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毕飞宇短篇小说哭泣人生

毕飞宇短篇小说哭泣人生

发布时间: 2023-02-04 01:41:05

Ⅰ 毕飞宇作品集的内容简介

收录有名篇《玉米》(《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青衣》、《上海往事》、《哺乳期的女人》等,并首次将其民国风貌文、短篇小说单独结集出版。
《玉米》: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家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震撼国内文坛、获奖无数的现实主义千秋之作。
《青衣》:曾获小说选刊奖、冯牧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等,并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改编为热播电视剧《青衣》。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是作家首部长篇小说,揭示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的人生困境,名篇《玉米》《青衣》的源头。
《上海往事》:小说比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更为精彩,并首度集中收录摹写清末及民国题材的四部中篇小说,全面展现民国风情。
《雨天的棉花糖》: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卑渺命运,战争年代时代英雄主义与个人微小灵魂的极端冲突,被彻底扭曲的伦理感情悲剧。
《哺乳期的女人》:首度集中收录作家32部短篇小说。《哺》曾获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
《平原》:乡村权力场的深入刻画和解读,用民间叙事角度解读“文革”,非同一般的文革小说。

Ⅱ 《毕飞宇文集》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毕飞宇文集》(毕飞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hGLi9eVDPM7aNk1J4fwzXQ

提取码:sjcr

书名:毕飞宇文集

作者:毕飞宇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

页数:316

Ⅲ 《玉米》和《青衣》:探析作家毕飞宇对作品中女性悲剧群像之解读

1991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孤岛》是其小说的处女作,到目前为止,毕飞宇已经创作了近百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四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代表作有 《是谁在深夜说话》《哺乳期的女人》 《怀念妹妹小青》 《气球地球上的王家庄》等; 短篇小说集有 《慌乱的指头》 《冒失的脚趾》 《轮子是圆的》等; 中篇小说有 《青衣》《玉米》系列三部曲等; 长篇小说有 《平原》《那个夏天,那个秋天》《上海往事》以及 《推拿》。

毕宇飞也凭借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大奖,这其中包括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大红鹰奖 、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以及人民文学奖。

纵观毕飞宇的作品可以发现,对女性的书写始终贯穿于其作品之中,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如玉米、玉秀、玉秧等农村女性形象, 林红、筱燕秋等城市女性形象; 婉怡、桃子、小金宝等风尘女子形象,这些女性的一生都在欲望与痛苦中苦苦挣扎。

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读者可以发现, 毕飞宇一直用其男性特有的眼光审视着他笔下的每一位女性,并用一种细腻冷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出了女性生活的痛苦坚韧与酸甜苦辣。

一方面毕飞宇将女性内心的痛苦彻底地呈现在读者们面前并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然而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出了她们虚荣、自私、贪婪的一面。

毕飞宇被认为是当代书写女性形象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始终以一贯的态度关注女性的生活命运,因而他塑造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在毕飞宇的笔下,这些女性都是悲剧的代名词,无论怎样地追求和挣扎似乎都摆脱不了命运的羁绊。

首先,农村女性群像。 毕飞宇笔下的农村女性各个光彩照人、性格迥异且生活际遇不同,但她们却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无论是 《怀念妹妹小青》中的小青,还是 《玉米》三部曲中的玉米、玉秀和玉秧,抑或是 《平原》中的吴曼玲,她们不是匍匐在男性的权力中苟且偷生,就是在索然空洞的政治理念中失去了自我,残酷无情的生活境遇慢慢地磨去了她们以往的天真烂漫,随之而来的却是心理与人性的变态扭曲与异化。

小说 《玉米》中的玉米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农村女孩,但是生于男权桎梏中的她渐渐认识到了男性在生活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因而她一方面凭借父亲在村中的权力展示出了无比的高姿态,另一方面也试图在男人身上获得所谓的幸福。

在父亲因为触犯军婚而倒台之后,她嫁给了郭家兴,因为郭家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依附于郭家兴是玉米唯一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由此可知,在男权决定一切的扭曲时代,女性只能沦为他们的附属和点缀。

