏叔阳将癌症看作“经历”后,他更积极配合治疗了。
苏叔阳把打针、吃药当成功课,该玩的时候照样玩,快乐的时候照样快乐,因此,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我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可爱的,我既然碰上了这个病,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中国读本》一书是苏叔阳利用第一次手术和第二次手术之间的空隙完成的,第二次手术后又做了一些修改。对于他来说,写作是一种诱惑。“马上奔70岁的人了,可我总觉得生活中还到处充满了我想探知的事情。”苏叔阳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那一年40岁,当时他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眼里看见的都是美丽的人与美好的事物。“现在和当时的感觉很像,所以,我今天的思想大约也就相当于40多岁人的水平,还在成长过程之中,更未到老年……”
现在,每每有朋友去找苏叔阳“取经”,他都会送给朋友四句话,“良好心态可去癌,乐观情绪能去病。戒烟限酒少烦恼,心胸开阔得宁静。”
著名作家苏叔阳和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洪昭光曾同时出现在南京大行宫会堂的“感悟健康”讲座上,他们精彩的演讲获得了听众们热烈掌声。
两位行隔千里的专家缘何携手健康话题?讲座中,大家了解到,曾创作过《丹心谱》、《中国读本》、《夕照街》、《新龙门客栈》等多部作品的苏叔阳,竟然有13年的癌症病史,他1993年患肾癌,2001年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先后切除了左肾和一半左肺叶,后又发现脾脏有了肿瘤,于是又做大剂量的放疗。在他患癌症的13年里,先后出版7部图书,300多万字,他最新出版的《中国读本》卖了1200万册。苏叔阳把自己称作“健康的病人”,他的态度是:既然病来了,就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个朋友,一起玩呗。有了健康的生活态度,就是老了,也有意思。在全国做过1000多场健康科普知识演讲的洪昭光教授,正是为苏叔阳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的心态所感动,两人就健康话题进入深入探讨,于是有了《感悟健康》这本书和讲座。
昨天的讲座上,两位专家以“真人秀”的方式重现了书中很多精彩的对话,从哲学、文学、历史、医学等多方面对健康进行诠释,将权威理论与亲身体验紧密融合,呼吁人们要从“被动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两位专家当场还表示,愿意携手走遍全国,把他们的健康新观念传播给更多朋友。

『拾』 短文这段话写的护士给母亲打针,从护士的角度看是什么,从母亲的角度看是什么

生活中,有许多让我感到温暖的人,有勤劳,默默贡献的清洁工阿姨有一丝不苟,认真工作的交警叔叔;还有和蔼可亲,微笑服务的空中小姐……但令我始终无法忘怀的,还是那一位叔叔。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妈妈叫我去附近的面包店里买些早餐。于是,我挎上背包,带了十五元钱,蹦蹦跳跳地出门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站在了面包店门口,我往里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店里挤满了买面包的人,看来都是来这儿“抢”早餐的。只见卖面包的阿姨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忙的不亦乐乎。我来不及多想,也跟着人流一起,奋力地向店里挤。“不要挤,排好队!”卖面包的阿姨吆喝着。原来拥挤的人们,赶忙排好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已经排到了门外。我焦急地想:“得快点回家,妈妈还没吃早餐,正饿着肚子等我呢!”于是,我用上了吃奶的劲,推开潮水般的人,向柜台挤去。忽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姑娘,排好队,不要挤!”我转过身来,发现面前竟站着一个陌生的叔叔。他穿着一件风衣(当时是冬天,所以很冷),脖上围着一条围巾,风衣里面穿着一件黑色的毛衣,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皮鞋。他说话时带着一口北方口音,很是滑稽。我心里疑惑不解地想:“我买我的早餐,我不排队,管你什么事?莫非,这家伙想拐骗少女?”我莫名其妙地白了他一眼,继续我行我素。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柜台前。买了两袋面包,放在柜台上。卖面包的阿姨笑吟吟地说:“一共十五元。”我想那包里的钱,突然发现包的拉链是开着的。我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坏了,我的钱会不会掉了呀?”果然,里面一分钱也没有。“看来是刚才给挤掉了,不知被哪个贪心的人给捡走了吧!”我心想。这时,那位叔叔又在背后叫我:“小姑娘……”我愤怒地想:那个自以为是的怪咖的讨厌的大叔又在叫我啦!他肯定是想长篇大论地教训我一通。我又气又恼地转过头来,质问他:“叫我干什么!?”他突然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不知所措地说:“你……你的钱……掉了。”说着,他将那十五元钱递给了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不知说什么好。我的心情很复杂,有很多的话就要夺口而出……我对他说了声谢谢,把钱递给了阿姨,低着头离开……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了,我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泪流不止。包含着我对叔叔的愧疚之情的泪珠,一颗颗滚落了下来……

热点内容
网络小说发新浪 发布:2025-05-08 04:35:51 浏览:426
未婚妻是总裁小说 发布:2025-05-08 04:35:06 浏览:115
男爵女儿结局小说 发布:2025-05-08 04:33:46 浏览:870
下载小说言情网站 发布:2025-05-08 04:33:40 浏览:741
网络小说为什么都写上门女婿 发布:2025-05-08 04:33:35 浏览:987
莫波格经典成长小说主要内容 发布:2025-05-08 04:30:28 浏览:112
最虐的感短篇小说 发布:2025-05-08 04:14:53 浏览:262
都市小说主角叫陆 发布:2025-05-08 04:14:51 浏览:706
游戏异界的小说完本 发布:2025-05-08 04:14:47 浏览:187
古代言情小说常用的字体 发布:2025-05-08 04:14:14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