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共有多少短篇小说
❶ 乔万尼·薄伽丘所写的小说《十日谈》中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乔万尼·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故事集描述了1348年可怕的瘟疫在佛罗伦萨爆发后,10名年轻男女逃离城市,住在美丽的山地别墅里。除了唱歌和跳舞,他们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在10天内总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基于中世纪民间传说、拉丁故事和东方寓言。本书以爱情为主题,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败和卑鄙,歌颂工人的勇气和智慧,表达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思想。
以上就是小编要说的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❷ 《十日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十日谈》([意] 薄伽丘)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7l2mu1BQnSQ3fTIW5fnBIA
书名:十日谈
作者:[意] 薄伽丘
译者:王永年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0
页数:561
内容简介:
《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作者简介: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青年时代曾学习法律,后与那不勒斯王罗伯特宫廷的王公贵族和人文主义者多有接触,并潜心研读古代文化典籍。主要作品除《十日谈》外,还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短篇故事集和论文等。
王永年(1927—2012),又名王仲年,浙江定海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通晓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译作有《耶路撒冷的解放》《十日谈》《欧·亨利小说全集》《伊甸之东》《约婚夫妇》《在路上》《博尔赫斯文集》(合译)等。
❸ 《十日谈》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意大利]薄伽丘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348年—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私生子出身的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圈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天主教会却大为光火,对作者进行了百般侮辱和谩骂威胁,在他死后还掘了他的坟墓。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方平、王科一翻译的《十日谈》,以及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钱鸿嘉等翻译的《十日谈》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1348年,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7个年轻貌美的女郎和3个风雅的小伙子结伴逃到了城外小山上的一所别墅中,唱歌跳舞逍遥自在。10余天的玩乐中,他们以轮流讲故事作为核心节目,故事共计100篇,依天数定名《十日谈》。以下是几则故事的简介:
“天主不怕人糟践”(第1天第2则):
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好友劝说下到罗马考察神的力量。看到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他大为震惊。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他告诉朋友:你们天主教的神法力无边、坚不可摧,无论信徒、僧侣怎样糟践他,他都丝毫没有反应,天主教的神太厉害了!
《十日谈》插图
“哑巴和修女”(第3天第1则):
健壮俊美的玛塞托假装是哑巴,做了一个女修道院的园丁。院中的修女们忍不住寂寞,就拉他睡觉,品尝男人的滋味。后来,院长也参加了进来。由于夜间骑马太累,园丁招架不住,开口讲话求饶。院长于是向外界宣布:本院发生了神迹!
“花盆中的头颅”(第4天第5则):
伊莎贝塔的情人被她哥哥杀死后,托梦给她,告诉她被葬的地点。她偷偷挖出情人的尸体,将头颅埋在一个花盆里终日守着花盆哭泣。哥哥又把花盆抢走。不久,她悲痛而亡。
“爱到最后一只鹰”(第5天第9则):
费德里科爱上一位夫人,为她耗尽家财却仍未讨其芳心。后来夫人去看他,他一贫如洗,只好把自己最心爱的鹰杀了招待她。夫人被感动了,带着丰厚的陪嫁嫁给了他。
“爱情能力剩余”(第6天第7则):
菲莉帕同情人幽会被丈夫发现,诉诸法庭。菲莉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我对丈夫的
求欢有求必应,但能力还有剩余,还能让另一个爱我的绅士心满意足。发挥余力,何错之有?
“ *** 头巾”(第9天第2则):
半夜里女修道院院长被匆匆唤醒,去惩治一个犯奸的修女。院长本来正同一个教士寻欢,慌忙中把教士的 *** 当做头巾跑了出来。犯奸的修女当众指出了院长的奇怪打扮,院长遂宽恕了她,继续回去寻欢作乐,其他修女很是艳羡。
“国王骑士”(第10天第7则):
国王彼得得知少女莉莎因爱他而病,便去看望她,答应以后把她许配给一个高贵
的青年,而自己只在她额头吻了一下,并发誓要终生做她的骑士。
知名篇章
下面是第1天第2则故事。旨在揭露当时天主教会的腐朽堕落,作者却找来了一个犹太人来进行“称颂”,薄伽丘的讽刺艺术可谓一绝。
那犹太人骑马出发了,日夜兼程,来到罗马教廷。到了那里,自有那里的犹太朋友们隆重地为他接风。他住了下来,但绝不提自己此行的用意,只是细心察看教皇、红衣主教们、主教们以及教廷其他人等的作风。他本来就是个精明人,凭他的耳闻目睹,他早已知道,这里的人从上到下无不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不仅是一般的贪色,而且沉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没有了,以至于 *** 和娈童当道,不要说大事,就是小事也全由他们包揽。除此之外,他们毫无例外地个个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酒囊饭袋,狼吞虎咽起来,个个活像凶禽猛兽。他们的贪色和饕餮一看便知。
再进一步考察,他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甚至人的血肉,哪怕是天主教徒的血肉,以及各种神圣的东西,都可以作价买卖,连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教徒奉献的牺牲,都可以买卖。交易规模之大,门道之精,决不是巴黎的许多绸商布贾或是其他行业的商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他们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拿“保养身体”作口实来大吃大喝,仿佛天主也跟我们凡人一样,可以用动听的字眼蒙蔽过去,根本不去过问这些字眼的本意,因之他也就跟我们凡人一样,看不透他们的堕落的灵魂和卑劣的居心了。凡此种种,以及其他许多不便明言的罪恶,叫那个正直的犹太人大为愤慨。他认为,情况已经看够,该回巴黎了,于是便启程返回。
贾诺托一听说他的朋友回来了,就赶去看他,心里只希望他能改信天主教。两人相见,十分高兴。贾诺托等他的朋友休息了几天之后,才去问他,对于教皇、红衣主教和教廷其他人的印象如何。那犹太人立即回答说:
