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讲揭画的短篇小说

讲揭画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1-29 03:55:20

1. 蒲松龄的小说《画皮》讲述的究竟是个什么故事

蒲松龄济南府淄川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一位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就是蒲松龄。而《画皮》的故事就是来自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当今时代,读者们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把那妖精联想成第三者,把陈氏看作结发多年的糟糠之妻。虽然在道德上有很多复杂,但这种比较还是能够让《画皮》的故事在现如今有一定的价值。

2. 短篇小说《画》

他在看那个女生的眼泪,一副名画前,站着30而立的男子,西装革履,风度和气场引来画展服务人员驻足,当然还有她。

“辰,是你吗?”

提着电脑包的女子有些害羞,还好他们之间身高差不太明显,否则真不知如何处理这气氛

“哦?是在看我吗?”

男子的目光依旧未曾离开那幅画,侧颜流露着凉悲

“额…对,是的,我……”

女子将电脑包换到另一只手拎,莫名的,突然有些沉重,沉默……

“还来这里做什么?”

男子不屑的转过了头,面对着眼前的女子,心底一丝刺痛划过。

“所以,这么多年,你每年的双11都会来这里等我?对吗?”

女子两行泪落,望着他的脸向右移开

“你想多了”

男子转身欲离开

“辰,我对不起你,六年前我因为疾病独自做了决定离开了你,这幅画,我知道你为我画的,你会留着,你说过有一天,你会把它展览到全国最爱这幅画的人的故乡,这样,每年的双十一,我们都不会孤单,我们都会在爱里度过,离开你以后,我痛不欲生,我带着这幅画的影印照片,花了五年半的时间,走遍了全国,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当地找最爱这幅画的人,想找到你的展览地,可我,可我没想到,这个最爱这幅画的人是你,你把和我在一起的城市当成了故乡,我不知道,这六年,你一直没有离开。”

女子泪落如雨,心痛的难以自已,她不知道,这就是她们错过了六年的青春,那么轻易,那么容易。

“婧、我知道你健康就好,这六年,我没怪过你,Farewell”

“辰,别走好吗,我爱你,呜呜……”

女子痛哭挽留,男子背影遮住了画馆唯一的光,身影越拉越长,转角处,男子的右手努力捂住咳出的血向门外奔跑,依旧滴了画馆一地。

3. 关于国画的简短小故事

1、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4. 求一本男主想画女主的果画,还想和女主结婚的短篇小说名称

男主是一个画家挺有名的,喜欢上了女主。
小说的名字是:《裂锦》

5. 《画皮》的故事是什么

翰林学士王安旭,与妻子陈月慧住在门高宅深的「玉琼苑」,此乃皇上所赐的状元府。王安旭在官场上不但很有才名,还有画名,他所绘的仕女图,以妻子画眉所用的黛绿及胭脂作颜料入画,因此画中的美人都栩栩如生!达官贵人,皆以求得王安旭的画为荣。

王安旭妻子陈月慧是名闻京城的官家小姐,父亲官至翰林御史,不单才貌出众,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但由于所嫁的夫君倜傥俊逸,才华举世无双,总是招来了不少女子的青睐,弄至月慧成了善妒、疑心病重之人,终日神经兮兮的!一次,见近身丫头紫嫣对旭含情而笑,月慧即借故冤枉丫头偷其玉钗,没想到这丫头个性倔强,竟投井自尽以示清白!

自从丫头紫嫣死后,月慧在家中遇到连串怪事,例如,梳妆台上的东西经常被搞乱;最喜欢的衣裙不翼而飞;刚绣好的图案翌日会变成另一个花样;更甚者,月慧常在半夜听到凄然的鬼哭声...慧起初仍安慰自己,一定是自己在疑神疑鬼。

未几,连屋里的下人都暗地里窃窃私语,说在水井中见到鬼影,月慧越想越心惊,渐渐地,眼内经常闪现幢幢的鬼影,让她怀疑是投井的丫环阴魂不散,告知旭,旭反指慧疑心生暗鬼!

一日,慧对镜梳妆,描眉时,突见铜镜中自己的一张脸竟然没有五官,只有一张空白的脸!慧吃惊再细看,却见镜中的白脸,变成了一块烧得熔烂的鬼脸,慧吓得魂飞魄散!其实慧所见到的一切怪事,并不是丫环的鬼魂作祟,而是梅的鬼魂回来报复。

旭为求令慧心安,请来和尚打斋超度丫环亡魂!做完法事,家中似乎安静了些!

