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莫泊桑短篇小说花房什么意思

莫泊桑短篇小说花房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1-30 06:15:25

⑴ 莫泊桑的花房什么寓意

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纯属好奇于一位翩翩美男子如何凭借美色而平步青云的。在书中,十九世纪法国巴黎各种奢华美丽的室内外场景,美男杜洛华与上流社会贵妇明挑暗逗的风流游戏,真实残酷的新闻界与政坛,莫不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莫泊桑是一位以捕捉平凡生活美学见长的作家,不期然发现他的花草描写也绝不含糊:杜洛华几次送给第一任妻子玫瑰花表达爱情;在杜洛华与第二任妻子小苏珊结婚时,苏珊头上佩戴代表纯洁的橙花;急于约会情妇而心猿意马的杜洛华走在街头,还陶醉于路过的女人身上撩人的马鞭草和蝴蝶花的香味,真不愧是细节无可挑剔的名作。

最让我意外而欣喜的,是作家对花草着墨最多的一头一尾两处室内花房的描写——想不到在十九世纪的巴黎,中产阶级与贵族在家居花草布置上格外用心,置身其中的杜洛华,在开头结尾的身份心境又天差地别,两者交织在一起,真是令人玩味。

在小说开头,杜洛华以寒酸小职员身份刚刚接触到上流社会外围——好友《法兰西生活报》主编福雷斯蒂埃的家;此时的杜洛华,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所见的富丽舒适羡慕不已。仆人去客厅通报时,“杜洛华突然没了主意,感到心慌意乱,呼吸紧促,因为马上就要迈步跨进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世界了。他终于走了进去。一个年轻的金发女人,独自站在客厅里迎接他。客厅很大,灯火通明,到处摆满花草,像个温室。”

“走进客厅时,他感到仿佛又进了花房。客厅四角摆着高大的棕榈树,枝叶婆娑,一直伸到房顶,然后展开,像喷泉似地垂下来。壁炉两边是圆得像柱子般的橡胶树,长长的,暗绿色的树叶,层层叠叠。钢琴上有两个花盆,种着两棵不知名的小树,圆圆的,开满了花,一盆粉红,一盆雪白,似乎是假的,因为太美了,反而不像是真的。客厅里空气清鲜,隐隐带着一股甜丝丝的,难以名状的暗香。”

描写多么细腻而美丽的一个花房啊!室内种着棕榈树而覆满房间,奢侈又气派;长势旺盛的橡胶树说明主人很有闲情打理吧;钢琴上的花树粉白相配,温馨雅致。此时的杜洛华,贫寒落魄,这样的一个花房客厅,真是美得不像真实的呢!

而在结尾,杜洛华已经今非昔比——他凭借聪明漂亮,迎娶了福雷斯蒂埃遗孀,接手福雷斯蒂埃的职位,勾引两位贵妇,用新闻打击上司政敌成为报社总编,洞悉上流社会靠战争获取巨富的把戏。他的心已经被更膨胀的欲望占领,那就是抛弃妻子,迎娶大财阀瓦尔特的小女儿苏珊,真正跻身上流社会。

⑵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简要概括

《珠宝》小说刻画了一对平庸的“小人物”夫妇,他们爱金钱胜过爱一却。小说布下两个疑阵: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小说开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间感情融洽、笃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具有一种安琪儿式式的纯洁风范”。婚后凭“巧妙的经济手腕制家”,使丈夫“过着一种难于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于相遇六年后,他之爱他甚于初期”。随后,轻轻点出妻子的缺点:爱看戏和爱假珠宝。但突然之间,她看戏着了凉。“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后,她害肺炎死了”。于是,一却都由这关键的一笔而发生变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虚,而且经济窘迫。过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资,现在只供他一人花销都不够。他无措了,借债,追求金钱只好在发薪前去卖妻子留下的“假”珠宝。不料,却驱散了夫妻“恩爱”的迷雾。原来妻子爱他是“假”,“假”珠宝货真价实,是妻子用爱情和色相的代价换来的。故事到此也许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没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灵魂。第二个假象又出现了:他知道珠宝是真之后,对妻子的贞洁产生怀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极、羞愧难当。然而,当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钱人悠悠然的样子,羡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顾一却的把妻子的项圈和另外的珠宝全买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这时,先前的震惊、羞愧、伤心、全被他对金钱的贪欲扫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骗手段所获得的珠宝,而且恬不知耻地以此夸耀于人。至此,爱情、家庭、名誉……一却都是假的,惟有珠宝,惟有金钱才是真的,他能够主宰和役使一却。