其次,城市女性群像。 毕飞宇笔下的城市女性一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然她们的生活较为优越,但是她们还是在无聊刻板、呆滞沉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这些城市女性在现实与物质的双重挤压中逐渐地失去了自我,人格尊严以及道德操守也在人性的扭曲变形中消失殆尽。

小说 《林红的假日》中的林红是一位成功的白领女性,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家庭,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包围之中,但光彩照人的背后却是她对生活的迷茫和对自我的放逐。

林红因为同事的一句话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生活的单调与乏味,因此她决定开始一段寻找 “自我” 的旅途,这个过程中她随意地更换自己的身份,用一种近乎 “放荡” 的方式释放自己体内被压抑着的欲望,她体验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感,但这种暂时的放荡与堕落并不能使得她完全摆脱生活的束缚,也许过度的放逐会将她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渊,由此可知,林红虽然想证明一下自己,但其实她什么都没有证明出来。

毕飞宇特别重视对女性心理层次的刻画,试图展示出主人公的真实精神、心灵状态,这种内在层次上的描写使得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栩栩如生,通过他对悲剧女性群像的描写勾勒,读者可以体会到他对女性的深切关怀以及同情,同时他也对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首先,女性的悲剧源自人性欲望的驱使。 人性有善恶之分,荀子、张爱玲等认为人性””恶”,而 “恶” 的表现就是人总是摆脱不了欲望的束缚与支配,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也都对欲望有着一种强烈的追求与向往,对欲望的追求实际上显示出了她们对生活感到了缺失,因为只有自我有所缺失的时候欲望才可能称其为欲望。

《玉米》中的玉米在父亲倒台之后极力地渴求权力,为此她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且年纪大她许多的郭家兴,她用自己的青春和肉体来换取对权力的渴望,同时为了巩固自己在郭家拥有的权力地位,她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亲手将玉秀推向了生活绝望的深渊,由此可见,玉米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丧失了人格尊严和女性自身独有的存在价值。

《阿木的婚事》中的林瑶原名为许扣子,但是为了摆脱自己农村人的身份,满足她那所谓的虚荣心,她不但改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在生活方式和说话语气上也都尽量模仿城里人,但这种模仿不能改变她原有的身份,她反而成为村里人的笑话。林瑶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悲剧的根源不在于过去的身份出身,而是她对虚荣心的欲望追求。

其次,女性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传统封建思想对我国女性来说无疑是一把无形的枷锁,“男尊女卑” “贞操贞洁” 等观念仍然束缚着每一个女性并一步一步将她们推入了绝望的人生境地,毕飞宇在小说中强烈地谴责了这些封建传统思想。

《玉米》中施贵芳虽然贵为村支书王连方的妻子,但是她一直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不仅丈夫每天在外面拈花惹草,同时还要受到村里人的闲话和鄙视,这一切都源于她没有为王连方生下一个儿子,当时的人们仍然秉持着男尊女卑,女人只不过是延续香火的工具等老旧的思想。

当施贵芳为王连方生下儿子之后,她瞬间觉得自己的地位提升了, 她有资格向王连方要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封建传统的思想陋习不仅存在于其他人的身上,同样存在于施贵芳自己的身上,她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种思想的落后性,反而是在顺从中争取那所谓的 “地位”。

毕飞宇对其笔下的悲剧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但在怜悯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她们的批判, 作者非常肯定并欣赏她们为摆脱命运所做的努力, 但对她们改变命运的想法和行为却体现出了批判性。

在毕飞宇看来,丢掉人格尊严甚至丧失自我价值的抗争并不存在任何的实际意义。作者在塑造女性悲剧形象的同时也展示出了现实生活的种种丑态。

首先,其小说表现了对官本位思想的批判。 官本位的思想一直深深扎根于我国的社会之中并且深入人心,在一般人的思想之中,当官有权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就会高人一等。小说《玉米》中的王连方仅仅只是一个村支书,但他却可以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他可以明目张胆地与任何一个女人发生关系,当他和有庆家的发生关系被有庆撞见的时候, 他却显得不慌不忙、镇定自若,而有庆也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的发生。