一日,出使西域的御史史达明凯旋归来,史乃月慧之表兄,慕名旭之画功,前来求旭为他画一幅美人图,旭婉拒,史即出示一张画“纸”给旭看,旭瞄了一眼,觉得此“纸”并无特别之处!但史请旭用手轻抚此“纸”,旭伸手一碰,觉现此“纸”细滑如脂,柔软如棉,细腻得彷如少女的肌肤!旭觉得奇怪,问史这是什么“纸”?史回答这并非纸,而是“人皮”!是他在西域时从一个波斯商人手中购得!史认为要是用这张“纸”勾画美人,一定会栩栩如生!旭于是答应为史作画!

旭对着那张人皮纸,下笔,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总是闪现出梅的模样...

旭终于完画,画中人有点像梅,但比梅更胜三分,看到画中人楚楚动人的模样,旭很喜欢,旭偷偷地把画藏起来,史几次询问,旭都推说仍未画好!慧奇怪旭明明完画,为何不肯交出,及后发现旭经常“轻抚”画中人出神,非常嫉妒,于是暗中把画送去给史!

史收到画,见画中美人有闭月羞花之容,竟也爱不释手,对画喃喃自语,谓此生要是能得到如此美人,宁愿折寿,至夜阑人静,仍对画自饮,昏睡间,看见画中美人现身,自称是画中仙人,感谢史让旭把自己画在纸上,向史敬酒,史大喜过望,喝个不停...翌日午时,当史醒来,发现画不见了!

旭得知慧把画送去史家,非常无奈,没想到翌日,史竟找上门,谓那画不见了,问是否被旭取走,旭否认,二人百思不得其解!

某夜,下着滂沱大雨,旭喝完喜酒,乘马车归来,于离家不远的转角处,见一白衫女子,打着雨伞,挽着包袱,哭得凄凄惨惨,状甚可怜,旭卷起车帘探个究竟,与女子打个照面,只见女子梨花带泪,美得让人屏息,但是,这一张脸孔,与先前他所画的美女竟然长得一模一样!旭吓得慌忙逃走!(别以为旭是因为见到画中人,惊吓过度,实则是该名女子与梅三娘长得很像,旭以为见梅鬼魂才慌忙逃去!)

旭半夜遇见画中人,忐忑不安。向史打探失画之事,史说当晚自己喝到半醉,画中美人突然现身,自谓是画中仙人,感谢史的大恩,向史敬酒!旭于是安慰自己,也许当晚遇见的并非梅的鬼魂,说不定是画中仙女呢?

同僚朋辈常投柬邀旭出游、聚会,旭每次必请得慧的允许方才赴约。一日,朋友邀旭游湖,慧准其往。

旭和友人泛舟湖上,惊见画中仙女(梅)竟在另一画舫上,两舟擦身而过,旭为之心动!

一日,慧请旭入宫为即将远嫁西域的公主画像。原来公主乃慧之表妹,慧母之亲妹所生,公主慕名求画,希望在远嫁之前留像给母,以作安慰。但旭入宫,还未动笔,公主却因一点小事发脾气不画了,旭只见了公主一眼,但就凭这一眼,回家当晚即能把公主的肖像画出,慧取画进宫,姨母及公主对旭才华啧啧称奇!

旭无法忘怀画中仙女,再到湖边寻找,终得见!旭探问其身世,女的托言是天上仙女,因看到旭所绘的美人太美,不能自持,仙魂竟然走入画中,现在仙魂被困在“纸”内,成了肉身,无法返回天上!旭半信半疑!女的还说如今成了凡人之躯,竟无处容身...旭渐渐放下戒心。二人互诉爱慕之情,于是旭请梅跟自己回「清林别院」,那是旭读书作画的地方,暂且安置。

时正值梅花盛开,梅看着这一景致,百般滋味,旭甜言蜜语,拥梅入怀,二人缠绵,现实与过去的缠绵交织,拟幻拟真!旭讲出“望梅止渴”的成语,以代表对过去自己所喜欢的一位女子的思念...梅困惑,竟然质疑旭或许不是当日杀害自己之人,感受到旭的深情,泪水潸潸而下...

