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科夫代表作短篇小说的特点
⑴ 契诃夫认为短篇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契诃夫认为,“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就是朴素和诚恳”,这种朴素是建立在对生活和人物的仔细观察和在真实基础上抽象的结果。很明显,在《变色龙》这篇作品中,作者正是通过细致入微却又忠实于现实的人物心理和表情的刻画(当然其中有近似荒诞的夸张),从而完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风格。
⑵ 契诃夫小说的特点
契诃夫的小说全部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而是以揭示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取胜。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作为十九世纪末俄国最后一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契诃夫,虽英年早逝,仅活了44岁,但他在世界文坛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大文豪列夫?托尔斯说泰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在俄国文学史上,契诃夫是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
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表现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写于
1885
年的《哀伤》,一个老镟匠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送自己病重的老婆去看病,老太婆在风雪之中死去了。他采用简洁的写
作技巧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⑶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华
1.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2、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3、契诃夫在晚期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工厂、小市民和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这些作品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道德激情,既展示了农村、工厂和其他社会阶层的生活画面,也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和“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社会情绪。
契诃夫作品的最大特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小人物,字里行间都带有强烈的幽默感。
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的价值永远不可磨灭。
⑷ 安东·契诃夫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安东·契诃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闻名于世。
契诃夫1860年出生于俄罗斯沿海城市塔干罗格一个农奴出身的小商人家庭。父亲多才多艺,酷爱音乐和绘画,曾在教堂乐队里担任过指挥。母亲是一个性格温和的才女,曾写过小说,并把这些小说念给子女们听。契诃夫就是在这种温馨的母爱中接受最初的教育的。
等契诃夫稍稍长大一点后,开着杂货铺的父亲就经常驱使他和哥哥们去站柜台。父亲性格粗暴、专横,孩子们稍有差错,就会遭到他的严厉惩罚。他还异想天开地让儿子们去练唱歌,常常三更半夜把他们叫醒。因此,少年时代的契诃夫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苦痛。在受到生活折磨的同时,契诃夫也从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自幼就酷爱戏剧和文学。13岁时,他经常到城里剧院看戏,到县图书馆借阅书籍。这对他后来走上创作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岁时,因为父亲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契诃夫为了继续中学的学业,只好远离亲人,靠给别人补课来缴学费和维持生活。艰难的生活使他直面社会现实,思想也越来越深刻。
契诃夫中学毕业后,遵照家人的意愿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医。由于家计艰难,契诃夫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维持一家老幼温饱的重担。他白天刻苦学习,晚上拼命写作。他以各种笔名给几家幽默刊物撰稿,发表了许多幽默小品。这就是他文学生涯的开端。
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开始悬壶济世。但是,文学却越来越吸引着他,于是,他在行医的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884年契诃夫的第一本小说集《梅尔波美娜的故事》出版了。在随后的生活里,契诃夫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广泛地搜集创作素材,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笔下,写出了一篇篇题材多样、寓意深刻的小说。
与此同时,契诃夫作为医生也很尽职。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高度重视医生的职业道德。他在门前挂上“契诃夫医师”的招牌,从早到晚给患者看病。
契诃夫前期的作品中,《普里希别叶夫中士》、《变色龙》等写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忠实奴才的愚蠢与专横;《哀伤》和《苦恼》描绘了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已由最初的幽默转为讽刺,写作态度变得更加严肃。他相继出了第二、三、四部小说集。其中第三部小说集《在昏暗中》荣获了科学院授予的普希金文学奖金。在荣誉面前,契诃夫的创作更加严谨,“平中见奇”、“笑中见泪”是他创作上的新特征。1888年他完成中篇小说《草原》,作品塑造了农民的质朴形象。
《变色龙》讲的是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带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一开始,督警奥楚藏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厉,“好的……是谁家的狗?我不会袖手不管。”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莫非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一点点大,你却是个彪形大汉!”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说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这时,他的随从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开始“复色”,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并说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但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说:“赫留金你这个笨蛋,都是你自己惹的祸!”他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怪灵巧的”,“一张嘴就咬了这家伙的小指头”。处理完“事件”,他对赫留金说:“我还会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1884年发表的《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的幽默滑稽小说,也是最能体现他“寓入骨的讽刺于诙谐的幽默”这种文学风格的作品。小说把沙皇时代官场的丑态和黑暗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对在有权势者(哪怕只是权势者家的一条狗)面前唯唯诺诺、百般奉迎,而对平民百姓却倨傲专横、张牙舞爪的诸如奥楚蔑洛夫之类的奴才的尖刻讽刺。作者旨在嘲讽社会的奴才心理和维护人格尊严的宏意,不仅在当时,在现今也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
