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母亲的

短篇小说母亲的

发布时间: 2023-01-17 08:12:27

1. 母亲的鸡蛋情结写了哪几件往事

母亲的鸡蛋情节,写了四件往事。
小时候母亲给我煮鸡蛋,我不舍得吃,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作者上学费用也全靠它,没有作业本,母亲就给作者几个鸡蛋,到商店卖掉再买作业本。母亲给作者订制新衣服硬是攒了两斤鸡蛋叫我到商店卖了,又攒了几个月,终于凑够了一件衬衫的钱。在我母亲亲自上街给我买了一件浅蓝色的布料,请裁缝给我做了一件衬衫。作者考上大学,母亲仍然养鸡下蛋供作者上学,直到毕业。
这篇短篇小说也是十分的枸杞读者对母亲爱的深深思念,也是为了表达作者怀念和思念母亲的一种情节。

2. 小学母爱的短篇小说800字

从小到大,我得到过许许多多的关爱,很多的关爱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在我的记忆里慢慢淡却了,但是,有一个人的爱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永难忘怀,那就是妈妈给我的无微不致的关爱。

一年冬天的早上,我正要去上学的时候,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件棉袄,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把这件棉袄穿上吧,外面很冷,小心着凉了。”她一说完,就去上班了。我看着这件棉袄,心里想:外面也不是那么冷吧,用不着穿那么厚的棉袄,更何况穿起来像一只企鹅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多难看啊,或许同学们还会笑话我呢!我走到窗前,看看外面,妈妈已经去上班了,我就暗暗自喜,我才不要穿这件棉袄呢,于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风吹得越来越大了,吹得我直发抖。我来到教室坐在座位上,搓着我冷冰冰的手,心想:要是我听妈妈的话就好了,我真后悔。

放学了,我远远地看见了妈妈骑着摩托车朝我开来,当时我在打哆嗦,很怕妈妈会责怪我。谁知道,妈妈停下车,就急忙把我搂在怀里,搓着我的手,关切的问我冷不冷,完全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妈妈还把她的棉袄脱下来,给我穿上,又把她的手套脱下来,让我戴上,我坐上了车,妈妈载着我不顾寒风,朝着家的方向开去。这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车载着人也载着爱,一路都是温暖。

一路上,我穿着妈妈的棉袄,戴着妈妈的手套,感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极了,不管寒风怎样吹着我,都觉得不冷了。可是,妈妈的棉袄给我穿了,妈妈肯定冷极了,我抱着妈妈的腰,说:“妈妈还冷吗?”妈妈对我说:“不冷,其实妈妈一点儿也不冷。”我听着妈妈说话的语气,就知道妈妈一定很冷的。可是,她为什么不说呢?回到家的时候,妈妈问我:“你还冷不冷?”我回答说:“谢谢你,妈妈,我不冷了。”妈妈说:“这就好了,你不冷就好了。”妈妈一说完,就到厨房做饭了。我热泪盈眶,心里默默地感谢妈妈——这个为了自己宁可自己受冻的母亲。

母爱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3. 短篇小说5:《两个头》—母亲的悔悟与艰难的抉择

    雅出院后,有父母陪伴,在家调理身体。

    有一次,雅的领导、同事岚、枫和丽一起去探望。

    这是枫第一次去雅家,一进门,就感觉紧张和压抑。房间布置属于暗黑风格,一点儿不像女生住的房子。有一个诺大的酒柜,上面整整齐齐放置很多酒。还有一个大大的黑色真皮沙发,上面卧着一只巨大的、逼真的老虎,几乎占据了半个沙发,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位走进来的人。枫突然打了个冷颤,浑身冷嗖嗖的。一个女孩子喜欢老虎,一个人住与虎为伴,太不可思议了。

    丽年纪小,有点儿害怕,一直紧紧地跟着岚姐,寻找着安全感。

    闲聊过后,他们离开,雅的爸爸相送,岚的妈妈在隔壁房子住着,邀请他们去她那边坐坐。

    “还不让您去她家吗?”领导关切地问。

    “是的,但她吃我做的饭,我每天做好饭端到门口,他爸爸接过去给她吃。”雅妈妈边说边抹泪,“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排斥我!我是她亲妈呀。”

    “你是不是做过什么事情吓着她了,或者强迫她了?”岚姐问,“所以让她耿耿于怀。”

    “别人都说我强势,雅又特别有主见,我们两个一直针尖对麦芒地相处着。”

    “您是不是爱强迫她做一些她不喜欢的事情?”