旭表现对梅一片痴情,梅再度深陷!

旭把梅收藏在别院,惟恐月慧发现,行事小心紧慎!适值慧的姨母要旭替其画观音像,旭于是借口要在别院专心作画,经常留宿别院!说也奇怪,旭发现用于绘画的颜料经常不见了。

然齐人之福不能久享,慧终于察觉旭行径神秘,遂潜入别院窥视,发现梅的踪影,但随即飘忽消失在瞬间,慧心中疑惑,质问旭,旭狡辩搪塞过去。翌日,慧借故突击书斋,但无所获!

一日,旭到侯府贺寿,侯王爷请来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要道士变法让大家开眼界!道士推却不过,于是在纸上画了八仙,再令八仙从纸上纷纷现身,向侯爷贺寿!举座惊叹!

旭惊见道士作画成物,请教之,道士笑言乃游戏之作!道士细观旭,指旭身上有鬼气,必是遇上了鬼物!旭表面支吾,但心中仍有所忧!

旭心中起疑,于是当晚,暗中潜回书斋,窥探梅——只见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子,身上穿著梅的衣物,一手扶着脸皮,一手拿着画笔,一笔一勾,把眼睛眉毛嘴巴细画一番,画好后,往脸上贴!女子刚好转过头来,一看,正是梅!旭吓得拔腿奔跑回家!

旭从此不敢再踏足别院,慧见旭神色不妥,探问,旭仍隐瞒!当晚,旭足不出户,整夜不敢入眠,吓了一身冷汗。翌日清早,旭即前往找那位道士,向道士求救,道士给旭两道符,吩咐旭一道贴在房门,另一道则随身携带!

梅在别院久候不见旭至,于是登门找旭,见房门贴着灵符,吃惊,想旭可能已经发现真相,恼怒,随即施法,把符烧掉,但同时梅也被灵符所伤,因为旭身上有护身符,梅无法亲近!

旭以为道士所赐的灵符能够护身,稍为安心,但梅的鬼魂终日仍在旭家徘徊闹事,令慧感到屋内阴魂不散,一日,慧梳妆时,又在镜中见到自己五官尽失,只剩一张白脸,终忍无可忍,斥喝哪里来的野鬼,为何三番四次捉弄她?梅反叫慧去问旭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慧质问旭,旭诡辩一番,不尽不实:旭称和慧相识前,曾在杭州结识一名妓,只是一夕情谊,但对方苦缠,追至京城,并以上吊要胁旭娶之,旭不理会,结果对方果然上吊自缢!

慧半信半疑!

慧突然觉得自己对于旭的出身及过去,所知甚少,每次问旭,旭总是含糊其辞。

一日,梅鬼魂借机上了慧身,设法哄旭将身上的灵符除去,旭不虞有诈,除了护身符,梅遂现身将旭抓走!

旭被梅禁锢在清林别院,被逼与梅朝夕共对!

慧为救旭,找来道士,在别院作法!没想到梅因累积怨气太深,厉害无比,道士也无招架之力,梅并以旭之性命相胁,如慧再带妖道魔僧前来捣乱,即先杀旭!更叫慧不要为这一个负心汉伤心,因旭只贪其家世,非为爱慧!

旭竟然套出梅的弱点,梅因为生前被火烧死,惧火,旭设法纵火,熊熊大火吞没整所清林别院,梅虽为厉鬼,但仍然无法克服火光,终不敌!旭乘机逃走。

梅被道士镇压在七重塔内,哭求道士手下留情,皆因自己生前被旭杀害,才化成厉鬼前来报仇,希望道士助自己沉冤,还一个公道!道士甚同情之,遂将藏梅鬼魂的七重塔收在铜鼎山内。

事情件好象告一段落!旭对慧极力补偿,但慧始终不安!

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旭是一位真正的机会主义者!

机会又来了,公主远嫁不久,丧夫而回!公主召旭作画解闷,日久生情,公主表示愿意下嫁旭,惜旭已有妻室,自己堂堂公主怎么可以做人妾侍...

若能娶得公主,攀升为驸马,晋身皇室,那么人生、仕途将会更上一
层楼,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旭开始厌弃慧,思前想后,旭设计杀害慧,步步逼进,幸慧逃脱...