⑶ 莫泊桑式结尾和欧亨利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式结尾和欧亨利式结尾如下:

1、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2、所谓欧亨利诗的结尾,通常是指小说在文章结束时突然使人物心境发生意外变化,或主人公命运突然逆转,发生意外效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结局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发人深思,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式的结尾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觉得茅塞顿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神采奕奕的人在深夜搭上出租,跟司机交谈融洽,中途司机打开广播放着出租车杀人魔的事情,出租车司机表示无感,结果下车的时候那个神采奕奕的人就是那个杀人狂魔。

欧·亨利

欧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

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⑷ 莫泊桑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我的叔叔于勒》中未见时盼望,遇见后害怕,确认后躲开,情节的跌宕变化,就充分展示了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莫泊桑式结尾的魅力。

第一,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奇感,给人巨大的心灵撞击。

第二,给人想象的余地、思考的空间。

第三,又在“情理之中”,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人物性格的逻辑。

第四,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主题。这类结尾方式,除了《我的叔叔于勒》外,在《项链》等小说中也多采用。

写作特点:

莫泊桑短篇小说思想性的另一颇具特色的内容,是对小人物、公务员、雇员的人道主义的同情。由于莫泊桑本人就是公务员行列中的一员,他对小公务员虽不乏讽刺与嘲笑。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善于以白描的笔法进行勾画是他的特长,而以丰富鲜明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绘,亦是他才能之所在他摒弃华丽的辞藻,使用最规范的语言,追求“一个字适得其所的力量”。

⑸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la serre》和《le Vengeur》中文标题是什么

La serre是“暖房”或“花房”
Le Vengeur是“复仇者”

⑹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花房》中为什么最后勒莱布先生瘦了

每天晚上“运动”

⑺ 莫泊桑式结尾是什么

莫泊桑式结尾指的是他在结尾会借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情感。而且莫泊桑还会注意到首尾呼应,在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必定会有所呼应。这是莫泊桑式结尾最典型的特征。

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突然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让路瓦栽夫人巧遇佛来思节夫人,并得知让她和丈夫整整化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三万六千法郎)的那挂项链竟是一挂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真是石破天惊,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莫泊桑的小说主要特点

莫泊桑的小说主要特点就是在结尾处,小说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小说开篇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发出来的,但是越往后,故事就越深刻,所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也就是由点到面。因为莫泊桑擅长写人间冷暖,小说中提到的事件也是社会真实的写照。

所以即便是在小说结尾处,他的内容也很真实、平淡。莫泊桑在小说的结尾处追求客观,尽量不加入自己的思想。莫泊桑不会把自己的思想以及个人生活放到小说中。

但莫泊桑在结尾处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发现哪些是令莫泊桑憎恶的,像小资产阶级,莫泊桑将此类人放在小说中,就会将自己的厌恶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在小说中,厌恶的情绪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这虽然是莫泊桑所厌恶的,但在小说中描写的厌恶并不是莫泊桑本人所发出的感想,而是人物角色本身就是带给人一种厌恶的情感。这种倾向性的表现贯穿莫泊桑小说的全部,莫泊桑式结尾也同样是这种表达。