    “在家都是我说了算。雅小时候比较调皮,很难管,我经常打她骂她,她不听话,我都是为她好!”

    “您要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和平相处。不能觉得是为她好,就精神绑架、武力强迫,这样会害了孩子的。”

    “在我们那儿,不听话的孩子都是这样管的,不是说棍棒底下才成才嘛。有些比我做得还过分,也没啥事啊。”

    “每个孩子的抗压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比较脆弱,有的人比较皮实。您的孩子估计精神上比较脆弱,抗压能力差些。”

    “雅的这个病没啥吧?我看她平时都很正常,偶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莫名其妙的哭,窝在那里一动不动,吃不下什么东西。”

    “您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个病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只要家人认识到,积极配合,在家人的关怀和理解下,会慢慢康复。”

    “我以为女儿很快就能好......”

    “她生病,肯定是长期的负面情绪压抑,激发出来的,和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雅成为现在这样,和您的强势、高压、不沟通、不交流、不理解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的打骂,我以为长大她就会忘记的......”

    “但您给她的童年阴影留下了,永远留下了。您不尊重孩子,小时候不知道雅受了您多少委屈,由于力量的弱小,不敢反抗。但不代表您的教育方式就是对的。”

    “小时候她不听话,妹妹就很乖很听话。我强迫过她吃不喜欢吃的菜,强迫过她穿她不喜欢的衣服,强迫过她好好学习,强迫过她上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可我都是为了她好啊。”雅妈妈继续说,“现在发现我错了!女儿都不肯和我说话。要知道这样,我肯定不会那样做!”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雅的领导说,“但可以向别人请教、学习,做个尊重孩子、疼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合格父母。”

    “我现在觉得我是个失败的母亲!在我女儿生病的时候,无能为力!如果我能替她得这个病就好了,看到女儿这样,我特别难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的矛盾估计是从雅很小的时候开始的。所以只能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改变,相信有一天她就能体谅您的良苦用心,会选择原谅你!还有除了你们的配合和陪伴,雅自己也要积极主动配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谈完话,在回去的路上,他们陷入沉思。

    枫突然想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自己的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以后,我要好好与儿子沟通交流,爱他、尊重他,和他一起成长。

    两个孩子的岚姐心潮澎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没了它们一切归零。

    丽也说:“以后我还是要多和朋友、家人沟通交流,我不要独来独往、我不要孤单!

    “看来以后,要加强一下师生心理健康这一块了......”领导道,“外界环境影响,内心世界构建,都跟重要啊,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了,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下,在药物的干预治疗下,最重要的是在雅自己积极配合下,雅的精神状态大大改观,还长胖了一点儿,面色红润有光泽了,脸色也有了笑容,几乎与正常人无异,除了偶尔的状态不佳,要想彻底痊愈,还需要一段时间。

    雅经过一段时间休整,想重返工作岗位,单位思考再三,让雅再等等,再休息一段时间,工作不急,身体更重要。

    又等了一段时间,还是没被审批。雅有些内疚和忐忑,难道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吗?不能工作岂不是在拖后腿,给单位添麻烦?

    经过内心的煎熬,慎重的思考。雅向单位申请自主择业。

    他们单位转业,由于有知识有学历,自主择业后还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因此,自主择业反而很紧俏的。

    雅是考虑到自身状况,怕给新单位添麻烦才自主择业。

    领导考虑到雅的具体情况,说谁的自主择业名额都可以没有,雅的名额一定留着。

    单位协助雅办理好了各种手续,最后一关,转业办的工作人员要与雅面谈。

    面谈时,工作人员发现了雅的异常,追问下才知道雅的真实情况,就把申请驳回了,对她的单位领导说:

    “雅是军人,是国家的人,生病了不能抛弃她,甩包袱!要先给她治好病,再谈转业的事。实在治不好,确诊后可以办病退。”

    雅受此打击,情绪波动有点儿大,受到一点儿刺激,病情有些恶化。

    雅一直走不出自己设置的障碍和禁锢。她觉得所有人都和她对着干,抛弃她、远离她!妈妈折断她的梦想;前任背信弃义离她而去;她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得;她想自主择业而不得!太多的不顺遂、不如意,让她很崩溃!

