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绳子莫泊桑短篇小说

绳子莫泊桑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2-10 09:36:13

『壹』 莫迫桑短篇小说有哪些

莫泊桑短篇小说:

人物简介: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一生写的短篇小说长篇将近三百篇,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始终是绝无仅有的。《羊脂球》写于1880年,是莫泊桑经过长期写作锻炼之后达到完全成熟的标志,紧接着这个时期,他如喷泉一样涌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几乎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精彩之作问世,特别是在前三思念,佳品更是以极大的密集程度出现,1881有《一家人》《在一个春天的晚上》《戴丽叶春楼》,1882年有《菲菲小姐》《一个儿子》《修软椅的女人》《小狗比埃洛》《一个诺曼底佬》《月光》《遗嘱》,1883年有《骑马》《在海上》《两个朋友》《珠宝》《米龙老爹》《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绳子》,1884年有《烧伞记》《项链》《遗产》《衣柜》等等。1885年,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中名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不乏出色之作,如《隆多利姊妹》《流浪汉》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贰』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点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绳子莫泊桑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应该指出,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写真实的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

当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较之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有一种更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义的成分。尽管莫泊桑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作家,但由于他处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盛的时代,出入自然主义文学的圈子,深受这种思潮的熏陶,他的写实艺术自然就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对人的生理本能、对人的“肉体”和“肉欲”的观察与表现。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有更多的表现。

『叁』 莫迫桑短篇小说每篇小说简介

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由于莫泊桑作品过多,只选择其代表性作品来介绍: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
《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敌军士兵为了活着宁可当俘虏的厌战情绪;《俘虏》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其中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刻的作品,则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妓女和一些有产者同乘一辆马车离开德军占领区,大家对这个绰号羊脂球的妓女侧目而视,但是在由于沿途耽搁而饿得发昏的时候,却又厚着脸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篮美味食品。马车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拦住了,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车上的工业家、伯爵和商人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计地劝说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但事后又鄙视她,任凭她陷于孤独和挨饿的境地。
小说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然而它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别是勾勒了有产者们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写小职员生活的短篇小说很多,例如《骑马》和《项链》写他们为了出风头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现了他们可怜兮兮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勒》和《伞》讽刺了这类家庭的寒酸相和势利眼;《散步》中的小职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后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悲愤地上吊自尽。这些作品揭露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和官僚机构里腐败昏聩的作风,讽刺了小职员的自私虚荣和尔虞我诈,同时又对他们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说描绘诺曼底农村的生活,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例如《瞎子》、《绳子》、《穷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备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罗》讽刺了地主婆的吝啬,《流浪汉》谴责了把好人逼成盗贼的社会风气。《真实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佣,造成了女主人公绝望地死去的悲剧。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农民的狭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妇为了不耽误农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点去世,《图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让因肥胖而中风的丈夫孵鸡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题材之外,莫泊桑还从爱情和情欲的角度,描绘了人们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名篇,写一个神父在皎洁月光下理解了爱情;《橄榄园》谴责了不负责任的放荡行为,《巴蒂斯特太太》则批判了歧视受辱女子的不良风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题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橱》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惨生活。

『肆』 《绳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什么特点

《绳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1、自然环境的特点交代主人公所处环境,营造了拥挤,混乱,嘈杂的环境氛围。开头续写了感激的情景,人物的出场创设了环境,交代了人物的特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社会背景特点是反映了道德日益滑坡的社会状况,道德败坏的社会背景,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对人民进行压迫。展现了当时社会状况的恶劣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绳子》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莫泊桑的《绳子》写了法国北方诺曼地区一个诚实的农民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的路上捡了一条绳子,被冤家诬告为捡了一个皮夹子,于是引起了一场官司。最后事实真相大白后,他四处去解说,不但无人听,反而受到众人的奚落,以致忧郁而死。

『伍』 求《绳子的故事》莫泊桑主人公 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

绳子的故事》是莫泊桑的一个短篇小说.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读,故事中却蕴涵着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规律和精髓.莫泊桑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了谣言的产生、发展、流传、流变的全过程,揭示了谣言滋生、流播和流变的社会和心理原因,揭露了谣言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极大杀伤力;还颇具匠心地以巧妙的结构安排,来呼唤和警策人们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正常、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发挥正面舆论的作用,以此清除谣言滋生的土壤,消除谣言.[著者文摘]