王连方这样的猖狂大胆,只不过因为他有着一顶 “乌纱帽”。玉米也因为当官的父亲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虚荣,因此玉米一直对权力情有独钟。郭家兴能够娶玉米做妻子也是因为他的官位和权力,作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他顺理成章地将可以作为他女儿的玉米娶回家中,这对他和玉米来说只不过是一场交易而已,他们的心灵和人性在权力的侵蚀中不断异化变形。

其次,小说在批判中包含悲悯情怀。 毕飞宇笔下的女性一直处于情与理的冲突之中,并在情理的冲突中逐渐地失去了人性与自我,作者对她们的堕落一方面做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在批判中却蕴含了浓厚的悲悯情怀。

《青衣》中的筱燕秋是一个执著于追求艺术的女性,当她得知自己又有机会登台的时候兴奋不已,但她清楚地明白,和资助她重返舞台烟草老板达成某种交易是迟早的事情,可当事情真的发生之后,筱燕秋却感到了无比的难受与心痛,她知道这是自己的堕落,是自己人性尊严的丧失,但她还是在良心的谴责中不断地出卖自己的色相和青春。

毕飞宇在作品中极力刻画的是 “命运决定性格” ,也就是说他将女性悲剧的主要根源归结于外因,他对造成女性悲剧的外在力量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特别是 “文革” 时期的社会形态。

纵观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她们人性的堕落与丧失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筱燕秋、玉米、玉秀等都是这样,因此他又对女性显示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

综上,毕飞宇塑造了一系列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了我国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了尊严、爱情、欲望以及责任等人生基本问题,作为能表现出女性心理状态的作家毕飞宇和苏童都是我们文坛目前关注的焦点。

-END-

我是 “十里荷塘秋水长” ,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

Ⅳ 毕飞宇的人物作品

短篇小说1993年《那个男孩是我》(《作家》杂志)1995年《是谁在深夜说话》(《人民文学》杂志)1996年《哺乳期的女人》(《作家》杂志)1998年《白夜》《男人还剩下什么》未知《蛐蛐 蛐蛐》、《怀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庄》、《彩虹》、《家事》、《相爱的日子》 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慌乱的指头》、《祖宗》、《操场》、《毕飞宇文集》(200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这一半》、《冒失的脚印》、《轮子是圆的》、《黑衣裳》。 《雨天的棉花糖》(1994年《青年文学》杂志)、《青衣》(2000年)、《上海往事》、《玉米》、《玉秀》、《玉秧》、《相爱的日子》等。《平原》、《推拿》、《玉米》。

