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过去现在与未来

短篇小说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 2023-01-23 15:54:23

㈠ 以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为题写一篇2000--3000字的自传体小说

小说《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未来的我是一个发明家,我发明的东西多的不得了,我就住在一个我自己发明的房子里.房子自己可以透过一天的气温变出合适的气温,我的房子不但是高科技的,里面的家俱也是高科技的.
太阳出来了,我的床发出一阵轻轻的音乐,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当我醒后床上出现了一个展板一样的透明屏,上面写着:今天温度36度,天气晴,你的心情开心,有这几件衣服你可以穿.我选了一件白色的西服,立刻出现了一道绿光,那绿光照到我身上,我身上立刻出现了我选的那件白色西服,我下床后被子立刻被叠好了.这时机器管家出现了,我对他说:“我今天要参加一个会议.”当我来到餐桌旁时饭菜早已放在那了,我立刻开始吃了起来.吃完后我出了家门拿出手机,把手指放上后,手机验证指纹后立刻发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到地上立刻变大,渐渐变成一个气垫车.我坐进气垫车里,气垫车立即出发飞向会议大楼,到后气垫车又变成一个小球进到手机里.当我开完会议已经到了黄昏,我又坐上气垫车回家了.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进实验室.”沙发立刻下沉进入了我的地下实验室.做完实验后,便进了我的卧室,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我多么希望未来的我,就像我想象中的一样,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加油呀!
篇2
未来的我,也许是老师.我会像辛勤的园丁那样培育我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株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我要用智慧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看到更多绮丽的“美景”.
春天,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们走出校门,让他们自己去欣赏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心底发出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夏天,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们去树荫下谈心乘凉,听音乐、捉迷藏……林荫下,我会给他们讲故事:有一个伟大的人,那就是中国*……让他们知道生活在中国多么自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要带着我的学生们去田间,让他们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封冻,我一定会用温暖如春的话语融化那冰冷的世界.我和我的学生们会用欢快的笑声迎接春的黎明.
未来的我,也许是医生,去救死扶伤;也许是军人,身着戎装,驰骋沙场;也许是童话作家,我会让我的童话充当“吸尘器”,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篇3
夜幕降临了,星星们悄悄地飞上了天空,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小荷作文网www.oh100.com
我梦见了未来的我是一名全球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最近,我设计出了一种多功能服装.这种服装能任意变颜色,便款式,只要摁一下衣服上的黄色按钮,它就会有心灵感应,变成你想要的颜色和款式.比如:你早上要去上班,它就会变成你喜欢的工作服;了班之后,如果你要去聚餐,它就会变成你想要的休闲;聚餐之后,你又要去上班,它又会变成你现在想要的工作服;上完班后,如果你要去参加一个宴会,它就会变出你最喜欢的晚礼装,而且也不用担心穿着晚礼装乘车不方便,它可以到了宴会地点门口在变.这种多功能服装不只可以任意的变颜色,变款式,还有许多功能.如:它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自动增薄增厚,夏天的时候,把这种服装穿在身上,就会感到很凉快,冬天的时候,把这种服装穿在身上,就会感到很暖和.它还有救生衣的功能,当你落水时,它就会自动的让你浮起来.这种服装也不怕脏,而且防水.泥点,油污溅在上面,他立马就会干.这种服装的功能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只要有了这种服装,就不必再把时间浪费在买衣服上了.
“丁零……”床头的闹钟将我唤醒,我慢慢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睡在房间里.哦,原来是一场梦.我迎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心里默默地说:啊!那绝对不是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篇4
进入未来世界,你将在国际世贸大厦的二十一楼一间极其豪华的大房间里找到我.这时的我是一位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服装设计师.
我设计的服装畅销全球,从婴儿到老人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服装.我特别设计的一种超薄超软婴儿服,宝宝妈妈们尤其喜爱.我给它命名为"呵护".这种婴儿服有三大优点:当宝宝想拉尿时,衣服会发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提醒妈妈们做好准备;当宝宝感冒时衣服便会发出小狗的叫声,提醒妈妈们带宝宝去看医生;当宝宝做恶梦时,衣服会自动调整宝宝的脑细胞,让宝宝们重新回到香甜的睡梦中.
现在,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呢.因为我还想为老人们设计出一套能测试出他们身体健康情况的特殊衣服.
同学们,未来的我是不是很能干呢?为了让梦想变为现实,从现在起,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汲取新知识.
篇5
现在,是2031年,这里是中国,正在首都北京举行神舟31号成功降落,为第一位中国女大学生登上冥王星颁发奖金仪式.它几千曾经设计过神舟号31的方案,被队长挑选进了宇宙航空队,成了宇宙航空队的一员.
她梳着两条小辫子,只有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宽阔的额头才显出一种“东方玉女”的聪慧.她手上没有带手环,也没有戒指,颈上只带着国徽的绸带,穿着一件素雅的旗袍.站在颁奖台的她,忘不了曾经的历程.
那是2003年的夏夜,11岁的她坐在电视机旁,看这杨利伟叔叔登上太空,为他而感到自豪.她立愿要登上太空,像杨利伟叔叔那样为中国做出贡献.
后来,她又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他选择了航空事业.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随着学位升高,它的体质不断增强着.这是因为她每天在运动场上跑步,常常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就在考入宇宙航空队的论题时,他选择了“如何登陆冥王星”这个世界性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选去做神舟31号的设计,她花了很大的心血,合同学一起设计好了.不过,她从不忘记去增强自己的体质.2023年,它的方案被录取了,队长看见她出色的表现,把她选入了队伍.2031年8月,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她终于成功了……
人们欢呼着,她望着所有欢呼的人,并没有陶醉,心里还暗暗地下决心,要继续为中国干处一番事业.
她就是我!她就是未来的我!也许……但我会像幻想中的我那样去拼搏,去奋斗.我坚信我会成功,因为我的未来不是梦.