⑻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到底有什么魅力,它的结局有什么深意

盖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和三本游记。他的主要成就是大量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是杰出的,在世界文坛上也是杰出的,具有典范意义。因此,有人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森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小说生动细致,把人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都是用犀利的文笔写小事情、小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发人深省。读过莫泊森的短篇小说后,我感到幸运的是,我没有生活在莫泊森描述的社会中。学生们,在空闲时间,读读莫泊森的短篇小说。他笔下的主人公也许并不美丽也不富有,故事也不太曲折感人,但却有力深刻,包罗万象,像一面世界大事的镜子。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⑼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它主要叙说的内容是什么呢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作品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写的这个作品为读者活灵活现出了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许多画面,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人探索法国上流社会留下了一定线索。通过阅读这本小说读者能感受到莫泊桑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吸引人们的独特魅力。莫泊桑短篇小说描绘的生活面十分广阔,他们构成了整个法国社会的全景图,在这本小说当中,对当时社会中各事物,各种现象形形色色之间的方面都有着形象而又深刻的描绘,社会每个阶层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刻画。对法国城乡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也展现出了真实的写照。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⑽ 莫泊桑的一些小说,帮忙分析一下主要思想,能说多少是多少

一.以小见大,由点及面

鲁迅先生在比较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式样时认为短篇小说的优点是“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说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说不该成为长篇小说的压缩,它的长处在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部分到整体的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在这点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他常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

赞扬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他很少在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中,全面地展开法国各阶层人民反抗普鲁士侵略军的斗争,他多半写其中的一个插曲。例如《蛮子大妈》,这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普通法国劳动妇女,她丈夫因私猎被警察击毙,相依为命的儿子在两国宣战后从军,她一个人孤单在家。普鲁士军队开进村子后,派四名年轻士兵住进她家,起初她跟他们相处得不错。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儿子被普军炮弹炸成两段的噩耗,就在当天夜里点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鲁士士兵烧死了。小说特别突出“蛮子大妈”临刑前的一幕:她同时拿出两张纸,一张是报告儿子牺牲的信件,另一张是她记下四名普国士兵姓名地址的纸单。他要求通知他们家里,并对普军军官说:“您将来要写出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是我干的……请您不要忘了。”然后从容地等待处决。

小说截取了普法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断面,生动反映出法国人民对侵略军的深仇大恨,更可贵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这场战争的危害。当普军侵占法国领土时。法国人民协同法国政府奋起反抗,是正义的爱国行为,值得歌颂,但这次战争归根结底是由于两国统治者争夺欧洲霸权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国人民,也包括普鲁士人民。两张纸就是这种实际情况的凝练而巧妙的艺术概括。

其次,在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上,莫泊桑不制造离奇情节刺激读者的好奇心。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真实。他从一把伞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义哲学;用一根绳子绕出一个趋炎附势荒唐混乱的世风;不见了一串项链,引人寻找小资产阶级丢失的淳朴(《雨伞》、《绳子》、《项链》)。

二.冷眼看人生,客观写世界

莫泊桑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他的每片短篇小说都是一幅幅生动的法国生活风俗画。他的短篇小说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表达这种倾向,尽力做到客观、冷静。但是小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激情,它的激情隐藏在内容之中。“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界露面一样。”恩师福楼拜的这句话对莫泊桑产生过较大影响。