Ⅳ 毕飞宇的评论

《哺乳期的女人》最初发表于《作家》1996年第8期。甫一发表,就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杂志转载,好评如潮,旋即获1995— 1996年《小说月报》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翌年又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又进一步扩大了这篇小说的知名度及阅读面,对它的解读亦随之日渐深化。小说用诗性语言所写的只是父母均外出打工的一个小男孩咬一个“哺乳期的女人”的乳房的故事,并不以情节复杂取胜。“哺乳期的”惠嫂母性的充盈与旺旺母爱的缺失及对母爱的憧憬、惠嫂对旺旺的理解与旺旺对惠嫂的不理解、旺旺爷爷惠嫂婆婆等许多断桥镇人对惠嫂对旺旺无形的精神压迫及伤害与惠嫂旺旺对断桥镇人的无力“反抗”形成文本的内在张力。作家在克制而激情的不紧不慢叙述中,蕴涵着他诸多的“对意义的追问”、对人本身的思考: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的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变异有怎样的影响、人的孤独无聊的生存状态如何在诗意中消解、人如何才能通过沟通化解隔膜、如何才能避免伤害与被伤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舒展与自由……其中有悲悯与喟叹、赞美与同情,也有批判与针砭。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别具匠心,路、水、太阳、乳房等意象颇有象征、隐喻的意味,寄寓了也寄寓着作家对人的形上关怀。毕飞宇雅爱亦尤擅打磨、锤炼文本语言,对语言他甚至带有赏玩的意味。他的这篇小说语言细腻圆熟,外枯中膏,似淡实腴——诚如晚清兴化文化名人刘熙载《艺概》所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从文体的层面看,作者或许有“打通”文体或从其他文体借手段、借语言的努力,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神韵上、笔调上宛如散文诗。 《哺乳期的女人》叙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少妇之间的性意识,它是一种潜在的原生状态,说不清道不明,所以作家自始至终都不点破这种朦胧境界。他以一种心灵叙事的方式,缓缓地打开男孩的内心,又以少妇特有的温情,缓缓地收拢一切。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在90年代小说界获好评。小说描写断桥镇儿童旺旺眼里的打工潮。以儿童的视角打量现实,在此意义,这篇作品也可以当作儿童小说来读。我这样形容作品,并不是说作者把故事讲得一派天真烂漫,而是他在叙述中采取儿童的视角,紧贴儿童对生活的感触,描写没享受过母亲哺乳、却被花花绿绿的“旺旺”食品包围着的旺旺,因吃了邻居惠嫂的奶,受到邻居的白眼,还受到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严厉的责罚。 作品的社会意义比较明显:在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物质匮乏中的人看来,现在的儿童要什么有什么,很幸福。但儿童往往不这样看。作品通过旺旺的眼光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缺乏亲情、理解和同情心的冷酷的世界。作者刻画旺旺的率性与执拗,使他不经意间成了日常生活悲剧的角色。七岁的旺旺不解人情世故,他和一切不谙世事的儿童一样,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尽管这里并不缺少人性的体验,只是他们的感受容易被成年人遗忘或无暇仔细观察罢了。毕飞宇有意从这里扯开裸露生活的缺口,并通过这样的缺口,使人性固有的内容“在儿童的天性中复活”。 毕飞宇不是儿童小说家,但《哺乳期的女人》却向我们透露,他的写作方式往往化身于儿童、女人的角色,并由这种社会边缘者的角色把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突现出来。虽然这是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左右命运,更无力左右时局的小人物,但他们在世事中的痴迷与执著又非一般人可比。如果说,毕飞宇的小说描写出平常人生的惊涛骇浪,那么,掀起波澜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即隐秘在封闭的个体内部百般折磨人,却又令人物欲罢不能、无法自已的“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

Ⅵ 88、毕飞宇短篇小说集

看毕飞宇的短篇小说,竟然能掀起我近期对长篇的抵触,想去看看他的推拿和平原。他笔尖的小短篇,简直就是我的菜啊,爱了,要去把他的书籍收购一批,是的没错,是一批,不过尽量在购买前能先借阅读一读。像之前看贾平凹,余华,莫言等的小说散文,感觉到明显的时代感,因为他们描写的都是60-90年代之间的人性或者秦岭大地,能看出他们字里行间的水平,但是怎么也无法像爱三毛的书籍那样迷恋。但是毕飞宇的这部分短篇,有二十年前看平凡的世界那种朴实无华,又没有太大的代沟。都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应该看平凡的世界,都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读的那么平和么,甚至围城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啃得完。这两部分书,还是要再找过来好好读一读吧。已经过去太长时间了。至于,红楼梦,我不知道是不是老了之后会去读。谁让我的古文水平太差呢。

我知道自己和大部分中国男人一样,即使在表达父爱的时候,也是缺乏想象力的。我们在表达恨的时候是天才,而到了爱面前我们就如此平庸。

夫妻间的仇恨无限放大,毁的是孩子啊!

烛光使客厅产生了一种明暗关系,使空间相对缩小了,集中了。

现代化确实把生活空间放大,人与人之间也快来快去,很难像过去的岁月一样慢慢磨合,慢慢爱,慢慢通信,慢慢培养感情。家庭,邻里间也失去了往昔互动的可能性,难怪说人性的发展还慢于科技,我们都是时代牺牲品,怎么让生活慢下来,让我们的关系可以慢下来?慢慢发展,慢慢分开,也好过现在的快餐到没有爱。变化太快,我们都不像是在生活了。

