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叶辛最新短篇小说

叶辛最新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2-04 04:48:50

Ⅰ 《缠溪之恋》——叶辛

《缠溪之恋》——叶辛

叶辛,原名叶承熹。上海人。 *** 党员。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青年》、《蹉跎岁月》、《家教》、《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三年五载》(三部曲)、《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孽债》,中篇小说集《叶辛中篇小说选》、《发生在霍家的事》、《闲青河谷的桃色新闻》,中短篇小说集《带露的玫瑰》,电影文学剧本《火娃》、《收获的季节》等。

Ⅱ 叶辛小说《蹉跎岁月》的内容

一、这是一部通过对知识青年生活和爱情的描写,竭力鞭挞反动血统论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1970到1976年间。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风云多变,每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只在疾风暴雨中飘荡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驶向何方。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顾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感动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连恤和同情。但反动的血统论给杜见春的心灵布下了鸿沟,使她在柯碧舟纯洁爱情的追求之前怯了步;不久,杜见春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面对政治地位的急剧变化,杜见春的灵魂经受了一场严酷的洗礼。在她父亲被平反后,她才执着地爱上了柯碧舟。
小说通过这个故事的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从而刻划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画出了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
青年时期总要各自探索自己的路,青年男女相处一起也总要产生爱情的。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究竟以什么确立为爱情的标准?这本书是会给人以启迪的。
近30年来,《蹉跎岁月》这本书一印再印,已经有过十几个版本,印刷过几十个版次。成为难能可贵的常销的畅销书。
“蹉跎岁月”四个字,也已成为人们对那个特定年代知青们遭遇的代名词。
二、叶辛: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著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三年五载》、《华都》、《缠溪之恋》等。另有“叶辛代表作系列”3卷本;《当代名家精品》6卷本;《叶辛文集》10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7卷本;“叶辛新世纪文萃”3卷本等。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由本人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Ⅲ 《孽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孽债》(叶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ZCUmCX_ELSIkMc-EIZXlng

提取码:qr8c

书名:孽债

作者:叶辛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7

页数:516页

内容简介:

那是一个时代,几十万热血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奔赴云南边疆。十年一梦,大返城的汹涌狂潮又把他们卷回城市。在边疆,他们抛下的不只是红土地、流沙河。橡胶林……还有他们的青春情怀和爱情结晶——孩子。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历史走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有的隐隐约约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秘密。于是他们中一些胆大的便呼群结伴,瞒着养父母偷偷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去探究自己的生命奥秘,寻找生养了自己,又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然而,上海的亲生父母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儿女。千里寻父的孩子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到来就像一枚枚炸弹,将给父母的家庭掀起多大的冲击波澜……

作者简介: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山乡插队。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二十多年来,共出版四十多本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年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中篇小说《家教》(上半部)获《十月》文学奖(1987)。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1995)。长篇小说《基石》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1984)。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并分别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因创作上的成就,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Ⅳ 叶辛的主要作品