㈡ 短篇小说 |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没有无来由的悲喜,那么无来由的本身又是什么呢?

月亮的确只有一个月亮

人生也的确只有一个人生

但世界是多变的世界

人生不是永恒不变的人生

“小时候很喜欢隔层,因为会有美好的东西出现,比如哆啦A梦就从里面钻了出来。后来发现,我的人生就存在一个隔层,在非重要关头出尽了风头,在重要的关头却失心疯般皱裂。”

君和在嵩山上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迷雾四起,风阵阵吹,恍惚间看见一群海鸥在山前盘旋。

“我从不写文,从不写诗,却自谙洞悉天下之人情,察觉万物之生息。只觉思绪千万,而提笔却重如磐石。想说的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莫不是你来,我都许久未曾与人谈话。”

君和兄这一番话让我心生悲悯,他倒是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心思,讲成了一个笑话,把我置于尴尬之地。

从城市来的列车上,我就在脑子里描摹君和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他是那一阵不可捉摸的清风,神秘难寻,不知道下次轻临到的是何处,所以这趟旅途只有四个字——“迫不及待”。

我其实不认识君和。或许,我只是在片面地理解君和,因为我从未见过真实的他。

不过按他的话来说, 人们所谓的真实,不过是满足于看见那一具货真价实的躯体罢了。 一面之缘,甚是可笑、可悲。

我一直在找寻孤独、自我的灵魂,这么说来显得我有些神经错乱。但不瞒你说,我把这当成是我的宝藏寻觅之旅。

我渴望得到精神契合。我认为, 古怪、不寻常不是一种病,而是自然的馈赠 ,它让我感知到更多,但同时这也是种负担,它让我变得敏感,让我浑身充满了无能为力的负罪感。

自然本身就是可喜又可恨。 这种感觉,很少有人明白。但我认为,君和懂。

我不是一个如此冲动的人,不过这不是一件冲动两字能说得清的事。

君和是一个诗人,我可以从诗中看出他的喜悦、悲伤、无助、彷徨......即使在网页上阅读量少的可怜,却依然坚持着书写生活,低调而优雅,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他思想很奇特,书写的词很新颖,诗中句句皆是我想说,而不知如何说出口的思绪。我由此心喜,仿佛找到了自己。