变成昏睡的蚕蛹之前,它们唯一需要坚持并且需要完成的只有一件事:把自己吐干净,使内质完完全全地成为躯壳,然后,被束之高阁。

操蛋的人生,人性的恶,即使在无知,不知敬畏,不懂礼节不知生死的十来岁孩子身上也可以演绎的淋漓尽致。

乡村的春天不同于城里,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乡间的春天是一种气韵,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劲头。乡下的春天就好像是为所有的生命裂开的一道缝隙,许多东西都开始往外蠕动。

整个公司流露出人去楼空的寂寥与萧索,所有的空间都聚集在一起,放大了他胸中的空洞。

这种无能为力让我明白了死的残酷与生的忧伤。死永远是生的沉重的扯拽。今生今世你都不能释怀。

角色代入感?体验戏里人生?各种关系里充斥情感,互动之间就慢慢暧昧,升华变味。独属于两人互动之间的交往秘密,合作又或者同一性?二次元,隔代的青春期,果然难以捕捉。在嬉皮的玩笑,诙谐中,两个人的秘密互动会变质成一种别的感情,但无疑是首先加深彼此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砝码。

新时代青少年的互动啊,我们老一辈真的会有代沟啊。

花式恋爱啊,在家门口都不讲究。防不胜防吗,怎么像毕老师一样理解几代代沟呢?那乔伟就莫名其妙失恋,还背锅,顶锅?或者关系的亲密度就是以名词为界定?老公终究不如儿子的。所以老公出局?

两条都市里的狗,比都市里的人还要孤寂。

黑夜有一种功能,它能放大所有的坏东西。

都说这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纷繁,浮华,红尘滚滚,烈火烹油。

再舒适的物质生活也比不上内心的戏剧性。

凌晨,新鲜、清冽、安静、美好。一尘不染、无声无息。

顿时就感到了一阵神清气爽,是神、清、气、爽啊。

自卑是一块很特别的生理组织,下面都是血管,一碰就血肉模糊。

Ⅶ 读毕飞宇短篇小说集

       最开始知道“毕飞宇”这个名字,是在一本日本中篇小说中文译本前头的序。小说是一位叫赤染晶子的日本女小说家写的《少女的告密》。薄薄一本,买它的原因是当时暑假将要参加的会议上,同组的发言者有人要对其进行研究发表。但是最后发表者并未到场。

        说实话,这本第143届芥川奖作品写的实在是无甚趣味。初读觉得情节幼稚,隐喻太过神秘,就连这篇小说的译者都在《译后记》中写到,这小说的深意过于晦涩难懂,而且获奖时评委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小说讲的是在京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德语的女孩们,应老师的要求背诵《安妮日记》。传言有女同学与德国男外教老师巴赫曼教授由师生关系而引发出了不当关系,这种女同学间的传话和相互猜忌算是贯穿小说从始终的一个“紧张点”,而女主人公美佳子对上背诵的恐惧感则是小说中的另一个“紧张点”。“少女的告密”这一主题,在于女同学间的流言,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塑料姐妹花”关系吧?

        会议上,发表者没来,实属遗憾。毕竟我还期待着在于我而言这么难懂无趣的文本之上,能分析出什么结论来着。而当时让我能读下去这篇小说的原因就是——中篇小说的优点——短。

        扯远了。小说本身没看出什么,这篇序文写的倒是十分好。其实,我从这本小说中看到的东西,除了“毕飞宇”这个名字,还有全文中唯一能吸引我看下去的篇幅不多的《安妮日记》片段。

        毕飞宇在序中写的文章《中篇小说的“合法性”——“中经典”总序》与小说本身可以说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看副标题就能明白,这篇总序是毕飞宇老师给“中经典”这套中篇作品丛书写的,而不是单为某篇小说写的。读序言的时候,我感觉这总序写得既有理论性,又有趣味性,看上去像是专业人士对于中篇小说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了。后来一查,哎呦,作者挺有名的。

        虽然他的《平原》还有《推拿》都颇负盛名,但在读这篇序文之前,我真的不认识他。

        但当我读过这篇序文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我想了解他。

        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你听说了某某名作家的某作品获得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重量级文学奖,但如果没有真正读过他的文字,恐怕这种爆炸性新闻过几天印象就淡了,再过几天,就跟没发生过似的。除非身边的人总提。