在更多时候,莫泊桑把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之中。譬如,他对自己所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的态度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1881年2月15日在巴黎《新杂志》上发表的《在家里》写出了一桩奇特的家庭变故。工作多年,刚刚得到勋章的老科员伽辣汪90岁高龄的老母,突然在饭桌上病故。随后,许多有关联的人员都卖力地表演:诊断医生不顾人家死活,自己先闹一顿饭吃。邻居剃头师两口子为了要不要去看望而吵架。儿子虽到处诉说自己的悲伤,目的不过是“去引起别人的吊慰,使自己变为若人注意”。媳妇是单打老太太主意,终于在财产竞争者——丈夫的姐姐到来之前,怂恿丈夫把老人的美女玩球挂钟和大理石前的五斗橱抬到自己屋里。哪料,第二天儿子发出讣告,又开始吃饭时,老人竟“死”而复活——原来只是一种昏厥症。众人正吃惊,老人的女儿和女婿来了,老人因为已经知道儿子、媳妇的行为,对女儿特别亲热,结果又引起媳妇和女儿、女婿的一场混战。在上述情节和场面中,作者用辛辣的笔调勾勒出各色人物脸谱:吝啬的老母,贪婪尖刻的儿媳,怕老婆,爱虚荣,假情义的儿子,凶神恶煞般的女婿和贪心的女儿,骗子似的庸医,“看死人来求自己开心”的吊客……把小资产阶级市民自私、狭隘、庸俗的特点揭露得淋漓尽致。从中,读者认识到当时法兰西社会风气的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正是作者流露的“倾向”。读者还可以产生对这个社会制度的怀疑和否定。而这种“倾向”是通过作者冷静的、纯客观的叙述体现出来的。

莫泊桑如此这般冷眼看人生,客观写世界,并没有妨碍或减弱他的倾向性的表达。相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更加打动读者。

三.工于构思,巧做文章

构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又一大特点。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说生动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说常常像故事一样娓娓动听,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设计的妙笔。有时,正在缓慢进展的情节会因为一个细节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场面。人物和主题从中得到深刻的表现。有时先制造重重迷雾,故意将读者引入歧途——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做出种种猜测,而结果却全然相反。几乎每篇都新颖别致又存在一个共同点:入情入理,真确可信十分自然朴实。为了实现精巧和自然相统一的艺术构思,莫泊桑出色的运用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这里选以下2点重点分析。

1.设计疑笔,使情节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当真相揭开时给读者造成一种深刻难忘的印象。

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的是《珠宝》。小说刻画了一对平庸的“小人物”夫妇,他们爱金钱胜过爱一却。小说布下两个疑阵: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小说开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间感情融洽、笃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具有一种安琪儿式式的纯洁风范”。婚后凭“巧妙的经济手腕制家”,使丈夫“过着一种难于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于相遇六年后,他之爱他甚于初期”。随后,轻轻点出妻子的缺点:爱看戏和爱假珠宝。但突然之间,她看戏着了凉。“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后,她害肺炎死了”。于是,一却都由这关键的一笔而发生变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虚,而且经济窘迫。过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资,现在只供他一人花销都不够。他无措了,借债,追求金钱只好在发薪前去卖妻子留下的“假”珠宝。不料,却驱散了夫妻“恩爱”的迷雾。原来妻子爱他是“假”,“假”珠宝货真价实,是妻子用爱情和色相的代价换来的。故事到此也许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没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灵魂。第二个假象又出现了:他知道珠宝是真之后,对妻子的贞洁产生怀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极、羞愧难当。然而,当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钱人悠悠然的样子,羡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顾一却的把妻子的项圈和另外的珠宝全买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这时,先前的震惊、羞愧、伤心、全被他对金钱的贪欲扫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骗手段所获得的珠宝,而且恬不知耻地以此夸耀于人。至此,爱情、家庭、名誉……一却都是假的,惟有珠宝,惟有金钱才是真的,他能够主宰和役使一却。

“珠宝”所揭示的事实和道理,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司空见惯的最寻常的生活现象和逻辑,莫泊桑的本事是化平淡为新奇,写出了这篇真真假假,以假衬真的故事,而且剖析了人物的灵魂,所以才会令人读了“啼笑皆非”,慨叹不已,这就是作者运用疑笔进行构思所产生的艺术力量。