『陆』 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柒』 莫泊桑的作品《绳子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绳子的故事

[写作背景]

《绳子的故小》发表于1883年。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普法战争以后,统治阶级更加反动,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殖民地。大资产阶级之间互相倾轧,大鱼吃小鱼现象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道德败坏:尔虞我诈,相互欺骗,司空见惯;损人利己,暗箭伤人,习以为常。人们视这种现象为天经地义。反而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绳子的故事》就是解释这样一种变态的心理状态和反常的社会道德观念,以及他所造成的毒害。城市的农民奥士高纳大爷的死,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荒唐的道德观念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势力,筑成了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向那些城市善良的人们发起攻势,并把他们活活困死。

[文学常识]: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作品,常常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他善于掘取滔天巨浪中的一朵普通的小浪花,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从地税中窥见太阳的光芒。《绳子的故事》就是这样—类作品。在这篇不到六千字的短篇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既不是金融界、商业界巨头之间的相互倾轧,也没有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而只是通过描写—个故事:法国北方弱满地区一个城市的农民,在赶集路上捡到—个绳子,因而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至忧郁而死,深刻地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的—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即社会道德问题。

[内容述评]

通过《绳子的故事》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有三种力量: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稀落。这三股力量汇集一起,形成一种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荒唐的道德偏见。

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他是农村的小奸商,有着农村小奸商那种狡猾、阴险、诡诈的特点。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符合当时堕落的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为达到陷害自己冤家的罪恶目的,不惜造谣中伤,无中生有,把亲眼看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的绳子说成是一个黑皮夹子。事情真相大白以后,还不甘罢休,继续散布谣言,拨弄是非,迷惑不明真相的人,直至害死对方而后快。他的行为是当时社会道德观在一个农村小奸商身上的体现。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并不在此,而在马具商的这种处世哲学得到官府的支持和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便是《绳子的故事》所要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马具商的这种行为,首先得到乡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文章中写道,当马具商向乡政府诬告时,乡长不调查,不研究,偏听偏信,完全听人了马具商的所谓“揭发”,以为断定奥士高纳大爷捡的是黑皮夹子。在这里,莫泊桑没有写乡政府的逼供信,严刑拷打,也没有写乡长的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只有一处写乡政府的人搜了奥士高纳大爷的身,但也是奥士高纳大爷自己的要求,为了要证明大爷自己的清白,在这里,作者强调得仍然是乡长和政府里人们的道德偏见,作为下层的统治阶级—员的乡长,他与马具商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诚实”二字可言;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又有更深刻的阶级偏见,认为那种不诚实的行为便出自像奥士高纳大爷那样贫苦人身上;他面对奥士高纳大爷发自肺腑的“名誉起誓”,“良心和生命担保”感到惊奇,一味的摇着脑袋说:“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一根绳子错当成皮夹子。”多么偏执、多么武断!乡政府的传审和乡长道德偏见、实际上是保护了马具商的犯罪行为,同时使他更加有恃无恐,敢于当众撒谎,而且已在使用毒计。

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稀落。他们是一些像奥士高纳大爷一样贫苦的普通农民,是农村小客店的小老板或是小商人,都是一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诚然,他们绝没有想到要害死一个诚实的普通农民,可是他们的行为无意中却帮了马具商,这是其阴谋得逞,并致使奥士高纳大爷郁而死。这是这种“无意”的行动,说明下层人们中毒之深。思想麻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是荒唐的社会道德的社会基础。奥士高纳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的纠葛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我们看到,他们对奥士高纳大爷被传审,不但不表示同情,愤慨,反而处于“好奇”或者“嘲弄癖”去奚落大爷。莫泊桑是—位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从不正面表露自己的感情,在这里却用了“都没有任何愤慨”这样的话来农观他的深切痛恨。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进一步写出,这些老百姓人仍然没有觉醒,虽然事实真相已经大白,但是他们还是不相信大爷的诚实,甚至对大爷的一再解释渐渐产生反感、厌烦,以至直言不讳的道出他们反感的真实原因:他们头脑里同样认为,人总是欺诈的奥

奥士高纳大爷的解释不过是“骗子”变出来的“歪理”。蒙迪维利埃村的一位马贩子说:“有人捡着了,又有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多么偏见的社会道德观,多么可怕的习惯势力!

