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冲突设置得好的短篇小说

冲突设置得好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1-30 19:00:41

『壹』 怎样写出好的短篇小说,8000字左右

您好,短篇小说是最流行的小说品种。它篇幅短小,情节精练,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力量。我国历史上的短篇小说十分发达和丰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广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现代鲁迅的《呐喊》和《仿徨》,都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俄国的契柯夫,法国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短篇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单,要以有限的形象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短篇小说时,首先要把握住“短”字。无论对人物的设置,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处理,都要从“短”字出发,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轻举重。
这是因为。短篇小说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把许多事情正面铺展开来,去写一幅雄伟、复杂的历史画卷;短篇小说也不能象中篇小说那样,去记录生活长河中的一个段落。而短篇小说必须从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横断面,或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镜头”,经过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节删去,把能放在暗场处理的人物决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写。努力做到结构清晰、合理、完整、严谨。
以上说的是以篇幅长短外部表象所确立的短篇小说的特征。那么,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见大。
短篇小说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这是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知道,尽管短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个侧面、一个闪光点,使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时代变幻的折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立意所在。
鲁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个场景,便通过淋漓尽致地描写人力车夫全力救护跌倒的老女人,表现了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的优秀品质。都德的《最后一课》,则通过一堂法文课,就把法国沦陷区人民强烈、深沉的亡国之痛、爱国之情表现得非常生动饱满。
可见,立意关键在于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二、在结构上,要以轻举重
短篇小说的结构安排,要求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设置要少,不能过分的铺垫、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会形成短篇小说长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说一般都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以达到线单意不薄,以轻举重的目的。
如鲁迅的《故乡》《祝福》等短篇小说,线索单一,故事情节跟随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向前推进。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接着,又将读者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高潮),使小说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当然,短篇小说也可以写成两条线索。但在写作时,一定要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虚实结合,最后使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既节省笔墨,又能一箭双雕地刻画人物。如果两条线索平行发展,都从正面描绘,就必然要拖长篇幅,使得结构松散。那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做法,不仅线索繁杂,而且矛盾纷繁,使人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而以松散拖沓而导致失败。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胜多
短篇小说又一特征是:要提高节省的笔墨去开拓深而广的思想内涵,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短篇小说的结构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横切的手法
横切就是切取一个生活横断面,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集中情节,集中场景,集中刻画人物,精雕细刻,突出主题。在运用横切的手法时,作者不仅要善于从社会矛盾焦点上切取生活断面,而且要努力经营,精雕细镂,把生活断面所包含的矛盾冲突充分利用起来,把艺术必须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构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情节、画面,这是横切的重要功夫。
2、直缀的手法
运用直缀的手法,可以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个阶段,其容量较横切大一些,但篇幅较横切手法要长一些。这就要求作者严格控制展开面,不要大铺大展而要用浓缩的手法,去描绘、勾勒,粗线条的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含蓄的手法是任何文学作品运用的一种文学手法。而运用短篇小说中,就可以省去大段的描写,抒情和议论,这种手法可以选取一些妙不可言的情节和思想,让人去思考,去想象,以引起读者的再创作,并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来补充和丰富原作。因此,含蓄的手法既能节省篇幅,又能表现深刻地生活内容,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运用得好,就会使读者象喝了一杯清香的饮料似的,回味无穷。
以上只是简述了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当然,短篇小说又可分为超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这些都是短篇小说的分支,其特点也从属短篇小说的特点。但表现更精粹,更单纯,更洗练一些。
