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短篇小说鱼
❶ 梅娘和张爱玲,南张北梅谁略剩一筹梅娘的悲剧人生
风格不同,读者也就不同,从我更喜欢张爱玲的角度,自然更喜欢说张更胜一筹,但很多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梅娘更侧重于反叛,而张爱玲更侧重于嘲讽。
谈到悲凉,梅娘与张爱玲的悲凉也是不同的。梅娘的悲凉源于一个时代,是时代创造出了她,也是时代创造出她的悲凉,她在建国后的无奈,痛失骨肉。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张爱玲的悲凉,更多是源于她是张爱玲,她创造出了一个时代,也是由于自己才创造出了民国时那一抹倩影,同时也是她自己悲凉的源头,她的悲凉是自己主观造成的。梅娘的悲凉主要是在文革期间,与她的成长历程(丧母以外)没有太大关系,你看了下面的就会明白。
梅娘,原名孙嘉瑞,汉族,祖籍山东省招远县,1920年12月22日出生在海参崴,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大。父亲名叫孙志远,梅娘11岁考入吉林省立女子中学,17岁出版中学时期习作集《小姐集》,随 梅娘
即赴日本求学,20岁出版《第二代》,其创作由单纯描写“小儿女的爱与憎”发展为“横透着大众的时代的气息”。1942年归国,受聘在北平《妇女杂志》任职,先后在《大同报》《中华周报》《民众报》《中国文艺》《中国文学》《华文大阪每日》《妇女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并结集为《鱼》《蟹》出版,在华北沦陷区影响广泛,分别获得“大东亚文学赏”的“赏外佳作”和“副赏”。她的作品以婚姻恋爱为题材,凸显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困境。当时有人评论说:“不仅在满洲,在当今的华北,梅娘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作家,创作历史已近十年,是真正地献身于文学的女性,她那丰富的创作力在当今的女作家中很属罕见。而且,不仅在创作,还在译著,可以说梅娘的文学前途无可限量。”(1942年大连《满洲女作家短篇作品选》评语)由于沦陷区特殊的文化氛围,梅娘的创作如张爱玲一样,只能站在女性与弱势群体的立场,以“一种女人的郁结”,讲述残破的男女情爱故事,展示女人的不幸和人世间的不平,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反抗男权压抑和社会不公,“从男女的爱欲间而追求社会的伦理问题”。纤巧细腻之笔,悲天悯人之怀,诉哀矜凄婉之歌。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1942年,梅娘发表《鱼》、《蟹》及大量短篇小说,她的写作在这一年达到巅峰。当时北平马德增书店和上海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了“读者喜爱的女作家”的调查活动,梅娘和张爱玲,被读者评为最受欢迎的青年女作家。 1942年成名的梅娘,其时才22岁。而她后来的荣辱沉浮和悲欢离合,却也都在这一年埋下伏笔。 正是这一年,梅娘与柳龙光回北平定居,她受聘北平《妇女》杂志做编辑记者。当时梅娘只知道丈夫应日本友人龟谷利一的约请主持一份杂志,却不知道他还肩负着中共北平地下党员的秘密使命。龟谷本想通过办杂志扫却战争阴霾、化解中日仇恨,结果被扣上宣传“大东亚共荣共存”不力的诸多罪名遣送回国。 这一年,梅娘怀上了大女儿柳青,6年后,柳龙光遇海难身亡,梅娘从此与孩子相依为命。 1957年,梅娘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写作权力被剥夺,被送进地处北京昌平的一处劳改农场。因无人照料,她体弱多病的二女儿被强制送进福利院,不久因病夭折,家中只剩正念中学的柳青带着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文革中,梅娘的儿子染上肝炎,治疗不及时,于1972年死去,从此,梅娘只剩下柳青一个亲人。柳青被作家史铁生视为“自己写作的领路人”。在史铁生看来,正是这位大女儿,让“孙姨”(史铁生这样称呼梅娘)有了决心活下去并且“独自歌唱”的理由。 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回到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版社寄给“梅娘”的信,传达室都称“查无此人”,因为,整个单位没人知道“梅娘”就是孙嘉瑞,更没人知道当年名震文坛的“南玲北梅”。 经过一些文学史研究学者上下求索,终于在茫茫人海中考古般地“发现”了尚在人间的梅娘。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她,重新浮出水面。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能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处境呢?”梅娘说,“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强力压顶时我敢于按着良知行事,可以说已经炼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我只执着于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理解、和谐、前进。”
❷ 梅娘的《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梅娘代表作:鱼》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为梅娘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
梅娘的这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小芬,是一个极为凄惨的人物,她的形象成功的反映出时代的悲剧。小芬是那个年代的高中生,毕业后原本考上了银行职员,但为了爱情,为了林省民,放弃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是爱情带给她的是每日与孩子的哭声和煤烟味在一起。林省民是有太太的人,故事中的小芬是新一代女性的代表人,她不甘去林家做二姨太,她渴望爱情。梅娘用自述的方式写出了女性的哀歌。小芬的人物形象分析,漂亮,有文化,有思想,不甘做平庸女子。命运的凄惨又让她不甘认输,被爱情欺骗却仍然相信爱情,追求爱与希望。林省民:虚伪是他最大的特征,有利于女人跟金钱的边缘,不愿吃苦,赤裸裸的展现出那个年代的上层人士的丑陋嘴脸。琳:他与小芬,缺乏的不是真心,是勇气。他怕别人的留言,他顾忌太多,所以注定是以悲剧收场。
❸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哪些女作家短篇小说写的好
1、 张抗抗
短篇小说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白罂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篇小说集: 《张抗抗中篇小说集》 1982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陀罗厦》 1992年7月华艺出版社 《永不忏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 《永不忏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银河》 1996年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2、铁凝
3、张洁 中短篇小说集《方舟》、《祖母绿》、《张洁集》、《上火》,《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谁生活得更美好》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条件尚未成熟》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 梅娘:《蚌》、《鱼》和《蟹》
❹ 梅娘的〈〈鱼〉〉的分析
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