奥士高纳大爷之死的直接原因,既不是资本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也不是资本主义法庭的逼供,更不是惨无人道的牢狱,而是十九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他比资本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更可怕,比法庭逼供更冷酷,比牢狱更令人窒息。

[艺术特色]

莫泊桑式风俗画的巨匠。在作品中已开始就用不多的笔墨,把我们带入了法国北方的一次赶集的景象中:集市上人们欢乐的心情,路上开怀的谈笑,交换货物是吵闹,人畜混杂的集市广场,大院里放满各式各样的车辆、坐满顾客的客店,寥寥数笔,栩栩如生;但作家并没有忘记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社会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生活贫困的情景,他在这幅“欢乐图” 里点出了他们的不幸。这些赶集的农民,虽然欢欢喜喜的穿起浆得笔挺的蓝布罩衫,女人们梳妆的整整齐齐,披着披肩,戴着便帽,比平时不大一样,然而由于他们积年累月的繁重劳动,营养不良,男人身体都变了形,女人个个“身体干瘦”。男人在“骨瘦如柴”的身子上穿着新浆洗的衣服,“鼓鼓囊囊”的活像个要腾空而起的“气球”:女人们的披肩只能用别针别在“平坦”的胸前。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尽管是集市,仍然到处散发出一种难闻的酸臭气味,停在各店的车辆,有的是“憋脚”的马车,有的已经“千补百纳”。这种落后的农村面貌与十九世纪后期整个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多么不协调。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者采用了虚实相间、详略得当的方法,巧妙的处理了赶集这样—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得群众场面栩栩如生,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以洗炼、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来突出各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作品中写道马具商这个人物。一共出现三次,每次只寥寥数言,但作者就把这个农村小奸商的狡诈、阴险、毒辣跃然于纸上。第一次作者写他发现奥士高纳大爷捡了—条绳子,没有什么更多的行动和语言,只写他在自家门前“瞅着”,顺便交待了他与奥士高纳嘎也曾经有过纠葛。第二次出现在乡政府,他到那里作证。明明看到奥士高纳大爷捡的绳子,却一口咬定是黑皮夹子。这就不难想象,他第一次的“瞅”而不语。实际上已经在盘算着怎样报复陷害自己的冤家。第三次是在伏图内•乌勒布雷克大爷的皮夹子找到以后,作者再次把笔锋转向马具商,但也只是写他站在自家门口,看见奥士高纳大爷走过,他“笑”了起来。为什么笑?作者没做回答,却出其不意的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呢?”马具商的描写到此为止,以后再也没有出场。但是通过以后的情节的发展,读者不难想象,马具商这一“笑”是奸笑,“阴险”的笑,因为他一步下重重陷阱,并预测到自己必定的胜利。

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北方诺曼地区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由于长年累月的农村劳动伤害了身体,得了关节炎,但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的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她精神上所收的折磨。作者紧紧扣住他的“诚实”性格这一特征,以及其精炼的语言和精神痛苦。由于“诚实”,当他受冤枉时,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面对着乡长的审问,直瞪瞪的“愁着乡长,自己不知为什么,已经被这种对他的怀疑吓呆”;由于诚实,以为用“良心”“生命”等所谓人生的荣誉来担保,就能博得众人的信任;有由于诚实而执拗,就一再的要把事实真相告诉别人,希望得到了解,反而越弄越糟,精神痛苦逐渐加重。他的激烈的思想矛盾是在事情的真相大白以后。起初,他满以为自己“胜利了”,他抱着老实人的天真想法,信心十足的整天给人们讲自己的遭遇,但事实与他的想法恰恰相反,众人还是不相信他。作者写道,他虽然心里“坦然了”,但又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是什么东西,又“说不清楚”,他的思想斗争开始激烈起来,面对着人家叫他“老滑头”,他“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越来越感受到“不安”;在遭到众人的嘲笑、奚落之后,他感到“又羞又恼”,因受到“无端的怀疑”而“伤透了心”;渐渐的,他“模模糊糊的意识到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一个个沉重的打击,使得这个诚实的农民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力反抗,他意识到,要用尽自己的气力来洗刷自己也是“白费”,于是他在“闷闷不乐”中消瘦下去,卧病不起,最后忧郁而死。这里,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合乎人物性格,自然而无雕琢,他的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结局令人同情。