不过,他说那不是诗,那不是文,那只是自我娱乐罢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君和是我精神上的牵引者,这算是我的一个秘密。因为,这在外人看来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却暗自窃喜。

如果这世界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我坚信我们就是那两片。

从爱慕到信仰,从现实中窥探诗和远方,文字的那份悸动,我真的懂得君和描摹的世界。只是,我从未主动出发,因为我害怕看着那同样悲伤的眼睛。

直到那天,我看见君和在网上更贴:

我生病了。

我喜欢自然的美丽,但又迈不出脚步,看到的也只是它的叹息。

我喜欢躲在狭小的空间,把头埋在双腿间,听着淡然的音乐,而后泪流满面。

我喜欢咬手指头,在很烦闷的时候,咬自己的手臂也不足为奇,就像是儿戏。

我喜欢洞悉事物的视角,但是后来发现这是种负担,我并不超然,而是自作聪明。

我喜欢一切新鲜的、刺激的、可怕的事物,可是我通常十分害怕,却忍不住去接受。

我喜欢蜷缩在窄小的沙发上,沙发一定要够软,然后在上面浅浅睡去,又重重地醒来。

我喜欢安静的午夜,关上灯,望着黑漆漆的屋外,看看谁家会先亮起灯,通常是没有。

我喜欢我自己的梦,不管好的坏的,但是它们并不接纳我,让我把它们都忘得一干二净。

我喜欢一个人的生活,通常什么都不干也会十分有趣,但是这种生活会让我害怕、心悸、失眠。

我喜欢窗开向倾盆大雨,坐在屋内发呆,而后想起了什么,转瞬间又忘记了,或是什么都没有。

我喜欢没有人看得见我,但又想拥有这份看见,像是一场难言的奢望,击垮了我所有的自信心。

我喜欢别人的不喜欢,因此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在细心怀揣了这么多年后,我没有谅解我自己......

“矫情。”他们说。

只有我隐隐担忧,不知道是怕他消失,还是怕精神无法再次寄托。我记起来他的动态定位,而后迫不及待赶来见他。

“君和兄,一通好找。”

“月明星稀,你莫不是幻影。”

“我非来人,我是归客。”

“我非归客,我是来人。”

“此话怎讲?”

“天地之大,我只归于尘土,时候未到啊!”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未曾料到深夜也有人驻地看星。”

“不知为何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今晚的月亮也变得格外亲近。”

“月亮还是昨晚的月亮,只是看的心情不一样,所以对它的感情也变得不同。”

我看着君和在生火,想起之前写的几句诗,不由得吟诵了出来:“ 篝火点燃了夜,我只是个野人。 ”

君和问:“下一句呢?”

我说:“ 我们将许下未来,在黎明之前重生。 ”

“有意思。”他笑着说。

其实,原本的后两句诗是: 我们将踏入黑色,在黎明之前死去。

我是悲观的。只是,我未看到那双同样悲伤的眼睛。

“你不怕孤魂野鬼将你捉了去吧?”君和淡然地开着玩笑。

“我相信命运,便是安排我被捉了去也是没法。”我摆摆手,不知为何一股酸涩感涌上心头。

“我也是,所以我已经在这看了30个月亮。”

“我以为君和兄生病了。”

“ 我是生病了。我生了一种不被人看好的病,生了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病。这种病叫奇怪,生病的人叫怪人。 ”

“我也是。我以前觉得这很酷,现在只觉煎熬,直到看到了您,我觉得这事或许还有余地。”

“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空间容许一群特立独行的疯子,他们不是科学家,不是艺术家,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特立独行带给他们的生活只能是孤独、负担、伤害。 这事没有余地。”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现在觉得什么都不重要,活着也是。”

