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著名短篇小说集
1. 冯骥才的作品 冯骥才有哪些代表作
1、代表作《花脸》、《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2、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
2. 搜集关于《俗世奇人》的资料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艺术特色
冯骥才移植天津相声语言的特点,在《俗世奇人》中运用大量的富于诙谐、嘲讽和节奏性的语言进行叙事,给小说笼罩上了一层“津味”色彩。如《死鸟》中有一段对贺道台伺候上司“心得”的描写,堪称经典,“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的时候说嘛,嘛的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帖耳,挨骂时点头称是……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
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吗”这段宛如相声开场白即“垫话”的叙事方式活生生地“画出”了贺道台阿谀奉承、巴结上司的丑陋嘴脸。
其中“嘛”、“撒气篓子”、“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等方言俗语的使用给小说增添不少喜剧效果,减少了阅读时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隔膜,增加了亲切感。另外,冯氏小说语言“节奏性与音乐性都很强”,上述一段层次分明,第一层是伺候上司的“准则”。
第二层是贺道台伺候上司的“天性”;而且每个小句舒缓自如,不急促,不突兀。这种别致的语言风格正如相声语言一样,富于节奏感。而《洋相》一篇则通过“抖包袱”的语言形式来讽刺崇洋媚外的中国人。
3. 《刷子李》这篇文章选自____的_________《______》
《刷子李》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集《世俗奇人》。
《刷子李》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课。讲述了刷子李虽然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的故事。
课文赏析: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冯骥才的著名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选编课文的目的:
1、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2、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4. 冯骥才的作品有哪些
冯骥才代表作有《义和拳》,《神鞭》,《俗世奇人》等。冯骥才是开创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冯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
冯骥才的作品主题思想:
1.批判文化弊病,首先,冯骥才的市井题材小说在反思传统民族文化弊端对人性残害的同时,对“奇”字误导人性的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冯骥才指出,是传统文化的弊端导致了他对中国的陋习感兴趣,并提起笔来进行创作的。冯骥才主要批判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文化的自我束缚力和文化的神秘性,比如,冯骥才在《神鞭》中批判了具有民族劣根性象征的辫子。
2.人性扭曲,人性因为时代的逼迫而变得面目可憎。在十年浩劫中许多本应奋发有为、激情四射的青年人因为形势的压制,不得已的变为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多余人,人性的本能遭到残酷的扭曲;其次,混乱的形势不仅导致了人性的扭曲,还促使了人的欲望的膨胀,在利益的驱使下,人变得贪婪,邪恶起来。
3.人性之美,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主张,主张描写人生的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执着,是冯骥才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更是对被压抑、被歪曲着的人性挣扎、抗争,用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来显示着人的正常本性。
5. 冯骥才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花脸》、《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代表作品: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
6. 泥人张 冯骥才出自哪本书
泥人张出自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俗世奇人》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
冯骥才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珍珠鸟》等,同时他也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等国举办个人画展,曾获百花文学奖。
《俗世奇人(修订版)》
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泥人张》
写了天庆馆里的一场小冲突:财大气粗的盐贩子海张五,拿泥人张找乐子,说他在裤档里捏泥人,泥人张没有回击,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边,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原来是把海张五的脑袋捏了丢在桌上,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全是海张五的泥像,旁边贴着白纸条—贱卖海张五。海张五只得花大价钱连模子带泥人全买走,才算平息了这场笑话。
7. 《俗世奇人》作者是谁
《俗世奇人》作者是冯骥才。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
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
简介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大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赫上层,又在市井民间。
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8. 冯骥才作品有哪些
冯骥才的作品有:《雪夜来客》、《怪世奇谈》、《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乐神的摇篮》、《往事如“烟”》、《黄山绝壁松》、《俗世奇人》、《我非画家》、《俄罗斯双城记》、《灵性》等等。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家和画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有:《戊子之春》、《民间,民间…》、《心中十二月》、《水墨诗文》等等。他的绘画作品跳脱出了传统国画所带来的的束缚,通过将笔墨高度凝练,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现代文人画”。
冯骥才的小说作品当中,他极其善于通过展现小人物的命运来揭示整个民族对面对的命运。他的散文作品当中往往会包含有十分深澈的哲理,文章风格细腻而有酣畅,多篇文章都被选编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例如《珍珠鸟》、《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之泥人张》等等。
(8)冯骥才的著名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
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
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
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
1982年,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任第七届政协委员;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鸟》。
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95年,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东亚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说《石头说话》。
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2000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
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
2006年,完成艺术理论专著《文人画辩》。
2007年,出版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
2009年,出版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
2011年2月,出版《冯骥才画集》。
2012年9月,出版文集《冯骥才课文》。
2016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足本)。
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
9. 冯骥才作品有哪些
冯骥才代表作有《义和拳》、《神鞭》、《俗世奇人》、《跛脚猫》和《木佛》等。冯骥才作品是开创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冯骥才十四五岁拜师习画,年轻时以摹制古画为生,后又转画玻璃画。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冯骥才临成《清明上河图》长卷,被一位说尽好话的“美籍华人”携去纽约,欲求保留照片亦不可得。
冯骥才的文学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冯骥才暂放画笔,直到90代初才重拾丹青。其间他由绘画“转战”文学,“心中的血都化为文字”,在无数虚构的小说人物命运中奋起。《三寸金莲》和《神鞭》是思考民族根性,阐发中国古老文明的神秘与神奇。后来冯骥才从文学界隐身,风尘仆仆地去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