《绳子的故事》结尾也写的含蓄、令人遐想万千,回味无穷,却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短篇佳作

『捌』 绳子的故事中哪个部分最精彩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一片,持续不断。不时还可听到一声从乡下人结实的胸脯里发出的开怀大笑,或者系在墙边的母牛的一声长哞。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真正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认为一切有用的东西都该捡起来。他弯下身去,因为患风湿病而十分吃力。他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他们过去为了一根络头曾有过纠葛,至今互不理睬。现在奥士高纳大爷在粪土里捡绳头,被自己的冤家对头看见了,他颇感坍台,于是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又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但没有找到,便向市场走去,脑袋冲在前面,身子因风湿病而像弓一样弯着。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戈德维尔的居民以及所……有赶集的乡亲们,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伏图内,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特此通告。”乡丁说完便走。
于是大家就这件事议论开来。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
“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这位农民既感到诧异又觉得不安。他一口喝完了杯子里的咖啡,起身上路,嘴里连连说:“在,在。”他每当休息之后,起步特别困难,所以身子比早晨弓得更加厉害了。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天早上在勃兹维尔大路上捡到了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这位乡下人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瞅着乡长,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已经被这种对他的怀疑吓呆。
“我,我,我捡到了那只皮夹子?”
“是的,是您亲自捡到的。”
“我以名誉担保,我连皮夹子的影子也没见过。”
“有人看见您啦。”
“有人看见我,我啦?谁看见的?”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他学看见啦,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乡长先生,您瞧!”
他在口袋科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向身边吐了一口唾沫,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真万确。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张把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竟然说得出!……竟然说得出……这种假话来糟蹋老实人!竟然说得出!……”
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消息已经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不停地讲他的遭遇……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胜利了。“要知道,使我伤心的是,”他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污蔑。由于污蔑而遭众人非难,这种事是再损人不过的了。”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为什么人家叫他“老滑头”呢?蒙迪维利埃村的一位马贩子对他大声说:“老爹,别说了。有个人捡着了,又有个人送还了。俗话说,没人见,没人晓,骗你你也不知道。”
奥士高纳气得连话也说不上来。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眼看着消瘦下去。现在,爱开玩笑的人为了逗乐而请他讲绳子的故事,就像人家请打过仗的士兵讲他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一样,他那鼓到顶点的士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垮了下来。
将近年底的时候,他卧病不起。临终昏迷的时候,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玖』 莫泊桑 绳子的内容简介

《绳子的故事》的内容简介:奥什科纳老爹在戈代维尔这一小镇的集市上赶集。他看见地上有一根绳子,处于节俭,便想捡回家用,刚巧被他的仇人马具皮件商玛郎丹瞧见了。正好有个商人在集市上丢了一只皮包,玛朗丹便放出谣言说是奥什科纳老爹捡到的。人们都在指责奥什科纳捡到皮包不归还主人,而他自己却有口难辩。即使后来真相大白后还有谣言说奥什科纳和捡到皮包的人是同伙的。他极力向每个人辩解,结果没有人相信他。最后他为此事闹得精神衰退,死了。

《绳子的故事》是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他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善于从生活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横断面,文笔简练,构思新颖,章法多变,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是一篇描写法国诺曼底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它通过一个老实的农民奥士高纳因捡到一根绳子而被诬陷以致含冤而死的不幸遭遇,揭示了旧社会道德的荒唐和习惯势力的可怕。
作者不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富有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具。通过顺境逆境的交替出现视情节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小说开头的一段场景描写,展示了莫泊桑作为风俗画家的卓越才能。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典型环境,又为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提供了行动依据,集市上人多嘴杂,奥士高纳忍受不了强加的舆论诬陷,从而四处辩说,最后一病不起,导致一场悲剧。集市气氛的描写,还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拾』 求 莫泊桑《绳子的故事》原文 不需要评论