慧逃至铜鼎山一山洞内,躲藏起来,旭在洞外堆上柴草,点火烧洞,更以大石封洞,欲活活烧死慧!慧在无路可逃之下,发现放置在洞内的七重塔,塔内传出梅的声音,于是慧打开塔盖,放出梅,梅终杀旭!

慧烧伤,梅笑言可以教慧画皮...

6. 《画皮》讲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

《画皮》的故事出之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说的是太原一个叫王生的人路遇一绝色佳人,言说自己为“逃婚”而离家出走,王生贪婪女色而引入家中书房内藏匿,日夜与其狂欢。一日,王生外出遇一道士,道士说他面带鬼色,问他是否接触邪魔,他矢口否认,并认为道士是为了讹钱才故意说这些话的,可他终究心中狐疑,于是越墙进入书房院内,隔窗观察动静,结果他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在桌子上画人皮,他吓得屁滚尿流,从水阳沟里逃回老婆屋里。

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美国就经常披着“民主自由”的外衣,满世界杀人越货,而一些国家和人群却不能认清它们的险恶用心;因此要想击败它们就必须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一但时机成熟再发起全面反击,直到消灭它们为止。

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画皮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这个故事在蒲松龄的笔下一开始就是带着寓言味道,各有私心,各有所图的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都陷入了困境,直到丧失生命,无论是画皮还是王生处境其实都是一样的,并不像电影和电视剧里的表面上是人在上风,实际上鬼在控制层面。

在蒲松龄的故事里,不论是有法术还是没有法术,只要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其实都是丧失了“心”的人,都一样会走向绝境。印证了一句话:画人画虎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7)讲揭画的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画皮》又称《鬼画皮》、《画皮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之一。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用彩笔绘画的人皮,装扮成一个令人心爱的美女,耍弄各种欺骗手段,以达到裂人腹、掏人心的目的。

后来,恶鬼被一个道士识破,在木剑的逐击之下,逼得他最终脱去“画皮”,露出本相,而被一剑除掉。这篇小说的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理当是告诫男性不要被美色所惑,以免被披着人皮的恶魔所害,后来这一故事还被现代人翻拍成影视剧作品。

8. 画壁讲的什么意思

画壁讲的是书生朱孝廉赴京赶考期间,误入壁画仙境的奇幻历险故事。《画壁》是由陈嘉上自导自编的古装奇幻电影,改编自《聊斋志异》,是一篇带有浓重佛教意味的哲理小说。
《画壁》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该故事主要讲述了清代朱孝廉与图画中散花天女的离合,表现了凡人向往奇遇的美好愿望和幻境消失的怅然之情。全文似真似幻,诞而近情,文清并茂,姿趣横生。

9. 画壁与画皮是同一个故事吗

画壁与画皮不是同一个故事。

1、《画壁》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中国古典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清代朱孝廉与图画中散花天女的离合,表现了普通人冒险的美好愿望和幻灭的悲哀。全文似梦幻般,诞而近情,文清并茂,姿趣横生。

2、《画皮》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鬼魂,穿着彩笔绘画的人皮,扮成可爱的美人,耍花招,以达到裂人腹、掏人心的目的。

后来,恶鬼被一位道士发现,在一把木剑的攻击下,恶鬼被迫脱去“画皮”揭露真相,死于剑下。这部小说意蕴深远,发人深省。



(9)讲揭画的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画皮》和《画壁》的创作背景:

清初,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小说空前盛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更多地从历史故事、神魔世界转向现实社会。蒲松龄出生于明清混乱时期。从小就热衷于讲述神仙、鬼怪等奇怪的故事。蒲松龄将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挫折导致的“孤愤”、“狂痴”的生活态度融入作品中。

蒲松龄收集民间故事,并用荒诞的历史轶事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将有一章集结为《聊斋志异》。《画皮》和《画壁》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两篇。