2.借力于“巧”,这种“巧”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统一。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相当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缺乏故事性的,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其原因在于作者铺砌摒弃了平铺直叙,采取两种巧合方法,从而更加强烈和深刻地表现小说人物的命运和主题思想。小说开始并不去写于勒,极力渲染的倒是兄嫂家庭的困窘和全家急切盼他回来的心情。紧接着,又概括插叙于勒的历史,他先前如何挥霍金钱成为全家的“恐怖”,而后又在外面混得不错,变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这些描写都为于勒在基本情节中正面出场蓄满了气氛,造足了条件,使读者急于知道他能否回来,回来后会怎样。但揣摩透了作者心理的莫泊桑并不急于回答。他故意剪断了于勒的线索转而写上文交代过的另一条线索。即写二姐的婚事。莫泊桑不露痕迹地一笔写来,终于让于勒在全家去哲赛岛旅行所乘的海轮上突然露面,并且被兄嫂认出。但是十几年来全家千呼万唤,望眼欲穿的于勒,把时来运转的希望全寄托在他的身上的于勒,此时竟败落成一乞丐模样的卖牡蛎的人,太出人意外。然而,这种意外含有合理成分。于勒被兄嫂赶到美洲后的兴败,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风雨飘摇,可上可下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共同命运的真实写照,也完全合乎作为这个阶级的“败家子”的于勒的性格发展规律。莫泊桑忠于生活,忠于人物性格,使巧合的运用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合理性,而他在叙述中所作的渲染、铺垫。则是保证上述情节偶然性与必然性,出人意外与合情合理,精心设计与自然平实相统一的必要的艺术处理方面的因素。

莫泊桑的艺术构思,体现了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一方面要使作品具有独特性,要调动起伏、真假、巧合等艺术表现方法,造成一种偶然、一种特殊、一种意外……另一方面,还需运刀动斧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这样的艺术构思必须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结构形似。他的结构,从叙述方式看,既采用由原因推向结果的顺叙式,又采用由结果溯原因的倒叙式,还有插叙之中再杂倒叙。从结构手段看,许多篇章在情节的主干以后,还在开头设有“引子”,结尾也多有照应。这不是莫泊桑的独创,而确实是他结构小说时最喜欢用的一种手段。

四.准确而传神的细节描写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他的短篇小说里,细节的描写既准确又传神,他的短篇小说里许多人物之所以能够站起来给人留下经久不灭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细致的细节描写有关。

莫泊桑很善于通过特征性的典型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态度,自己的社会观点和美学理想。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就含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他善于选择和提炼典型化的细节,因此他的作品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落笔不多,却能跃然纸上学习栩栩如生。故事的情节展开并不曲折复杂,却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道具派大用场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细节描写的“特技”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莫泊桑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曾运用过雨伞、绳子、跳蚤、项链、珠宝等道具。而运用最成功的是《项链》中的那一串改变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项链》中的这串项链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比《雨伞》中的那把雨伞,《绳子》中的那根绳子,显然更重要。小说前段归结到借项链,转折段起因于丢项链,后段是为了赔项链,结果发现原来是假项链。在故事进程中,这串项链每一次出现,主人公的悲剧都有一次新的发展,在作品结构中,他又将各部分自然、紧密、有机地沟连起来,浑然一体。

最后说一说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语言。他的 短篇小说的语言是准确的、明晰和生动的。曾经使托尔斯泰和法郎士赞叹不已。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如果用几个词简单加以概括的话,那就是:简练、精致和优美。

热点内容
斗罗大陆小舞唐三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5 06:11:05 浏览:594
免费全本小说一嫁大叔桃花开 发布:2025-07-15 06:06:36 浏览:543
总裁追妻火小说 发布:2025-07-15 05:41:50 浏览:700
刑侦推理经典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5 05:39:35 浏览:254
类似女总裁的私人助理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05:38:47 浏览:978
小说重生创业时代公子不歌 发布:2025-07-15 05:31:35 浏览:231
恶魔总裁的契约娘子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5 05:20:36 浏览:706
名门总裁神秘妻小说全本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15 05:11:30 浏览:104
矛盾的优秀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15 05:04:05 浏览:851
都市系统爽文小说200万字以上 发布:2025-07-15 05:04:00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