“活着还是要活着,不是吗? 活着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

“月亮就只能是一个月亮吗?”我呢喃着。

“月亮一直是那个月亮,可是我却看到了30个。”君和掩面痛哭,期间星星闪烁了几颗,随后消失了。

他说:“我决定做一个世俗的人。从此,月亮就只是月亮。”

月亮,就只是,月亮。

我们一夜畅谈,从一到十,从月亮到土地,直到钟杵敲碎这白昼。

光打在山丘上的时候,我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满足感。

我们盘腿坐在那颗大石头上,闭目倾听风、山、心的声音,直到把它们刻在身体里。

可君和兄,毛孔闭塞,把自然的一切拒之门外,连同一世的不解掩埋了。它们只能带走他。

在嵩山上,他安然睡去,不再勉强自己去迎合这个世界,终于逃离了世俗。

我就知道,那句“我决定做一个世俗的人”,一定不是他的本意。

没想到,我竟是送君和兄最后一程的人,看到诗人与它的诗和远方一同被遮掩在了那块普通的白布下,我感到有些惘然。

在给君和兄整理遗物时看到了他留下的一些只言片语,他说:

“我是一个卷铺盖即可走的人,因为追寻所谓的脑中世界,变得如此不堪,可到头来我还是一个世俗的人,为了一口饭吃而奔波忙碌着。”

“我逃离了世俗,妄想用剃度去了却过往种种。可是,僧人说我尚有世情未了,尚有天下可为。”

“待我看清楚那一个月亮,我将从诗里来,归于生活去。”

也听到了别人口中的他,奇怪、孤独、不修边幅......一个还行,但有些奇怪的人,没有什么存在感。

只有那位僧人说:“他是一位智者。”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在无人问津中度过余生,在执着于月亮是否可以不是一个月亮中日渐衰老,在苦于是否做一个世俗之人的抉择中夜不能寐。

他留下几本画册,上面填满了轮廓和色彩。

他留下几本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他留下一台老式录音机,里面是不重样的歌曲demo。

他留下的还有一台缝纫机、一把吉他、一架钢琴、一个手工工具箱......