10. 解读名篇|画魂——小说《地狱变》主题解读

读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有种听单田芳说书的感觉。他的小说文风阴郁诡异用词雅致,叙事气定神闲娓娓道来,行文凝练透着浓浓和风,字里行间尽显邪魅之气。读完他的小说,常常感到后脊背有凛冽的阴风吹过。比如这篇《地狱变》。读这篇小说过程中,我先是鸡皮一地,不由生起强烈的窒息感,窒息感过后又深感震撼和敬畏,放下小说时苦涩与怜爱之感袭上心头。好吧,不得不说,芥川是个典型的日本人,小说写得真是好,很喜欢。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从旁观者角度,讲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宫廷画师为画而生的传奇人生。良秀是全国最牛的画师,为人孤傲,不通世俗。他作画态度极其认真,精益求精。宫廷权贵让他画一副关于地狱的画作,他不分昼夜苦心创作,不料却引来一场杀身之祸。随着故事的起伏推进,良秀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傲——怪诞——卑微——忍痛——壮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经过几个月呕心沥血地苦心创作,《地狱变》终于画好了,看者无人不生敬畏之情。然而,画师良秀却自杀了。

《地狱变》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下面,试着谈谈我读完这篇小说之后的心得。

一、艺术与伦常的关系。两者冲突时,艺术家选哪个?

读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亮与六便》那个主人公——“画疯子”思特里克兰德。天哪,良秀和他简直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孪生兄弟啊——都是其貌不扬,为画痴狂,为画而生,最终为画而死。两人为画画舍弃一切,看似毫无人性,这疯狂劲,何其相似!

良秀是宫廷画师,才华横溢,一身傲骨,放荡不羁。但即便是全国最牛的画师,他也不过是一个画师而已。画画既是他最热爱的事情,也是他的本分。要画,就要画出别人无法超越的绝世精品。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为了画好画,他干出了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荒唐事:为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他去街头临摹死尸腐烂的脸和手,用铁锁捆住徒弟画他痛苦的表情和姿态,等等。为了画出真实的地狱惨景,他向权贵提出想火烧槟榔毛车的过分要求。他的请求被采纳了,不料,大火烧起来时,他却亲眼目睹了女儿被捆葬身火海的惊悚骇人情景。看着女儿被大火一步步吞噬,他的表情先是震惊,继而痛苦,待女儿灰飞烟灭后,这时他脸上居然出现了神性、庄严和欢悦之情。女儿被烧死了,他的《地狱变》也终于完成了,画面逼真得令人震惊。画完这幅画,良秀上吊自杀了。

良秀一生都在追求完美,然而追求完美是一种病!可这种病,对于病人而言,偏偏又是那么迷人,甘愿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莫扎特累死在谱曲上,路遥累死在码字上,欧阳锋疯“死”在练蛤蟆功上,程蝶衣拔剑自刎于戏台上。热爱什么,往往就会死在什么上,似乎成了一个魔咒般的规律。初看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了解了背后的原理, 这些行为,不足为奇。说到底,无论绘画、音乐还是文学,任何艺术都是作者自己自我交流的一种外显形式,别人看不懂听不懂不理解,很正常。一旦有人能看懂听懂理解,那这人无疑是艺术家的知音了。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他们在精神上达到同频共振,其感受妙不可言。从某种程度说,艺术品就是艺术家自嗨之后的高级产物。所以唯有真正热爱孤独享受孤独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唯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物我合一,人境不分,持久地专注于同一件事,不受任何外界打扰,将自己的心血全然倾注于热爱的事物,才有可能创造出撼动人心的、一流的艺术作品;天性爱热闹喜人多的人,已失去了深度思考的独立空间,不具备成为艺术家的先天条件,只能作吃瓜群众。因为今年一直在读契科夫小说,一直在听中岛美雪歌曲,对“何为专注”感受特别深。这两人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热爱的事情上,专注而且勤奋,所以才能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想任何领域里的杰出人物莫不如此吧。从这个角度讲,还是挺理解良秀的。但良秀为画《地狱变》渐渐走火入魔,连做梦都梦见地狱惨景,后来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了。尼采说,你凝望着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所以完成画作后(以付出女儿生命为代价),上吊自杀是他的唯一的宿命。他的一生也可以理解为不作死不会死。令人惋惜。

面对艺术和伦常冲突时,真正的艺术家一定选择前者。太多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了。个人觉得如果实在不能理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之外的所作所为,只要告诉自己“艺术家嘛,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啊!”似乎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面对真正的艺术家,的确不能用常人思维去解读,呵呵。其实,灭绝伦常这种疯狂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某一个领域,它可能发生在任何领域里。梅里美有篇小说是讲基督信仰与伦常冲突的。故事主人公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故事结尾,为了确保自己信仰的纯洁性,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清誉,父亲动手杀了做坏事的儿子。