《缠溪之恋》
《缠溪之恋》讲述的是孤寂强壮的青年安阳,被多情的山寨女子像清澈澄碧的缠溪水那样,牢牢而又温存地缠住了。纯情少女李昌惠悄悄地爱上了他,却遭到母亲任玉巧的百般阻拦。只因守寡十几年的任玉巧迫切需要他,煞费苦心地把他变成男人。婚后多年不孕陷于情困的少妇任红锦也对他觊觎良久,一旦他把她变成真正的女人,他俩就难舍难分。任玉巧妒火中烧,蛮横地阻拦他与任红锦相好。于是安阳和任玉巧野火般燃烧的恋情越烧越旺,不料他们的隐情被李昌惠发现。李昌惠极力反对母亲与自己的心上人苟合,安阳不得不黯然背井离乡。不久,他与美貌的茶叶商聂艳秋结婚,谁知出人意料的事情又接踵而来。
《孽债》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覆盖了整个中国的城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喧嚣归于沉寂,记忆渐渐变得朦胧与淡忘了。然而对那些家庭与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记忆永远是说不完也写不尽的故事,永远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通的社会热点。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看过电视连续剧《孽债》的读者一定还记得美丽的西双版纳、高楼耸天的上海和那几个跑来上海找父母的娃娃……这些情景也许曾经打动过你,甚至至今还记忆犹新。
《蹉跎岁月》
本书所选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或以厚重见长,或以独特取胜,或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或为读者喜闻乐见。
本书是叶辛的第24部长篇小说,与前一部间隔九年,是继《华都》、《孽债》等有影响的作品后的又一部多层次、多色彩地反映现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厚重的作品。 这是作者全方位描写大都市上海的一部新作。在这本他倾注了多年心血创作的小说中,20世纪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人性的高贵和低下,人品的崇高和卑劣,纯心幅画的心灵带给人们感官,性心理的纯洁、微妙、复杂,全在文明和野蛮的冲撞下,在人言和人权的抗争中,在性欲的诱惑和情爱的困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细腻而有深度地刻画了命运陡变中的女性对爱的企盼、深陷底层的女子对爱的渴望和无奈、杰出的都市女性对爱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历史巨轮推进中各不相同的女性命运。
《圆圆魂》:解密美人归隐之谜
叶辛的第一部原创历史小说《圆圆魂》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叶辛说昨晚9点刚拿到了样书,印的非常漂亮,这本书也是在读书论坛现场被读者争相购买的书籍。叶辛的演讲就从《圆圆魂》说起。
在这本书中,叶辛全新解读“声色甲天下”的陈圆圆和“冲冠一怒”的吴三桂,走进圆圆灵魂深处,解密美人归隐之谜。他说,陈圆圆死后艳骨葬于何处有多个版本。由于史料的缺失和没有陈圆圆墓葬的文字记载,中外文史工作者长期探寻,仍是“茫茫一片都不见”,陈圆圆似流星般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他说:“正是因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形持续了相当久,始终没个定论,所以当80年代初传出陈圆圆的墓址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被发现,马上就引起了关注和轰动。我一直留心争论的来龙去脉。因为曾在贵州插队过,当时听农民说过岑巩县山上有陈圆圆洗澡的地方,乡间农民,话说得直率一些。陈圆圆怎么会到这近乎荒坡野岭的山巅上去沐浴?我上山亲眼见证了顺着山势巧建的各种亭台楼阁,地下一间岩板镶得严丝密缝,棱角分明,恰像一个现代的浴室,修的特别精致,比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讲究多了。2003年9月,《新民晚报》的《十日谈》栏目向我约稿,我就写了《陈圆圆归隐之谜》。当时年过八旬的著名导演谢晋才拍完《鸦片战争》,对陈圆圆的题材特别有兴趣,邀我创作电影剧本。我写了个开头,岂料风云突变,谢晋去世,写剧本的事就此搁下。去年,新华社发文,清史权威肯定了30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陈圆圆墓在贵州省,我再次拿起笔写陈圆圆的故事。《圆圆魂》重点写的是1673年,'冲冠一怒为红颜'29年后发生的故事。陈圆圆已红颜老去,是怎么归隐的,怎么会如烟般消失在岑巩县的山野之间。”
其他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家教》、《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三年五载》(三部曲)、《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孽债》、《圆圆魂》,中篇小说集《叶辛中篇小说选》、《发生在霍家的事》、《闲青河谷的桃色新闻》,中短篇小说集《带露的玫瑰》,电影文学剧本《火娃》、《收获的季节》等。

Ⅳ 孽债Ⅰ的作者简介

叶辛,1949年10月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落户。1979年11月任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1990年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任《海上文坛》杂志主编。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共出版五十余本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近年来出版《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文集》十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叶辛新世纪文萃》三卷本等。
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年优秀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家教》(上半部)获《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基石》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在全国引起轰动,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Ⅵ 《孽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孽债》(叶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3ftkNpIn0jhvLc5FEXx_qA

提取码:9byt

书名:孽债

作者:叶辛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3

页数:433

内容简介:

《孽债》主要内容: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知青生活的另一面:他们曾在飞红流翠,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度过“无悔的青春”,尔后又在大返城潮流的冲击下纷纷返回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东方大都会上海。地域的反差,时代的变化,使他们走上了迥异的人生旅途,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他们遗留在西双版纳的儿女却念念不忘自己的亲生父母,结伴到城市来寻亲,于是便发生了一系列情与理、情与法的难分难解、无可奈何、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