他原来也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只是,还没找到和他人共鸣的点而已。

其实,我看到的月亮比他看到的多。

山路被暴雨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也是,被暴雨洗去所有的戾气。

我也打算做一个世俗的人,即使我本身就足够世俗,却还是有一丝贪恋。

我想我已经没有勇气。我的勇气只够支撑我来到这里,我需要重返到城市,回到现实世界里。

我的精神消耗已然告急。我知道,我还是得跟他们一样吃饭、生活、休息,然后规划着过完一生。

至于脑中的精神世界,那份独特的感情,将被封锁在焦急的年岁里。

我将记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也会跟我未来的孩子说: 月亮只有一个月亮。

但, 它也可以是很多个,只要你不觉着累。

但,妈妈累了。

故事无畏

切莫借以探究

我的过去、现在、未来

㈢ 我写的一篇微型小说

表明,人类已经不是人,灭绝后而生的才是人

㈣ 《过去·现在·未来》的作文600字

《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怀念过去,忽略现在,期望未来。 ——题记
时间,如山涧流淌着的涓涓细水,从不停歇。我们站在岁月的渡船上,迷恋身后的风景。我们一次次的回头,眼眸里浮现的是过去的画面,心里开始一遍遍追忆。过去的余音,在耳畔久久回响,迟迟消散不去。眷恋如线,过去如风,而我们,如风筝一样紧紧跟随,不知疲倦。太阳不知何时已经移到地球的另一端。曾经的辉煌,我们念念不忘;曾经的失败,我们无法释怀,常常恨不得让时间倒转,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如果让我们回到过去,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的自信,自信到不可理喻,自信到自以为是。 当我们还在黑暗中探索的时候,有人说:“期望未来吧,那是带来光明的一盏灯。”当我们还在与寒冬抵抗的时候,有人说:“期望未来吧,那是带来温暖的一缕风。”从不否认,因为对明天、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让我们内心的阴霾灰飞烟灭,让我们心灵的天空一片纯净。但是,渐渐的,在岁月的渡船上,我们变得只会踮起脚,向着未来,不停的张望。我们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抵抗,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着未来,默默祈祷。黑暗在逼近,寒冷在入侵,而我们,只是无声的承受。
现实在我们心里是一面镜子,从中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悲哀,是现实的荒凉,是梦想的渺茫。我们总是与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也许,当我们还在苦苦追寻幸福、快乐的时候,我们早已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只是自己还浑然不觉。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的傻,傻到自寻苦恼,傻到不可救药。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是未来的过去,是过去与未来的重合。现在,在过往的期盼中绽放妖娆迷人的花姿,在未来的到来中渐渐走向凋零的宿命。
一切的一切,来了,又走了,如同划过指尖的微风,倏忽而过,我们似乎从来都不曾拥有…… 对于过去,我们只能怀念;对于未来,我们只有期望。而对于现在,我们能做的,也许可以很多很多……

㈤ 德勒兹:“短篇小说”与“故事”的区别

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 短篇小说 (novella)的本质不难界定:当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发生了什么?到底已经发生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被组织起来之时,短篇小说就出现了。

故事 (conte,英语对应词为“tale”)是短篇小说的反面,因为它让读者被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压得喘不过气:“将会发生什么?”总有某些事将会发生,将会到来。

至于 小说 (roman,英语对应词为“novel”),虽然在其中也总是发生着什么,但小说将短篇小说和故事的要素整合于其持续的活生生的当下的流变(绵延)之中。

从这个方面看,侦探小说是一种尤为混合的类型,因为,最常见的就是,某发生的事件属于一种谋杀或盗窃的类别,然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仍然有待于在当下被发现,而此种当下要由典型的侦探来确定。不过,当人们试图将上述文类的差异还原为时间的三个维度(标准注: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之时,就犯了错误。某事件已经发生,某事件即将发生,它们所指称的过去是如此切近,所指称的未来也相去不远,以至于它们与当下(present)自身的持存(rétention) 和预存 (protention) 联结为一体(胡塞尔会这样说)。不过,下面这种区分还是有效的,这是因为,激活当下的不同运动与当下自身是同时进行的:一种运动与当下一起运动( 小说,novel ),另一种运动则在当下一成为当下之时就已经将它抛进过去( 短篇小说,novella ),还有一种运动则同时将当下带向未来( 故事,tale )。

我们幸运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写作素材 ,一个故事作家和一位短篇小说家都曾对其进行过加工处理:一对恋人,其中一个人突然在另一个人的房间之中死去。在莫泊桑的故事《阴谋》("Une ruse",英译为"An Artifice")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将会发生什么?幸存者将如何从这个局面中脱身?那个作为救星的第三方——在这个故事之中是一位医生——又将会怎么想这件事?” 而在巴尔贝·多尔维利(Barbey d’Aurevilly) 的短篇小说《深红色的窗帘》("Le Rideau Cramoisi",英译为"The Crimson Curtain")中,所有的一切则围绕着这个问题:“某事件已经发生,但到底是什么事件?” 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并未真正了解那个冰冷的少妇的死因,而且,还因为人们将决不会明白为何她会委身于一个小官吏 ,更不会知道那个作为救星的第三方 ——在这里是一个陆军上校——是怎样随即对局面进行处理的。不要以为把这些问题都当作开放结尾处理会让事情变得容易一些:因为某件我们将永远不可能了然的事情已经在那儿发生了,甚或是几件事情接连发生,这情形要求我们对细节和详情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上述情形提出的要求并不比相反情形对我们的要求少,只不过在相反的情形中,作者不得不预先创造出那些需要被我们了解的事情的细节。你要么决不会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要么总是能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这就是读者被短篇小说和故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两种情形,但它们也同样是活生生的当下(present)在每一个瞬间被分割开来的两种方式。