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受到过果戈理的影响,但又有着不同的风格。这是因为他出身贫寒,从小生活在困苦之中,得为生活而奔波;同时,他又有着强烈的抗争精神,自我尊重,并通过自我奋斗而成为著名作家,从而形成了他对当时俄国社会中小市民环境和小市民意识的批判。
契诃夫认为,“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就是朴素和诚恳”,这种朴素是建立在对生活和人物的仔细观察和在真实基础上抽象的结果。很明显,在《变色龙》这篇作品中,作者正是通过细致入微却又忠实于现实的人物心理和表情的刻画(当然其中有近似荒诞的夸张),从而完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风格。
《套中人》讲的是晚归的猎人伊万·伊凡内奇和希尔金谈兴颇高,就着月光聊起了“各种各样的往事”,谈起了他的同事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是小城镇里一所中学的希腊文教师,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随时都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面:每天都是戴黑眼镜、竖起衣领、把脸藏在一个“套子”里;随时都拿雨鞋、带着雨伞、穿暖和棉大衣,雨伞放在套子里,手表装在套子里,小刀也放在小套子里,坐马车必须放下车篷把自己罩起来;每天的公事,就是去同事家里,坐着一言不发,枯等一两个小时,实施所谓的“和同事们保持良好关系”;每天一副生怕世界大战的模样,“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是他的口头禅。
他一生独处。好心的校长太太给他做媒,把新来的教师、柯瓦连科的姐姐华连科介绍给他。他也一度投入在“爱情”之中,但是不久,他又开始“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说得去权衡权衡。因为他那著名的形象,有人替他画了一幅漫画,并几乎散发给全城的每一个人。他给柯瓦连科提建议说:年轻女人和教师骑自行车影响不好,并警告柯瓦连科千万要注意影响。愤怒的柯瓦连科立即报以冷言,并把他一把从楼梯推了下去,谁知“藏在套子”中的他,竟然毫无损伤!
但是,他那尴尬的模样正被刚回家的华连科和她的同伴碰个正着。于是在她“哈哈”大笑中,他们的婚姻结束了,回去后的别里科夫“病倒”了,一个月后死去。全城人去为他送葬,所有人都庆幸这是“一件赏心乐事”。
1898年发表的《套中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正是沙皇专制统治下,禁锢个人自由,惧怕和敌视新事物,忠实维护“现存秩序”卫道士的典型代表。而他的死亡则更预示着沙皇残暴统治和专制主义的必然灭亡。而“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正是当时时代的觉醒。
为了寻求社会出路的答案,契诃夫在1890年奔赴遥远的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三个月的库页岛生活,对契诃夫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他对社会活动产生兴趣,对政治事件更加关注,成了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契诃夫的文学创作也在他与社会更加密切后进入了全盛时朗。陆续发表的《第六病室》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落后;《套中人》刻画了仇视新事物的保守分子的典型;《乏味的故事》、《决斗》等,描写知识分子的痛苦探索。
契诃夫创作后期大力从事戏剧创作,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革新。他早期的戏剧创作以通俗喜剧为主。1895年,完成了经典剧本《海鸥》。1897年,契诃夫写了另一个多幕喜剧《万尼亚舅舅》。此后,契诃夫身患疾病,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还创作了《三姊妹》和《樱桃园》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离开了人世。
这位俄罗斯富有革新精神的伟大天才,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忘我劳动,不懈探索,为人们留下了一系列文学史上的杰作。
⑸ 契诃夫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俄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他的创作特色有以下几点:1
契诃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
结构精巧、结尾开放性,给人以想象空间。
3
风格独特,讽刺小说幽默辛辣、新颖活泼、短小精悍。
4
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富于节奏感。
⑹ 莫泊桑欧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各自特点以及风格是什么
1、莫泊桑
特点:(1)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风格: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2、欧亨利
特点: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风格: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3、契科夫
特点: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
风格:现实主义。
契科夫:
(6)契科夫代表作短篇小说的特点扩展阅读:
三人的短篇小说: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项链》《一生》《温泉》《归来》《我的叔叔于勒》等。
2、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一作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爱的牺牲》《心与手》《二十年后》等。
《感恩节的先生们》
3、契科夫: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等。
⑺ 契诃夫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
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主要是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7)契科夫代表作短篇小说的特点扩展阅读: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
契诃夫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评论家称,他的小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⑻ 揳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
lizchr朋友,你好。以下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作品及其特点的相关资料: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下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以下则是契诃夫生平的相关资料: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⑼ 外国文学史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1、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色:制
①小说结构精巧,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②夸张和讽刺的妙用;
③语百言简洁生动,富于个性化。
2、简介
契诃夫的显著度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问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答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