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沈从文短篇小说三三

沈从文短篇小说三三

发布时间: 2023-02-16 13:26:38

『壹』 读沈从文集中篇小说《三三》

1.31阅读打卡

阅读人:芳心

阅读篇章:沈从文集《三三》

【阅读内容】三三是个村里丫头,小姑娘父亲早逝,与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守着杨家磨坊过日子。母亲、磨坊、养鸡、溪潭,就是生活的全部。精神上,三三也总在期待遇见更好的生活。一日,堡子里的管事先生带着一个城里青年来养病,一向隔世的三三遇到了这场懵懵懂懂的爱情。三三开始对城市生活感兴趣,在白脸少爷面前多了一份敏感的娇羞,母亲对女儿的婚事也产生了似假还真的浮想。正当大家都快乐地期盼着什么时,男青年却突然病逝,三三和母亲的幻想终结,继续以经营磨坊为生。

【阅读感悟】三三和翠翠一样,是真善美的化身,善良纯真,但是相比翠翠,三三更有一种未长成、不加雕琢的纯真,于是,有人说翠翠是长大了的三三。

三三的外表是美丽的,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但通过外人的对话,三三的美丽便一目了然。城里来的少爷第一次见到三三,便说:“女孩很聪明,很美,长得不坏。”管事的更是夸赞三三“这是我堡里美人。”美丽的三三性格也是活泼的,乐于和人打交道,带着一些任性。对于到潭中钓鱼者,她有双重标准。每遇到不甚熟悉的人,则高声警告,或求助于母亲折断他的竿子。当母亲照例代为讨情后,三三便静静地看着,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向母亲告状。一旦看到因鱼大且拉得不合适而折断了鱼竿的,便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并急忙跑回家告诉母亲。如果钓鱼的人是熟悉的并且讲道理,并问了她,她便不假思索的同意,然后一边坐在旁边看,一边向钓鱼人讲述别人折断鱼竿的笑话。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由此可见,三三的任性并不让人讨厌,并非出于无知傲慢而表现出的蛮不讲理,而是天性使然的娇俏,她美丽而不矫情、活泼而不轻佻,有时心智幼稚得可笑,但却更显得她犹如珍珠般纯洁。

《三三》是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同《边城》里的翠翠一样,也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沈老先生对中国过去农村美好回忆的再现媒介。

据悉,这篇文章是沈从文在追爱妻张兆和的期间创作的,“三三”也是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昵称。

沈从文塑造了“三三”这个角色,向爱妻传达爱情信条、表达爱慕之意,可谓是浪漫至极。(此处为查的资料所记)

【阅读行动】做一个好母亲很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三三》这一作品中,作者着力塑造了母亲和三三的关系,三三的成长也是完全有赖于母亲。作为三三唯一的亲人,她和母亲的关系是依赖而亲近的。沈从文儿时记忆中最多的是他的母亲, “我等兄弟姐妹的初等教育, 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 , 她告我认字, 告我认识药名, 告我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思考以后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的较少, 得于母亲的较多。”可见,童年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

『贰』 沈从文《三三》的梗概

这裏阅读http://web.etiantian.com/staticpages/study/question/question_3190885.htm“三三”则为“二哥”(沈从文“沈二哥”)对张兆和的称呼。《龙朱》“一九二八年冬作”,《虎雏》“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五日完成”,《三三》“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于青岛”——沈从文1929年于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期间爱上女学生张兆和,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显见,《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而创作《龙朱》、《虎雏》时沈张尚未成婚,龙、虎二子得以此两种小说题目命名,足见沈从文舐犊之切,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衬出作者对两文的喜爱

『叁』 沈从文写的《三三》想表达什么意思

从《三三》中也能看到作家的影子和心理烙印。《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

作家自卑情结或在城乡二元的对立和冲突中直接流露出来,或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情节的特殊设置和结局的巧妙处理,以一种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3)沈从文短篇小说三三扩展阅读:

《三三》里的三三,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个皮肤黑黑,活泼俏丽的女孩,只是张兆和比这些人物更加务实,也少了一些热情。

沈从文就要回一趟湘西老家,这对两个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沈从文又可以给张兆和写信。一直以来沈从文都在心中称张兆和为三三。

在沈从文回先湘西的这段时间,张兆和也称沈从文为二哥,这样的小女人姿态,与平时稳重的张兆和反差太大。在信中沈从文与三三的爱情甜蜜长久,可是现实婚姻中,除了爱情还有油盐酱醋茶。