绳子

献给哈里·阿利斯

条条通过哥代维尔镇的路上熙熙攘攘,乡下人携家带口,纷纷朝镇上奔去;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男人们不急不慢地迈着步子,长长的罗圈腿每迈一步,整个上身就向前一窜,要知道,艰苦的劳作早已使得他们的双腿变成了畸形,耕地时,上身压犁,左肩就得耸起,身子就得歪着;收割麦子时,两膝就得叉开,以便站得稳当,此外,地头还有好些别的繁重农活也都很磨人,如此如此,长年累月,他们的腿也就变了样。这天,他们身上穿着蓝布罩衫,浆得笔挺,闪闪发亮,像是涂了一层清漆,领口与袖口都有白线绣的小花纹。他们上身瘦骨嶙峋,衣衫罩在身上就像胀得鼓鼓囊囊的气球,似乎将要升空而去,从气球里伸出来的,是一颗脑袋,两只胳膊,两条腿。

有些人用绳子牵着母牛或牛犊,他们的女人跟在牲口后面,用带有叶子的树枝抽打牛的两肋,赶它们快走。她们胳臂上挎着大篮子,从篮里不时探出鸡脑袋,鸭脑袋。她们走起来,步子比男人小,速度却较为急促,干瘪的身子挺得笔直,披着狭小的披肩,用别针别在平塌的胸前,头上紧裹着白布,上面再扣一顶无檐的便帽。

一辆设有长凳、可以载人的大车驶过,拉车的那匹矮马有节奏地跑步前进,车上并肩坐着两个男人,车里一个女人,正饱受颠簸之苦,那女的紧紧抓着车沿,以免东倒西歪。

哥代维尔镇的广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人声与牲畜声闹成一片。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绒高帽与女人的头饰,在人群头上攒动。尖锐刺耳的叫喊声,吵吵嚷嚷,汇成一片喧嚣,时而,有某个快快活活的粗汉子爆发出一阵大笑,或者是一头蹲在墙角的母牛发出一声吼叫,声音洪亮,盖过了那一片喧闹。

集市上弥漫着牲口味、奶味、粪味以及草料味与汗水味,散发出人畜混杂、特别是庄稼人所特有的酸臭汗水味,刺鼻难闻。

布雷奥泰村有个老头,名奥希科尔纳,这天一到镇上,就径直朝广场走去,正好见到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诺曼底佬,节俭成性,心想,凡是有用的东西都该捡起来;于是,他费劲地弯下身去,因为,他患有关节炎。他从地上拾起这段绳子,正要慢慢把它卷起来时,却发现马具匠玛朗丹站在自家门口盯着他。他们两个人过去在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翻了,两人都心眼狭小,喜欢记仇,至今仍未和解。奥希科尔纳老头见自己从牲口粪里捡一小根绳,却被自己的冤家对头瞧个正着,不由得羞惭难当,无地自容,他赶紧把绳子塞进褂子,接着,又藏进裤子口袋里,然后,假装在地上找什么东西却没有找到的样子,最后,才弯着他那有风湿病的腰,探着脑袋,朝集上走去。

他很快就汇人人流之中,赶集的人吵吵嚷嚷,缓缓流动,不停地讨价还价,非常活跃,好生热闹。那些农民用手抚摸抚摸奶牛,走过去,又走回来,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惟恐上当,还偷偷观察卖主的眼神,想要识破对方的花招,挑出牲口的毛病。

农妇们将自己的大篮子放在脚前,把里面的家禽捉出来摆在地上,那些可怜的鸡鸭,爪子被捆绑着,眼神惊恐,冠子通红。

她们听着买方的还价,无动于衷,表情冷冰冰的,仍然坚持自己的卖价,有时,却又蓦然改变主意,同意对方出的价钱,叫住正慢慢吞吞离去的买主,喊道:

"就这么着吧,安第姆大爷。我卖给你了。"

稍迟一点,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住在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

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来用餐的客人,宽敞的院子里也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有两辆运货车,有带篷的轻便马车,有带长凳的四轮车,有双人马车,还有好些叫不出名的手推车,车上沾满了泥泞污物,黄渍斑斑,车身变形走样,东拼一块,西补一块,有的车辕朝天,像两只胳膊,有的车头冲地,屁股上翘。就餐的人都已经坐下,身后就是巨大的壁炉,炉火烧得正旺,把右排客人的背部烤得暖暖的。三根铁扦上都叉着小鸡、鸽子与羊腿,在炉火上转动,烤肉的香味与脆皮流油的香味,从炉膛里飘出来,叫人垂涎欲滴,兴味亢奋。