        到现在,仅完整读过的这本是毕飞宇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1993年到1997年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一些小说。《毕飞宇文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但我只买了其中的一本。从一开始絮絮叨叨的自述式小说作品,到代表作《哺乳期的女人》,以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婶娘的弥留之际》,有一些可以看出作者本身在恋爱以及婚姻生活中经历的细节点滴,当然也有些超越现实生活的描写。去知网上查了一下以毕飞宇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发现果然有人批他的创作失真。

        非常奇异的生活化描写。

        这是在我看完这本短篇小说集之后,自觉可以用来概括所有不同作品的感受。有人批他的作品失真,但上面这句话,可能恰是我对这种“失真”的个人理解。至少我对这种夸张式的“失真”并不反感。

        另外,让我感到惊讶的一点就是,虽然在主人公视角为女性的时候,依然能够看出写作者是男性这个事实,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让我觉得,毕飞宇对于真实生活中细节的洞察力应该是极强并且极细致的。即使主人公是女性,他也少有写的不细的地方。毕飞宇的小说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他的小说里让你感觉有违和的地方,那很可能是他故意这样处理的。不是他写不出来。有可能是他懒了。或者突然就想爆发一下个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毕老师又在自序中“爆出金句”——

      “小说不是逻辑,但是,小说与小说的关系里头有逻辑,它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作家精神上的走向。现在我想再补充一句,在我看来,这个走向有时候比所谓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更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意义。”

        虽然毕飞宇这样说,但在了解他作品的过程中,我一开始果然还是只挑了几本与他创作精神走向相比“不太重要”的“重要作品”买了回来。下一本书还没有翻开,就被封面设计和上面的经典语录吸引了——

       “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 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足可比拟生命。有时候我也会把小说看得非常轻,它就是玩具,一个手把件,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

       “就在前几天,一位朋友看了我在《钟山》上的专栏,特地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把别人的小说分析得那么仔细,虽然听上去蛮有道理,但是,你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你确定作者这样写就一定是这样想的么?我不确定。 作者是怎么想的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关心作者,我只是阅读文本。

        “我也是写小说的,每年都有许多论文在研究我的作品。如果那些论文只是证明“毕飞宇这么写是因为毕飞宇确实就是这么想的”,那么,文学研究这件事就该移交到刑警大队,警察可以通过审讯作者来替代文学批评。常识是,没有一个警察会这么干;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文学审讯的记录上签字。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

        我最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毕飞宇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这么感兴趣,后来才渐渐意识到:他说的话,既有道理,又有趣。

Ⅷ 大学时读过的一个短篇小说,内容是关于一个名叫法印的和尚和一个名叫棉桃的女子的故事。

没错,就是《因与果在风中》,作者毕飞宇,你可能查到别人写的了,里面的和尚不叫法印,叫水印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因与果在风中》有鲜明的寓言性。作品写了一个12岁那年因水灾而出家的和尚水印与一个一生下来就在庵里的尼姑静妙,他们并不自愿甚至说得上是被迫的信仰显然是脆弱的。权且不论作品的审美性,但一个受够了清规戒律的束缚的人确实更容易接受俗世的召唤,而那些饱受了俗世之恶和虚无煎熬的人也才可能更为痛切地领悟到信仰的意义。世纪之交的大众文学正是借助了长期禁锢后强烈反弹的势能,缺乏节制地四处蔓延。

热点内容
甜宠bl文有肉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14 08:12:37 浏览:711
网游小说阅读网无弹窗 发布:2025-07-14 08:00:46 浏览:335
短篇宠妻小说 发布:2025-07-14 07:56:36 浏览:1000
托雷基亚和泰罗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4 07:56:31 浏览:677
适合高中生的英文经典小说 发布:2025-07-14 07:52:05 浏览:210
妖精言情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4 07:42:31 浏览:452
霸道总裁小说顾祁琛夏央央 发布:2025-07-14 07:41:49 浏览:167
短篇出版古言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4 07:37:53 浏览:744
经典武侠强奷小说 发布:2025-07-14 07:15:19 浏览:275
虐心有肉言情现代总裁小说有肉 发布:2025-07-14 07:10:59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