    雅钻进了自己的牛角尖拔不出来,拒绝沟通、拒绝交流,封闭了自己。

    2021年春节前夕,本是万家团圆的时候。雅的单位多方联系和咨询。联系了一家专门收治像她一样的病患(只对军人)。经过多次协商,跟她说,她病治好了就可以自主择业,或者继续教书,雅最终同意先去看病。

4. 与母亲有关的小说、散文各一篇(篇幅短小)

小说
母亲是无知的,小学念了三年就辍学了。十一岁开始割猪草、煮饭、洗一家人的衣服,帮着外婆拉扯其他六个兄弟姐妹。年少时的我在念了几年书后,便开始拿学到的生字回家考母亲,看到她困窘的表情,我就得意的摇头晃脑拖长了音将生字念出来,来表示我的轻蔑。但我一直奇怪,无知的母亲简单的头脑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深不可测的智慧,怎么可以将一团团毛线织出花样繁多的毛衣,怎么可以将白衬衫发黑的领口洗回原色,又怎么可以在过年的时节将家里大大小小烦琐的事打理得妥妥当当,我更无法想象,母亲几十年来怎么能将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这些纷繁的家务在一个个重复的日子里重复着再重复。
母亲是吝啬的,总想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我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母亲上街,我哭了闹了还赖了地,为了要买一瓶三毛钱的汽水,在对峙了十分钟后,屈服的仍然是我。于是在学到“吝啬”一词后,便毫不吝啬地将这个词冠于母亲头上。直到多年后,母亲用她吝啬下来的钱供我念完了高中,念完了大学,我才由衷的感谢母亲的吝啬,才体会到母亲度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艰辛。三年前,父亲下了岗,拿微薄的下岗工资,母亲就揽了织毛线手套的活,每双一块钱,一天下来最多织上十双,就是十块。每次回家,我看着母亲在灯下穿针线,两鬓竟已斑白,心不由的总是阵阵发酸,就叫她别再做了,我可以给足家用,母亲便拿眼瞪我:“你自己那点工资也不多,大城市里开销大,我每天做几块钱,到时候你买房子也好补贴你一点……”其实她也知道,她织一年手套的收入也买不了城里半个平方的房子。
母亲是虚荣的,或许身为一个女人的天性吧。每次回家看她,她都要找个理由拖着我上街,到街坊朋友那里转一转;给她买的衣服,她总是在走亲访友的时候穿,然后告诉别人是我买给她的。我知道她是想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下她的儿子。其实我只是个小小的城市打工仔,又没钱又没权。而我知道在母亲眼里,我大学毕业,是有学问的;我在大城市里上班,是有出息的;我常回家看她,是孝顺的,于是简简单单地,我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母亲五十四岁了,一天天在老,她手上皱纹弯曲,如最古老的文字,记述着她一生平凡的经历,一世坚强的性格,一辈子对这个家伟大的爱。十一月初二就是母亲生日,我想给母亲买一束花,告诉她我爱她。