也就是说,不管超短篇也好,微型小说和小小说也好,起基本特征应具备如下几点,即:必须是高度的浓缩,富有戏剧性,完整地包括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特征,要做到立意清晰,结构严密,结尾新奇。正如有的作家所说的那样,写出好的短篇和小小说,还不只是文字上费心思,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提炼上下功夫。
对于此点,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高尔基也说过,学习写作应从短篇入手。西欧和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学会观察生活
小说创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自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投寄给编辑部时,往往在退稿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希望你认真的观察生活,从中筛选和提炼主题。
初学写作者,接到信甚感茫然。心想,我就处在生活之中,尽是些熟人、熟事,还用得着认真观察吗?找篇小说看看吧,一看便进入到事件和场景中去了,觉得小说中的任务,事件真是太熟悉了,不就是自己身边常见的人和事吗?可是,遇到自己写起来为什么不行了呢?很多人便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要问: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奥秘吗?
是的,这个奥秘不是别的,而正是编辑的退稿信所说的“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这句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观察,顾名思义就是看看。这是指平常而言,而在文学上的“观察生活”,则具有特殊含义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文学的观察生活,要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这是因为文学性的观察生活,就要从生活中寻找和观察能够写入文学作品的人和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于那些最能体现社会生活本质,人生要谛的人和事给予特殊的感知、品味和体察。不然,你尽管自己的视力很好,但在文学的视力上很可能是个色盲、近视眼或者老花眼,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妨举一例:
这老头大约五十多岁,不带帽子,头发剪得短短的,穿一身褪了色的蓝布服装,脚上穿一双淡黄色的解放鞋,小趾外侧有一小圆补丁,大小相差不多。一双紫色的长统袜子,两个袜统拥在脚踝骨上。他的脸色,黄中渗黑,乌黑的前额嘴角上都布满皱纹,似展开的扇子,向鬓边伸展。说话的时候,这些皱纹显得更深,靠得更近了。他的眼睛微黄,有神气,敏锐。浓浓的眉毛,眉心上有棵小黑痣。稀疏的几根硬胡须,象插在嘴唇和下巴上似的。一双又黑又粗的手,倒剪在背后......
这段描写,可以说观察得细,写得也细,问题在于没有文学的“眼睛”去观察那些最能体现社会生活本质、人生要谛的人和事。结果,什么都写,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写,显得繁琐累赘,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描写再细、再具体,也等于“画了全副的头发,使人看不清眉目,这是毫无意义的”一句话,这就是不会观察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去用文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呢?这就需要具有文学性的观察习惯,也就是感受能力。
我们知道,作者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并受到社会的影响。但也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要想写出反映这种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小说来,就必须养成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观察生活时,只观察到一些人的表面特征和吃什么穿什么,或者只看到一些风物景致等,这些作为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文学技能是可以的,但它还不算文学,因为这些表象的本身不能够代表社会生活的本质。反之,只要观察到人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并由这种联系所构成的矛盾,或者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矛盾,便进入了文学之门。
比如,韦君宜同志的小说《龙》,就是通过作者观察到晋西北地区长期旱荒,人民渴望下雨的情景,而写下了这篇小说的开端:
整两个月,天一直是亮青亮青的。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连纺车上掉下来的棉花毛那么大一点的云彩都没有。青的比村东的溪水更清,比老老山顶龙王庙前那年袅袅的青烟还更青得多呢?红太阳天天是山得特别早。而每天晚上,到最后一个顽皮孩子都困得想睡觉的时候,它还迟疑着不肯下山。老老村所有的山地、旱地、川地和水地,都分不出来了,最初所有的地都成了山地,后来,所有的地上的苗子都变成和山上的一样矮小,最后,莜麦和谷子就都长得和隔岸的狗尾巴草一样了。土地被长长的坼裂的缝划分成无数块,那些坼裂的缝是一天比一天更长,更深,以至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失脚掉在坼裂里竟跌死了......
作者把观察到的旱情,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画出来,来衬托出人们怎样求雨、怎样出寻找真龙。如无此段,那么情节的发生、发展便失去了依据。这,就是文学的观察。而观察,又是感受和思考的总和,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尽管对什么事都好奇,都敏感,也只能是:“死观察”和“滥观察”。
那么,在观察中应注意什么呢?从一些作家的创作经验来看,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文学的观察,必须耳眼并用。
这里关键的一点,是要作个有心人。要能透过人们的表象及言行,去看他们的潜意识,这就是文学的感受力。
2、不要为写小说而观察,
一个作者,应以正常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不要先带着什么框子,去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就会失去正常人的身份,不仅观察不出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还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极端,将活的看成死的。
3、观察时,要摆脱传统观念。
在对人和事的观察中,不要被世俗和传统观念所左右。比如好与坏,美与丑,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去发现顺应时代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出代表时代主潮的深刻的内涵来。
总之,观察生活是搞好文学创作的基本功之一,每一个初学写作者,都要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以求尽快提高短篇小说创作的水平。 满意请采纳,谢谢