『肆』 从《三三》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文化

《三三》为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一生著作无数,多以湘西山村为背景,写出了《边城》、《长河》等著名小说。其中以《边城》最为出名,甚至翻拍成了电影也成了教学素材,我也深深爱上了沈从文笔下那个叫茶峒的地方,这次我看了其中《三三》这部短篇小说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三三,一个湘西山村的平凡女孩,不谙世事、天真浪漫,父亲早年去世,跟着妈妈同父亲留下来的碾坊一起生活。三三从小生长在山村,对外面的世界无知又好奇,每天“吃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在哭笑里慢慢长大。三三的世界诗意而天真,热天做到风凉处吹风,冬则伴同猫儿蹲在火桶里,拨火煨栗子吃。在如此单纯的世界里,三三生活得怡然自得,没有任何烦恼,就算有了心事,三三也是一味的到溪边去说给鱼听。“城里人”得到来打破了三三这样宁静自得的生活,三三由一个什么都不懂得的儿童开始向情窦初开的少女蜕变。初见“城里少爷”,三三便把他当成了偷鱼的贼,在总爷家的管家解释后,三三依旧对这个少爷心有“芥蒂”,但总爷家的管家向他夸起三三,说她是这里出了名的美人,在这里为后面母女二人希望“三三嫁给城里人”的幻想埋下了伏笔。但是,“城里人”对于她们来说象征着富贵、有文化,她们作为乡下人心底里是自卑的,对于这样的事情只能暗自幻想,不敢表露。三三只能通过别人来打听到关于城里来养病的少爷的事情,虽然嘴上依旧跟母亲说着讨厌,但是她已在心里悄悄的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并且日复一日、平静似水的日子里开始发芽。可是,一个噩耗的到来最终打破了母女俩的幻想,城里来养病的少爷突然的病逝了,没有任何征兆的,这个城里人带着她们的幻想烟消云散了。消息传来,母女俩还准备送鸡蛋去,没有想过这一切消散得这么快,母女俩纠结一番还是去总爷家里看了。看过之后,母女俩匆匆回了家,两人虽嘴上不说什么,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心里就像落空了一样。

        小说的后半段总是出现“城里人”这个词,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三三和母亲作为“乡下人”的自卑,这也是都市文明与乡下的冲突体现,更能从中看出沈从文先生也有过因为自己“乡下人”的身份而自卑的心情。沈从文先生通过对三三情窦初开、爱情觉醒的一段朦胧情思的描绘,歌颂了未被现代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更向我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先生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与陶醉。全篇小说词句柔和清丽,语气平淡自然,文笔清新,没有用大起大落去描述一件事,深刻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风格。三三是沈从文先生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是爱与美的象征;古朴的环境、淳厚的民风造就了三三清澈、透明的美好性格;她始终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的生活着。三三朦胧的爱中隐含着一种对都市文明的憧憬,但随着“城里人”的离世,憧憬就此被阻断,三三那颗憧憬城市梦的心也被打碎。“城里人”这个小插曲虽然在三三幼小懵懂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让她开始对爱情有了朦胧的认知,但是最终没能让她进入城市,成为一个城里人。相信插曲过后,三三依旧跟母亲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偶尔会想起这段如梦一般的过往,想起自己曾经憧憬过的城市梦。虽然母女俩有着这样的美好幻想,但是自始至终“城里人”并没有表现出想要与三三结婚的意愿,甚至连爱慕都算不上,只是别人的几句玩笑话让母俩有了这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只能随着“城里人”的离世而消散。这里也能看出,城市文明对淳朴乡下人的吸引,沈从文先生不着任何笔墨去描述城市文明却能使我感受到“城”与“乡”的对立,也看出他对于城市文明的抵触。

        与《边城》中的翠翠一样,三三也是在淳朴民风的熏陶下有着美好的、自然的心性,让我看一眼就能被她们的清澈、洁白、美丽所吸引,与大城市满是风尘与世俗的人不同,她们像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一样,虽不圆润,但却自然动人。虽然翠翠的爱情要相对浓烈一点,有着明显的感情线,但是三三更多来自于心底的“爱情”更能让我触动,让我感受到少女可以如此羞涩懵懂、美好自然。两人之间更相似的在于,都是由于一个人的离世而使得她们的爱情无疾而终,她们依旧只能回归以前平静无风的日子,三三相对于翠翠来说更幸运,她依旧能和母亲幸福的生活,而翠翠从此变成了孤身一人。无论是翠翠,还是三三,她们都是湘西山村里淳朴民风下孕育出来的美好人物,都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家乡深深的爱与眷恋,以及对湘西文化的深刻描绘。