作者简介: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山乡插队。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二十多年来,共出版四十多本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年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中篇小说《家教》(上半部)获《十月》文学奖(1987)。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1995)。长篇小说《基石》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1984)。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并分别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因创作上的成就,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Ⅶ 求关于知青的优秀小说。

小说:张承志的<<黑骏马>>张贤亮的<<绿化树>>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等,老鬼的<<血色浪漫>>也值得一看,近期比较吸引人的是都梁的<<血色黄昏>>风趣幽默中带着感伤.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带“伤痕”性质的知青小说,写苦难历程,以血泪的控诉为特征。主要作品: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孔平《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二阶段:80年代前期具有“回归”倾向的知青小说,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定为特征。主要作品: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黑骏马》,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是具有“反思”性质的知青小说,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征。主要作品: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抗抗《隐形伴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老鬼《血色黄昏》,李锐《合坟》。 梁晓声是知青小说的典型作家,他的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他的作品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末世预测,十分深刻。其作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自1979年起知青文学作品开始增多,而且与文革中的知青作品有了明显分野。比如涉及到上山下乡阴暗面及知青的悲惨遭遇。这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竹林的小说《生活的路》,叶辛的小说《蹉跎岁月》及孔捷生的短篇小说《在小河那边》。八十年代初和中期是知青文学的高峰,出现了一大批怀旧的作品。这些作品可分三类。第一是写知青与农民,牧民等的情谊。代表作有张蔓菱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陈村的《我曾经在这里生活》及懿翎的《十三界》等。第二是表现知青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代表作有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及晓剑的《世界》和《青春梦幻曲》。张承志的作品《金牧场》等兼有以上两类的内容。第三是写知青回城后感到不尽如意而怀念乡村或兵团生活,如陆星儿的《达紫香悄悄的开了》,孔捷生的《南方的岸》等。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用批判眼光反思上山下乡运动及知青历史的作品。比如孔捷生的《大林莽》,阿城的《树王》,张抗抗的《隐形伴侣》以及李晓和王明浩的系列短篇小说。然而,把知青文学的发展概括为从伤痕到到旧到反思等是过于简单化了。很多作品不能归入这些类别,能归入的作品也远远非这些类别能概括。比如老鬼的《血色黄昏》既有强烈的"伤痕"特点又表现了知青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即使同是表现知青理想主义的作品,不同作家也都强调的是不同的侧面,表现的是不同的主题。另外如乔雪竹的《寻麻崖》,彭瑞高的《贼船》和阿城的《棋王》等都是极有特色又比较深刻的作品,但无法归入以上任何类别。知青文学的内容实际相当丰富,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了知青的独特生活体验,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书远远不可能囊括的。 九十年代,大多已成名的知青作家转向非知青题材。但是知青文学并未断档,反而有更多长篇问世。比如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赵维夷的《老插春秋》,芒克的《野事》,米琴的《芳草天涯》,刘军的《噩恋》韩乃寅的《远离太阳的地方》,李晶,李盈的《沉血》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以前知青作品中未出现过的知青生活内容和感情体验。还有一些中短篇也极具独特视角。比如王小坡的《黄金时代》解剖了知青所处的政治环境,李锐的《黑白》表现了知青理想主义的虚幻成份,刘醒龙的《大树还小》从老乡的角度写知青。九十年代的知青作品颇有内容,然而都没引起大陆评论界特别注意。就连2000年出版的最新研究知青的专着,姚新勇的《主体的塑造与变迁:中国知青文学新论(1977-1995)》,主要论及的也大多是八十年代小部分较有名气的知青作家的作品。原因之一是,九十年代"知青题材"在大陆已经"过时"。代之而起的写改革,反贪,性爱,婚外情等等的作品吸引了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 九十年代更受瞩目的是大量涌现的知青回忆录以及报告文学。后者最出名的是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该书揭露了大量云南农场知青受迫害,被虐待的事实。此外还有白描的《苍凉青春》和结集出版的系列书-《中国知青情恋报告》等。回忆录有姜昆主编的《中国知青回忆录》三卷本。其它较出名的有专写北大荒兵团的《北大荒风云录》,专写内蒙兵团的《草原启示录》,陕西插队知青的回忆录--《情系黄土地》和《回首黄土地》,山西知青的回忆录--《老插话当年》,女知青回忆录--《青春方程式》以及《辉煌的青春梦》,《我们曾经年轻》,《苦难与风流》等等,举不胜举。回忆录中有不少出色的,可入文学的作品,比如王新华的《野草》(载《回首黄土地》)。但大多数比较简单,粗糙。这些报告和回忆录为研究知青史和上山下乡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知青一代百年之后的知青文学提供了素材。有人总结知青文学的三大主题是:青春无悔,蹉跎岁月,劫后辉煌。这倒是可以基本概括大部分回忆录,但远远不能概括知青的文学作品。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是仅仅表现这三大主题的。有人认为知青回忆录的大量出现是因为很多知青不满意知青文学对知青生活的歪曲。这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实际上,回忆录可能有记忆误差,严肃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倒可能更真实,更本质,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知青生活。但总的说来,已发表的知青文学作品中比较有份量的长篇不多。表现插队生活的文学作品数量相对来说远远不足。当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青插队,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知青去农场。但比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写农场知青的。知青文学的最新发展是2000年九月出版的《中国民间备忘文本》系列,六本非虚构长篇著作。其中《羊油灯》和《落荒》实际上是自传体小说,两部书写的是在同一地点插队的同一拨人。《落荒》中第一次出现了知青野心家的形象。《无人部落》和《狼性高原》写青海兵团的知青,也是以前知青文学中从未涉及的。纪实小说《泣红传》写文革前下乡知青在文革中的经历。《审问灵魂》是知青作家根据别人经历写的纪实小说。这套书还在不断扩充充发展。今年年底将出第二批书。据说,第二批书的质量更高。这套由著名知青编辑岳建一策划编辑的丛书,对推动知青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知青文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套书的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知青文学再度引起人们注意。并且这套书的继续发展也鼓励知青中的非专业作家从事知青文学的写作。有强烈使命感的岳编辑特别强调这套书的历史、政治意义。他希望知青文学真实反映历史,在进行深刻的历史反省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为重铸民族灵魂而作出贡献。这套纪实文学丛书虽然着重再现历史和当时的政治文化,但其意义远远超出历史、政治的范畴。因为文学作品与历史书不同,是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并着重反映人的思想感情。这套丛书中的一些著作相当深刻地表现出人的复杂性,多面性,矛盾性。也表现出知青对上山下乡那段经历的复杂感受