『贰』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被称为文学史经典,你觉得呢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绝对文学经典的称号,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福克纳一生著作颇多,共有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在他众多短篇小说中,最出名的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

这是一本处处充满对立与冲突的短篇小说集。男与女,大人与小孩,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与黑人,富白人与穷白人,乃至生与死,人类与自然,梦境与现实,灵魂与肉身。这些对立的碎片拼插起来,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故事。故事在作者笔下纵使波澜迭起,亦能行进不露痕迹,但最令人欣赏的并非小说本身,而是小说中那一朵朵残缺的玫瑰。

爱米丽没有与男人打交道的经验,她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年近30却仍未婚配,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被长期压抑。于是,当荷默·伯隆(HomerBarron)出现时,爱米丽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在遭到愚弄后,爱米丽选择了谋杀。她的这一行为不仅夺去了一个人的生命,更摧毁了她自己未来的生活。

『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人物的冲突矛盾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小说"的代表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三次冲突、其所采取的不同抗争手段以及不同的结局蕴涵着作者的创作宗旨:主人公是南方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代表北方的新势力逐渐占上风的南方,两种势力间发生的冲突其结果为处于强势的北方必然占上风,而处于弱势的南方必然败落.个别人物凭借旧有的特权地位只能暂缓其衰败势头,却最终摆脱不了自己灭亡的命运.

『肆』 好看惊艳言情短篇小说

好看惊艳言情短篇小说有《掌控欲》、《束缚》、《吾非良人》、《重生之香途》、《贵妃天下》、《清穿之猗兰小筑》、《一路疼,一路爱》、《—厘米的阳光》、《樯橹也怡情》、《虐文女主娇宠日常》。

1、《掌控欲》

文笔不错,行文流畅,笔触自然,整篇文的剧情其实还是偏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甜文套路,但是还算有新意,文笔也看得下去。

言情小说的简介

言情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又称才子佳人小说。以讲述异性相爱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伍』 中外文学比较

那我不妨以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和中国作家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作比较(两者都是系列性的侦探小说)。

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其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使读者仿佛在读电影故事。

毫不夸张的说,道尔的许多短篇小说,只要稍加修改便是非常好的电影蓝本。远在电影艺术普及之前,柯南道尔就能够有这样的艺术思维,是非常难得的。他的部分短篇小说如《托特的指环》、《失落的世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程小青的创作“模仿了柯南道尔的写法”,但他又塑造了“中国的福尔摩斯”——霍桑。

在小说中,程小青设计了霍桑与包朗一对搭档,类似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但在案件的取材上,程小青着重描写旧中国社会弊病引发的凶杀案,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把凶杀与现实生活的投影结合起来,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如他的《险婚姻》,其实就是“合成照片”技术制造悬案的缩影,又如《黄浦江中》一文,枪战时融汇了平面镜成像察敌所在的原理。

所以我们今天看来,会觉得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更玄妙,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更有现实生活的质感。两人颇有“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意味。

『陆』 求一篇短篇童话故事 要有情节冲突且要有对话 大概300字左右 故事剧情起伏大、生动的

奶牛的美德在动物们中间传颂着: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大伙儿都很尊重它。

一天,一只猫敲响了奶牛的家门。“我尊敬的奶牛大婶,让我来照顾你的生活,学习你的品德吧!”

从此,猫就在奶牛的家中住下了。它每天都认真按照奶牛的吩咐,把牛奶分发给老弱病残的动物们。

一连几个月,奶牛很满意猫的工作,渐渐地放心让猫去安排奶牛的的分配和使用。“真是个好小子!”奶牛很满意的嘟哝着,从此便只顾产奶了。

狡猾的猫得到信任后,马上就用牛奶贿赂了动物们中的权贵们。当然,受贿最多的是狮子大王。

“猫真是好样的!”狮子喝了一口鲜奶。

“这样的人要重用!”狼大臣有些激动。

“对,要破格提拔!”狗大臣拼命地点着头。

奶牛知道了猫的行为后,气氛得要轰他走。猫冷笑道:“什么,轰我走?哼!从今儿起,我就是你的上司了,你要给我好好地产奶,完不成指标的话……哼哼!”