在短篇小说中,我们并不期待有什么事即将发生,而是期望着刚刚曾发生过什么事。短篇小说总是最后一部,而故事则总是第一个。故事作者的“在场”与短篇小说家的“在场”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也与小说家的在场不同)。因此,不要过于依赖于时间的维度:短篇小说与一种对于过去的记忆或一种反思的行动之间的关联是如此之微弱,以至于它反倒是运用着一种根本性的遗忘。它展开于“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要素之中,因为它将我们置于与一个未知者或难以感知者的关联之中 (话说回来,这并非是因为它谈及一个过去,但却不可能令我们认识这个过去)。甚至有可能不曾发生任何事件,但正是这种“无事性”(rien) 令我们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我忘记了刚刚放钥匙的地方,或者我记不得是否寄过这封信……我大脑之中的哪一根小血管发生了破裂?是何种‘无事’导致了某事已经发生? ”

短篇小说 从根本上说与一个秘密相关联(不是与有待发现的某种秘密的内容或对象相关联,而是与仍然难以参透的秘密的形式相关联),而 故事 则与发现相关联(是发现的形式,而与能被发现的事物无关)。同样, 短篇小说 还演示着身体和精神的姿态(postures)——它们就像是折叠或包裹,而 故事 则调动着态度(attitudes)或位置(positions)——它们就像是展现与展开(无论怎样出人意料)。我们在巴尔贝那里清楚看到了他对于身体姿态的兴趣,也即,对于那些身体状态的兴趣:当某事件刚刚发生之时,身体呈现出惊异的样态。在《恶魔》的前言之中, 巴尔贝甚至指出,存在着一种恶魔般的身体姿态,一种性感,一种对于这些样态的色情的、淫秽的描绘,所有这些都有别于那些同样、同时标志着身体的态度和位置的性感和描绘。姿态(postures)就像是一种被颠倒过来的悬念(suspens)。因此,问题不在于说短篇小说指向某个过去,故事指向某个未来,而应该说,短篇小说在当下自身之中指向着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形式维度,即使这个事件是“无事”或始终保持未知的状态。同样,我们不再试图在短篇小说—故事的差异与一些范畴(比如奇幻、传奇)之间建立起严格对应的关系:这将是另一个问题,没有理由认为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着重叠和交叉。短篇小说之环节就是:发生了什么(模态或表达),秘密(形式),身体姿态(内容)。

以菲茨杰拉德为例(注:就是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个菲兹杰拉德)。

他是一位天才的故事写手和短篇小说家。然而,每当他发出如下自问之时,他就是短篇小说家:“到底曾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得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他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将这个问题引向如此强度的人——他的这一选择和记忆、反思、衰老或疲惫无关,尽管我们知道,(比起短篇小说)故事更擅长处理童年、行动或生命冲动这类主题。当然,不可否认,只有在菲茨杰拉德自己精力衰竭、疲惫不堪、深陷疾病之中时,他才会向自己提出短篇小说的问题。然而,这里面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他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也同样可能是因为活力,因为爱。即使是在绝望的情形之中,也仍然如此。毋宁说,应该将此视作一个知觉的问题:你进入一个房间之中,感知到某事物已经在那里了,就仿佛它刚刚发生,即便这个事物尚未形成。或者,你知道某事物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但却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它已经终结。你听到一句“我爱你”,你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了。知觉的符号学。上帝,到底已经发生了什么?虽然一切事物都是、并始终是难以感知的。而且,为了使一切事物都是、并将永远是难以感知的,到底已经发生了什么?

