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篇小说英译本
⑴ 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
鲁迅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集外集》;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1)中国短篇小说英译本扩展阅读
鲁迅文学特点
鲁迅小说文体的突出特点,是富有开创精神。
以《呐喊》、《彷徨》而论,作者根据不同小说内容的需要,为每篇作品精心寻找恰到好处的体式和手法:有的截取横断面,有的直现纵剖面,有的多用对话,有的近乎速写;有的采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记、手记体,有的采用由见证人回述的第一人称,有的则用完全由作者进行客观描绘的第三人称;有的抒情味很浓,有的讽刺性很强,有的专析心理,有的兼表哲理;形式种类极为多样。
正像沈雁冰当年《读〈呐喊〉》一文所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后来的《故事新编》,更属全新的大胆尝试。作者运用古今杂糅、时空错位乃至荒诞、夸张的手法,将神话、传说、历史上的人物还原于凡俗的环境中,寄托或庄严、或滑稽、或悲哀、或憎恶的诸种心态,这是鲁迅借鉴国外表现主义作品而做出的重要创造。
⑵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骆驼祥子英译本(作者为Evan King)网上有吗谢谢!!
1945年,美国人伊万�6�1金翻译出版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改名为《洋车夫》。①成为当年美国纽约著名的读书俱乐部“每月一书”(book—of—the—monthclub)的畅销书。老舍本人评价这个译本“译笔不错”。②伊万�6�1金译本在老舍研究中意义重大。此前,老舍的一些作品已被译成外文,如,日文译本《小坡的生日》(1940年)、《赵子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现代中国短篇小说》(contemporarychinesestories,trans.wangchichen,newyork:greenwoodpress,1944.),……
⑶ 《呐喊》英译本有多少
呐喊》三个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比较研究
2018年2月1日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蓝诗玲英译本以及威廉·莱尔英译本中文化专
⑷ 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蛙》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只因为一部作品。所以不只是因为《蛙》。
不过,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4)中国短篇小说英译本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谟业)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
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⑸ 莫言是什么人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却意外地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同年,莫言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赞扬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2007年,莫言从《检察日报》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4年10月9日,莫言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西路雕塑邀请展,这尊雕塑上的莫言神情憨厚可掬,吸引路人目光,被赞“萌萌哒”。
2014年11月27日,莫言小说《苍蝇·门牙》手稿捐赠仪式在现代文学馆举行。
⑹ 刘以鬯的作品年表
1951年 天堂与地狱 (短篇小说集,香港海滨书屋)
1963年 酒徒 (长篇小说,香港海滨图书公司)
1977年 寺内 (中、短篇小说集,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77年 端木蕻良论 (文学评论集,台湾世纪出版社)
1979年 陶瓷 (长篇小说,香港文学研究社) 1980年 刘以鬯选集 (小说、散文、评论合集,香港文学研究社)
1981年 天堂与地狱 (中、短篇小说集,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2年 看树看林 (文学评论集,香港书划屋图书公司)
1984年 一九九七 (中、短篇小说集,台湾远景出版公司)
1985年 春雨 (中、短篇小说集,香港华汉文化事业公司)
1985年 短绠集 (文学评论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1年 刘以鬯卷 (小说、诗、散文、评论合集,香港三联书店)
1993年 岛与半岛 (长篇小说,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3年4月 酒徒 (金石图书贸易有限公司)
1994年 黑色里的白色 白色里的黑色 (中、短篇小说集,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4年9月 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小说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 蟑螂(英译本) (中、短篇小说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
1995年5月 他有一把锋利的小刀 (长篇小说,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 寺内(小说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年12月 刘以鬯中篇小说选 (中篇小说集,香港作家出版社)
1997年8月 见虾集 (散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龙须糖与热蔗 (小说、随笔合集,北京新世纪出版社)
2000年7月 酒徒 (长篇小说,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年12月 对倒 (长、短篇小说集,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01年2月 对倒 (长、短篇小说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1年4月 打错了 (微型小说集,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刘以鬯小说自选集 (中、短篇小说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年9月 不是诗的诗 (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合集,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 过去的日子 (中短篇小说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2年7月 畅谈香港文学 (评论、随笔合集,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03年4月 对倒(法译本) (长篇小说,法国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