奶牛看着猫手中的委任状,上面赫然写着“兹任命猫为畜牧大臣”。它的眼前一阵眩晕……

小人虽然可恶,轻信才是祸害的根源。

课后思考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柒』 写一则短篇小说或剧本。故事灵感来自于《雷雨》,《雷雨》的三大关系冲突(情感、血缘和阶层)。帮帮我啊

改写小说: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 打发仆人上楼去陪太太后,周朴园叹了一口气,坐了下来。他伸手摸了摸口袋,拿出一只吕宋烟,点燃,有些急躁地吸上一口,然后惬意地吐出一个烟圈。透过淡淡的烟气,他看到了桌子上的雨衣,一愣,这才看向鲁妈,问道:“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鲁妈看着他点了点头道“大概是的。”周朴园摇了摇头:“你去跟太太说,这些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鲁妈点了点头,没有动。 周朴园看她不走,又说道:“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是不准随便进来的吗?”“不知道,老爷。”周朴园打量了一下她“那你是新来的人?”“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四凤。”“那你走错屋子了。”“哦——”屋里的气氛有些僵硬,沉默了半响,一阵凉风吹过。鲁侍萍准备离开“老爷没有事了?”“窗户是谁打开的?”周朴园指着窗户皱眉道。“哦”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向窗户,关上,走向中门准备离开。 这时,“你站一站——”周朴园看着鲁妈的背影若有所思,“你„„你贵姓?”“我姓鲁”“姓鲁。你的口音不像是北方人。”“是的,我是江苏的,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鲁侍萍回答道。“无锡„„”周朴园无意识的重复着这两个字,突然想到了什么,略有些激动地问:“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十多年了。”“三十年前你在无锡?”“是的”“哦„„三十年前我也在无锡。那时有意见很出名的事情啊。”说着,便像鲁侍萍叙说起三十年前的回忆: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人家,家里有一个年轻小姐,温婉贤惠,又十分规矩。只是突然有一天早上,人们在河里捞出了她的衣裳,却不见人影。 “哦?我倒是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鲁侍萍回答道。“可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而且听说不大规矩。这个姑娘也是在一个晚上,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河了。听说她与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三天就被刚出来了,是在年三十投河的。她是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叫侍萍。”周朴园听过这一席话,擦了擦脸上的汗,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我姓鲁,老爷”他舒了一口气,又皱起眉来:“侍萍,侍萍„„”又问鲁妈:“你可知这女子的坟在哪?”鲁侍萍有些冷漠地说:“老爷管这闲事干什么?”“这个人跟我们有一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不用了,她没死。这个人还活着”嘴角带了一丝冷笑,鲁侍萍望向周朴园的眼睛。他有些惊愕,紧紧地盯着她,眼神里充满着不确定“她还在?”“是的,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但无锡的人都以为她那晚死了,再也没见过她。”“那她现在怎样?”周朴园有一丝期待地问道。“她自己一个人在外乡活着”“孩子呢?”“没死。” 这时突然,周朴园站了起来,又是惊恐,又是激动,脸上的表情已经接近狰狞:“你是谁?”“我是四凤的妈。”周朴园淡定了下来,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失望的表情一闪而过。“她现在老了,重新嫁了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一个女儿,境况很不好,我前几天还见着她。”鲁侍萍继续说着。“她就在这?此地?”周朴园有些失神。“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不,不!谢谢你”他声音颤抖。鲁侍萍看着窗外,继续自顾自的说着,更像是回忆着: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人无亲无故,带着孩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了。“那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她大概不愿意吧。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吗?”带着期待与自嘲,她收回了目光。“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老爷,没有事了?”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她强忍着自己的情绪,问道:“这雨衣我怎么说?”“哦,你去告诉四凤,让他把旧雨衣拿来,顺便把就衬衣也拿出来。”“旧衬衣?老爷一共五件,您要哪一件?”“要哪一件?”“有一件,右袖襟上有一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修成一个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暗暗吃惊,更有一些疑惑“梅花?”“还有一件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周朴园的脸已经红透了,徐徐站了起来:“你,你你你,你是?”“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声音已经因为激动而颤抖着。“哦,侍萍。怎么,是你?”“你自然不