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学画画的人比较疯狂。原因是在网络上接连看了两个人物介绍:一男一女,本来都是普通人,男的是卡车司机,女的是餐厅服务员。这两人因为痴迷绘画,分别半路出家,开始独立创作之路,不但画出很多很不错的作品,还搞的动静挺大,吸引了专业的艺术机构的目光和投资。也因此,他们走上了真正的绘画创作之路,很了不起。

为什么绘画领域像这样的“画疯子”特别多,而相比之下文学、音乐等领域好像稍微少一些呢?这真是个很奇特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猜想也许这与人的视觉感受有关:绘画视觉冲击力比文学和音乐要直接和强烈得多,更能诱发人内心的自我表达欲望吧,所以画画的人感情会更热烈更奔放更易冲动,也许吧。

二、权贵与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小说里,良秀的女儿是最大的牺牲品。文章前半部分不惜笔墨,花了很大篇幅在描写她的善良、美丽和纯洁,又写良秀如何如何疼爱他这个独生女等等,这些都是为后文做铺垫,极力渲染结尾处她被宫廷权贵捆在车里活活烧死的惨烈景象,前后文形成强烈对比,达到憾人心魄的悲剧效果。良秀女儿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无论宫廷权贵到底有没有强奸她,她的身份地位早已决定她的命运必将悲惨。

在宫廷权贵面前,画师良秀不过是的供人取乐的玩物而已。任你再才高八斗,铮铮傲骨,也不过是个小小蝼蚁,死不足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宫廷权贵表面答应良秀的烧车请求,目的却是要故意整良秀,杀杀他的傲气,所以良秀女儿竟被捆在车里,活活烧死。这里达到了小说的第一个高潮。权贵本以为这样可以狠狠惩戒画师的傲慢做派,让他臣服于自己,同时也让不屈从于他淫威的良秀女儿受到最严酷的惩罚。哪知画师脸上最后竟露出神性和庄严之色,这时作恶的权贵居然吓得瑟瑟发抖丑态毕现。这个细节把小说再次推向高潮。这实在是对集权势力的极大讽刺。

三、关于报恩与忠诚

良秀的女儿在王府里曾经救过一只小猴子,从此小猴子以她为主人,形影不离。在女儿被人侮辱时,小猴子想方设法搭救主人;当女儿被大火包围之时,小猴子又意外出现,跳入火海之中,自愿殉葬主人。这种知恩报恩的精神,很东方,很感人。在此,小猴子的行为与良秀本人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让读者唏嘘不已。

《地狱变》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优美、震撼心灵、引人深思的优秀小说。小说伏笔众多,几处暗示设计得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的创作苦心可见一斑。尤其是结尾火烧大车活烧美女的惨烈场景,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毛骨悚然。足见作者写作技巧之高超。建议最好不要在夜晚读这篇小说,不然可能会彻夜失眠。

小说开篇就提到秦皇隋炀,提到佛教,那种顶礼膜拜之情,溢于言表。可见,芥川对中国古典文化绝对是真爱。这也使得作为中国读者的我,读到这篇小说时感到分外亲切。还有,这篇小说由一个家奴的口吻讲述,表面处处都是奴才口气,实际上却流露出作者对奴性的批判,可见作者有较强的平等意识,赞。以第一人称代入故事情节的小说很多,但这篇却贵在能不落俗套,给予读者以很大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空间,这种写法真的十分难得。总之,这是一篇极其精彩的小说,很值得一看!

2016.12.3

热点内容
免费小说都市透视狂医 发布:2025-07-15 10:32:35 浏览:692
免费活着再见小说 发布:2025-07-15 10:12:30 浏览:112
都市小说题材 发布:2025-07-15 09:59:19 浏览:135
纸飞机小说无删减版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5 09:55:34 浏览:86
比较雷的都市总裁小说 发布:2025-07-15 09:40:19 浏览:765
都市瓷器玩家小说 发布:2025-07-15 09:37:39 浏览:648
2010年总裁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5 09:31:52 浏览:513
唯美言情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09:11:18 浏览:325
霸道总裁的小说最新 发布:2025-07-15 09:11:04 浏览:388
小说调教公主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5 08:58:28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