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聂华苓的短篇小说

聂华苓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1-18 22:25:30

⑴ 聂华苓的代表作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与丈夫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沦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⑵ 聂华苓的资料

聂华岑-人生经历 聂华岑,1925年出生于大陆,湖北应山人。她在《三十年后—归人札记》里自我介绍说:“聂华苓—写小说的。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在台湾写作、编辑、教书十五年;现在是一个东西南北人,以美国爱荷华为家。三十年后,和丈夫安格尔以及两个女儿薇薇、蓝蓝回中国探亲……”七十个字,概括了她的一生。

聂华苓的作品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最新著作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⑶ 人又少了一个 原文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作者:聂华苓,不是鲁迅的文章.。

资料拓展

聂华苓是著名女性华人作家。其生于武汉,湖北应山人,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到台湾,同年加入自由中国半月刊工作,担任编辑,直到1960年停刊,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于艾奥瓦大学。因创办“国际写作计划”,聂华苓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誉。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集》

⑷ 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里》全文

全文:

李鑫跳上十二路电车,将车票交给车掌后,在右边靠车头的位子上坐下来,从裤袋里掏出手帕试去额头的汗,然后又由上衣口袋中掏出袖珍记事本,找到珊珊的地址,他又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

他将记事本放回袋内。“十五年了,她该还认得我吧!”

珊珊是走进他人生的第一个女孩,一直供奉在他心坛上最隐秘、最神圣的一角。她象征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一个飘渺而又美丽的梦。

这时车子已到了北门站,上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接着这个中年人便和车掌就先买票还是下站补票争执起来。最后是坐在李鑫对面的一位老头儿撕下自己的一张票解决了这场车票争执。

那新上车的人在老先生旁边坐下了,“等一下我下车买了票还你!”他一面说,一面用眼睛狠狠地瞪了车掌一眼。她正在用手绢拭眼泪。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这时车子已到了北门站,上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接着这个中年人便和车掌就先买票还是下站补票争执起来。最后是坐在李鑫对面的一位老头儿撕下自己的一张票解决了这场车票争执。

那新上车的人在老先生旁边坐下了,“等一下我下车买了票还你!”他一面说,一面用眼睛狠狠地瞪了车掌一眼。她正在用手绢拭眼泪。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

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作者介绍: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 ),女,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自由中国》文艺栏编辑。

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

⑸ 台湾女作家聂华苓的《月光·枯井·三脚猫》

你是文正的吗?我也在找呢。只找到简介
以聂华苓的《月光·枯井·三脚猫》为例来加以说明,这是一篇意识流式的现代派小说,主要是描写女主人公汀樱与人偷欢前后的复杂心理。汀樱婚后拥有一段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幸的是丈夫因病变成了性无能者,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苦恼。这时,汀樱与乐兆青相遇,她从他的身上再次领略到了自己丈夫已经完全丧失了的男性的诱惑与力量。但是,汀樱毕竟是在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既有性的渴望和要求,又无法彻底冲破旧有的传统观念。因此,她总是生活在双重性格的矛盾之中——当她的性要求受到压抑时,她不顾一切地去寻找人性的自然形态;当她的性要求得到了满足时,又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不安、羞耻与恐惧之中。作家在此生动地反映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之间不可调和的对峙矛盾(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负罪感”要淡漠得多,或者根本不会成为心理负担)。

⑹ 聂花苓简介和著作

聂华苓,湖北人,1925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1949年抵台湾定居,进入《自由中国》杂志社担任编辑,并从事创作。成名作《失去的金铃子》。1962-1964年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教小说创作。一九六四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聂华苓离开台湾,应邀为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Paul Engle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每年邀请世界各地区作家到爱荷华4个月,写作,讨论,旅行。1971年,和Paul Engle(安格尔)结婚。两人主持“国际写作计划”21年期间,世界各地区到爱荷华的作家有700多位。曾经参加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及“国际写作计划”的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的作家有八十几位。聂华苓于1988年退休,专事写作。

聂华苓创作的《三生三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一书将她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展示给读者。