会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会老到你自己都不认识了。”“你——侍萍?”周朴园不自觉地望向柜子上的照片,又看了看鲁侍萍。鲁侍萍自然是看到了他的动作“周朴园,你在找侍萍么?侍萍在这。”眼泪已经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周朴园突然之间换了一副嘴脸,严厉的问:“你来干什么?”“不是我要来的,是命啊!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笑了: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鲁侍萍顿时感到十分愤怒与委屈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鲁侍萍像发了疯一样,又开始碎碎叨叨地念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周朴园有一些不耐烦了:“从前的恩怨, 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几年了,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她开始低声抽泣。“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是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动向,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不必说了。 ”停止了抽泣,她叹了一口气。“那更好,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不过我觉得没什么可谈的了。” 说开了一切,周朴园突然想起了侍萍带走的孩子。“他现在在你的矿上做工。”“什么!鲁大海?他是我的儿子?”不敢相信这一切,要知道,是他带头在自己的矿上罢工的。“他和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人。”周朴园楞了一下“但他还是我的儿子。”“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看着侍萍的脸,周朴园突然说道“好,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苦笑着。钱?钱有什么意义吗?赶紧带着四凤回到原来的地方吧。这一切都是意外,这地方我们绝对不能呆下去。只是„„ “我只要一点东西。我——我只想见见我的萍儿。但放心,我不会认他。”“好,我会把萍儿叫下来的。你看一眼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好,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侍萍慢慢闭上眼睛,在眼角堆积的泪顺着脸庞,落在地上,再也不见踪影。 浅谈剧本文学与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小说与剧本文学在形式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剧本文学与小说中人物语言不同的根本之处。 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人物语言仅仅作为表现人物的一种方式,主要的情节都是依靠作者的叙述来发展的。描写人物时自然会描述人物肖像,交代人物背景,描写人物心理,所以小说的语言很流畅,暗含的含义也不是那么丰富。 然而相反的,剧本文学中,没有一切小说中的叙述,仅有每一幕开场前的几句简简单单的场景交代,人物设置,其余一切有关情节的发展与波折,一切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心理,表情„„都需要我们从语言中慢慢的品味。在小说的人物对话当中,穿插了动作描写,这些都是剧本要靠语言说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话剧《雷雨》中,我们看到的是鲁侍萍的出现后在周公馆引出的危机和冲突,但此前鲁待萍年轻时的往事、她如何离开周家又与鲁贵结婚、鲁贵与四凤又是怎样到的周家、繁漪与周萍以往的关系等等,都是靠剧中人物在对白中说出来的。而小说不受语言限制,可以根据剧情对场景进行描述,不必靠人物对白来交待剧情,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对白相对比戏剧中要少一些。 而且可以发现,剧本文学中的语言,整体都偏口语化,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且语言较小说的偏短。毕竟剧本是要演出来的,句子太长会影响整个剧目的节奏。

『捌』 有什么好的中短篇小说

1,《风筝》——鲁迅

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无法求得宽恕,因为弟弟对这件往事已漠然忘,这里照应了文章一开头作者见到风筝时“惊异和悲哀”的情绪。

这种惊异和悲哀并不仅仅在于作者内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于他从弟弟的“全然忘却”中体会到中国老百姓对封建道德奴役、家长式的专制制度的不觉醒,因而倍感改造“国民性”任务之艰巨,点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内在原因。

2,《朝花夕拾》——鲁迅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3,《童年》——高尔基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4,《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5,《二马》——老舍

讲述了二马爷俩儿和温都母女之间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懒惰、不思进取等,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文化偏见。