“印象很坏,照我看,天主应该惩罚这班人,一个都不能饶恕。要是我的观察不错的话,我可以说,那里的修士我看没有一个谈得上圣洁、虔诚、有德性,谈得上为人师表,他们恰好相反,个个只知道奸淫、贪财、吃喝、欺诈、妒嫉、骄横,无恶不作,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如果还要再坏的话,那我就只能说,罗马不是一个高居他人之上的圣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根据我的考察,你们的牧羊者以至一切其他牧羊者,理应做天主教的支柱和基石的,可他们却在日日夜夜用尽心血和手法要叫天主教早日垮台,直到有一天从这世上消灭为止。
“不过,我也看到,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拆天主教的台,你们的宗教还是屹立不动,传播得越来越广,处处发扬光大,这使我认为,一定有神灵在给它作支柱和基石,它确实比其他宗教更正大神圣。所以,虽然前一阵不管你怎样劝导我,我都一点也不动心,不想成为天主教徒,现在我却可以向你坦白讲出来,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成为天主教徒了。我们一起去礼拜堂吧,到那里之后就请你们按照你们圣教的仪式给我行洗礼吧。”
(选自《十日谈》,钱鸿嘉等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其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
阅读指导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十日谈》曾被视为是诲淫诲盗的书籍,而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屡遭查禁。客观上说,这并非毫无根据。在《十日谈》的百篇故事中,的确有相当部分透露着明明白白的肉体享乐主义倾向。这不仅为宗教教会所不容,也常常为保守、谨严、庄重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诟病、否定。
不过,《十日谈》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时代、民族文化背景。在“序言”中,薄伽丘指出:因为姑娘们自小被封闭在闺房里,深受男权和宗教礼仪的压抑之苦,所以,应该把《十日谈》这样的书献给她们(而不是他们),以开启女智。这样看来,《十日谈》就更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解放的“女性启蒙读本”。它批判的是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荒唐和罪恶,弘扬的是新兴市民阶级勃发的人本主义精神。尽管有矫枉过正的弊端,其积极意义仍然是相当重要的。
《十日谈》中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很柏拉图的故事。如第4天第5则“花盆中的头颅”和第10天第7则“国王骑士”的故事,就远远离开了生理性的 *** 而趋向精神恋爱。这类故事数量偏少,乃是因为中世纪将人的精神产物抬得太高,以至于脱离并戕害了生命本身的结果。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将人从神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对人之情感欲望的张扬是历史变革的必然,也是当时文艺家的当然使命。据此,我们可以客观地理解薄伽丘笔下男欢女爱不亦乐乎的情爱故事。
对反动教会的揭露和批判,是《十日谈》的另一锋芒所指。教会的黑暗,教义的荒唐,教士的愚蠢、虚伪、荒淫,无不在小小故事的嬉笑怒骂中瞬时剥除伪装露出鬼相。无怪乎天主教会对薄伽丘恨之入骨,在他死后还要掘他的坟墓了。
《十日谈》的艺术成就也相当高。在时代的主流文化仍然以拉丁文为书面语言的时候,薄伽丘大胆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作《十日谈》,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紧扣社会现实,贴近市民生活,《十日谈》甚至被看做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十日谈》独特的连缀短篇故事而为鸿篇巨著的结构,对后来的民间故事体裁的写作影响深远。《七日谈》《五日谈》之类即是这种结构的模仿。最后,《十日谈》通俗幽默的故事讲述技巧,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永远的。
阅读建议
可根据目录上的故事简介,有选择地阅读。注意反教会、爱情、巧智等不同的主题。
❹ 《十日谈》的作者是谁
《十日谈》的作者是乔万尼·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12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杰出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内容简介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黑死病流行,10名青年(3男7女)结伴避于乡间别墅。他们整天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以资消遣。
《十日谈》就记述了他们所讲的100个故事,其中很多故事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东方故事和历史事件。在故事中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了教会的黑暗和罪恶,抨击了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这种批判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要求摆脱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束缚。
作品还描绘和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了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腐败进行了鞭挞,赞赏了平民和商人的聪明才智,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男女平等。在一些故事中还塑造了多才多艺,和谐健美的理想人物。
❺ 十日谈讲了什么
《十日谈》讲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疫情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该作品的作者是薄伽丘。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创作背景: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疫情(该书所指的疫情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疫情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❻ 《十日谈》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著作呢
这本书的内容相当的丰富,有很多小故事构成,讲了一些消极的故事,也讲了一些不健康的故事。因为这部小说是在瘟疫 背景下写的,赞美了爱情,歌颂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❼ 《十日谈(全译本),》最新txt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1uHanCzikqx4_HHC1vi2nA
提取码:rgqi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350—1353年。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