2003年6月 他的梦和他的梦 (小说、散文,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年7月 酒徒 (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 多云有雨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5年4月 异地.异景.异情 (香港文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年4月 香港原创文学丛书 (香港文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模型.邮票.陶瓷 (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译文
1974年 人间乐园 乔也斯·卡洛儿·奥茨原著(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1980年 娃娃谷 积琦莲·苏珊原著(香港青岛出版社)
1982年 庄园 以撤·辛格原著(台湾远景出版公司)
⑺ 有哪些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多次翻译成英文的
元末明实施耐庵所着《水浒传》:英译本为《发生在河边的 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译为《在沼泽地里》。译得最好的是 1938年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赛珠珍)的译本,书名 《四海之内皆兄弟》,
罗贯中所着《三国演义》:美国有位翻译家节译《三国演义》中关羽故事,书名《战 神》。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英译本为《猴》,
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道光 22年( 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它的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英国汉学家 戴维·霍克斯等翻译成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
明代冯梦龙选编《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英译本是《名妓》,颇具欧美小说风格。
清代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英文译成《人妖之恋》。
⑻ 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有英译本英文名是什么
元末明实施耐庵所着《水浒传》,原书早在 300 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在 17世纪的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被译成英、法、德、意、匈、捷、波兰等 12 种文字在各国发,其中,日本就有 18种日文译本。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文,书名《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英译本为《发生在河边的 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译为《在沼泽地里》。译得最好的是 1938年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赛珠珍)的译本,书名 《四海之内皆兄弟》, 1933年出版,连鲁迅在给友人信中都称赞∶“近布克夫人 译《水浒》,闻颇好。”意大利人安德拉斯节译《水浒传》 中鲁智深的故事,书 名《佛节记》;德国人译杨雄故事,书名《圣洁的爱》;节译武大郎与潘金连故 事,取名《卖大饼武大郎和不忠实妇人的事》;节译智取生辰纲故事,取名《黄 泥岗的袭击》和《强盗设置的圈套》。
罗贯中所着《三国演义》,在日本流传最广,不同的日译本有吉川英治《三国演义》,三间评价的<三国志演义》,村上知 行的《全译三国志》。美国有位翻译家节译《三国演义》中关羽故事,书名《战 神》。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早在 1831年就有日译本《通俗西游记》,其后英、西班牙、捷、波、俄等国都有译本。翻译家将书名译得五花八门, 英译本为《猴》,其它译本有《猴王》、《猴子历险记》、《猴子取经记》、《 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
兰陵笑笑生所着《金瓶梅》,从 19世纪中叶 就开始在欧洲传播,欧洲最早译本是苏利埃·德·莫朗的法译本《金莲》,德国 汉学家弗·库恩根的德文译本名叫《金瓶梅·西门庆与其六个妻妾奇情史》;如今,西方有英、俄、西班牙、瑞典、芬兰、捷、南斯拉夫等译本。
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在国外已有十几种文字共 23种主要版本,受到各国读 者欢迎。世界各国较重要的网络全书,都有专条介绍《红楼梦》,美国的《美利 坚网络全书》誉之为“世界文坛的一座丰碑”。《红楼梦》早在乾隆 58年(1795年)就传入日本,但是,最早翻译《红楼梦》的却是英国人。道光 22年( 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它的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英国汉学家 戴维·霍克斯等翻译成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红楼梦》俄译本书名为 《红楼阁里的梦》,法译本则叫《庄园里的爱情》。
有的作品短小精悍,更为翻译家所青睐,因而译名繁,妙趣横生。元代王实甫名剧《西厢记》,译成法文书名《热恋中的少女,中国十三世纪的爱情故事》 。元代纪君祥名剧《赵氏孤儿》, 1756年由一个华名叫马若瑟的法国传教士翻译 介绍到欧洲,同年,法国大作家伏尔泰把它改写成《中国孤儿》搬上巴黎舞台; 后来德国大诗人歌德又将它改编成悲剧《哀兰伯诺》,主人公哀兰伯诺就是剧中 人物赵盾的儿子赵孤。《赵氏孤儿》是 18世纪唯一被欧洲人接受的中国戏剧。
明代冯梦龙选编《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德·莫朗把它译成《蒙辱的东方女性》,而英译本是《名妓》,颇具欧美小说风格。
清代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已有英、法、德、保、匈、波、爱沙尼亚、丹麦等 20多种文字译本 。 1784年,《聊斋志异》传入日本,书名为《艳情异史》,意大利文译成《老虎 作客》,英文译成《人妖之恋》。清代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俄译本名是《镜 子里的姻缘》。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说《庄子休妻鼓盆成大道》的译作,翻译者竟把它译成《不忠诚的鳏夫》,恰与原意相反,读后使人感到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