『玖』 柯蓝道尔写了那些小说

柯蓝道尔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 ,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 英国小说家,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曾写过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如科幻、悬疑、 历史小说、爱情小说、戏剧、诗歌等。 柯南·道尔在公元1859年5月22日出生于英国北部城市,苏格兰首府爱丁堡,9岁时就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当他在1875年离开学校时道尔已经对天主教产生厌恶情绪,而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Southsea)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 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 )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之后名声大噪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1885年道尔与路易斯·霍金斯(Louise Hawkins)结婚,但是霍金斯在1906年因结核病过世。1907年道尔与珍·勒奇(Jean Leckie)小姐结婚。 1890年道尔到维也纳学习眼科,一年之后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写作。1891年11月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道尔写道,“我考虑杀掉福尔摩斯……把他干掉,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1893年12月在《最后一案》中,道尔让福尔摩斯和他的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一起葬身莱辛巴赫瀑布。但是小说的结局令读者们非常不满,在《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死”了以后,福迷很气愤,经常去他家干砸玻璃的一类事。这使得道尔最终又让福尔摩斯重新“复活”,在1903年 道尔发表了《空屋》,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道尔一生一共写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4部中篇侦探小说,全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 19世纪末英国在南非的布尔战争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道尔为此写了一本名为《在南非的战争:起源与行为》( The War in South Africa: Its Cause and Conct )的小册子,为英国辩护。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有很大影响。道尔相信正是由于这本书使他在1902年被封为爵士。20世纪初道尔两次参选国会议员,却都没有当选。 道尔本人也曾卷入两桩有趣的案件。一次是在1906年 ,一名英印混血律师被指控发送恐吓信以及虐待动物。虽然这名律师被逮捕后,依然有动物被虐待,警方却一口咬定这名律师有罪。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案件后,1907年英国建立了刑事上诉法庭。因此可以说道尔不但帮助了这名律师,还间接协助建立了一套冤案申诉机制。另一次则是在1908年 ,一名经营赌场的德国籍犹太人被控用棒子袭击一名100岁的老妇人。 到晚年时道尔开始相信唯灵论,甚至还曾以此为主题写过好几部小说。阿瑟·柯南·道尔在公元1930年7月7日去世。 阿瑟·柯南·道尔因为其福尔摩斯探案集系列作品闻名后世,但是这只是他的诸多贡献之一。和同时代很多作家不同,道尔的短篇小说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其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使读者仿佛在读电影故事。毫不夸张的说,道尔的许多短篇小说,只要稍加修改便是非常好的电影蓝本。远在电影艺术普及之前,道尔就能够有这样的艺术思维,是非常难得的。他的短篇小说《托特的指环》,围绕着古埃及文化的死亡与永生主题,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同时也是后来好莱坞木乃伊类型片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失落的世界》(创作于1921年)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故事讲述一队探险队到南美洲一个高原上探险,而这个高原上依然生存著一些史前生物,这部小说对于我们现代的古兽、恐龙类型的冒险故事和电影不能不说是有所启迪的。[编辑本段]著作 关于福尔摩斯的著作 柯南·道尔一共写了60个关于福尔摩斯的故事,56个短篇和4个中篇小说。