庄稼汉中的有钱人都来茹尔丹老板的店里用餐,茹尔丹既开客店,又贩卖马匹,为人狡诈,口袋里颇有几个钱。

菜肴一盘又一盘端了上来,用餐者一扫而光,黄色的苹果酒喝掉一罐又一罐。大家都在谈自己的买卖,卖出去什么,买进来什么。人们也在打听当年的收成。天气对草料很有利,对麦子来说,则雨水多了一点。突然,屋前的场院上响起鼓声,除了个别几个人漠不关心以外,大家都站了起来,跑到门或窗前,嘴里仍塞满饭菜,手里还拿着餐巾。宣读告示的公差一通鼓敲罢,断断续续地一板一眼地宣读了起来:"兹向哥代维尔的居民,以及所有前来赶集的乡亲们宣告,今天上午九点至十点之间,有人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遗失黑色皮夹一个,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如有拾到者,请立即送交镇公所,或送到马纳维尔的福尔菊内·乌尔布雷克老板家,将得十法郎的酬谢。"公差宣读完便走了。不一会儿,在较远处又响起一通鼓声与公差的宣读声,只不过声音微弱了一些。于是,饭厅里的人纷纷议论起这件事,有的说乌尔布雷克老板还有可能找回皮夹,有的说他不可能找回去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用完了午餐。正当他们在喝咖啡的时候,警长出现在店门。他发问道:"布雷奥泰村的奥希科尔纳老爹在这里吗?"奥希科尔纳正坐在一张桌子的那一头,他应道:"我在这儿呢。"警长接着说:"奥希科尔纳老爹,劳驾跟我到镇公所走一趟,镇长有话要同你说。"奥希科尔纳老头好不意外,颇为不安,他将自己那一小杯酒一饮而尽,站起身来,这时,他的腰比上午弯得更厉害了,因为,每次坐歇之后站起来行走时,他感到格外困难,他一边走,一边咕咕哝哝:"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呢。"他跟随在警长的后头。镇长正坐在靠背椅上等着他。这位一镇之长,在当地以公证人为业,身体肥胖,神情严肃,讲起话来喜欢夸大其词。

"奥希科尔纳老爹,"他开腔了,"有人看见您今天上午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捡了马纳维尔的乌尔布雷克丢失的那个皮夹。"

这乡下老头目瞪口呆,望着镇长,不知道为什么,这怀疑突如其来,使得他特别恐惧。

"我,我,我捡了那个皮夹?""不错,就是您。"

"以人格担保,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什么皮夹。""有人看见您啦。"

"有人看见我?谁看见我啦?""玛朗丹先生,那个马具商。"这时,老头子才猛想起来,弄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气得满脸通红,叫冤道:

"唉哟,原来是他,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起来的,就是这根绳子,镇长先生,您瞧,就是这根。"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根绳子。但是,镇长不相信,摇了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奥希科尔纳老爹,玛朗丹是一位讲信誉的人,他怎么会把一根绳子当成一个皮夹。"

这乡下佬愤怒起来,他举起一只手,又向旁边啐了一口,表示赌咒发誓,这么说:

"我讲的千真万确,镇长先生,一点也不假,我以我的灵魂发誓。"镇长又说道:

"您捡到皮夹之后,还在泥土里找了半天,生怕皮夹里有硬币掉在地上。"

这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又气恼,又害怕,几乎说不出话来。

"怎么可以说!......怎么可以说......这种谎话,来诬陷一个好人!怎么可以说......"

他的抗议毫无用处,对方根本不信他。

于是,就安排他跟玛朗丹先生对质,玛朗丹一再重复并坚持自己的证词,他们两人对骂了足足一个小时。根据奥希科尔纳的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搜出来。