散文
人生旅途,我们总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这样或那样的困苦.我们寂寥的心灵何以慰藉,向谁倾诉,谁又能倾听,为我们掬一捧同情的泪水,抚摸那孤独的灵魂,我想,那人肯定是母亲.母亲不仅给我们生命,而且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是我们生命航船的灯塔.
我们小时侯不谙世事,曾做过那么错事,给家人、给亲戚、给朋友造成了许多的伤害,可母亲却很少责骂我们,用她那慈祥的眼光感化我们,教我们如何改正错误,如何坦荡的去做人,做个好人。
稍大后,我们在学校争强好胜,或出尽风头,因而遭到白眼和各种打
击,幼小的心曾承受不了,几回痛哭,或欲要轻生。是母亲用她那温暖的胸膛融化我们冰冷的心境,让我们从梦魇中醒来,看清自我,认识自我,找回自我,看到前途,看到光明。
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几曾袭来,挫折和失败不断困扰我们,使我们焦头烂额、举步维艰,苟延残喘。是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臂膀,挽起我们几欲崩溃的沉重头颅,教会我们怎样宽厚的看世界,怎样挺起胸膛走路。
我们与母亲相比,那是不能比的,用渺小来形容都是抬高自己、怜悯自己。我们骂人打架、旷课逃学、要吃要喝,可曾想过母亲的感受;我们总怨恨母 亲给的钱少,读高中、上大学、结婚总向母亲伸手要钱,可从来没想过那是母亲一口饭、一口菜节省下来攒的,那是因为爱你才付出而苛刻自己的。我们什么时候真 正的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是在外面漂泊了许多年以后、是受到他人孝敬母亲的触动、是母亲那七十岁、八十岁耄耋之年整数的寿诞之日、还是母亲病重你守在母亲病 榻床头那个不眠之夜?也许是,也许都不是。许在你蓦然回首间,你发觉母亲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母亲的青春已不在,母亲的岁月已不多,只有这时,你才真正 关注母亲。可那又能怎样,一声问候、一盒礼品、一沓钞票就能赎回心灵的愧疚吗?在母亲看来,这也就够了,也就很知足很幸福了。可那与母亲为你付出相比,怕 万分之一都不到啊。
我们时常带着这样的愧疚和无奈看望母亲和离开母亲,带着这样的感觉走入茫茫的人海,带着这样的感觉走上疲于奔命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带着这样 的感觉走入母亲节。在此时,我们除了对母亲说声快乐、健康、幸福、长寿外,是否还要说点什么。一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已道出了母爱真谛,一首“游子吟”已写 尽儿女抱恩情怀。

5. 关于母爱的短篇小说片段

我的母亲她虽没有诱人的外貌,过人的智慧,但她却有颗善良,愿意为我们付出的心.自怀胎十月到如今,她对我的爱从未少过一丝一毫,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她都会尽力让我们得到不比别人少.
别人都说妈妈是个节俭,朴素的人,她是可以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穿金带银,但她却选择省下这些钱当作我们教育津贴,想到这儿,心中不禁一振,母亲这般省吃俭用,都是为了我们,我却成天计较到底跟弟弟谁获得的较多,不知足…真是惭愧啊!
虽说母亲节时,总会送上一张贴心的小卡,一个温暖的拥抱,但这都只是一时的,妈妈为我们辛苦十几年,我们却只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让她休息仅仅一天…现在的小孩啊~都被宠怀了!以前的农业社会由於赚钱辛苦,谋生不易,小孩总会很识相的帮爸妈赚钱养家,而不会像现在,为了赶流行,不惜花费大量资本追求理想的外貌,身材,好跟同侪比较.就如赖东进先生的"乞食因仔",因为过於贫穷,生为家中年长者,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来养家活口,他们总不埋怨,不会因自己的需求而浪费家中任何一毛钱,只是尽力为家而奋斗.
论到母爱,我觉得洪醒夫先生的"纸船印象"描写的十分深入,他以母亲摺纸船为出发点,进而谈到母爱的伟大.下雨天,他的母亲心中虽仍惦记著田里的农物,但却仍心平气和的为他摺纸船,好让孩子们在雨天里也有欢笑.表面上像是在回忆童年玩纸船的种种,但细细咀嚼文章的字义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近年来,新闻上总一次又一次的报导孩子对生他的母亲忘恩负义,与母亲大打出手,只因妈妈太唠叨!这样卑鄙无耻的事竟然也做的出来!!!他们难道没想到自己能站在这世界上,都是母亲一手栽培的麼! 这些人真该将他们千刀万剐!
母爱真的好伟大,我不明白,为什麼世上母亲能为孩子牺牲这麼多! 换做是我,我大概会因为太辛苦,太累而偷懒,不愿付出…
决定了!从今天起我要先从小地方做起,先以童子军日行一善的精神,妈妈一回来,给她一个大拥抱加一个香吻,帮他捶背,让他每天都像在过母亲节,等我长大,第一次赚的薪水就要用来请他吃一顿大餐~现在,母亲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动力!