㈥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3000字小说

过去,我们依然是蓬头稚子时,早已对明日有了朦胧的想法,如今,我们长大了,成了有主见的少年,下一秒正是将来,把握这一秒,为下一秒做好准备.
对将来,我们侃侃而谈,现在是十点五十分,待到十点五十一分时就该加油了,努力了,下一秒,下一分都是将来,将来离我们并不远,从这一秒开始,永远都不远,都不会陌生.不要给将来画上省略号,不要对未来只有想象.
过去的失败并不等于将来的失败,过去的成功并不等于将来的辉煌.现在的我们,不要再回首曾经,那只是过去,对将来我们必须充满信心.相信最后的微笑属于我们.
当我们依然在陶醉过去时,时间已在流逝,将来已经在向我们靠近了.
把握现在,过去的一切只属于旧的一页,翻开新的一页,用努力去谱写下辉煌的一页!让希望之花铺满在前进的道路上,
让过去就过去吧,让现在变的现实些,让将来不再遥远,不再只是将来!
无数个昨天构成了一个人的历史,昨天的日子很长,但不管昨天有多长,也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煌,都只能代表过去,既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世上没有永恒的胜利,也没有永久的失败,胜利与失败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失败而颓废气馁、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的胜利辉煌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只有把昨天的挫折与辉煌都当作明天的垫脚石,作好攀登明天的思想准备,才能顺利过渡到更加美好的明天。懒人坊

每个人脚下一分一秒的不停的缩短,缩短的是今天。今天是昨天与明天的接力区,今天是昨天失败与挫折的终结和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是从辉煌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的加油站。步入今天,我们且不可过多地怀念过去,对于昨天的失败者尤其是这样,跌倒了重要的是赶快爬起来,眼睛盯看前面的路尽快赶上去,不要总盯着你砸的那个坑多深多大。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一切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满怀信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得到满意的回报。今天的事很多,但今天的事今天一定要完成,绝不能拖延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古训我们万万不可忘,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尽头,今天把握不好,明天就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

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任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失败?任谁也道不明。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明天,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机遇与挑战交织在一起。勇敢的斗士敢于正视明天的机遇与挑战,敢于捕捉一切好的机遇,迎接各种挑战;怯弱的懦夫被各种挑战吓得裹足不前,好的机遇不属于他们。明天的希望是无限美好的,但道路绝不是平坦的,到处是坎坷与荆棘。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但明天只欢迎那些勤勉向上的奋斗不息者。

经过漫长的昨天,许多高速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使高速人站在了不少人羡慕的高度上。应该记住,高速人的今天是昨天艰苦奋斗的结果,更加美好的明天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让我们为更辉煌的明天去努力奋斗吧。
-------------------------------------------------------------------------------------------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㈦ 西格里夫·萨松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哪一年写的

西格夫里·萨松(英语:Siegfried Loraine Sassoon,1886年-1967年)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及小说家,以反战诗歌和小说体自传而著名。他出生于伦敦的上流社会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但是,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战友的阵亡让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祸害,因此他于1917年退出了军队。回到家乡之后,萨松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都是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 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其中“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经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军中服役,期间写有尖刻的反战讽刺诗作,如《老猎人》和《反攻》等。半自传性三部曲《猎狐人回忆录》、《步兵军官的回忆》和《谢斯顿的历程》,缅怀英格兰乡村生活,叙述作者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后三书合并出版,题名《乔治·谢斯顿的回忆全录》。诗歌作品还有《诗集》和《通往和平之路》不知道具体写作的时间。只能猜测是1917年-1967年之间。余光中在1952年把它译成中文,也让名句:“Inmethetigersniffetherose.”成为经典。中文“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译文比原文更广为人之。从中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定是在1917年-1952年之间。
热点内容
欧亨利短篇小说30字概括 发布:2025-07-16 19:01:07 浏览:544
现代高干经典gl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6 19:01:06 浏览:276
经典校园言情小说大全 发布:2025-07-16 18:57:10 浏览:239
重生sp小说 发布:2025-07-16 18:56:36 浏览:399
主角有鬼手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6 18:53:31 浏览:72
娇妻甜甜总裁老公高调宠小说 发布:2025-07-16 18:45:53 浏览:403
推理重案组免费小说 发布:2025-07-16 18:44:06 浏览:227
都市娱乐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16 18:41:34 浏览:914
榆木生花又生花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6 18:35:40 浏览:230
男主角叫罗风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6 18:34:52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