最后,镇长束手无策,只好把他打发走了,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等候命令再作处理。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了。老头一走出镇公所的大门,就被人围上,大家纷纷向他问这问那,有的一本正经带着好奇心,有的则是嘲弄的态度。于是,他把捡绳子的经过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大家都不信,哄然大笑起来。他往前走着,时而,有人将他截住,时而,他截住自己的熟人,一遍又一遍讲他绳子的事,表示愤愤不平,还将自己的口袋翻个底朝听故事的人,都这么打发他了事: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他气愤不平,极为恼火,心里既狂躁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逢人便讲自己的遭遇,没完没了。夜幕降临,该回家了。他与三个邻居同行,向他们指出了自己捡绳子的地点,一路上,又把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通。当晚,他在自己的村子里走了一圈,为的是向乡亲们诉说自己的不幸,但是,没有人信他。他彻夜未眠,如有大病缠身。第二天,午后一点钟光景,依莫维尔村布雷克先生的农庄里,有个名,马里尤斯·波梅尔的长工,把皮夹连同里面的钱钞票据,送还据这个长工说,他确实是在大路上拾到的,因为不识字,所以带这个消息立即传遍了周围四乡,奥希科尔纳老头很快也就听说了。他立即到各处转悠转悠,把真相大白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他"当时叫我痛心的,"他这么说道,"并不是那么一件事本身,您明白吧,而是有人故意撒谎,谎话害得你遭诬陷,受冤枉,没有什么比这更叫人难受的了。
"他整天都在讲自己的故事,倒苦水,在路上向遇见的熟人讲,在小酒店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日在教堂门口向望弥撒的人讲,甚至硬拉住不相识的人讲。现在,他心情舒坦了,然而,他仍感到还有点什么东西使他不自在,而他又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听他讲遭遇的那些人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神情,看上去他们并不真信他。他似乎觉得有人在他背后议论他。

到了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哥代维尔镇赶集,一心只想在那里再讲讲自己的遭遇。

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了起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走到克利格多村一个庄稼人跟前,又讲起自己的故事,对方没等他讲完,就在他肚皮上拍了一拍,冲着他的脸,高声说道:"大滑头,得了吧!"说完便走开了。

奥希科尔纳愣住了,愈来愈感到不安。为什么人家把他叫做"大滑头"?

他来到茹尔丹老板的客栈,在桌前一坐下,又开始说道自己的遭遇。

蒙蒂维列埃的一个马贩子,朝他高声说道:

"得啦,得啦,老一套,我知道,还是你那根绳子!"奥希科尔纳结结巴巴地说:

"那个皮夹,不是已经找到了吗?"那马贩子说:

"别往下说啦,我的老爹,一个人捡到皮夹,另一个人又把它还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把别人蒙在鼓里。"

这乡下佬气急败坏,说不出话来。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在他背后大家都认守是他捡到皮夹后,又让自己的同伙把皮夹还了回去。

他想抗议,厅里的客人却哄堂大笑起来。

他没有吃完饭,起身就走,在一片嘲笑声中离开了饭店。

他又羞又气回到家里,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特别叫他气得发蒙的是,凭他那诺曼底人的狡猾,他本来完全能够做得出别人指责他的那种事,甚至还可以在事后自鸣得意,吹嘘自己手段高明。他模模糊糊感到,自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因为,大家都认定他本来就老奸巨猾。一想到这种毫无道理的偏见,他就心如刀割。于是,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每次讲述,都要添油加醋,补充一些新的理由,愤愤的情绪愈来愈激昂,赌咒发誓也愈来愈厉害。这些气话狠话,都是他独自一人时心里嘀咕出来的,要知道,他日所思夜所想,只有一件事,就是那根绳子。他为自己所作的辩解愈是周密细致,理由充足,别人就愈是不相信他。

"瞧他,明明在说谎,偏偏要狡辩。"在他背后,大家都这么说。

他感觉到了这一切,忧愤相加,内心如焚。他使出全身的劲去表白辩解,却无济于事,倒弄得自己精疲力竭。

眼见他委靡憔悴,日胜一日。

那些爱取笑的人,为了拿他开涮,老逗他讲"绳子故事",就像请参加过战争的士兵讲述战斗故事一样。在毁灭性的打击之下,他整个精神彻底崩溃了。

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

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之中,他仍在不停地表白:"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瞧,就在这里,镇长先生。"

热点内容
造物主的我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2 23:05:47 浏览:75
乔安好陆瑾年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2 23:04:26 浏览:405
女主最经典的扮猪吃虎小说 发布:2025-07-12 23:03:26 浏览:394
总裁情史小说百度云 发布:2025-07-12 23:03:17 浏览:193
重生八零俏甜妻青豆小说 发布:2025-07-12 22:59:05 浏览:896
金庸小说经典台词天涯 发布:2025-07-12 22:53:00 浏览:479
公车类小说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12 22:52:10 浏览:770
搞笑言情女强小说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2 22:52:06 浏览:350
黎俏商郁小说大结局 发布:2025-07-12 22:50:15 浏览:387
医品至尊小说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12 22:32:48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