6. 关于描写母亲的散文小说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永恒的妈妈

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
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
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
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
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
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
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
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相同
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
能比这一声更动人

别老母 黄仲则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哭.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陶润之

母爱诗歌

我走了,妈妈
我走的时候
噙一眶泪水
没有回头
没有敢回头
我知道那不经意的回首
会让你的不经意的眼神
辛酸的笑容将我挽留
我知道
你脸上一定挂着微笑
可你的心在流泪啊,妈妈
儿心里明白
你只说了句:去吧,孩子
倦子归时,妈妈等你

我走了,妈妈
我走的时候
噙一眶泪水
没有敢回头
当我转过门前的那片枫林
你看不见我了
当枫林那湿湿的泪雨从心里流出
你看不见我了
只是啊,妈妈
我再不能抑制,再难止住如线的泪水
我回头了,妈妈
我才敢回头
我还是回了头

尽管泪眼看不见黄土
但是我知道
妈妈,你还在扶门张望你的儿子
久久的,不愿回头
多少次梦中哭着,喊着
妈妈,我要回家
多少次梦中看见,妈妈
你用你温暖的手轻轻地
抚摸着我哭泣的伤口
哦,妈妈
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后
带着鼓励的目光
含着希翼的眼神
挂着等待的笑容……
我知道了,妈妈
你一直站在我身后
每当午夜梦回
总有一个声音:去吧,孩子
倦子归时,妈妈等你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逢,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挥.
感人哪!我都要哭了,尤其是纸船,冰心写的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

原文:

一九九一年七月底,妈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衰老了,身体也分崩离析地说垮就垮
了。好像昨天还好好地,今天就不行了,连个渐进的过程也没有。
而妈可能早有预感。
她去世后唐棣学生时代的好友石晓梅对我说,六月份她来看妈的时候,就觉得妈明显的
衰老了。妈去拿笔记本,想要记下晓梅的电话。可是刚拿出笔记本就茫然问道:“我拿笔记
本干嘛?”
晓梅说:“您不是要记我的电话吗?”
就是这次,妈非常伤感地对晓梅说:“我再也看不见唐棣了。”
晓梅说,以前妈也常说这样的话,但她从未介意,因为上了年纪的人常做如是之说。可
是这次,妈再这样说的时候,晓梅觉得她是真的再也看不见唐棣了。
一九八七年她得黄胆性肝炎以后,我每半年带她做一次B超,检查她的肝、脾、肠、子
宫等等,医生每次都说她什么病也没有,一定能活到一百岁。
我虽然不敢奢望母亲活到一百岁,我想她活到九十、九十五岁是不成问题的。
我这样盲目的乐观,还可能是因为妈太自强、太不需要我的关照,什么事都自己做。就
在一九八七年秋天因为黄胆性肝炎住进医院的前几天,还自己步行到魏公村口腔医院看牙呢;
就在她去世前的五六个月,还给我熬中药呢。
就连胡荣都看出,一九八四年唐棣走后,妈老了一大截。一九八七年得了黄胆性肝炎
后,又明显地老了一截。而我却总是看不到妈的衰老,我对她的关切,是不是连外人都不如?
医生的良好祝愿正中下怀地鼓舞了我、欢愉了我,从而也麻痹了我。它深深地印在我的
脑子里,从而忽略了妈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以至我大意失荆州。这可能也是造成她在不该
过世的时候却过世了的原因之一。
而且我那时不知为什么愚蠢地认为,那个半年一次的B超检查,就是妈整个健康状况的
鉴定,既然做B超的医生说她什么病也没有,她就真是什么问题也没有了。我现在悔之晚矣
地悟到,其实B超了解的只是腹腔方面的情况,至于心、肺、脑方面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
以我的智力来说,这本是略动脑筋就能想到的事,然而我却没有想到。
我算是大不孝了。
妈年事渐高以后,我并没有经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丢给小阿姨,或游走列国他
乡;或应酬交际;或忙于写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为有小阿姨在她身边,什么问题都
解决了。
尽管现在我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把妈的一点骨灰带上,可这还有什么用呢?在她老迈力
衰,最需要我左右一旁的时候,我却把她远远地丢下了。
一九九一年七月初我到哈尔滨大庆采油七厂采访,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听小
阿姨说,她不断地说:“张洁快回来了,张洁快回来了。”好像在为无人照顾的自己鼓劲。
可是我在哈尔滨给她打长途电话,问她各方面情况如何的时候,她老是说,“没事,挺
好的。”
有一次她便结得特别厉害,急切地念叨着:“张洁要是在就好了,张洁要是在就好
了。”而我却远在哈尔滨的大庆采油七厂。
多少年来都以为妈的便结是老年人的通病,后来才知道,那是由于她的脑垂体瘤已经发
展到不能正常分泌身体各系统所需要的内分泌,从而影响了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所致。
她从不要求我的关照,从不抱怨我在她八十岁的高龄,总是大撒手地把她丢给小阿姨。
她终于禁不住对小阿姨这样念叨我,一定是因为身体异常不适,有一种到了紧要关头的
直觉。
我在哈尔滨呆了不过十几天。一到家就发现,短短几天里她就颤颤巍巍地驼了腰。走起
路来磕磕绊绊,举步维艰,两只脚掌嚓、嚓、嚓地磨蹭着地面。
裤带也常常忘了系,吊吊地拖垂在衬衣下摆的外面。
妈再不是那个不管什么时候都利利索索的妈了。
可我还是想不到,或不愿意那么想,妈是不行了。我还以为,或我宁肯以为她不过是在
懈怠自己。
我说:“妈,您怎么这样走路,好好走。”
或者我内心深处已模模糊糊地感到,妈也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不管我多么一厢情愿地
认为妈能活到九十五。否则为什么一见妈那个样子走路我就心里发紧?心里越是发紧,才越
是轻描淡写地对妈说:“妈,好好走。”
她就抵赖、隐瞒、解释着,说她脚痛;或是鞋不合适;或是刚睡起来、刚坐起来,腿脚
还没活动开……
也许她心里早就明白,否则为什么老是找出各种理由来蒙混我,也蒙混她自己——那可
怕的结局不可避免地快要到来。
那个时候她大概就知道,她其实已经不行了。可是她不肯对我说实话,她怕我受不了这
个打击——一直是互相搀扶才能挣扎过来的、只有我们两个人组成的这个列队,即将剩下我
一个人了。
所以她的抵赖、隐瞒、解释里,总含着隐隐的歉疚。好像她不但不能再扶我一把,反倒
把我一个人丢下,让我独自在这实在没有多少乐趣,甚至苦不堪言的人生里继续跋涉、挣
扎,是对我的一种背弃。
两只眼睛,也总是老泪凄凄的。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听信眼科医生的话,妈的视力不好,是因为长了白内障的缘故。而白
内障一定要在它的翳子蒙上整个眼睛后才能手术。我们不懂,不懂也没问个明白,为什么十
几年过去,妈的视力差不多等于零了,翳子还没有蒙上她的眼睛?
有两次胡容来看她,恰好我不在家。她应声开门之后竟看不清是胡容,问道:“你找谁
呀?”
胡容说:“姥姥,您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
妈说:“哎呀,听声音才听出来是你。”
到一九九一年更是出现了重影。妈常说,有时能看见两个我;有时半夜醒来,老看见屋
子里有人,或有几个小孩在乱跑。“刚开始我还挺害怕,后来就习惯了。”妈说。
现在,不用念医学院我也懂了,一个人的眼睛如果查不出别的毛病,视力却越来越差的
话,就应该考虑是否是瘤子压迫视神经的缘故。可是却没有一个念医学院的眼科医生想到这
一点。说他们是庸医恐怕不够公正,只能说他们没有想到。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位能够研究一
下,一个视力已经近乎零的白内障患者,他的翳子还蒙不上整个眼睛,是否和脑子里发生占
位性的病变、压迫视神经有关?如果那样,妈早在她还可以承担手术的年龄就做手术的话,
我现在还有妈。

张洁(1937~)
当代女作家。中共党员。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育特殊贡献作家。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顶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长篇散文《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 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首届)、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无字》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小说选刊》2001—2002年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005年,长篇小说《无字》获第6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唯一荣获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网络知道)