这些故事在40年间陆陆续续在《海滨杂志》上发表,这是当时的习惯做法(查尔斯·狄更斯也是用类似的形式发表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在 1878年 到1907年间,最晚的一个故事是以 1914年为背景。这些故事中两个是以福尔摩斯第一口吻写成,还有2个以第三人称写成,其余都是华生的叙述。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包括《冒险史》系列、《新探案》系列、《回忆录》系列、《归来记》系列、《血字的研究》、《恐怖谷》、《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四签名》。 柯南道尔在29岁时写出《血字的研究》,次年出版。两年之后,柯南道尔出版了《四签名》。从1891年至1894年的三年中,柯南道尔先后写出了《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身份案》、《博斯科姆伯溪谷的秘密》、《五个桔核》、《歪嘴男人》、《银色马》等24个短篇,并结集出版。1894年底,柯南道尔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死去。在读者的呼吁中,他又在1901年写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3年柯南道尔写出了《空屋》,让福尔摩斯死而复活,再次活跃在读者面前。并先后写出了《归来记》、《恐怖谷》、《最后致意》、《新探案》等侦探故事。 中篇小说 血字的研究(1887) 四签名(1890)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1-1902) 恐怖谷(1914-1915) 有毒的地带 短篇小说 冒险史(1891-1892) 波希米亚丑闻 红发会 身份案 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 五个桔核 歪嘴男人 蓝宝石案 斑点带子案 工程师大拇指案 贵族单身汉案 绿玉皇冠案 铜山毛榉案 回忆录(1892-1893) 银色马 黄面人 证券经纪人的书记员 “ 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福尔摩斯的第一个案子,福尔摩斯口述,华生记录) 马斯格雷夫礼典(福尔摩斯另一个早期案件) 赖盖特之谜 驼背人 住院的病人 希腊译员(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首次登场;福尔摩斯简短叙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 海军协定 最后一案(华生报导福尔摩斯之死) 归来记(1903-1904) 空屋(福尔摩斯归来) 诺伍德的建筑师 跳舞的人 孤身骑车人 修道院公学 黑彼得 米尔沃顿 六座拿破仑半身像 三个大学生 金边夹鼻眼镜 失踪的中卫 格兰其庄园 第二块血迹 最后致意(1908-1913、1917) 威斯特里亚寓所 硬纸盒子 红圈会 布鲁斯—帕廷顿计划(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登场) 临终的侦探 弗朗西丝·卡法克斯女士的失踪 魔鬼之足 福尔摩斯的收场白(第三人称口吻) 新探案(1921-1927) 显贵的主顾 皮肤变白的军人 王冠宝石案(第三人称口吻) 三角墙山案 吸血鬼 三个同姓人 雷神桥之谜 爬行人 狮鬃毛(福尔摩斯自述) 带面纱的房客 肖斯科姆别墅 退休的颜料商 伯尔斯通庄园的惨案 死酷党人 其他的著作 伟大的布尔战争(1900) 失落的世界(1912) 新启示(1918) 重要信息(1919) 唯灵论史 地球病叫一声(科幻) 马拉库特深渊(科幻)[编辑本段]阿瑟·柯南·道尔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859 阿瑟·柯南·道尔于5月22日出生在爱丁堡,查尔斯·道尔和玛丽·福利的第二个孩子。 1868 到Hodder,为进入Stonyhurst学校作准备。 进入兰开夏郡Jesuit-run公立学校 1870 进入Stonyhurst,为期五年,精于板球并显示出文学天赋。 1874 到伦敦的叔叔理查德·道尔家逗留了一段时间。 1876 决定成为医生进入爱丁堡大学。见到约瑟夫·贝尔博士和卢瑟福教授。 1878 兼职工作。 1879 查尔斯·道尔进入一家疗养院。9月6日,第一篇小说《赛沙沙山谷之谜》在《室内杂志》上发表。9月20日,第一篇非小说作品《常绿钩吻根作为毒药》('Gelseminum as a Poison)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 1880 签约在一艘北极捕鲸船上当医生;7个月的航程。开始对招魂术、超自然感兴趣。 1881 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签约在一艘西非汽船上当医生。差点因为发烧死掉。 1882 放弃天主教信仰。和医学院同学George Budd在普利茅斯行医。因为对Budd医德不满在普利茅斯Southsea开办自己的诊所。 1884 开始第一部小说。 1885 和Louise Hawkins结婚。 1887 出版《血字的研究》。 1889 女儿Mary Louise出生。出版《Micah Clarke》,《四签名》。 1890 出版了《白色纵队》。 1891 放弃Southsea的诊所,写《The Doings of Raffles Haw》。回到伦敦,在Devonshire Place开办诊所。很快决定放弃行医。《冒险史》开始出现在《海滨》杂志。 1892 开始从事滑雪运动。儿子Kingsley出生。 1893 查尔斯·道尔去世。《冒险史》的剩余部分和《回忆录》在《海滨》杂志登载。 1894 在美国的游历演讲获得成功。