        初读《边城》我就对湘西有了美好的幻想,很想去翠翠生活的茶峒看一看,但是由于一切“世俗”的牵绊没能前往,读了三三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看看,看看是怎么样的风景和山水能孕育出如此美好的世俗之外的世界。在我看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山村亦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生活只用担心一日三餐、耕地劳作,不用在乎许多世俗之外的事,我希望我能有一天过上三三一般的自在生活,也希望三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母亲永远自在幸福的生活。

读一好书,心久久沉浸。

『伍』 再见吧,三三有那些特点

《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作家自卑情结或在城乡二元的对立和冲突中直接流露出来,或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情节的特殊设置和结局的巧妙处理,以一种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三》是作家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湘西山村偏僻的一角杨家磨坊为背景,通过对十五岁少女三三情窦初开、爱意觉醒的一段朦胧情思的描绘,歌颂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也向人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与陶醉,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陆』 沈从文写的《三三》想表达什么意思

中心思想:他想要表达人生并不是所想的一样完美,有些瑕疵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朝着瑕疵前进。

人物简述: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同《边城》里的翠翠一样,也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沈老先生对中国过去农村的美好回忆的再现媒介。三三同翠翠一样,淳朴、美丽、直率、单纯,但因为家境不同、生长坏境不同(翠翠是彻底的贫农阶层,三三应该算是富农阶层),比翠翠更为大胆、更易幻想,对未来生活怀抱更美好的企盼,当然对感情也更迷糊。《三三》给人的总体感觉,用一句老土的话——“少女情怀总是诗”来形容是非常贴切的。

『柒』 沈从文《三三》读后感

沈从文《三三》读后感

        三三是我非常喜欢的文学人物形象之一。 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天真可爱,认真俏皮。沈从文的作品几乎都带有乡土的味道,笔下的女子大多令人怜爱,《边城》里翠翠是这样,《三三》里的三三也是。都是同样怅然若失的年少感情,读起来别是一番风味!

        三三本身也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自己深爱的男子突然死去,三三那爱情的梦瞬间粉碎,她的幻想和渴望瞬间崩塌。但从文中,我们却感觉不到什么“悲伤”的味道,沈从文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爱情悲剧来把现实与理想的世界相连接。因为沈从文认为这是理想中的现实。 对于三三来说,她的世界是残酷的。外面的世界不断照常变化着,这是她曾经开启往后再也无法打开的一扇门,也许,她还没来得及完全打开,门就紧紧地关上,她再也没机会看到门后面的世界。 而三三也和她的母亲一样,曾经想着到外面很远的地方,邂逅过一段来不及开始的姻缘,也想过“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但后来却嫁给碾坊的主人,在丈夫死后,成为碾坊的主人,满身糠灰,过着一日复一日的平静的生活,因为她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走出去了„ 她早就放下所有,深深的扎根在这片山水之中。但,谁又知道她心中是否后悔了,遗憾了?

        其实,也许母亲的命运就是三三的命运,也许三三会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最后自己静守。 孰不知,人生是一场残酷的游戏,有喜,有怒,有哀,有乐。那只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并没有影响她的道路,路是由自己走得,只要自己坚定信念,不再像母亲一样重蹈覆辙。但,人生没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瑕疵,缺陷,但却正因为这些小瑕疵,人生变得更完美。时光的潭水即使在多么激荡的波澜后也会平静如初。而那些经年的哀伤,也沉在潭底,被人遗忘,但永久在本人的心中,在她的凝望或深思中,在她夜深的梦中,那抹哀伤如一抹霞光,折射在水面上,照见曾经的岁月。 沈从文先生,感谢你,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感悟,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你想的一样完美,有些瑕疵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朝着瑕疵前进,做一个“完美”的人。

热点内容
小说仙侠文重生 发布:2025-07-11 20:27:59 浏览:49
男主是司机的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1 20:27:55 浏览:120
那部都市小说主角娶了好多妇女 发布:2025-07-11 20:18:10 浏览:42
日本轻小说式对话 发布:2025-07-11 20:07:07 浏览:896
日本恋爱轻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1 19:59:14 浏览:554
带着游戏技能穿越到异界小说 发布:2025-07-11 19:58:31 浏览:697
缺失的爱萧红小说免费阅读章节 发布:2025-07-11 19:58:21 浏览:943
重生女小说百度云 发布:2025-07-11 19:56:53 浏览:600
主角可以兑换武功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1 19:33:06 浏览:455
网络小说中人气女主排行 发布:2025-07-11 19:28:07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