7. 母亲的房子蔡崇达读后感300字

今天读了蔡崇达的一篇短篇小说《母亲的房子》,文章开篇写到:“母亲还是决定要把房子修建完成,即使她心里清楚,房子将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被拆迁到。”开篇就写了一个固执到让人不能理解的母亲。随着文字慢慢地展开,文中的我也从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最后支持母亲盖房子。文章结尾写到:“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掉了,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辈子有家可回。”我不仅理解了母亲,也从母亲盖房子的执着中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家园。
我的父母亲也曾有这样一个看似疯狂的、不能为我们理解的举动。这几年村里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家家把自己的房子、院子修整得舒舒适适,漂漂亮亮,但我家的房子依然是二十年前建的。那时父母亲盖起了当时村里最流行的房子,堂屋是五间,明三暗五,东西同时盖起了配房,外面贴上了白色的瓷片。地面用水泥进行硬化,院子里栽上几棵果木树,整齐,美观。那时的父母亲奋斗了大半辈子,盖起了这样的房子,加上当时我们兄妹三人的成绩在我们那个小村是响当当的。那时的他们收获了多少人羡慕的眼光。
而今天就不同了,村里一家家建起了楼房,我们家那二十年前建起的房子就显得如此的落寞,就像一个曾经年轻漂亮的美人,被岁月雕刻了层层叠叠的皱纹,比这更令人悲哀的是周边美女如云。这一切让曾经要强的父亲下定决心要盖一座楼房。在这座房子的旁边有一个大坑,坑旁边有一片院子,这就是父亲选的楼房的新址。
父亲丈量地基,计划盖几层,多长多宽,计划需要多少钱,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父亲找两个儿子商量,遭到了两人的反对。我们都觉得大家也不准备在家里住,都要在城里买房子,平时回家时也能住得开,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况且大家经济上都不宽裕。我们的反对如此坚决,父亲的计划就在这一片反对声中搁浅了。我当时很不能理解他当时的想法,但今天读到蔡崇达的这篇文章,我忽然有那么一点理解父亲了。
父亲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是勤劳努力的,他竭尽全力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了自己的体面,自己的尊严。但如今呢?曾经让他引以为豪的孩子长大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但只有他们还生活在乡村,而乡村的外在在改变,而他除了变老外,曾经让他引以为豪的房子显得如此落伍,这应该是要强的父亲很受伤的。可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而这个打算与父亲的打算不同。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楚。
父亲后来还是妥协了,不再提自己的那个打算了。是因为弟弟转业回家了,离他并不远?还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也不愿意替儿女操心了,我不得而知,也没有问他。但父辈真的不易呀!

8. 描写母亲的短篇散文,或小说(名家写的)

老舍《我的母亲》

9. 高尔基的《母亲》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母亲》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强信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
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列宁最初看到《母亲》的手稿时,就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阅渎本书最大的收
获是坚持真理。
本书的全泽本由著名翻泽家吴兴勇、刘心语根据俄文版《母亲》翻泽。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出生于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中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是无
产阶段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确定了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
洲文坛。1901年创作了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
亲》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高尔基写了回忆录《列夫·
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几部作
品。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高尔基的作品和文学理论对中国革命文艺的成长发生过深
远的影响。

10. 泰戈尔《母亲》原文

《母亲》

印度·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

母亲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10)短篇小说母亲的扩展阅读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 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热点内容
上古言情小说改编 发布:2025-07-18 19:17:40 浏览:312
大团结全集tst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18 18:54:33 浏览:666
经典小说中倒霉的主角 发布:2025-07-18 18:48:00 浏览:336
言情小说好听书名 发布:2025-07-18 18:42:20 浏览:931
免费听阅读小说下载 发布:2025-07-18 18:34:36 浏览:610
好看的都市言情全本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8 18:27:25 浏览:121
2019免费网络小说 发布:2025-07-18 18:18:58 浏览:902
小说网游之恶魔猎手 发布:2025-07-18 18:13:14 浏览:564
网络小说大神全职吗 发布:2025-07-18 18:03:33 浏览:370
复述一个经典小说的故事情节 发布:2025-07-18 17:50:57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