舞台剧《滑铁卢》完成。 1895 在Hindhead买了一块地;到埃及旅行。出版《Stark Munro Letters》。 1896 在尼罗河旅行。作为英国-伊斯兰战争的战地记者。出版《The Exploits of Brigadier Gerard》和《Rodney Stone》。 1897 遇见Jean Leckie并相爱。出版《Uncle Bernac》。 1899 志愿当兵,被拒绝。《A Duet with an Occasional Chorus》出版。由William Gillette改编主演的舞台剧“Sherlock Holmes”在纽约Syracuse上演。 1900 在南非一家野战医院服务。写《The Great Boer War》;《 The War in South Africa: Its Causes and Conct》。作为联合(Unionist)候选人在爱丁堡参加竞选,失败。首部福尔摩斯电影“Sherlock Holmes Baffled”(无声)出现。 1901 出版《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1902 受男爵勋位(英国的爵位有:男爵,子爵,侯爵,伯爵,公爵。男爵为最低)。 1903 《归来记》在《海滨》杂志连载。出版《Adventures of Gerard》 1906 再次作为统一党(Unionist)候选人竞选,失败。投身离婚法改良运动。Louise Doyle去世。George Edalji案件。出版《Sir Nigel》。 1907 和Jean Leckie结婚。George Edalji释放。《Through the Magic Door》出版。 1909 写《刚果的罪恶》。儿子Denis出生。 1910 开始着手Oscar Slater案件。儿子Adrian出生。舞台剧“斑点带子案”首次在伦敦上演。 1912 发表《Case of Oscar Slater》、《失去的世界》。女儿Lena Jean出生。 1913 出版《毒药带》。 1914 访问北美,主要是受加拿大政府邀请。《危险!》发表在《海滨》杂志上,警告英国将受到战争威胁。英国向德国宣战。组织志愿力量。 1915 开始写6卷本《British Campaign in France and Flanders》。出版《恐怖谷》。 1916 宣布转向唯心论。 1917 出版《最后致意》。 1918 儿子Kingsley因为战斗负伤去世。出版《新的启示》。 1919 弟弟Innes去世。出版《重要消息》。 1920 到澳大利亚宣传唯心论。 1921 母亲去世。《唯心论漫谈》出版。 1922 到美国演讲。发表《Coming of the Fairies》。 1923 回返美国和加拿大。出版《我们的美国冒险》。 1924 出版《我们的第二次美国冒险》、《回忆和冒险》。 1925 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唯心论大会。 1926 出版《唯心论历史》、《The Land of Mist》 1927 《新探案》和《Pheneas Speaks》出版。 1928 到南非旅行。 1929 游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荷兰,回来很疲劳,突发心脏病。出版《Maracot Deep, Our African Winter》。 1930 出版《Edge of the Unknown》。7月7日去世。首部歇洛克·福尔摩斯广播剧在美国播出,William Gillette配音。 近年来,有人将皮尔当人的伪造指向了阿瑟·柯南道尔,但大部分人认为并不可信。 -------------------------------------------------------------------------------- 注:这篇大事记由福尔摩斯评注本作者Leslie S. Klinger整理。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部分主要基于William S. Baring-Gould的《Sherlock Holmes of Baker Street》(1962),部分细节并非出于柯南·道尔的作品。所列的年份只是一些主要的福尔摩斯研究家认可的,但并非全部,有些仍有较大分歧,仅供参考,打“*”表示不很确切。(ellry编译)

热点内容
乱伧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15 06:34:43 浏览:616
姐夫小姨系列短篇小说tube 发布:2025-07-15 06:31:46 浏览:892
小说女主刘静都市 发布:2025-07-15 06:25:43 浏览:41
斗罗大陆小舞唐三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5 06:11:05 浏览:594
免费全本小说一嫁大叔桃花开 发布:2025-07-15 06:06:36 浏览:543
总裁追妻火小说 发布:2025-07-15 05:41:50 浏览:700
刑侦推理经典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5 05:39:35 浏览:254
类似女总裁的私人助理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05:38:47 浏览:978
小说重生创业时代公子不歌 发布:2025-07-15 05:31:35 浏览:231
恶魔总裁的契约娘子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5 05:20:36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