Ⅷ 叶辛短篇小说集txt全集下载

叶辛短篇小说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990年,我写过一篇短文:《今天我要离开贵州》。文章里除却表达了我对贵州山乡的感情,还流露出回归上海时忐忑不安的心情。
是的,对于故乡上海,我不能说是陌生的,毕竟我在上海的弄堂里,整整生活了19年;以后由于探亲、改稿、开会,时不时地也有机会回来,对于上海面貌的逐渐改变,多少也是晓得的。但我又不能说对上海十分熟悉,因为我终究有整整21年的时间,生活在贵州,那儿离上海都市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遥远。
而创作最需要的,偏偏又是切身的感受。如果没有这种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诸如弄堂、公寓、大楼、小院、单位、马路、城市的感受,对于人际关系、人物命运、社会风云的感受,文学创作是无法进行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感受着上海这座大都市里的一切,而且情不自禁地会把上海这座城市里感受到的人和事,拿来和遥远的贵州作比较。于是我经常用两副目光来看待上海和贵州。一些同行遇见我,经常问,在你的散文随……
别忘了采纳哟

热点内容
经典武侠强奷小说 发布:2025-07-14 07:15:19 浏览:275
虐心有肉言情现代总裁小说有肉 发布:2025-07-14 07:10:59 浏览:387
免费阅读小说二婚还是你 发布:2025-07-14 07:01:03 浏览:789
弹痕小说短篇小故事 发布:2025-07-14 06:55:19 浏览:667
求一本主角叫秦风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4 06:54:26 浏览:453
召唤小说在线阅读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4 06:46:02 浏览:261
2020年大神级网络小说 发布:2025-07-14 06:21:02 浏览:82
都市修炼种田的小说 发布:2025-07-14 06:15:25 浏览:819
经典名著小说摘抄1000字 发布:2025-07-14 06:08:58 浏览:616
2018年度网络小说颁奖 发布:2025-07-14 06:08:54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