聂华苓出版年表及相关情况

1.中文作品:
《翡翠猫》(短篇小说集)--台湾,明华书局,1959。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说集)--台湾,文星书局,1963。
《失去的金铃子》(长篇小说)--台湾,学生书局,1960第一版;1964文星书局第二版;1965第三版;1977第四版;1987林白出版社第五版。(成名作)
《梦谷集》(散文集)--香港,正文出版社,1965。
《桑青与桃红》(长篇小说)--香港,友联出版社,1976。(代表作,入选亚洲小说一百强。)
《王大年的几件喜事》(短篇小说集)--香港,三联书店,1980。
《台湾轶事》(短篇小说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桑青与桃红》(长篇小说)--北京,青年出版社,1980。
《三十年后》(散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失去的金铃子》(长篇小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爱荷华札记》(散文集)--香港,三联书店,1983。
《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散文集)--香港,三联书店,1983。
《千山外,水长流》(长篇小说)--四川文艺出版社,1984。(代表作之一)
《台湾小说选》(主编,两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千山外,水长流》(长篇小说)--香港三联出版社,1985。
《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散文集)--花城出版社,1986。
《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散文集)--台湾林白出版社,1986。
《桑青与桃红》--香港华夏出版公司,1986。
《桑青与桃红》--台湾汉艺色研,1988。
《桑青与桃红》--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桑青与桃红》--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7。
《桑青与桃红》--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人景与风景》(散文选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千山外,水长流》(长篇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鹿园情事》(散文集)--台湾,中国时报出版社,1997。
《鹿园情事》(散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人,在二十世纪》(散文集)--新加坡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0。
《三生三世》(自传体小说,讲述作者在大陆、台湾、美国三地生活的经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其他语言出版作品:
《李环的皮包》(英文翻译,短篇小说集)--香港,Heritage Press,1959。
《李环的皮包》(葡萄牙文翻译)--智利,Editora Globo,1965。
《沈从文评传》(英文著作)--美国,Twyne Publishers,1972。
《桑青与桃红》(英文翻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1。
《桑青与桃红》(南斯拉夫文翻译)--南斯拉夫,1985。
《桑青与桃红》(匈牙利文翻译)--匈牙利,1986。
《桑青与桃红》(英文翻译)--伦敦,1986。
《桑青与桃红》(荷兰文翻译)--荷兰,1988。
《桑青与桃红》(英文翻译)--美国火炬出版公司,Beacon Press,1989。获美国书卷奖,1990。
《桑青与桃红》(韩文翻译)--汉城,南韩,1991。
《桑青与桃红》(英文翻译)--美国,Feminist Press,1998。
3.翻译(英译中)作品:
《德莫福夫人》(Henry James)--台湾,文学杂志,1959。
《美国小说选》--台湾,明华书局,1960。
《德莫福夫人》(Henry James)--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美国小说选》--北京出版社,1981。
4.翻译(中译英)作品:
《中国女作家小说选》--香港,Heritage Press,1963。
《毛泽东诗词》(与安格尔合译)--美国,Dell Publishing Company,1972;英国,Wildwood House,London,1974;法国,Editions Pierre Seghers,1974。
《百花齐放文集》(两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1。
5.编辑世界文学作品(和Paul Engle合编)共12集,University of Iowa Press出版:《现代南韩诗选》。《现代中国诗选》。《现代俄罗斯诗选》。《当代南斯拉夫诗选》。《现代保加利亚诗选》。《战后日本诗选》。《世界文选》。
6.(1)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olorado, University of Dubuque,Coe College.
(2)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
(4)美国纽斯塔(Neustadt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1982)。
(5)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顾问(1987——1988)。
(6)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
(7)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
(8)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
(9)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

⑺ 聂华苓是哪个国家的华裔,有哪些小说集、散文评论集和翻译集

聂华苓(1925年— ) 世界著名华人作家。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著名的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

生平
194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经济系,随后转入外文系,1948年毕业。1949年去台,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台湾大学任教。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于爱荷华大学。

国际作家写作室
聂华苓和美国诗人保罗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室”并任“国际作家写作室”主任,在美国国务院的帮助下,“国际作家写作室”发展成为具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庞大的文化机构。
1966年和诗人安哥尔创建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经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区包括中国、法国、日本、东德、西德、菲律宾、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土耳其、香港、台湾、阿根廷、巴拿马、柬埔寨、韩国、新加坡、利比亚、乌干达等七十来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诗人和作家,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与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⑻ 聂华苓简介,作品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着名美籍华人女作家、着名文学翻译家,南京大学杰出校友。生于武汉,湖北应山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创作《变形虫》。1964年旅居美国聂华苓简介,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代表作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三生三世》等短篇、长篇小说。

详细介绍:

聂华苓,当代着名女作家,着名文学翻译家。1921年生。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

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

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

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荷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做文化交流。

因为她和安格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着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代表作品:

自五十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中篇小说《葛藤》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等。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聂华苓简介,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着有回忆录《三生三世》。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其中《人,又少了一个》作者通过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尊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⑼ 聂华苓的简介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行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聂华苓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中篇小说《葛藤》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等。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人语文课本。

热点内容
重生异种大肚孕妇子宫胎儿小说 发布:2025-07-18 11:07:49 浏览:130
网络小说天价版权费 发布:2025-07-18 11:07:15 浏览:701
好看的都市修真类小说完本 发布:2025-07-18 10:56:54 浏览:64
创造游戏世界让玩家进入的小说 发布:2025-07-18 10:53:05 浏览:571
杀了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8 10:52:13 浏览:263
艳情录短篇小说合集 发布:2025-07-18 10:35:57 浏览:111
最新经典都市官场小说 发布:2025-07-18 10:23:23 浏览:286
最经典的二十本玄幻小说 发布:2025-07-18 10:16:30 浏览:892
你人设掉了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8 10:09:55 浏览:203
女主角是实验体逃脱的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18 10:09:11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